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孙卫国打电话,他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消息,其中,【小叶当卧底】【宛北】【爱康精神病院】等几个词,在孙卫国的嘴里反复出现。
再结合孙卫国的神色变化,以及孙卫国那会汇报,高叶已经知道了他爹在宛北当卧底的事情。
赵援朝不难推断出,高叶很有可能,跟着爱康精神病院的犯罪分子,跑宛北去了。
想到这里,赵援朝浑身就冒冷气,额头上,更是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冷汗。
宛北是什么地方,他这个桂海省治安厅厅长,太熟悉不过了。
四个字形容
——人间炼狱!
每次从那边传回来的一些案例,连他看了,都是一阵胆寒。
太多的人去了那边,从此了无音讯。
死?
在那个地方,都是一种奢望。
作为桂海省治安厅厅长,赵援朝每天都在想,能不能铲除这个地方,把那边园区的犯罪分子,全部绳之以法,把那边园区的人质,全部解救出来。
但一个跨国,如同拦路虎一样,横在了中间,诸多方案,都被搁浅。
就算大夏施加压力,跟宛北联合办案,每次的收获,也只有那么一点点。
警方去,园区的人提前转移,警方一走,那些人又重新回来。
就算能打击到,每次也就打击一个两个小园区。
对于整个电诈行业来说,那点损失,如同挠痒痒一样,无关痛痒。
解救百人的背后,还有千万人,在等着解救。
但跨国联合行动,又不能每天都能进行,每进行一次的背后,都是双方在长达十多天乃至几个月中,沟通数次,谈判数轮的成果。
到最后,最有效的办法,反而是派卧底,直接潜伏进入电诈团伙,获取内部消息,国内国外双开花,在国内打击电诈团伙的同时,也在国外,打击电诈团伙。
但对于警方来说,培养一个卧底,十分不容易,治安体系千千万万个警察中,能当卧底的,少之又少。
毕竟当卧底,首先要气质过关,不能太一身正气,多多少少,得带点儿匪气,这样才容易进入犯罪团伙。
同时,还要有极高的智商,极高的临场反应能力,极高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一众犯罪分子当中游刃有余的周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情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意志还得坚定!
当卧底,长的能当好几年,十几年,乃至数十年。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一群犯罪分子待几年十几年,没人能保证不会被同化。
在这几点条件之下,能当卧底的,可以说是千里挑一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这只是门槛!
被选拔出来后,卧底还得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培养各种在犯罪集团中,可能会遇到的专业知识。
还得熟记犯罪团伙中,某些关键人物的喜好,特点,以及关系圈,还有犯罪团伙中,有哪几个派系,能利用的是哪个派系,不能利用的,又是哪个派系。
做完这一切后,卧底上岗,才是危险真正的来临。
卧底每次获取情报,传递给外面的同志,打击犯罪团伙后,犯罪团伙都会来一轮寻找卧底的大清洗。
卧底要做的,就是在这一轮轮的大清洗当中,保全自身。
而大清洗,每一轮之后,卧底想要保全自身,难度都会呈几何倍的上升。
毕竟犯罪团伙的人,被警方打击的越来越少,卧底被怀疑的概率,毫无疑问,也会越来越大。
像网上说的:
【六哥,老五死了,我怀疑老四是卧底。】
【六哥,老四也死了,我怀疑老三是卧底。】
【六哥,老三也死了,我怀疑老二是卧底。】
【六哥,老二也死了,我怀疑老大是卧底。】
【六哥,老大也死了,就剩咱们俩了,我怀疑我是卧底。】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梦幻当中。
这么多年,赵援朝见过的,能达成这种成就的,也只有高建业一人。
高叶那些,在他看来,都是误打误撞。
大多数情况都是:【老六,老五死了,我怀疑你是卧底。】
然后,犯罪团伙集中监视卧底老六。
在这种情况下,卧底能传递出情报吗?
答案是不能的。
既然不能传递出情报,那犯罪团伙被警方打击的可能性,就无限制的降低,然后,卧底被怀疑的可能性,就会无限制的升高。
毕竟原因很简单,不监视你,大家伙就出事,一监视你,大家伙就没事,你能说你不是卧底吗?
而想要破局,卧底就得在犯罪分子的重重监视下,成功传递出情报,同时祸水东引。
其中每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卧底都有暴露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卧底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高叶一个没经过任何训练的高中毕业生,对宛北那边一问三不知,对狗托集团也一点都不了解,去了那边,安全能获得保证吗?
赵援朝在内心问了自己一遍,答案是否。
至于高叶能打,在赵援朝看来,能打有个屁用,当被几十条枪指着的时候,个人武力毫无作用。
一个滑铲,就会被打成筛子。
想到这里,赵援朝眉头一皱,内心更加担心。
于公,高叶是大夏人民的同时,还是英雄后代,小英雄,高考状元,准全国英模称号的获得者。
这样的人如果死在宛北,舆论能滔天,民愤也能滔天,届时,桂海省治安厅都会受到连带责任,从上到下,都会被问责。
于私,高叶是他徒弟的儿子,是他干孙子,也是他最喜欢,最寄予厚望,当接班人培养的后辈。
这要是死在宛北,赵援朝这辈子恐怕都不能走出阴影。
“*秘书.............”想到这里,赵援朝都忘了有电话这件事,大吼一声:“进来。”
门口,秘书连忙推门而入。
当看到地上那成片的水渍,以及好几个滚落在赵援朝周围的保温杯后,秘书倒吸一口冷气。
砸一个到地上已经是天大的消息了,砸好几个,这出的事得有多大啊?........内心嘀咕一句,秘书身子站的笔直,头微微低下:“赵厅,您吩咐。”
再结合孙卫国的神色变化,以及孙卫国那会汇报,高叶已经知道了他爹在宛北当卧底的事情。
赵援朝不难推断出,高叶很有可能,跟着爱康精神病院的犯罪分子,跑宛北去了。
想到这里,赵援朝浑身就冒冷气,额头上,更是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冷汗。
宛北是什么地方,他这个桂海省治安厅厅长,太熟悉不过了。
四个字形容
——人间炼狱!
每次从那边传回来的一些案例,连他看了,都是一阵胆寒。
太多的人去了那边,从此了无音讯。
死?
在那个地方,都是一种奢望。
作为桂海省治安厅厅长,赵援朝每天都在想,能不能铲除这个地方,把那边园区的犯罪分子,全部绳之以法,把那边园区的人质,全部解救出来。
但一个跨国,如同拦路虎一样,横在了中间,诸多方案,都被搁浅。
就算大夏施加压力,跟宛北联合办案,每次的收获,也只有那么一点点。
警方去,园区的人提前转移,警方一走,那些人又重新回来。
就算能打击到,每次也就打击一个两个小园区。
对于整个电诈行业来说,那点损失,如同挠痒痒一样,无关痛痒。
解救百人的背后,还有千万人,在等着解救。
但跨国联合行动,又不能每天都能进行,每进行一次的背后,都是双方在长达十多天乃至几个月中,沟通数次,谈判数轮的成果。
到最后,最有效的办法,反而是派卧底,直接潜伏进入电诈团伙,获取内部消息,国内国外双开花,在国内打击电诈团伙的同时,也在国外,打击电诈团伙。
但对于警方来说,培养一个卧底,十分不容易,治安体系千千万万个警察中,能当卧底的,少之又少。
毕竟当卧底,首先要气质过关,不能太一身正气,多多少少,得带点儿匪气,这样才容易进入犯罪团伙。
同时,还要有极高的智商,极高的临场反应能力,极高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一众犯罪分子当中游刃有余的周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情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意志还得坚定!
当卧底,长的能当好几年,十几年,乃至数十年。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一群犯罪分子待几年十几年,没人能保证不会被同化。
在这几点条件之下,能当卧底的,可以说是千里挑一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这只是门槛!
被选拔出来后,卧底还得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培养各种在犯罪集团中,可能会遇到的专业知识。
还得熟记犯罪团伙中,某些关键人物的喜好,特点,以及关系圈,还有犯罪团伙中,有哪几个派系,能利用的是哪个派系,不能利用的,又是哪个派系。
做完这一切后,卧底上岗,才是危险真正的来临。
卧底每次获取情报,传递给外面的同志,打击犯罪团伙后,犯罪团伙都会来一轮寻找卧底的大清洗。
卧底要做的,就是在这一轮轮的大清洗当中,保全自身。
而大清洗,每一轮之后,卧底想要保全自身,难度都会呈几何倍的上升。
毕竟犯罪团伙的人,被警方打击的越来越少,卧底被怀疑的概率,毫无疑问,也会越来越大。
像网上说的:
【六哥,老五死了,我怀疑老四是卧底。】
【六哥,老四也死了,我怀疑老三是卧底。】
【六哥,老三也死了,我怀疑老二是卧底。】
【六哥,老二也死了,我怀疑老大是卧底。】
【六哥,老大也死了,就剩咱们俩了,我怀疑我是卧底。】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梦幻当中。
这么多年,赵援朝见过的,能达成这种成就的,也只有高建业一人。
高叶那些,在他看来,都是误打误撞。
大多数情况都是:【老六,老五死了,我怀疑你是卧底。】
然后,犯罪团伙集中监视卧底老六。
在这种情况下,卧底能传递出情报吗?
答案是不能的。
既然不能传递出情报,那犯罪团伙被警方打击的可能性,就无限制的降低,然后,卧底被怀疑的可能性,就会无限制的升高。
毕竟原因很简单,不监视你,大家伙就出事,一监视你,大家伙就没事,你能说你不是卧底吗?
而想要破局,卧底就得在犯罪分子的重重监视下,成功传递出情报,同时祸水东引。
其中每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卧底都有暴露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卧底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高叶一个没经过任何训练的高中毕业生,对宛北那边一问三不知,对狗托集团也一点都不了解,去了那边,安全能获得保证吗?
赵援朝在内心问了自己一遍,答案是否。
至于高叶能打,在赵援朝看来,能打有个屁用,当被几十条枪指着的时候,个人武力毫无作用。
一个滑铲,就会被打成筛子。
想到这里,赵援朝眉头一皱,内心更加担心。
于公,高叶是大夏人民的同时,还是英雄后代,小英雄,高考状元,准全国英模称号的获得者。
这样的人如果死在宛北,舆论能滔天,民愤也能滔天,届时,桂海省治安厅都会受到连带责任,从上到下,都会被问责。
于私,高叶是他徒弟的儿子,是他干孙子,也是他最喜欢,最寄予厚望,当接班人培养的后辈。
这要是死在宛北,赵援朝这辈子恐怕都不能走出阴影。
“*秘书.............”想到这里,赵援朝都忘了有电话这件事,大吼一声:“进来。”
门口,秘书连忙推门而入。
当看到地上那成片的水渍,以及好几个滚落在赵援朝周围的保温杯后,秘书倒吸一口冷气。
砸一个到地上已经是天大的消息了,砸好几个,这出的事得有多大啊?........内心嘀咕一句,秘书身子站的笔直,头微微低下:“赵厅,您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