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敢笑黄巢不丈夫-《让你写猴子,你现场写大闹天宫》

  【咚!!!】

  【一声惊雷中,宋江饮下这杯酒。】

  【宋江转身将空杯放回小二手中的展板上:“斟酒。”】

  【小二老老实实地为宋江倒好酒,宋江继续说道:“赵王君啊,赵王君。”】

  【“今日我偏要你识得我宋江。”】

  【宋江突然有些癫狂地跳动着,将一杯酒洒到地板上。】

  【“斟酒。”宋江将空杯再次放回。】

  【小二继续斟满。】

  弹幕:

  ——“别喝了,吃颗花生米。”

  ——“小二:哈人,润了,血别溅我身上。”

  ——“一杯敬皇帝,一杯敬阳江。”

  ——“鸭丝完全放飞自我了。”

  ——“赵王君:画画中,勿扰。”

  【宋江坐回桌上,喝下一杯酒,指着墙壁:“店家,这粉壁上,写的是什么?”】

  【小二道:“这些都是过往的文人留下的笔墨,我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拿笔砚来。”宋江诗兴大发,唤小二去拿笔墨。】

  【小二取来笔墨,宋江来到墙壁,提笔写下两句诗。】

  【写下之后,宋江回头问小二:“店家识得吗?”】

  【小二摇着头:“客人笔走龙蛇,小人不认识。”】

  【宋江笑着提着一杯酒,继续在墙上写诗。】

  【“痛快!”宋江写完诗,突然大叫一声,随后坐下来再次问小二,“店家识得这诗吗?”】

  【小二再次摇头:“不识得。”】

  【宋江笑着:“我念给你听。”】

  【宋江指着墙上的字,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念完诗后,宋江回头问:“店家认得我吗?”】

  【小二尴尬地挠挠头。】

  【宋江看着诗,带着半分醉意:“终有一日,天下人人都会知道,宋江这个名字。”】

  【宋江蘸好墨,问小二:“你记住了?”】

  【“哎哎……”小二赔笑着点头。】

  【天空雷声响起,宋江在诗后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郓城宋江。】

  ——“小二说,你非要我夸你才结束是吧。”

  ——“小二:这大银子也不好挣啊。”

  ——“好湿好湿。”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小二试着念出这首诗,但这个字他不认识。】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骄傲地念了出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看着这首诗,宋江狂妄地笑了起来。】

  【不顾外面雷雨将至,宋江大笑着出门而去:“哈哈哈哈……痛快!痛快!”】

  【看到宋江的背影,小二再次看着墙上的诗念了出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节目现场,顾长庚拄着拐杖,皱起眉头:“这首诗,好大胆啊!”

  撒呗宁赶紧安排镜头拍向顾长庚:“顾佬,这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顾长庚推了推眼镜:“黄巢是什么人?”

  “大家都知道落榜美术生,但在他之前,华夏大地还有一位着名的落榜生,他就是黄巢。”

  “这个人可不简单,史书记载其生于盐商家庭,5岁便能与祖父即兴对诗。”

  “9岁习兵法剑术,文武兼修,志向远大。”

  “20岁首次赴长安科举,遗憾落榜。”

  “苦读数十载,科举12次,均因门阀垄断而落榜。”

  “30岁最后一次落榜,愤然离京。”

  “和宋江一样,失落之时,黄巢也写了一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0到53这段时间,黄巢接管盐帮成为首领,结交流民、退伍士兵。”

  “54岁关东大旱,瘟疫蔓延,朝廷仍强征赋税。”

  “55岁,黄巢聚众数千起兵冤句,发动了历史上着名的黄巢起义。”

  “55岁的黄巢穿上铠甲,冲锋陷阵,数月内攻占曹州、濮州、蕲州。”

  “57岁攻陷郓州,杀天平节度使,威震天下。”

  “58岁时,和黄巢一同起义的王仙芝战死,黄巢收编其部队,自封为‘冲天大将军’。”

  “60岁率义军渡长江,破淮河防线,直指洛阳。”

  “攻破洛阳后,‘不剽财货’,民众夹道欢迎。”

  “61岁破潼关,入长安,屠尽门阀士族。”

  “后于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

  “推行‘均行’政策,没收贵族财产,分给贫民。”

  ——“还好有顾佬科普,不然我这历史盲还不知道苏辰写的啥。”

  ——“黄巢证明了一件事,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

  ——“门阀士族就是一群蛀虫。”

  ——“有专家说过,如果没有黄巢,如今的华夏就会和隔壁阿三国一样,被种姓制度控制。”

  顾佬顿了顿,继续说道:“可惜,黄巢的结局并不好。”

  “他屠戮门阀士族的行为,虽然得到了贫民百姓的支持,却动了贵族的利益。”

  “唐朝贵族们联合起来,以唐朝皇室的名义,策反了黄巢大将朱温。”

  “这一年,黄巢62岁,朱温叛变投敌,致使义军元气大伤。”

  “63岁时,朱温大将李克用攻入长安,黄巢率领余部18万撤离。”

  “64岁时,黄巢在陈州之战损失惨重,粮尽兵疲。”

  “之后败退狼虎谷,自刎而死。”

  “苏辰在水浒里让宋江把自己和黄巢作比,明显就是要走造反这条路。”

  “这样一来,那就是让水浒里的宋江,和历史上的宋江进行融合了。”

  弹幕:

  ——“宋江造反,他有这实力吗?”

  ——“历史上还真有宋江造反,不过规模极小,很快就被剿灭了。”

  ——“朱温这货好恶心。”

  ——“这名字可起得太对了,朱温——猪瘟!”

  ——“可气的是,朱温最后还架空了唐朝,成了皇帝。”

  撒呗宁感叹道:“屠门阀,戮世家,功盖千秋震天下。”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替天行道方为丈夫。”

  “他用行动向世人证明,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更容易。”

  “发明族谱的人,做梦也想不到,门阀世家引以为傲的族谱,将会成为他们的死亡笔记。”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黄巢拿着生死簿,将世家大族屠戮殆尽,为寒门百姓,立下了不世之功。”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他就是,五姓七望的活爹,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九族消消乐玩家,冲天大将军——黄巢!”

  ——“论总结,还得是小撒。”

  ——“不愧是央妈培养的名嘴,会说。”

  ——“突然好燃啊,是怎么回事。”

  评委席上。

  郭静明不耐烦说道:“行了行了,我大概知道黄巢是个什么人了,不就是一个造反头子吗?”

  “苏辰在水浒里,借宋江自己的口,把宋江比作黄巢,这不是让宋江说自己是反贼吗?”

  “史书上,宋末时候,的确有宋江这一支起义军。”

  “但其规模极小,远不及同时期的方腊。”

  “这就好比苏辰写《三国演义》,不把曹操、孙权、刘备当主将,而写一个公孙渊、臧霸、士燮……”

  “苏辰如果写宋末历史,哪怕拿方腊当主角,都比宋江有看头。”

  “本来我以为水浒只是写一帮底层好汉的故事,现在要上升到农民起义的阶层。”

  “可是上到这个阶层,却是宋江这么一支不入流的起义军,这书还有啥看头。”

  喜欢让你写猴子,你现场写大闹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