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这就是你说的大乾子民?-《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黛玉笑着说:“玉儿不急,这些年都有紫鹃和雪雁照顾我,她们就够了。"

  林如海笑着点点头,心想女儿身边总是有人伺候的。

  林如海带来的林家人不多,大多是护院,仆人很少。

  中午,贾环让人从东顺酒楼送来了饭菜,并拿出两瓶白酒,这让林如海非常高兴。

  这种酒极为珍贵,凭他的阅历,从未尝过如此美味,一顿饭竟让他有了几分醉意。

  “环哥儿,这酒既香醇又浓烈,不知是什么酒?”

  林如海好奇地问。

  贾环笑着说:“姑父,侄儿只能告诉您,这种酒只有这里才有,其他地方很难找到。"

  林如海知道贾环有些秘密手段,也不再多问,笑道:“要是我习惯了这种酒,以后别的酒就喝不下了,怎么办?”

  贾环微微一笑,“这有什么难的,侄儿会按时送来。"

  林如海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笑着又看到黛玉面前的酒,颜色鲜艳且清澈,便问:“玉儿,这酒可不是普通的酒吧。"

  黛玉自豪地笑道:“爹爹,这叫红酒,女孩子喝不仅对身体有益还能美容,是非常难得的好酒。"

  林如海哈哈大笑,“玉儿真是有福气!”

  黛玉听出了父亲话中的暗示,脸泛红晕说道:“爹爹太过失礼!”

  林如海闻言笑得更开心,也为女儿能找到如意郎君感到欣慰。

  大乾弘武十四年,二月初五。

  南疆苗族起兵 ** ,弘武帝震怒,派遣十万大军由贾环指挥前往平定叛乱。

  四月十五日,贾环率京畿大营十万士兵抵达南疆大营,受到镇南伯方继先的热情迎接。

  南疆大营常年驻扎十万兵力,由镇南伯统领。

  军营中军帐内,方继先客气地说道:“宁侯远来辛苦,请先休息片刻,再商议军情。"

  贾环摆手笑道:“方伯还是先谈谈南疆战况吧,国事要紧。"

  镇南伯神色凝重道:“宁侯,南疆苗人占据深山,利用地形 * 扰我军,我军连连失利,而且山中瘴气严重,只能在外等待增援,查明敌军主力位置后再行出击。"

  贾环眉头微蹙道:“方伯,本侯只知道土改引发苗人不满,但具体为何事?我不信仅仅因为丈量田亩、核查人口苗人就 ** !”

  镇南伯脸色一变,叹息道:“我也派人详细调查过,听说苗人称朝廷军队屠戮了一个苗寨,老弱妇孺无一幸免,此事激起了苗人的强烈愤怒。

  但官府并未作出解释,只说是那个寨子作乱才遭此下场,这才导致苗人的激烈反抗。"

  贾环陷入沉思,觉得事情背后定有隐情,便问:“剿灭那苗寨的是南疆大营的部队吗?”

  镇南伯摇头道:“不是,是南疆城卫军出动的三千人马。

  土改事务一直由地方官员负责,我们大营并未插手,所以对此了解不多。"

  贾环思索片刻后说道:“方伯,若是与南疆苗人全面开战,战事必会长期持续,即便获胜,朝廷也会元气大伤。

  我想见一见苗人的土司。"

  镇南伯皱眉道:“宁侯,如今两军对峙,恐怕不便。

  再说对方不见得会接见你……”

  次日清晨,贾环抵达云岭山脚,身后十万大军列阵待命。

  然而山林中却悄无声息,他明白苗族人在等待朝廷军队深入后才发动袭击,因为苗族擅长丛林作战,绝不会贸然出击。

  贾环策马至山林边缘,大声喊道:“本侯知你们正在注视,为免生灵涂炭,烦请贵部首领现身一谈!”

  不久,一名身着苗族服饰的年轻人走出林间,抱拳说道:“这位侯爷,族长请您独入山中,不知您是否敢前往?”

  镇南伯急切劝阻:“宁侯莫要冒险,恐中其圈套!”

  一旦贾环在南疆遭遇不测,弘武帝定不会轻饶他。

  贾环淡然一笑,自信若在林中脱身,苗族人亦无法阻拦,遂答道:“镇南伯安心,我此行即去即返。

  若能化解干戈、避免伤亡,即便冒些风险又有何妨?何况苗族同样是大乾子民!”

  贾环的话赢得了京畿和南疆士卒的尊敬。

  随后,贾环驱马入林,镇南伯高呼:“苗族诸位听清,此人乃宁国一等侯贾环,若有人胆敢伤他性命,大军将寸草不留!”

  穿过林间约五里路,前方一位苗族老者站在那里迎接贾环。

  贾环拱手问:“前面可是苗族土司?”

  老者还礼答道:“正是。

  不知宁侯临阵前来,有何意图?”

  贾环下马,神色平和走近老者,令众苗人均对其胆识心生钦佩。"老先生,本侯不解,为何贵族执意反抗?难道不知朝廷一旦决意 ** ,贵族几无生路,届时寨毁人亡,悔之晚矣。"

  老者面不改色,沉稳回应:“宁侯,迟早也是覆灭,朝廷视我等如牲畜欺辱,不如搏命求一线生机。"

  贾环眉头紧锁,觉察其中必有隐情,便询问:“老人家此言怎讲?你们也是大乾子民,理应受保护才是。"

  年轻苗族男子愤怒地说:“大乾子民?这话简直是我听过的最可笑的笑话。

  多少苗家女子被南疆城的官员强行掳走,只为满足他们的私欲。

  这就是你口中的大乾子民吗?最近,南疆巡抚的儿子看上了老寨主的女儿,但遭到拒绝后,竟带兵三千攻陷寨子,一个活口都不留。

  这就是你说的大乾子民?”

  说到此处,他跪坐在地痛哭。

  老者长叹一声,“宁侯,这位正是那寨中之人,因外出 ** 未归,侥幸逃过一劫。

  他的家人却全都被杀,连三岁的双胞胎女儿也没放过!”

  老者说着眼眶湿润了。

  贾环听罢脸色骤变,“这样的禽兽行径,实在令人发指。

  你们苗族难道只能忍受这种生活?为何不去朝廷申诉?”

  老者叹息道:“自古以来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虽然之前日子也不好过,但远没如今这般惨烈。

  自从新任巡抚到来,我们的处境才真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宁侯,难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与朝廷大军相比微不足道吗?但我们不愿再这样提心吊胆地活下去,宁可拼死一搏!”

  说到这里,老人目光坚定。

  贾环注视着满腔愤慨的苗族众人,轻声说道:“老先生,当今圣上是一位贤明君主,对此事毫不知情。

  我定会彻查此事,给各位一个满意的答复。"

  神京城,林府。

  竹静园里,早春时节,新绿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黛玉望着天际,心中牵挂环儿是否已抵达南疆,一切是否顺利……

  紫鹃察觉姑娘的心思,为她披上锦衣,劝道:“天气还凉,小心着凉。"黛玉微微一笑,目光依旧遥望远方。

  贾环返回军营,下令道:“撤军!”

  中军大帐内,贾环向镇南伯询问南疆巡抚的情况。

  镇南伯回答说,杜群是弘武三年的二甲进士,娶了宋国公的女儿后,短短五年便升任二品巡抚,可谓仕途顺畅。

  贾环漫不经心地问起他的儿子是否如传闻般嚣张跋扈。

  镇南伯解释道,杜群十分惧内,不敢纳妾,独子难免被娇惯得有些放肆,不过南疆大营的将领因宋国公的关系,对他还算礼让三分。

  “那孩子现在还在读书未入仕吗?”

  贾环继续追问。

  镇南伯虽不明其深意,仍答道:“他是南疆城卫军都统,统领五千兵马。"

  贾环冷笑一声:“果然朝中有靠山做官容易。

  这么小的年纪不靠战功就能当上从四品的都统,宋国公的手段真是厉害啊!”

  镇南伯身为元兴勋臣,又属于边军系统,不愿卷入京城的是非之中,对贾环的话置若罔闻。

  贾环略作沉思说道:“方伯,这事你就别掺和了,你毕竟算是元兴旧臣,日后不好跟曹文忠交代。

  还是让我来处理吧。"

  镇南伯听后大吃一惊,急忙问:“宁侯打算做什么?那可是朝廷二品封疆大吏,岂能轻举妄动?”

  贾环严肃地说:“二品又怎样?苗寨的事是他儿子搞出来的,你知道要是全面开战,朝廷会损失多少?两边将士又要伤亡多少?你能保证他对这些完全不知情?”

  镇南伯听完陷入沉默,许久才说:“宁侯胸怀天下,令人钦佩。

  不如我们一起上奏陛下,请圣裁决定。"

  贾环稍加思索说道:“已经来不及了,我担心时间拖长会有变数。

  一旦真的爆发大战,到时候死伤无数,我们就是死一百次也难辞其咎。"

  大乾弘武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南疆城被京畿大营包围,城中百姓和官员无不惊恐。

  贾环率人冲入城内,将南疆巡抚一家逮捕。

  苗寨事件如此重大,自然隐瞒不住,经过审问城卫军士兵, ** 很快水落石出。

  杜群之子杜远沉迷美色,尤其偏好年 ** 孩,残害众多苗女。

  因未获老寨主许可,他私自调动军队屠戮一苗寨。

  城中官员认为杜群和曹文忠权势显赫,便隐瞒了此事。

  四月三十日,云岭脚下,苗族与大乾士兵对峙,中间是贾环与那位老者。

  贾环说道:“老先生,如今罪魁祸首已被我拘押,准备公开示众以告慰逝者英灵。"说完,厌恶地瞥了杜远一眼。

  苗族民众齐声怒吼:“杀了这个禽兽!杀了这个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