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银镯子-《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

  赵虎看了看扬长离去的牛车,咬牙切齿道:“这个万山今日绝对是成心的!”

  “我看大哥坐在他的牛车上。”铁牛说。

  “闲子坐在他牛车上?”

  赵虎只顾得生气,没看到卫闲。

  赵虎刚想说什么,路过一位老伯,看见赵虎,跟他说:“不用去地里面背了,卫闲把玉米都放万山的牛车上了。”

  万山先把卫家的玉米送到卫家。

  他还帮忙把玉米袋子背到了卫家家里面。

  卫婶子在门口对他谢了又谢,还请他回去喝口水。

  万山说,“不了,我还要给我小叔送玉米呢。”

  他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盯着他的哥儿,笑了笑。

  卫幸忙回避开他的目光。

  万重在赵家院子里面听到万山的声音,以为听错了,出来看,一看,还真是万山。

  又看到自己家的牛,万重叹了叹气:“我是不管把钥匙藏哪都能让你找到!”

  双胞胎就这点好。

  万山每次不用想,凭直觉就能知道万重把东西都放置到了哪里。

  万重都对他无奈极了。

  “你回家了我给你捎回去。”万山跟他说,反正也要去他家还牛车。

  现在也到了做午饭的时辰,万重就坐着万山的牛车走了。

  路上,万重看见万山一直仰着嘴笑,还哼了戏词,心里面不知道在美啥。

  终于看不下去了,万重问他:“你到底在美啥?”

  万山没告诉他。

  因为万山也不知道心里面在美啥。

  不过,他想到什么,问万重:“咱娘当年不是留下来一对银镯吗?咱爹当了又被我赎回来那对。”

  “咋了?”好好的提这银镯干啥?

  万山把银镯子赎回来后,一对都就交给了万重保管,他们两兄弟一人一个,万山说等他娶夫郎了再让万重把银镯子给他。

  “你把我的那个给我吧。”

  “万山,那银镯是留着以后等你娶夫郎了给人家的聘礼,你别惦记着买牛那回事了,宋禾是不会让你在他的竹林里面养牛的!”万重煞有其事的说。

  他以为万山要把银镯要回去是为了当了换成银子养牛。

  “不是,我拿着去哄人呢。”万山说。

  养牛的事儿虽然他一直没放弃掉这个念头,可是要投入的本钱太大了,没人跟他合着干,他一个人肯定包不下来。

  “哄人?”万重的眼睛转了转,想到什么,笑了,笑的合不拢嘴,“你总算是干一件正事了,等我到了家里,就把银镯子拿给你!”

  “成。”万山应着,赶着牛车先去宋家,让万重把银镯给他。

  万重下车后,拿钥匙开门进到家里,去屋里把属于万山的那一只银镯取出来,交给万山。

  万山就要赶着牛离开,万重想起来,问他:“你看中的是谁家的哥儿?”

  “卫家的。”说着,万山赶着牛车去万叔家了。

  卫家?

  全村姓卫的就卫幸一家。

  难道万山瞧上的是卫幸?

  卫幸好,哥儿长得好看,除了爱吃以外,没其他毛病。

  可是……

  万重想到卫婶子,想到卫家只招上门女婿,他笑不出来了。

  而卫家。

  赵虎和铁牛从地里面回来后,卫婶子把幸哥儿叫到灶屋,问他:“你觉得你铁牛哥咋样?”

  “啥咋样?”卫幸的眼珠子直直的盯着锅里面的肉,压根没把卫婶子的话放在心上。

  “就是你看你铁牛哥顺眼不?”

  “有啥不顺眼的?”幸哥儿问她。

  卫婶子看着自己哥儿眼里面的赤诚,心想他单纯嘞。

  就直白的问他了:“如果铁牛哥做你的汉子,你乐意不?”

  卫幸当即就皱了眉:“我不要。”

  “铁牛咋了?看他帮咱家地里干活,干的吭哧哧的,一看就是一个有力气的!”

  卫幸看了看院子里面,偷偷的手放到卫婶子耳朵边上,小声告诉她:“娘,铁牛哥不太行!”

  卫婶子愣了一下,不行?

  哪方面的不行?

  想着卫婶子皱了皱眉,皱了眉后,她又反应了过来,惊赫的问他:“你咋知道他不行?”

  卫婶子想到什么,眼睛瞪大:“他欺负你?!”

  卫幸想到万山跟铁牛动手,好像就说是铁牛欺负他了。

  铁牛摸了一下他的手,摸手就算是欺负吗?

  想着,卫幸点了点头:“他欺负了。”

  卫婶子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她拿着菜刀就要往外冲。

  卫幸急忙拉住她,“娘,你干嘛呢?”

  “我去剁了他!”第一天来家里,都敢欺负幸哥儿?

  这以后还怎么了得!

  “啊?摸手就要剁了他吗?”

  “摸手?”卫婶子又懵了。

  “对啊,他拉了我的手,万山说他欺负我。”

  “万山?”

  她仔细盘问了盘问幸哥儿,才知道是一场误会。

  只是,“你说你铁牛哥哪里不行?”

  “他吃的少!”

  卫幸掰着自己的手指头说,郑重其事道:“万山都能吃十八碗,他竟然才能吃两碗,他要是成了我的汉子,我出门都不好意思跟江哥夫他们说!”

  卫婶子听后,看了看他认真的神情,没忍住敲了一下他的脑袋。

  幸哥儿叫了一声,叫的赵家院子里面的赵尧都听到了。

  赵砚他们从地里面回来后,坝上的人来找沈清,有急事,沈清回坝上了。

  江若和孙海在灶屋里面做饭。

  他们俩因为在院子里面剥玉米,一时忘了时辰,赵砚他们回来了,才去灶屋做饭。

  赵砚和赵岐代替他们坐下来剥玉米。

  赵尧回来后,赵砚也喊他过来剥玉米。

  三个汉子坐着,赵尧想起来回来时在路上听几个小娃娃问他的事,问赵砚:“大哥,你真能吃十二碗饭?”

  赵砚一听就乐了,问赵尧:“谁说的?”

  “张贵哥家娃娃说的。”赵尧说着还看了一眼灶屋,偷偷跟赵砚说:“娃娃说是听哥夫说的。”

  “江哥夫说你能吃十二碗,重哥哥说万山哥能吃十八碗,大哥,万山哥真能吃十八碗饭吗?”

  赵砚没忍住,也给他的脑门上敲了一下。

  中午,江若和孙海把饭菜摆上桌后,汉子们从外面进来,赵砚看了一眼饭桌,问江若:“我不是能吃十二碗吗?怎么就给我摆了一碗?”

  江若一听他说,脸瞬间红了。

  不是羞怯,是窘迫的。

  喜欢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