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差点中了圈套-《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楚稷轻抚她的后背,笑道:“这样很好,别总闷在家里,多出去走走,多聊聊。

  对了,今天你爹来过了吧?”

  可卿更加害羞,把脸埋进他怀里说道:“来过了,贾家的二老爷也来了,我和元春姐姐陪他们聊了很多。

  听说明天就要离京了,要等到王爷大婚时才能回来几天。”

  “爹爹不放心我,怕我不懂事影响到王爷处理正事。

  叮嘱了很久。

  听元春姐姐说,二老爷也是这般,让我们好好侍奉,别耽误王爷的时间。”

  楚稷摇头失笑:“这两个都是工作狂,你们不用太认真听他们的话,照旧就是了。

  我爱你们,自然希望你们开开心心的,要是我在面前还得压抑真性情,那不是我太失败了吗?”

  “不过今天时间确实不够,他们也不会久留。

  明天早上我带你们一起去送他们,也算尽一份心意。”

  在楚稷看来,他最初并不希望秦业和贾政离开。

  这两人虽然情商不高,但做事极为认真。

  新建的冶造局需大批量生产火器与火炮,涉及安全生产问题。

  即便让他人前往,楚稷也不放心。

  况且派遣他们也是给予升职机会,尤其是与蒙元、后金、南越开战后,若三线皆胜,他们的功劳将更显着。

  只是这些暂不可言,只能说明三五年后他们才能归来。

  可607轻声对楚稷道:“王爷,家父说此次也要带弟弟同行,亲自指导学业。

  我多方劝阻无果,连王爷的学堂都提了,家父仍坚持带弟弟走。”

  楚稷笑着回应:“正常现象,贾家二老爷亦如此,皆因担忧子弟到了学堂不好好学习。

  先带走教导,看是否有成效,若确实有成才之望,再送至王府学堂。”

  实际上,楚稷未提及的是秦业此举实属无奈。

  贾政与秦业不同,深知宝玉和贾环的品性,根本不信他离去后二人能学好。

  秦业则因顾虑秦钟的身份,毕竟可卿并非他亲生女儿,与秦钟亦非亲姐弟。

  因此,他想避嫌,至少在他离家期间不能放任秦钟独处,以免受人蛊惑而牵连可卿。

  可卿惊呼一声:“原来如此……”

  见可卿绝美容颜,楚稷舔唇说道:“上次你做的薄纱妖媚装可做好了?那狐尾和狐耳呢?都齐了吗?哈哈哈,今日我给你展示下什么叫攻速提升百分之一千!”

  可卿见楚稷眼神欲吞噬她,娇吟一声便瘫软在他怀中……

  次日早朝结束后,楚稷携可卿与元春前往码头。

  贾政与秦业并非独自上路,他们身为领导,还带领了一万多名工匠同行。

  幸亏是乘船出发,否则仅靠步行,不知何时才能抵达目的地。

  送走两人后,楚稷急忙返回养心殿。

  与雍和帝一同处理了一整天的奏章,终于完成了今日的工作。

  雍和帝笑着按了按太阳穴,问道:“稷儿,你觉得让洛哲去边关换防如何?”

  洛哲是平国公府的小公爷,也是二皇子楚秩的亲舅舅。

  楚稷沉思片刻,点头道:“若是要示敌以弱,确实需要一场苦肉计。

  但我认为,既然让洛哲去‘战败’,后续的绕海偷袭也应让他参与。

  不能只有惩罚,而无奖励。”

  雍和帝大笑:“你不怕你二哥又生什么主意?尽管元平一脉纷争不断,但三千营仍掌握在洛哲手中。”

  楚稷摇头,认真地说:“父皇放心,儿臣并不在意这些。

  儿臣曾说过,无论是开国功臣还是元平旧部,文臣武将,不过是臣子罢了。

  好用则用,不好用的即使忠诚也无益。”

  雍和帝满意地点点头,他欣赏的就是楚稷的公正无私!即便如今需将好处给予麾下,但在大局上并不拘泥于派系。

  这正是为君者应有的品质,根本不问是否嫡系,只看下属是否可用!可用之人,无论忠诚与否、奸佞与否,皆可任用;不可用者,即使是亲人也无用。

  雍和帝将一封未署名的圣旨递给夏守忠,夏守忠快步上前双手呈递给楚稷。

  楚稷疑惑地接过,问道:“父皇,这是何意?”

  雍和帝摇头道:“这是一道空白圣旨,洛哲既要去边关‘戍边’,三千营自不能无人统领。

  你回去好好想想,将来由谁接替三千营。”

  楚稷一愣,随即起身行礼道:“父皇,此事无论如何不该由儿臣插手。

  三千营守护京师,乃天子近卫,如此大事怎能让我置喙?这不是为臣之道,也不是为人子之礼!”

  正说着,太上皇自偏殿走出,面带笑意地说道:"行了,你父皇让你接手就接吧!神机营的提督当初也是你父皇选定的,如今轮到你了。"

  楚稷愈发感到困惑,他知道这件事。

  三千营与五军营是京师四大营中规模最大、兵力最强的两支队伍。

  疾风营以骑兵为主,虽人数略多于神机营,但其机动性和战斗力极强。

  神机营为唯一配备火器的部队,规模最小却实力非凡。

  当年承元帝登基后,太上皇便命其挑选人选接管神机营。

  可如今楚稷连太子都不是,更别说皇帝了。

  这样的大事若贸然行事,未来必然需要极为谨慎。

  毕竟,他所选之人一旦出错,便意味着自己失职。

  他甚至还在等待着吴一德在三千营犯错的机会,好让大皇子和二皇子落败。

  想到这里,楚稷摇摇头,坚定地说:"父皇,此事儿臣绝不能答应。

  也许在他人看来这是个机会,但在儿臣心中,这是大逆之举。

  虽然我目前代为训练,但这仅限于训练,并未涉足其他方面。

  儿臣深知何时该做什么事,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国力,辅佐父皇处理政事。

  军权绝非儿臣当前应接触之事,更不该由我来掌握!"

  雍和帝眨了眨眼,望向太上皇笑道:"父皇,您看,我就说这孩子不会答应。

  王子腾能当漕运总督,还得感谢您和我首肯,即便如此,权力也有限。

  这三千营,他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太上皇失笑:"这孩子比你当年懂事得多,罢了,不要就不勉强。

  你自己找个人顶上去吧。"

  雍和帝笑着点头,对楚稷说道:"坐下吧。

  既然你不肯,那就先这样。

  以后再说。"

  楚稷终于明白过来,这既是一次试探,又并非单纯的试探。

  不仅雍和帝在考验他,太上皇也在试探雍和帝的态度!

  楚稷心中自嘲,即使有前尘记忆,论政事才能仍不及父皇与祖父。

  他行礼道:“父皇,神机营和那边已准备妥当,枪械、火炮皆能熟练操作,只待新冶造局量产火器。”

  雍和帝似乎忘却先前话题,兴奋地说:“好!朕命户部全力支持冶造局扩大生产。

  待神机营装备齐全,便是我大乾崛起之机!”

  太上皇亦激动道:“必一战定乾坤,不能再给敌人喘息机会。”

  父子深知拓土艰难,对此满怀期待。

  楚稷暗松一口气,心想终于避过尴尬。

  他虽可接受圣旨,但怕引起太上皇与父皇失望。

  这并非测试他对兵权的兴趣,而是考察他是否理智稳重。

  如此拒绝,或许父皇仍会派他人接管,反而成全自己,让他们另眼相看。

  只是这念头刚起,差点中了圈套……

  他志不在四大营,选牛继宗意在稳固开国根基。

  他真正的目标是灭后金,直捣罗刹国,探其底蕴。

  后金、蒙元、南越在他眼中不过蝼蚁,他的终极目标是前世的大国。

  一统天下,同文同语,这才是他真正追求。

  数日后,

  肃王府肃庸堂内。

  楚稷笑吟吟对杜若说:“这几日让您受委屈了。

  本王已托人送银子给那位故人,足够他安度晚年。

  您也可随时回去探望。”

  “往后无需再居于外处,先前杜先生暂住的小院确实稍显局促。

  自今日起便搬至陆先生隔壁,日常也能互相往来闲聊,免得过于孤寂。”

  “杜先生的家眷不久也将进京,他们今后也会一同住在王府。

  待杜先生明年春闱高中后,本王会为你另置一处宅邸。”

  杜若的信息已传回,锦衣府带着他的画像前往他生活多年的故地。

  四十多年来,杜若始终在此长大,所有经历均有据可循。

  他的双亲、妻儿仍在,邻里亦能作证。

  查明身份后,楚稷自然想将他纳入麾下。

  杜若笑着答道:“多谢王爷厚爱,那就打扰了。”

  楚稷摇头笑道:“何谈打扰,只是本王对杜先生的过往有些好奇。

  哦不对,或许说大半生更为贴切……”

  杜若年逾四十,与雍和帝年纪相近。

  称其大半生坎坷毫不夸张,毕竟这个时代人的寿命远不及后世。

  楚稷翻阅杜若这些年的卷宗,忍不住苦笑。

  杜若年少时也是闻名遐迩的神童,与如今的六科给事中欧科齐名,是众人艳羡的存在。

  然而,自从他初次参加乡试起,霉运便如影随形。

  每次乡试或因重病,或遇突发事故,总令他无法顺利完成考试。

  这些年来,他参加了八次乡试,竟无一次顺利结束,直到三年前才勉强通过。

  然而,之后的会试他又染疾,差点未能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