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夜爬长白山?-《直播:山仙水灵,网友却报妖妖灵》

  虽说金属挺稳定,但你要把各种草药丢进去高温熬炼,时间久了总会起化学变化,所以金属做的炉子并不理想。

  其次,金属炉还有个毛病——容易漏气。

  再精密的盖子,边上多少有点缝隙,药气就会跑掉。

  可泥就不一样了。

  泥本身几乎不跟别的东西反应,就算烧到高温,顶多变成陶瓷。

  更重要的是,六一泥密封性极强,能把药气死死锁住,一点都不外泄。

  现在的人不懂配方,做不出真正的六一泥。

  但阮晨光知道。

  他一声令下,十几个手下马上动身前往大夏,开始四处采购原料。

  有钱好办事,短短七天,所有东西全都齐了。

  这些材料全是正宗产地来的土货,阮晨光可是花了重金才抢下来的。

  他在一处别墅里腾出个小院,专门用来做炼丹炉。

  地方安静,周围也没邻居,清净得很,正适合干这种事。

  第一步是和泥,把一堆材料搅在一起,揉成一种黑乎乎的泥团。

  这就是初步成型的六一泥了,没气味,性质也很稳。

  接着,阮晨光亲自动手,把泥一块块捏成炉子的模样。

  他对外形没啥讲究,不求好看,只要实用就行。

  他手很巧,半天不到,九个炉子全捏出来了。

  捏完他挨个检查了一遍,里外都没啥毛病,便进入最关键的一步——烧制。

  他把这些泥炉放进窑里,点火烧。

  这一步特别讲究,温度不能高也不能低,得卡在一千四百度上下。

  这个温度是烧高温陶瓷的标准,必须盯紧了,稍有差池,炉子可能开裂。

  要是裂了,前功尽弃。

  除了裂纹,还得防变形。

  炉子要是烧歪了,也得报废。

  对古人来说,控温难如登天。

  可现在不一样,有了精准的温控系统,温度波动很小,轻松拿捏。

  阮晨光盯着设备,整整烧了九个小时,才熄火降温。

  等窑里凉透,他打开一看,拿出一个炉子翻来覆去地瞧,又轻轻敲了几下,发出清亮悠长的响声。

  他又把剩下的八个都看过一遍,发现只有一个有点小问题,其他八个全都完美无瑕。

  头一回自己做炉子,九个成了八个,成绩相当不错。

  阮晨光脸上露出了笑容:“不错,太好了。

  有了这么多炉子,以后我一次能炼几十颗丹药。”

  “从今天起。”

  “我就能天天吃丹药,修炼速度要起飞了。”

  阮晨光心里乐开了花,轻手轻脚地把那些炼丹炉一个个收进了空间里。

  这些炉子虽然还差一道手续才能用,但那都不是事儿,随便搞搞就完事了。

  丹炉搞定,他整个人都轻松了,也不急着开工炼药,反而招呼了几位女学生,干脆利落地上船出海玩了好几天。

  现在整个棒棒国谁不知道,阮晨光是个实打实的大方人,只要你能让他高兴,好处立马到账,运气好了还能白捡一套房。

  房子啊,在这儿可是头等大事,多少人拼死拼活干一辈子,图的就是一个遮风挡雨的窝。

  可跟着阮晨光混?只要哄得他开心,钥匙可能明天就塞你手里。

  所以眼下他在女性圈子里红得发紫,网上做个排名,最受女人欢迎的富豪榜单上,他稳坐第一把交椅。

  玩够了回来没几天,阮晨光又动身去了长白山。

  去年路过的时候,他就瞅见了不少老参苗子,可惜那时候天时不凑巧,只能先放着等机会。

  这会儿秋天到了,人参的精华全沉到了根上,正是挖出来的黄金时节,不能再拖了。

  夜里出发,他换了张脸,套了个普通人打扮,开一辆不显眼的小车,悄无声息地出了城,直奔大山深处。

  夜爬长白山?

  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太危险。

  但他不一样,眼睛比夜视仪还好使,黑灯瞎火跟白天似的看得一清二楚。

  赶路更省事,直接腾空飞上去,什么陡坡悬崖、野兽毒蛇统统不沾边。

  再快的摄像头也拍不清他的影子,速度太快,连残影都留不下。

  半小时不到,他已经落在山顶附近的一个小斜坡上。

  这地方隐蔽得很,土又松又肥,上面孤零零长着一根六百年份的老山参。

  他落下站定,手一扬,灵力像铲子一样扎进土里,哗啦一下就把整根参给刨了出来,轻轻一抖,泥土全飞走,参根完整无缺,毫发无损。

  换别人采参,讲究可多了——搭个草棚拜山神、系红绳、磕头祷告,一套流程走下来不敢马虎。

  可阮晨光压根不在乎这些老规矩,动手就拿,干净利索。

  他拿起来闻了闻,点点头:“香气醇厚,劲道足。

  年份差点意思,不过拿来炼丹也够用了。”

  收好这根参,他又马不停蹄奔往下一处。

  第二株在一片普普通通的小树林里。

  看着就是寻常林子,没人多瞧一眼,但里面却藏着一根八百年的宝贝参王。

  他心里明白,多半就是因为太不起眼,才没人发现,让它一直活着长大。

  有句话叫“宝物藏形”,真正的好东西,常常躲在最平凡的地方。

  这根参也是这样,埋在这片乱林子里,就算采参的老手天天打旁边过,也不会多看一眼。

  可阮晨光是谁?风水行家加修炼者,眼力早不是凡人能比。

  越是隐藏的东西,他越容易盯出来。

  他走进林子,袖子一甩,灵力入地,那根八百年参就被整个拔了出来,根须齐全,一点没伤。

  比起刚才那根六百年的,这一株粗壮得多,药力浓得几乎要滴出汁来。

  他估摸着,一根顶得上五根六百年参。

  “真不错。”

  “拿它炼一级上品丹,绰绰有余。”

  “要是我自己嚼着吃,修行速度都能翻一截。”

  他握着参站在林中,满脸满意。

  这种级别的参,放在哪儿都是稀罕物,称它一声“参王”都不过分。

  哪怕只剩一口气的人含上一片,也能吊住命撑好久。

  现在也就一些祖传老家族、大药企或者医药世家手里才有存货。

  可这些人要么不缺钱,要么惜宝如命,基本不会拿出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