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护大米-《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

  就村里和镇上三十几里的距离,他都能被劫匪盯上,怕是身边人,走漏了消息。

  赚钱的买卖谁都想干,不一定谁都能干成。

  江晗敢挑这个担子,自该有那个胆量。

  赵砚不再多想这件事儿。

  接下来的几天,总有镇上的人赶着牛车来村里收米。

  双河村是紧邻着的几个村子里水田最多的村子。

  水坝也在他们村,水源富足,因此他们村的米品相也是最好的。

  村子里面,家家户户多多少少的都卖了些米。

  只有赵砚家一粒米都没卖。

  有个商户跟着村子里的人上他家来问。

  江若开的门,一听他们上门来收米,就说,“我家不卖米。”

  “砚子他夫郎,当家的事儿,你叫你汉子出来说。”

  领着米商过来的汉子越过他,直接带人进到院子里。

  “相公!”江若不快的冲着屋子里面喊了两声。

  这汉子说的是什么话?

  什么叫当家的事儿跟汉子说?

  有他这么说话的吗?这么瞧不起哥儿!

  赵砚在屋里听到声音出来。

  他出来后,米商上前一步,腆着笑脸,揽着他的肩膀,带他到一旁说话。

  带米商过来的汉子,跟江若说,“赵家的,你咋不倒茶呢?你汉子跟米商谈大买卖呢。”

  言语之中三分指点,七分不满。

  他还在心里想着,镇上的哥儿真是没礼数。

  他在家里,他夫郎可是把他供到了天上!

  江若不想给他倒茶喝,就进了屋。

  他瞧着这汉子是被人惯多了!

  米商把米价提到了十五文。

  他说的悄咪咪的,还特意看了一眼领他过来的汉子。

  赵砚笑了笑,一副不瞒着他的表情,“可惜了,我家的米卖了,卖给了我夫郎的哥哥。”

  他这样说,没人不信。

  因为王婶子早把姓江的米商是江若的亲哥哥的事儿传开了。

  江晗最后又是在赵砚家吃的晚饭,把他家的大米带走,也就是顺手的事儿。

  赵砚这样说也是为了护住他家的大米。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现在米价正贵,有的人掉进了钱眼里,指不定什么勾当都能做出来。

  而且他也厌烦了,米商天天来他家收米。

  他瞧着他夫郎脸色都不快了。

  米商铩羽而归。

  不过,他们并没有全都无功而返。

  村里有几户懒的,不赶着敞亮天收米的,被他们钻了空子。

  米商直接雇人将他们田里的稻给收了,打成大米后,也是按照十文钱收的。

  他们这几户拿着银子沾沾自喜。

  殊不知,天上不会无故的掉馅儿饼。

  自己家的米,丢了多少斤称半点是不知道。

  孙海娘家的就是。

  孙海还是重哥儿来家里说,才知道孙家的两亩水田出了不到四百斤的米。

  孙家的田,之前都是他打理的,他进赵家的门后,稻都已经长成了,一亩地出三百斤绝对能行的。

  他心里面气呐,就这样把他辛苦种下的稻米贱卖了!

  本来卫幸上他家里是来吐槽的。

  早知道自己不赶着趟把稻米给收了。

  结果一听他们亏了百十来斤的米,就觉得还好是自己花钱让人给收了。

  他家的米可都是他家人种的,贱卖了,那真就贱卖了!

  “他们可半点不吃亏,他们不卖,下了雨,水稻烂在田里,可是一文都没有。”江若说。

  孙海听他这么说,没那么生气了,可一想到自己辛苦种的稻便宜了孙家人,还是不太舒服。

  江若自从把小鸡抱回来后,家里的母鸡来精神了,天天带着小鸡崽在院子里转悠,它们最喜欢的就是到孙海的菜地里溜达。

  江若没养过鸡,他觉得只要不死,就不用管那么多,到了吃饭时,他按时喂,就不再操心。

  孙海可不这样。

  他看着这二十只鸡崽,宝贝透了,生怕哪只出了意外。

  有他管着鸡崽,江若比谁都放心。

  吃过饭收拾了家里,就去找万重,一块约着去宋禾的竹林。

  收了稻米,村里人终于能歇歇了。

  江若从家里出来,一路上看到好多到外面树下乘凉的人。

  江若从她们身边经过。

  “赵砚家的,你家赵尧去读学堂了?”一位叔郎问他。

  这叔郎面相看着和善,收拾的也干净,极易让人留下好印象。

  江若点点头,“去了。”

  “咋个样啊?”

  “韩夫子教的好。人学了认字,总是有好处的。”

  这位叔郎肯定的点了点头,“等过了庙会了,我也送小胖去学堂,看着他一天天的闲不下来,在村里面瞎转悠,我烦的很。”

  江若这才知道这位叔郎是王小胖他小爹,姜叔。

  姜叔跟江若倒苦水,说他家小胖老是欺负别家的小汉子,姜叔怕小胖不学好。

  他可喜欢赵尧了,跟江若说起赵尧来,恨不得赵尧跟王小胖换一换。

  姜叔唯一对赵尧不满的,就是嫌弃赵尧太瘦了。

  当然,他最得意的就是把王小胖喂得这么胖。

  能把小汉子喂得这么壮实的,村里面也没谁了。

  村里人收了稻,开始盼着庙会了。

  江若一路走过,听到好多人说着庙会。

  他知道现在赵砚和赵岐天天进山,就是为了庙会。

  不止赵砚和赵岐为了庙会忙活,想赚银子的人都准备了。

  万山去镇上买了好几袋糯米,打算等到庙会了,去镇上卖粽子。

  听月哥儿说,林川天天在药铺配药茶,美容养颜的,安神的,助孕的,避孕的,开胃的,壮阳的……

  宋禾的竹子这几天要的人太多了,庙会上有一多半儿的摊位卖的都是竹编的农具,他砍竹子都快把胳膊给砍废了。

  万山把万绥带了过来,天天的在竹林帮他砍竹子,一天挣八十文。

  宋嘉被宋禾催着,也是天天挖笋子。

  宋禾帮他把笋子攒在地窖里,打算等庙会了,拉到镇上,让嘉哥儿自己去卖。

  嘉哥儿最近这段日子,吃了大苦了,人瞧着都瘦了一圈儿了。

  万重有时候过来,看的不忍心了,会帮他挖一些。

  万重在家外面等着江若,俩人一块去宋禾的竹林。

  俩人这次来不是为了看着嘉哥儿干活的。

  江若是赵砚让他过来的,让宋禾给他砍几根竹子。

  万重是来这儿摘粽子叶的。

  宋禾的竹林里,有箬竹叶,包粽子可好了。

  喜欢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