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不止两个-《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

  这汉子真俊!

  月光下,瞧得不真切,借着微薄的光,燕哥儿都能看出来,这汉子的轮廓有多硬挺。

  功夫也厉害!

  不厉害,那个汉子能对他死心塌地的吗?

  想着,燕哥儿的心怦怦乱跳。

  他觉得自己爱上卫闲了。

  尽管很不可思议!

  燕哥儿到底是没能走了。

  他还回梁家了。

  他晚上说了大牛的事情,璐姐儿对他不放心,想来看看他,提点提点他,结果,打开燕哥儿的房门,床榻上并没有人。

  到底是亲姐弟,璐姐儿马上就想到燕哥儿拿着三百两跑了。

  这个贱哥儿!

  误她大事儿!

  璐姐儿快气死了!

  她辛辛苦苦的为他谋划,不还是为了让他以后过得好吗?

  一个哥儿揣着这么多银子出门,肯定要被人算计的!

  璐姐儿这会儿是既生气,又担心燕哥儿的安危。

  她正慌乱着,院子里面的门开了,燕哥儿又回来了。

  璐姐儿看到他,向他跑过去,这么晚,声张了怕搅醒一家子的好梦,也怕误了燕哥儿的名声,璐姐儿板着脸,用手拧了拧燕哥儿的耳朵,低声问他:“你死哪去了?”

  燕哥儿把璐姐儿推开,告诉她:“反正我是不会再嫁给方捷了!”

  璐姐儿挑眉:“你们都睡过了,大家也都知道了,你不嫁给他你嫁谁?”

  “我嫁谁都是我自己的事儿,你不用管!”

  璐姐儿要被这个任性的哥儿气死了。

  “我不管?我把你从爹娘家接过来?”

  “燕哥儿,你千万别犯傻!”

  方家那是富贵门户,梁家压根比不了。

  燕哥儿才不管她怎么跳脚。

  反正他现在有银子在手,什么也都不怕了。

  天一亮了,方捷没来找燕哥儿,燕哥儿自己去找了方捷。

  “我死了这一回想通了,方捷哥哥,你放心,我不会再求着让你对我负责了,这就是一个误会。”

  燕哥儿想明白了后,最高兴的就是方捷。

  立马手写了书信,给自己爹娘,让他们挑个好日子,来宋家提亲。

  卫闲半夜把那个汉子送回了县城,后半夜赶着月色回来了。

  他回来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他直接骑着马去了坝上。

  林川早晨醒的早,闲着也没事,也上了坝。

  卫闲等到赵砚过来,把事务都交给了他,就进帐篷睡了。

  林川原本想找赵砚说事,都没机会。

  中午,双河村的汉子下工回家吃饭时,林川才找着机会。

  “你夫郎害了不止两个娃娃。”林川说。

  赵砚愣了一下,“啥意思?”

  “应该是三个。”林川说。

  这对他来说,也是活久见。

  哥儿害的双胎就够让人匪夷所思了,江若害了三个?

  “全是小汉子?”赵砚就想起来问这个。

  “应该……都是。”林川把脉不会出差错。

  可是江若害的多,林川就不敢肯定了。

  这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把赵砚劈的都懵了。

  林川可没给他发懵的时间:“对姐儿来说,这可能是件喜事,但是对哥儿来说,就危险了。”

  赵砚皱了皱眉头。

  林川也头大,到时候这么多该咋抱呢?

  哥儿最多抱两个,林川还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有哥儿抱了三个能顺利活下来的。

  赵砚懵了后反应过来,也想到了这茬。

  三个娃娃对若哥儿来说,真不是一件喜事。

  他咋说若哥儿怎么吃的这么多,肚子也这么大,原来……

  林川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跟你说,不是为了让你发愁,现在不是还没抱吗?想想办法……”

  “有啥办法?”赵砚问他。

  他一想到若哥儿还要受大罪,他宁可自己把这罪受了!

  吃饭时。

  江若想起来跟赵砚说了说赵奶奶让去接她的事儿。

  “我会跟赵赫说,她想回来就回来吧。”赵砚说。

  他表面看起来镇定非常,心里面早就乱成一团麻了。

  他甚至都在想,奶奶闹了那一出事,还不如把若哥儿的娃娃害掉,这样,若哥儿最少能留条命在。

  可这三个娃娃,是会害了若哥儿的命的!

  赵砚心里面都快急死了。

  吃过午饭后,在去坝上前,他去找了村里面哥儿最好的接娃郎,也就是王小胖他爹,姜叔。

  他跟姜叔说了说若哥儿的情况,姜叔一听就皱了眉:“这可咋抱?”

  “我之前就接过一次哥儿抱双胎的,可是,那也是死了一个娃娃死了哥儿,就活下来了一个小汉子。若哥儿的三胎……”姜叔脸都白了。

  这个差事,他可是万万不敢接下的。

  姜叔不敢接,赵砚只能去找别人。

  大坝上的工程差不多都要建好了,现在缺一批木材,原本坝上下订木材的老板,突然的就毁主意了,哪怕是得罪衙门也不卖他们木材了。

  附近几个镇上,还有县城周边,坝上的人都去问了,人家就是不卖。

  木材的事情没有搞定,坝上的活儿也进行不下去,沈清就放了坝上汉子们的假。

  让汉子们先回家收第二季稻。

  今年第二季稻没有第一季收成好,下雨下的少,一个个的都扁的不行。

  不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本来一亩地能产三百斤稻谷,现在一百五十斤都难。

  好的是,因为双河村经了水患,镇上的衙门免了他们村的季税。

  赵砚家的水稻种的晚,但临近水源,长势要比种的早的稻长的好。

  勉强的一亩地能出二百来斤。

  赵家的水稻收了后,赵岐就催着赵砚去县城里,提前找接娃郎。

  没有什么比人命还要紧的了。

  赵砚去了县城,去了三日。

  到处打听,终于打听到一个消息,就是南方的一个县城里面,有人接过三胎的娃。

  接娃的还是一个年轻的哥儿,好像还开膛破肚了,但庆幸的是,娃娃和大人都活了下来。

  赵砚向人打听那个哥儿的名姓,以便去找他。

  靠谱不靠谱的,也算是一个希望。

  回来后,赵砚就把这事跟林川说了。

  林川听到开膛破肚后,愣了一下,告诉他:“其实我也想过用这个法子,但是我不行,我是大夫,不是接娃郎,我不了解哥儿的身子,这个法子能成,最适合的人该是月哥儿,可月哥儿……”

  喜欢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