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太后在百山-《小叔子兼祧两房后,夫君回来了》

  翌日。

  马车下了峰林耸翠的边界,行入平坦热闹的大道。

  车驾平平无奇地走过,所到之处,人声鼎沸,鸟语花香。

  林之念掀了帘子一角,又缓缓放下。这样的场景看着正常多了。

  马车直至郡主府外,方有百官相迎,旗帜招展。

  林之念下车,一袭华美而不失庄重的紫色长袍服帖地穿在身上,袍上以金线绣着奇珍异兽,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芒。

  百官整齐叩首:“参见主上,主上万福金安!寿与天齐!”

  “起来吧。”

  府门早已敞开,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张牙舞爪,侍卫、仆妇身着盛装恭敬地站在两侧,脸上带着掩不住的敬畏和喜悦。

  百山领土再扩,主上何等威武。

  “凌文韬、碧玉、洪柏、郭智进来议事。”年节已过,朝廷,动了。

  “是。”

  ……

  行程没有这么快的马车,才刚刚进城。

  日头高悬,却也没那么热。

  魏迟渊坐在车里,侧目看眼身旁的止戈,心中有些疑惑,他今天似乎有些沉默?在在跟他说了一路的话,止戈也只是回了几句‘知道’‘可以’,现在连在在都沉默下来了:“止戈,身体不舒服吗?”

  止戈微微一怔,摇了摇头:“没有,可能……有些累。”

  魏迟渊伸出手摸摸他额头。

  止戈没有动。

  魏迟渊随后摸摸在在的头。

  在在现在说话十分利落:“我没生病。”

  魏迟渊感觉到他们的体温有变化,敲敲小机灵鬼的脑袋,掀开车帘,吩咐诸言买两份酸梅汤回来,先压压暑气。

  止戈见夫子回头,立即移开目光,身体靠在车上,有些累的样子。

  魏迟渊见状,还是不放心,拉过他手腕给他把把脉,确实没有问题。莫非是没有显出来:“是不是昨晚吹了风?”

  止戈不自在地又靠回去:“可能吧……”

  魏迟渊拉过在在的手,也给他号号脉。

  止戈看着他们,想起娘说的,‘后来魏迟渊对你和在在也很好’。

  是,夫子对他们很好。

  可是——他是他的爹爹?

  魏迟渊放下在在的手,看止戈还在靠着,不禁张开手臂:“靠我这边来,舒服一点。”

  “……夫子,我都大了。”

  “是我们少主子大了。”

  陆在舍身举荐:“大哥,我!靠我这里来!”

  止戈听他叫自己少主子,也有些不自在,揉揉弟弟的头:“压垮你。”

  陆在摇头:“不会,我还可以压夫子身上。”说着倒在夫子身上做示范。

  魏迟渊笑笑,让在在靠着。

  止戈看着夫子再看看弟弟,也忍不住笑了,少年眉眼弯弯:“夫子,您热不热……”

  “不热。”

  止戈看着两人又安静下来。

  魏迟渊不时看他一眼,看着他靠在车上的样子,昨晚之念跟孩子说了什么,让孩子如此颓丧?炎国还是百姓?或者大周朝廷隐隐的动向,他知道了陆辑尘和之念可能兵戎相向?

  魏迟渊突然想知道,之念跟止戈在城墙上说了什么,让止戈情绪起伏如此大?

  ……

  安静宽阔的巷子里,灵兽镇守内只有三户高门人家,清幽典雅,宅院占地面积亦足够大。

  钱嬷嬷高兴地来到太后身旁:“太后娘娘,大殿下、小殿下回府了!”

  苏萋萋顿时起身,笑着抓住嬷嬷的手:“回来了?现在走到哪里了?”手忍不住微微一颤,心里七上八下。

  来了百山城她才发现,若不亮明身份,她根本进不去郡主府,别说见到孙子,就是郡主府附近都靠近不了。

  虽为了见到孙子,亮明身份又如何,可林之念根本不在府里,孩子也不在。

  林之念带着孩子去边境了。

  边境如此乱,她还是带着孩子们去了。

  苏萋萋隐隐知道为什么,虽然知道危险,若是她在,她可能不想孙儿涉险,可也知道林之念没有错。

  何况孩子在林之念身边,她有权利决定孩子们的一切:“打听到走哪条街了吗?”

  哎呀!瞧她糊涂的,哪里需要打听,通往郡主府有一条主要大道,她去守着就能看到孙子了。

  苏萋萋立即就要出门。

  钱嬷嬷想拦着,可太后娘娘都已经出去了。但两位小殿下回府必然也是坐马车啊,到时候还不是看不见,怎么就出去了。

  ……

  苏萋萋站在热闹的大道旁,心中忍不住激动,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她的乖孩子,心里都是对孙儿们的牵念。

  钱嬷嬷好不容易追上来,身后还跟着永寿:“老夫人,公子们坐车……”

  “我知道。”可还是忍不住想过来。

  苏萋萋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踮脚眺望,身边走过各式各样的人群。

  “让一让了,让一让。”

  苏萋萋退后一步,三轮车拉着满车的货走了过去。

  苏萋萋看着依然热闹的大道街头,突然有些茫然之感,百山城两位少主回城,似乎没有人知道。

  甚至,林之念的行车也走过这条街,这里都还是热闹的样子。

  苏萋萋想起刚看到百山城墙的样子,巍峨、高耸,震撼不输汴京城门。

  百山城内的景象更是让她震撼,高楼林立,非比寻常,是她从未见过的壮丽景象。

  街道平坦如镜,车马往来,秩序井然,从进去城池后,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浪翻滚,生机勃勃,劳作的人们有说有笑,一点没有耕作的苦楚,一座座巨大的水车,一条条井然有序的水渠。

  最让她震惊的是,这里的民对官员说话,不完全只有客气,也有梗着脖子骂的,最后却不了了之,甚至一定情况下,学富五车的才子官员还要好言跟他们解释。

  苏萋萋第一次见到这一幕的时候,久久不知道说什么。

  可她看得见,这里每一个人都很高兴、很有活力,几乎没有乞讨的人,没有衣不蔽体,没有见之心酸的尸体。

  苏萋萋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想法,心里五味杂陈。

  她为林之念能实现这样的治理所折服,又为自己当年固执地反对儿子与林之念感到惭愧。

  如果当初她不是固执己见,不是偏颇地认为林之念只是一个女子,给不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辑尘也不至于错过了见证这片土地繁荣的机会,见证他们所想成为现实,一起享受现在烟火缭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