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7章 参加一个会议-《七零之我靠纸扎手艺混的风生水起》

  李弘文对海英说的抬会并不了解。

  他只知道公司主要的借款对象是跟公司有关系的那些公司。

  “那应该还好,你不知道,前段时间南方发生了很严重的民间借贷造成的事件,上面对于这个现在比较重视。

  不过,你这个应该不一样,他们那都是向普通民众集资,然后承诺很高的利息。”

  海英听完松了一口气。

  李弘文这种借贷应该问题不大,公司与公司之间有一些往来,正常。

  “抬会就是这种么?”

  李弘文明白海英说的抬会是什么了。

  就是早期的非法集资,这个时候对这种的监管非常的薄弱,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正常。

  南方一向都是改革的急先锋,这也导致出事也是最先出事的。

  这种情况在北方现在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北方的人现在还没有那么快的意识,摆摊都是比较胆大的了,集资就算有人想集,其他人也不会把钱拿出来的。

  “其实这个东西最早出现是好事,叫合会,是温州一带互相之间为了合伙做一些事情,把钱先借给一个会主,会主出利息,会主急用了钱,其他人挣了利息,会主可以轮换着来。

  可是有一些人动了歪心思,不再局限几个人,而是不断的发展新人,利息也开的很高。

  他们拿到这些钱并不用于生产或者是投资,就是放着,然后靠后续新入会的人的钱去支付前面人的利息,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没有新人入会,没有钱付利息的情况,所以崩了。

  影响还是挺大的,涉案人员达十来万人。”

  海英简单的说了一下这个事情。

  “这个在西方叫庞式骗局,这个我知道,就是击鼓传花,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事情不会轮到自己头上,都存有侥幸心理,再加上确实看到别人挣了钱,所以也就入伙了。

  等真的自己挣了钱,就会更加坚信,会投更多的钱,这就致投的钱越来越多,最初挣的那点钱也都投了进去。

  等事情一爆,所有的钱都拿不回来。

  这帮人集了多少钱?”

  这个李弘文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他好奇这些人到底骗了多少钱。

  “具体的金额还不知道,但是光从那个最大的抬会会主李启峰家里搜到的现金,就有快一个亿。”

  海英叹了一口气道。

  这钱在这个时代绝不是小数。

  “这个事情你千万不能做知道么?因为这个事情,已经毙掉好几个人了。”

  “您放心,这个事情我是肯定不会参与的,我用不着,我手里如今过的资金,就算是他们这些人集的钱加起来也没有我多,所以不用费那个心。”

  李弘文笑着回道。

  对于普通人,这个钱不是小数,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发家致富的巨大数字,可是对他来说,真看不上。

  有那时间,他早就挣的比那个还多了。

  “那就行,另外你的那个借贷也得小心,不要引发什么严重的纠纷。”

  “嗯,这个您放心。”

  李弘文保证道。

  聊了一会,李弘文就去做饭了。

  时间已经不早了,他们吃完饭还要回去。

  不过,在饭快做好的时候,徐启年居然回来了。

  “您这回来的正好,我这饭刚做好。”

  李弘文笑着跟徐启年打着招呼。

  “我不是回来的正好,我是回来找你的。”

  徐启年笑着道,他回来就是专程来找李弘文的。

  本来只是打个电话就行的事情,可是他打了李弘文家的电话没有人接,后来又打了亲家家里,才知道李弘文带着徐婉晴跟孩子来自己家了,就直接开车回来了。

  他也有好几天没有回家了。

  “找我?核的问题我也解决不了呀?”

  李弘文有些意外,之前海英说徐启年是为了核泄露的事情去开会了,现在直接过来找自己,他以为是找他解决这个问题的。

  “谁说找你是为了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跟我们又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用不着操那么大的心。”

  徐启年没好气的道,这个事情别说是李弘文个人了,就是国家都没有什么办法,找他有什么用?

  “那找我是什么事情?”

  李弘文不记得最近有什么事情跟自己有关系。

  “是我手里的那几个项目的事情?还是说上面又准备给我新的项目了?”

  “别瞎猜了,跟这两个事情都没有关系,找你是想让你参加一个会议。”

  徐启摆摆手,直接说出了找李弘文的真实原因。

  “找我参加会议?什么会议?”

  这就让李弘文有一些奇怪了,他不觉得有什么会议需要自己参加的。

  “一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会议,之前阿美利卡发布的星球大战计划你知道么?”

  徐启年的话让李弘文思索了一下,这个新闻他看了,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前世的时候,他知道这个事情,很多人分析,这个主要是针对苏联的,为的就是通过军备竞赛把苏联拖垮,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苏联本来就水深火热,在加入之后,迅速就被拖的解体了。

  “知道,他们是为了跟苏联搞军备竞赛。”

  “这只是其中一面,他们的这个计划实则是一份高技术发展计划,其他国家也在随后时间相应的推出了自己国家的高技术发展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小日子制定了今后十年振兴科技政策大纲。

  你看到的只是一面,实际上这是各个国家对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高科技做出规划。

  我们国家也必须跟进,不然肯定会被这些国家远远的抛在后面,再次陷入落后的局面。

  而落后的结果,不止你清楚,所有人都很清楚。

  所以,我们组织了一千五百多名专家,已经开会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要制定出一份,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都可以使用的高技术发展计划。”

  徐启年的话,让李弘文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而这个计划,他好像有一点印象,不过印象不是太深,看来还是层次太浅,并没有从现象看到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