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第一步完成-《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过了一天!

  五更天,一大群朝堂大臣已经来到了皇城门前等候。

  一道身影突然出现,他晃晃悠悠的向着这边走来。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看到这道身影,马上就扭过头,这架势犹如看到了什么洪水猛兽。

  倒是程咬金、李靖这些武将一个个围了上来。

  “罗小子,你这是要早朝?”

  程咬金不可思议的问。

  “世伯,小子我的确要早朝,今天有很重要的事情要禀告陛下!”

  罗峪笑呵呵的回答。

  程咬金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这个小子能不给陛下找麻烦就不错了,居然还能有要事要奏本?

  倒是李靖已经猜出了原因。

  “罗小子,《贞观氏族志》你编写好了?”

  他低声询问。

  罗峪点点头。

  “你这个小子,聪明的时候你比猴都精,傻的时候你也是真傻!”

  “这《贞观氏族志》就连高士廉都编不好,你一个毛头小子就能编好了?”

  李靖无语的说道。

  “李世伯,我编好了,保证比高士廉编的还要好!”

  罗峪信誓旦旦的回答。

  李靖一看,他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

  皇城大门开了。

  “诸位大人,上朝啦……”

  小太监高声唱和。

  一众文武官员快步向着大明宫走去。

  走进了大明宫,这里明显没有罗峪的位置,罗峪只能挤在最边缘的角落。

  李世民来了。

  “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大太监刘公公高声喊道。

  底下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动的。

  刘公公的视线落到了魏征的身上,结果魏征眯着眼,犹如没看见一般。

  “今日倒是奇了,这满朝文武居然没有奏本了?”

  “难道我大唐现如今已经风调雨顺,全国无事了吗?”

  李世民也是一脸疑惑的看着面前的大臣们。

  可是哪怕李世民开口,依旧没有大臣站出来奏本。

  李世民微微皱眉,他的目光开始在大臣里面寻找,终于,他看到了站在最角落犹如一只猢狲的罗峪。

  在这一刻,他就知道为什么满朝文武没有站出来的了。

  这是都在等着这个小子先说话。

  “罗峪,朕让你编写的《贞观氏族志》,你编写完了吗?”

  李世民直接开口询问。

  罗峪站了出来。

  “陛下,臣编写完了。”

  他从怀里拿出了那份《贞观氏族志》。

  刘公公赶紧接过来,然后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房玄龄等人看着李世民的手拿起《贞观氏族志》,这心里犹如钻进去了一只蚂蚱,七上八下的。

  李世民打开了手中的《贞观氏族志》,下一秒,他猛地站起身。

  “罗峪,这就是你重新编订的高姓排名?”

  罗峪点点头。

  李世民将整个氏族志看了一遍,他好一会都没有说话。

  “陛下,这可是小子我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才编写出来的,如果陛下认为满意,即可让户部公布于众!”

  罗峪继续说道。

  李世民吸了口气。

  “将这份《贞观氏族志》传与诸位大臣一观!”

  “罗峪,你先给朕解释一下,为何要如此排名?”

  罗峪丝毫不惧,他直接转过身面向那些大臣。

  大臣们看了最新的高姓排名,一个个也是议论纷纷。

  “大唐是太上皇开创,陛下励精图治,让大唐不断走向强盛,那么这一等姓毫无疑问就应该是李姓!”

  “但是我认为,此李姓不等同于陇西李氏,此李乃是皇家姓氏,独独一等的一等姓!”

  罗峪大声说道。

  李世民没说话,满朝文武也没有说话。

  毕竟,这话没有什么大错,谁要是敢反驳,那就是无视大唐国君。

  “其次应该是张姓,此乃玉皇大帝之姓氏,理应为一等姓!”

  “……”

  “……”

  随着罗峪的话,满朝文武一个个都张着嘴巴,就好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言论。

  终于,一个谏官忍不住了。

  “罗峪县子,你按照此等排名,岂不是儿戏?”

  罗峪看了看他。

  “这位大人,您说的是皇家李姓是一等姓儿戏?还是让玉皇大帝的姓氏排在崔姓之前是儿戏?”

  这个谏官直接傻眼了。

  哪怕他也是崔氏门第出身,面对罗峪这种完全不讲理的说法,也是一时间无法反驳。

  毕竟,这天下是姓李的,这天上是姓张的。

  这一幕倒是让李世民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罗峪居然拐弯抹角的给自己玩了这样一手?

  虽然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将李姓抬到一等姓,但是这个李姓和陇西李氏毫无关系,这就非常有问题了。

  “陛下,这民间早就有传言,说陛下硬碰陇西李氏的光,依我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从古至今,皇室必须是最高姓,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认这个道理!”

  罗峪又回头对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吸了口气,这小子想直接将五姓七望全部的地位剥夺?

  这会造成什么恐怖的结果,就连他自己都不敢确定。

  “房玄龄,你怎么看?”

  果然,他开始问别人了。

  房玄龄站了出来,他的视线在罗峪的身上掠过。

  “五姓七望这些大家族的声望强压皇族,这的确有些不妥,适当的打压也是可以的!”

  他到底是没敢直接和高姓士族撕破脸,只能如此说道。

  李世民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他又看向了杜如晦。

  “杜如晦,你怎么说?”

  杜如晦也站了出来。

  “皇室李姓为独一等姓,臣没有异议!”

  他大声回答。

  但是对于其他士族姓氏排名,他是一个字也不评价。

  “魏征,你说呢?”

  李世民继续问。

  “陛下,臣倒是认为罗峪县子如此排名也不无道理!”

  “这天下是李家的天下,如果论传承就能高人一等,那还要千万军士的浴血搏杀做什么?”

  “臣认为陛下可以先将这份《贞观氏族志》对外发布,如果高姓大族有异议,就让其陈述理由,然后陛下再另行考虑即可!”

  魏征大声回答。

  这就很有意思了,这明显就是让李世民先试试五姓七望的态度,如果他们不反抗,那就意味着这些豪门望族不过就是一些软柿子。

  如果他们反抗,那就可以针对他们反抗的方向,重新制定打压策略。

  李世民点了点头,似乎认同了魏征的说法。

  “陛下,万万不可啊……此举必然动摇国本,乃是大错!”

  看到李世民的反应,好几个官员都蹦了出来,齐声反对。

  罗峪依次看了看,满朝文武除了那些一开始就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重臣,剩下的几乎全是豪门望族的门生,这就是举荐制最扯淡的地方了。

  他又看了看李世民,这么一闹,李二这个老小子应该也看出来举荐制的弊端了吧?

  罗峪很开心的笑了,他挖豪门士族根基的第一步已经算是达到目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