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这些年多亏你照顾我-《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司琪跪在地上说道:"姑娘对我很好,只是我自己出了问题。

  我想要出宫的原因,是因为与表兄有了私情,若继续留在宫中,恐怕再也见不到他。"

  迎春沉思片刻道:"既然你决定出宫,我也不会阻拦你。

  我现在就去向皇后娘娘请求,放你出宫。"

  司琪满怀愧意地说道:“多谢姑娘!”

  迎春笑着回应:“司琪,你这般说,倒显得生分了。

  咱们虽是主仆,却情同姐妹。

  这些年多亏你照顾我。

  我也没什么好赠予你的,只有这万两银票,是我多年积蓄。

  如今你就收下吧,我在宫中并不需要这些。"

  司琪急忙推辞:“这如何使得?我怎敢接受姑娘的钱财?姑娘日后还需赏赐宫人,这些银钱还是留给你自己用吧。

  我这些年也有一些积蓄,足够日常开销了。"

  迎春轻笑:“别再推辞了,有陛下在,银子自然不会少。

  你出了宫后,生活定然不如在我身边舒适,留些银钱以备不时之需也好。"说着,便将身边的锦匣放入司琪怀中。

  司琪深受感动:“多谢姑娘恩典!”

  黛玉得知此事,来到春芷阁,看了一眼司琪,心中了然。

  以她的聪慧,已猜到司琪离开迎春的原因——或许与贾府的下人或是外人有了私情,这样的侍女确实不宜留在主子身边。

  于是对小凳子说道:“小凳子,派人送司琪出宫去吧。"

  小凳子立刻躬身领命:“奴婢遵命。"

  司琪整理好行装,向黛玉和迎春磕头告别后,背着包裹随小凳子离开了皇宫。

  迎春叹了口气:“希望她能找到好归宿。"

  黛玉安慰道:“二姐姐无需忧伤,世间哪有不散的筵席?这一切都是司琪自己的选择,未来是好是坏,都由她自己承担。"

  迎春点点头,虽然明白黛玉的话很有道理,但从小一起长大的司琪突然离去,让她一时难以适应。

  黛玉微笑道:“司琪走了,我替二姐姐再找一个合适的。"

  迎春笑道:“不必费心了,我觉得采薇就很好。"

  黛玉点头:“采薇,还不快见过你的新主子。"

  采薇心中欢喜不已。

  她深知迎春与皇后的亲密关系,能被皇后称为妹妹的人屈指可数。

  眼看自己即将到出宫的年纪,她决定自梳为嬷嬷留在宫中。

  毕竟亲人早已不在,出去也不过是给别人当填房,留在宫内反而更为稳妥。

  能侍奉这样的主子也是一种福气,将来无论是在宫中还是随主子出嫁,日子都会过得很好。

  于是赶紧跪下磕头道:“奴婢采薇给郡主请安。"

  迎春伸手虚扶道:“起来吧。"采薇起身恭敬地站在迎春身后。

  黛玉见状笑道:“那就这样,二姐姐先忙,我回去了。"

  大明宫,养心殿。

  贾环坐在龙椅上,对下方的牛继宗说道:“牛爱卿,朕想让你征讨蒙古,你可愿意?”

  牛继宗道:“臣愿前往。

  蒙古多次侵犯我国边境,臣早就想领兵征讨以消心头之恨。

  只是,陛下,我朝若要征讨蒙古,必须调集足够骑兵才行,否则进入草原便是自寻死路。

  但如果从边镇抽调骑兵,边境就会空虚,而且国库能否支撑这次征伐也令人担忧。"

  贾环微微一笑,如今五万御林军已熟练使用新式火器火炮,战斗力极强,怎么会惧怕蒙古。

  于是笑道:“朕不会从边镇抽调骑兵,朕只给你五万骑兵,再加上一万御林军,你有信心平定蒙古草原吗?”

  牛继宗听后眼前一亮,他知道阳平卫的威名,听说御林军的装备和阳平卫相同,若有一万御林军参战,还愁打不过蒙古?于是问道:“陛下是说给我一万御林军?”

  见贾环再次点头,牛继宗单膝跪地道:“若有这一万御林军相助,臣定不负圣恩,将蒙古纳入我大乾疆土。"

  贾环点头道:“好,你回去准备一下,此次军费由朕的内库支付,牛爱卿,你可别让朕亏本啊。"

  牛继宗答道:“陛下放心,草原上的好东西不少,臣一定给您带回来。"

  牛继宗离开后,贾环又召来了王云,此时的王云已是御林军的万人将。

  王云来到大殿,跪拜道:“臣王云参见陛下。"

  贾环摆手道:“起来吧,这次朕命你率万人队与牛继宗一同平定蒙古,你有信心吗?”

  几个月下来,王云对御林军的战斗力有了深刻认识,不禁感慨:这样的军队,天下还有谁能敌?听说皇帝让他协助牛继宗平定蒙古,这分明是赐予战功。

  他立刻恭敬回应:"臣定不负圣望。"

  贾环笑着说道:"好,回去准备一下,近日随大军出发。"

  王云告退后,牛继宗满心欢喜回到镇国公府。

  刘氏和牛安见他面露喜色,便询问有何喜事。

  牛继宗答道:"陛下命我去平定蒙古,几日内就动身。"

  刘氏听后担忧地说:"老爷,蒙古可不是易与之辈,即便我们骑兵众多,也未必占得了便宜,您还是慎重为妙,这算哪门子喜事!"

  牛继宗并未理会妻子的担心,对牛安说:"这次你也跟我一起去。"

  刘氏一听大惊:"老爷,这太危险了,父子同去万一出事,我可怎么办!”

  牛安则毫不畏惧,满怀期待地问父亲:"陛下给了多少兵?骑兵和步兵各有多少?”

  牛继宗哈哈一笑:"陛下只拨了六万人。"

  牛安皱眉疑惑:"区区六万,岂不是羊入虎口?”

  牛继宗满意地点点头:"但其中有五万骑兵和一万御林军!”

  牛安闻言兴奋不已:“御林军!父亲,这次胜利后您必定封侯,我先恭喜您!”

  牛继宗开怀大笑。

  刘氏不解地问:"六万人马深入草原,您为何如此高兴?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牛安安慰道:"母亲莫忧,有了御林军,天下何处不能去?”

  刘氏依然不解:"御林军真有那么厉害吗?”

  牛安笑着说道:“母亲,陛下的阳平卫以千人之力便让蒙古溃败而逃,如今扩至万人,横扫草原轻而易举,这简直是送来的军功,因此父亲才决定带我同行。"

  刘氏虽不懂军事,但见牛继宗父子满面喜色,也逐渐安心。

  王子腾家中,王云将情况告知王子腾夫妇。

  王子腾叮嘱道:“云哥儿,战场上务必要谨慎,切勿轻视敌人。"李氏则担忧地提醒:“云儿,一定要小心,刀剑无情。"

  三天后,牛继宗率六万大军离开京城,奔赴草原。

  保龄侯府中,史鼎的长子史弘自幼娇生惯养,常与纨绔子弟欺压良善,靠父亲的权势压下诸多纠纷。

  然而,史鼎事发后,他被送往二伯家居住,心态渐变。

  他认为父亲获罪,二伯家却安然无恙,心中愤懑,结交了一些不良之徒。

  因湘云受封妃位,这些狐朋 ** 对他百般奉承,令他愈发骄纵,为非作歹。

  今日,他正与几个恶少逛街,见到一名卖唱父女,意欲强抢女孩。

  类似的事情他已屡次犯下,事后将人弃之一旁,全然不顾受害者安危。

  仗着宫中湘云的庇护,无人敢干涉,他的行为愈发嚣张。

  老人急忙哀求:“公子,我孙女年仅十三,求您放过她,来世定当结草衔环报答您的恩情。"

  路人虽指指点点,却无人敢出声指责。

  史弘的随从嘲笑:“史大爷相中你孙女是她的福分,你竟敢阻拦,真是不知死活!”

  话音未落,一脚踢向老人腹部,将其踹倒后哈哈大笑。

  “爷爷!”

  小女孩哭喊着扑向老人。

  却被随从拦住,“小娘子,别急,先陪我们玩会儿。"

  小女孩挣扎不得,四下张望寻求援助,但见到她的人纷纷避开眼神,无人敢伸出援手。

  史弘笑着对小女孩说:“你别白费力气了,没人会救你的。

  乖乖听话吧。"说完,便伸手去摸她的脸。

  “住手!”

  突然一声厉喝传来,人群分开,走出来几个年轻人,走在最前面的是薛蟠。

  今日薛蟠正与朋友饮酒,恰巧见到史弘在这里欺负良家妇女。

  史弘是什么样的人,别人或许不清楚,但薛蟠怎么会不知道?

  史弘不认识薛蟠,便问道:“你是谁?竟敢插手我的事,就不怕惹麻烦吗?”

  身边的小跟班也附和着说:“没错,我们史大爷可是宫里娘娘的堂弟,你这是自寻死路!”

  旁边有人认出了薛蟠,赶紧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史弘听后,脸色大变,说道:“薛蟠,咱们也算是亲戚,你最好不要多管闲事,不然大家都面子上不好看。"实际上,史弘心里非常害怕。

  他只是湘云的堂弟,而且湘云对他印象不佳,而薛蟠却是德妃的亲兄长,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薛蟠听后大笑:“亲戚?你也配跟我攀亲?赶快放了那个女孩!”

  史弘见薛蟠不给自己台阶下,脸色阴沉,冷冷地说:“你是不是非要与我为敌?”

  薛蟠轻蔑地回应:“和你作对?你还不够资格。"

  史弘被激怒:“若我不放手,你又能怎样?”

  薛蟠根本不理他,而是转身对身后的人吩咐:“你去锦衣亲军东城百户所叫人来。"随即那人快步离开。

  史弘脸色铁青,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一旦曝光,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

  所以他强忍怒火说道:“算你狠,咱们走着瞧!”

  正准备离开时,却被薛蟠喝止。

  “站住!”

  薛蟠冷声道,“事情到这里还没完,你就想一走了之吗?不如先去锦衣卫衙门说清楚。"

  “你……”

  史弘不敢去锦衣卫,他知道一旦到了那里,那些同党必定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他,到时候史家可能就不会保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