第1306章 大明的百亿补贴-《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上沪,这座世界第一城的352米高空上,一队建筑工人正顶着炎炎烈日在高空建设一座新的世界贸易大厦。

  这座大厦的高度有546米,建成之后将会成为世界第一高楼,也会成为上沪新的门面。

  刘汉民是一名隶属于大明铁路建设第六集团的建筑工人,主要的工作是在高空浇筑混凝土,此时的他正扛着布料机的输送管浇筑特种水泥。

  在高空作业对工人们来说也很是不安全,上沪本就处在入海口,从海平面刮来的风在352米的高空中感受尤为强烈。

  工人们在高空作业后背上都挂着一根胳膊粗的安全绳来保障安全。

  不过对于工人们来说这个时代对他们很是和善,没有人拖欠工资,反而会因为他们在高空作业增加补贴。

  普通的建筑工人在上沪工地上工作平均能拿45到70块钱的工资,但是像刘汉民这样的高空工作者一个月保底能拿80块钱,工地上还给他们买了人身意外险。

  在刘汉民工位旁边一条醒目的安全标语——安全至上,无论工作有多么的重要,这条醒目的标语正在警示着每一位高空作业的工人们。

  “老刘,今天早上的报纸看没?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啊!”

  工友郭钢戴着防尘口罩和护目镜的站在刘汉民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

  他和刘汉民是同乡,现在的大明百姓出来干活或者找工作都是和同乡一起,出门在外有个照应什么的。

  “老郭,有啥好消息啊!你工作忙完了?”

  刘汉民扭头看了一眼郭刚,他的这位同乡跟他一个工地,是一名焊接工人。

  只见后者手里还提着一个焊接机,这焊接机还用一条锁链捆在郭刚的裤腰带上,防止被大风吹跑或者晚上遗落在高空。

  “忙完了,刚刚把那几个钢材焊接在一起,你今天早上没看报纸?你去干啥了?”

  “没干啥,去工地外面的公共电话亭给老家的媳妇打电话了,我这出来2个月还没回过家呢。”

  “奥,原来是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了啊!我看今天报纸上刊登了朝廷要对咱们老百姓进行百亿补贴的新闻!”

  “啥叫百亿补贴?是家电减免吗?之前家电下乡补贴力度就挺大的,我们家买了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电水壶。”

  “哎呀,这百亿补贴是给你发钱的,一人十块钱,你家四口人能领40块钱!”

  “40块钱?这不少了,搁我老家差不多是一个半月的工资了,我老家偏远地区,物价低,消费水平低,县城里的工人工资也就25块钱左右。”

  “是啊!这是白领的,不要什么难弄的证明。”

  刘汉民和郭钢两人闲聊着朝廷百亿补贴的事情,在他俩身旁的兹比格涅夫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着两人的谈话。

  “我的老天爷啊!大明人又发钱了?”

  “这两年我怎么老是听到他们发钱的消息,真是令人羡慕,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拿到大明人的身份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明人!”

  作为钢筋工人的兹比格涅夫羡慕的流下了眼泪,他从波兰跟着大明军队一路来到了上沪差不多已经有2年的时间了。

  这两年他一直在各地的工地辗转腾挪,虽然日子过得不错,但他作为洋人一直属于是“外包”工人,没有一个正式的归属。

  目前兹比格涅夫拿的还是难民卡,连真正的工签卡都还没有拿到。

  上个月他去了移民局再次申请工作签证,不过现在的工作签证很不容易申请,有太多的洋人涌入大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发财,追求他们的大明梦。

  没有工作签证他就没法成为一名真正的员工,公司大部分的福利他都享受不到。

  但是和那些刚刚来到上沪什么也不懂的洋人相比,兹比格涅夫还是庆幸他所遇到的大明师傅们都很是善良,把他收留在了工地。

  他的媳妇则是到大明慈善机构当助理,每天跟着慈善团队驱车到各处的救济点发送临期食品救助那些生活苦难的人。

  两个孩子运气也很不错,前往一所大明福利学校就读。

  目前在高空做钢筋工的他每个月只有40块钱,工资只有大明工人的一半,到了地面上的工资更低,一天只有一块钱,也没有什么年假福利,每周只有双休。

  有时节假日兹比格涅夫还得跟其他洋人工友一起住在工人宿舍里看守工地上的电缆和钢筋。

  在上沪地区有些偷渡的小黑子和洋人找不到工作就把目光放在了工地电缆上,时常就有工地的电缆被偷。

  上个星期下大雨,兹比格涅夫一行人就抓到了一伙来到他们工地偷电缆的小黑子,那8名小黑子被倒吊在塔吊牵引绳上飞到了150米的高空,几乎要把这些小黑子们给吓死了。

  除了体验高空飞人以外,这些小黑子们还被“农场主”拿着扳手暴打了一顿,最终扭送到移民局喜提西伯利亚“农家乐”之旅。

  “老刘,咱们的工头陈哥作为退伍老兵这次领的更多,我听说石油基金又分红了,陈哥能领50块钱。”

  “害,这有啥羡慕的,工头陈哥扛过枪去中东打过仗,人家为朝廷流过血,这钱人家拿的心安理得,咱不用羡慕,我家俩儿子还有生育补贴,今年还涨了一点,差不多一人一个月也能拿5块钱。”

  “你说这生育补贴我猛然想到,朝廷的百亿补贴还给洋人不少福利,这些洋人生孩子也能拿钱了,只要是有工作的洋人每个孩子每月能领2块钱,好像能领到14岁,咱们大明人的孩子能领到18岁,18岁如果没有工作而是选择读大学的话还能继续领钱直到25岁。”

  “这福利待遇挺好的,你别看这2块钱少,哪怕是在上沪去廉价超市也能买够一家人一星期吃的蔬菜。”

  “老刘你说这朝廷发了百亿补贴会不会让物价上涨,我怕那些黑商趁机抬价。”

  “黑商?那个黑商敢抬价?朝廷的权威是这些黑商敢挑战的?更何况咱们大明生产过剩,都要靠打仗消耗库存了,每年生产的粮食和蔬菜远远超过咱们所能消耗的,各种消费品也是库存老多,各家急着降价打折把这些库存货都给卖了,毕竟现在技术发展太快,要是卖不掉东西都变成老古董了。”

  “我去,老刘没想到你还挺懂这里面的门道。”

  “低调,咱们工人也有工人大学读,一看你进修的时候就没有好好听课!”

  “嘿嘿嘿,等领了钱我准备再买一块地建一栋大别墅给他留着娶媳妇用。”

  听见这话的兹比格涅夫眼前一亮,朝廷竟然也要给他们洋人发钱了?这可是个好事啊!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拿到补贴。

  就在刘汉民和郭钢两人继续闲聊的时候,坐着电梯上来的安全员拿着喇叭急匆匆的走到作业区大声的喊道:“收工!收工!今天下午会下雷阵雨,大家都别在这里待着了,下去吃饭吧!”

  “安全员,今天的工作才做了一半,能下去吗?咱们不用赶工期了?”

  一名工人跑到安全员身边问道。

  “不赶工期了,没做完的都放下吧!大家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下面的食堂已经做好了饭菜,趁热赶紧去吃吧!”

  拿着喇叭的安全员催促着顶楼的300多位工人赶紧下去 ,要不然等下了大雨出了事情,工地可担待不起,劳工协会指定要他们停工整改。

  “老刘,走呗下去吃饭了!”

  “等下,我看这风景很是不错,我有海鸥相机,让兹比格涅夫帮咱俩兄弟拍张照片呗,我想寄回家让我的老婆和孩子们看看,看看咱们工人创造出了这座城市的钢铁森林!”

  “行啊!兹比格涅夫老弟,能帮我俩拍张照吗?”

  “长官,没问题的!”

  “放轻松,别老提什么长官不长官的,这里是大明,咱们是工友,都是工人,喊我一声刘哥就行!”

  拿到相机的兹比格涅夫很是小心,在刘汉民和郭钢两人摆好拍照姿势后,兹比格涅夫按下了快门,这门胶卷相机记录了工人在上沪之巅工作的场景。

  工人工作!

  后来刘汉民拿着胶卷去冲洗照片的时候,碰上了一名上沪工人时报的记者,这张照片上的内容吸引了这名记者。

  在征得同意后,这张照片被刊登在上沪工人时报上,并且得到了几十家报社的转载,报纸的标题便是——新时代朝阳下的上沪,工人立于城市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