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回去复命还说了秦嬷嬷送的荷包的事。
王慧珍并不在意,想要融入先讨好人有付出,这没什么问题,也证明人想要好好留在阮家。
晚上阮青瑜回来还说:“慧珍,这嬷嬷你用着顺手就留下,要是不顺手撵出去就行,不用怕,王兄那边我来说。”
这回又欠了王志贤一个人情。
“好,我知道,等过些日子,我派人送些东西过去。”
阮王两家算是叫好了,时不时的就打发人送点新得的好东西,王慧珍虽没见过王家的女儿,听孔氏说起来就很喜欢,让人做了不少东西送过去,孔氏相当惊喜,两家来往密切。
秦嬷嬷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是有几分本事在的,观察了几日,发现阮青瑜和王慧珍都是好伺候的主子,就慢慢的说了几样妇人怀孕的保养事项,食补和锻炼,包括身体的护肤这些都有。
“嬷嬷手艺好,我都觉的这气色比从前还好。”
王慧珍这几日按照秦嬷嬷的建议开始养身子,镜子里的人越发的光彩照人了。
“是夫人底子好,老奴的法子就是锦上添花。”
王慧珍看人真有几分本事,这几日就是建议也是小心翼翼的提,不是个张狂的,就让她看看宅子的规矩,教教规矩,这些人都是自家的,凭着本能和王慧珍画的线做事,确实缺少一点规矩。
枣儿黄芩跟着学了一段时间,受教不少,很是佩服,也认秦嬷嬷管事嬷嬷的身份,至此王慧珍就不担心内宅这些事。
秦嬷嬷这日陪人在院子里散步,就问王慧珍:“夫人,您看是不是要再买几个丫鬟。”
这是听说了黄芩和枣儿要嫁出去,有些担忧人不够。
“我何尝不想,只是现如今你也看见了,合适的不好买。”
齐整规矩好的不用想了,就是有几分伶俐的也不好买。
好人家的闺女只愿意做个十年的长契,十二三岁过来,养到得用的时候就走了,难呢。
黄芩和枣儿嫁出去,没孩子之前还是可以来上工的,有了孩子就要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夫人,要不我去牙行看看,要是有合适的就带回来。”
秦嬷嬷也怕夫人生孩子之后人手不够,不培养个一两年怎么放心人照顾夫人公子。
“行,嬷嬷有时间就去看看,咱们家也不要求太多,老实憨厚些就行。”
秦嬷嬷应下,王慧珍之前也想过这事,阮青瑜说他想想办法,加上枣儿和黄芩都不愿意现在成亲,说是至少等小主子满周岁以后再考虑,这事就搁置了。
既然秦嬷嬷想管,她也就放手,至于秦嬷嬷的心思也好猜,她倒是不计较。
阮青瑜这日找了余家人过来。
“余少掌柜,给本官说说那片药材的情况。”
余家听说县太爷召唤,余远志就赶紧过来了,余山苍还要坐诊,再加上种植药材这件事是余远志主张在做的,所以人就来了。
“回大人的话,苍术白术柴胡长势良好,苗出的不错,大概有这么高了。”
余远志对这些地很上心,几日就要去一次,比划了一个大概的高度。
“酸枣树和大枣树,枸杞苗移植的也很顺利,成活率还挺高的,今年就能见到效益。”
这些物种都是根据村子的土地情况商量的,有当年可采摘的,也有多年生的。
像是枣树这种,照顾好了,那以后年年都有收获,缺点也明显,就是前期收获小,要等苗长大了。
酸枣是小兰村选的,李文广是个有长远眼光的,知道酸枣仁的价值较贵,照顾好了只能一年比一年收获好,就是最开始村民还不是理解,这不就是山上的山枣吗?有必要挖下来专门找人照顾吗?
为了尽快产生效益,挖的都是山上三年以上的枣树,自家的不够,还去外边几个村子买,这些费用李文广压着人,村里出了一部分,余家补贴一部分,县衙给出了一部分,种了一片山连着的荒地,又找人看着除草施肥。
说到施肥这里边还有趣事,因为肥料都是早就沤好的用在自家地里的,没有多余的,李文广父子就挨家挨户募捐,一家一筐,就这么勉强够用了。
村里的村民都是李家父子疯了,对这山上随便长的野树这么费心。
之前出钱的时候为什么没闹出事,是因为李文广有言在先,谁家要是不想出钱可以,签了文书,以后卖了钱也不给分红利,又找人在村里说这县衙余家都看好的生意,不投就亏大发了,就这么的在穷的人家也咬牙借了钱交上了,唯恐自己家落下。
而种大枣树的,是麦村,郭启盛考虑一遍风险,觉得不能错过机会,就在余家提供的单子里选择了枣树,大枣本身是药食同源的果子,家里有闲着的地方种上一棵树,家里孩子女人也能吃上,大枣养人,就是生了孩子的妇人,也可以拿了大枣煮粥汤补补。
只是本地大枣普遍个头小,王慧珍听阮青瑜说起种枣树的建议,就建议去外地选了好的品种引进来,原话是:“二爷,就是现在费点事,以后可是千秋万代的事,要是能把蔚县的枣子养的又大又圆,打出名声,那就算是蔚县的一张名片。”
阮青瑜听了在理,就跟余家还有郭启盛商量,从外地引进来新的品种,这果子个头大还肉厚,只是这枣树人家也没有大苗卖,都是一年的苗,要养上两年,加上路费也不算便宜。
“就是可惜了,成长期太慢。”
王慧珍开解阮青瑜:“怕什么,二爷要在这三年,就是不在这,以后谁提起来,也有二爷的一份功劳在的。”
三年一任,既想着能升迁,又怕给人做了嫁衣,不过阮青瑜也明白,为了百姓好,有些事就不能耽搁。
还自嘲:“没准要在这多呆几年。”
王慧珍觉得这边除了冬日冷点,也还算是可以,不过为着前程着想,还是不要多待了。
她自己买的那片地,已经移植了不少果树,都是三年到五年的苗木,是阮青瑜费心思找的,今年就能挂果。
王慧珍想到嫁接的事,打算给人一个惊喜,只是嫁接多是立春之后,今年时间上晚了,不过不要紧,时间还长着呢,明年果树长好更容易些。
喜欢穿越之过好小日子
王慧珍并不在意,想要融入先讨好人有付出,这没什么问题,也证明人想要好好留在阮家。
晚上阮青瑜回来还说:“慧珍,这嬷嬷你用着顺手就留下,要是不顺手撵出去就行,不用怕,王兄那边我来说。”
这回又欠了王志贤一个人情。
“好,我知道,等过些日子,我派人送些东西过去。”
阮王两家算是叫好了,时不时的就打发人送点新得的好东西,王慧珍虽没见过王家的女儿,听孔氏说起来就很喜欢,让人做了不少东西送过去,孔氏相当惊喜,两家来往密切。
秦嬷嬷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是有几分本事在的,观察了几日,发现阮青瑜和王慧珍都是好伺候的主子,就慢慢的说了几样妇人怀孕的保养事项,食补和锻炼,包括身体的护肤这些都有。
“嬷嬷手艺好,我都觉的这气色比从前还好。”
王慧珍这几日按照秦嬷嬷的建议开始养身子,镜子里的人越发的光彩照人了。
“是夫人底子好,老奴的法子就是锦上添花。”
王慧珍看人真有几分本事,这几日就是建议也是小心翼翼的提,不是个张狂的,就让她看看宅子的规矩,教教规矩,这些人都是自家的,凭着本能和王慧珍画的线做事,确实缺少一点规矩。
枣儿黄芩跟着学了一段时间,受教不少,很是佩服,也认秦嬷嬷管事嬷嬷的身份,至此王慧珍就不担心内宅这些事。
秦嬷嬷这日陪人在院子里散步,就问王慧珍:“夫人,您看是不是要再买几个丫鬟。”
这是听说了黄芩和枣儿要嫁出去,有些担忧人不够。
“我何尝不想,只是现如今你也看见了,合适的不好买。”
齐整规矩好的不用想了,就是有几分伶俐的也不好买。
好人家的闺女只愿意做个十年的长契,十二三岁过来,养到得用的时候就走了,难呢。
黄芩和枣儿嫁出去,没孩子之前还是可以来上工的,有了孩子就要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夫人,要不我去牙行看看,要是有合适的就带回来。”
秦嬷嬷也怕夫人生孩子之后人手不够,不培养个一两年怎么放心人照顾夫人公子。
“行,嬷嬷有时间就去看看,咱们家也不要求太多,老实憨厚些就行。”
秦嬷嬷应下,王慧珍之前也想过这事,阮青瑜说他想想办法,加上枣儿和黄芩都不愿意现在成亲,说是至少等小主子满周岁以后再考虑,这事就搁置了。
既然秦嬷嬷想管,她也就放手,至于秦嬷嬷的心思也好猜,她倒是不计较。
阮青瑜这日找了余家人过来。
“余少掌柜,给本官说说那片药材的情况。”
余家听说县太爷召唤,余远志就赶紧过来了,余山苍还要坐诊,再加上种植药材这件事是余远志主张在做的,所以人就来了。
“回大人的话,苍术白术柴胡长势良好,苗出的不错,大概有这么高了。”
余远志对这些地很上心,几日就要去一次,比划了一个大概的高度。
“酸枣树和大枣树,枸杞苗移植的也很顺利,成活率还挺高的,今年就能见到效益。”
这些物种都是根据村子的土地情况商量的,有当年可采摘的,也有多年生的。
像是枣树这种,照顾好了,那以后年年都有收获,缺点也明显,就是前期收获小,要等苗长大了。
酸枣是小兰村选的,李文广是个有长远眼光的,知道酸枣仁的价值较贵,照顾好了只能一年比一年收获好,就是最开始村民还不是理解,这不就是山上的山枣吗?有必要挖下来专门找人照顾吗?
为了尽快产生效益,挖的都是山上三年以上的枣树,自家的不够,还去外边几个村子买,这些费用李文广压着人,村里出了一部分,余家补贴一部分,县衙给出了一部分,种了一片山连着的荒地,又找人看着除草施肥。
说到施肥这里边还有趣事,因为肥料都是早就沤好的用在自家地里的,没有多余的,李文广父子就挨家挨户募捐,一家一筐,就这么勉强够用了。
村里的村民都是李家父子疯了,对这山上随便长的野树这么费心。
之前出钱的时候为什么没闹出事,是因为李文广有言在先,谁家要是不想出钱可以,签了文书,以后卖了钱也不给分红利,又找人在村里说这县衙余家都看好的生意,不投就亏大发了,就这么的在穷的人家也咬牙借了钱交上了,唯恐自己家落下。
而种大枣树的,是麦村,郭启盛考虑一遍风险,觉得不能错过机会,就在余家提供的单子里选择了枣树,大枣本身是药食同源的果子,家里有闲着的地方种上一棵树,家里孩子女人也能吃上,大枣养人,就是生了孩子的妇人,也可以拿了大枣煮粥汤补补。
只是本地大枣普遍个头小,王慧珍听阮青瑜说起种枣树的建议,就建议去外地选了好的品种引进来,原话是:“二爷,就是现在费点事,以后可是千秋万代的事,要是能把蔚县的枣子养的又大又圆,打出名声,那就算是蔚县的一张名片。”
阮青瑜听了在理,就跟余家还有郭启盛商量,从外地引进来新的品种,这果子个头大还肉厚,只是这枣树人家也没有大苗卖,都是一年的苗,要养上两年,加上路费也不算便宜。
“就是可惜了,成长期太慢。”
王慧珍开解阮青瑜:“怕什么,二爷要在这三年,就是不在这,以后谁提起来,也有二爷的一份功劳在的。”
三年一任,既想着能升迁,又怕给人做了嫁衣,不过阮青瑜也明白,为了百姓好,有些事就不能耽搁。
还自嘲:“没准要在这多呆几年。”
王慧珍觉得这边除了冬日冷点,也还算是可以,不过为着前程着想,还是不要多待了。
她自己买的那片地,已经移植了不少果树,都是三年到五年的苗木,是阮青瑜费心思找的,今年就能挂果。
王慧珍想到嫁接的事,打算给人一个惊喜,只是嫁接多是立春之后,今年时间上晚了,不过不要紧,时间还长着呢,明年果树长好更容易些。
喜欢穿越之过好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