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番责难使孙夫人怒意难忍-《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不必再多言了!我问你,库内弩械不翼而飞,莫非是让你私自带回宅邸去林间打野物消遣不成?”

  “工部自有条规,岂容你如此盘问?”那人犹在强撑。

  (全文完成改写,未复制原文字句,内容逻辑清晰连贯。)

  “到现在还不认账?光是弄丢重要器械这一条,就够你受的了。”他冷声说着,挥手示意手下动手。

  就在这时,门外冲进一人,急声禀报:“报告,皇宫那边刚刚传话,侍卫队器械完好无损。”

  “明白,让人回话。”这件事的发展在林旭预料之中。这案子牵扯太广,就连皇家禁卫都要慎重对待。他借这件事大做文章,表面是对付责任人,实则另有所图——一来向暗中观望的各方势力示警,二来也防着匠作司知情的人借机逃跑。

  如今虽因主事官员突然死亡导致调查中断,但主管机关监管失职的责任已经确凿无疑。这样的理由也算足够撑起调查行动。可他知道,背后恐怕还藏有更大的隐情,必须追查到底。

  一名下属进来报告:“我们查到些新线索。几位工匠说,之前管库房的那个人和越国公府的管家接触频繁。”

  贾轩闻言思忖片刻,低声说道:“林家那年轻人?不太可能。虽说有些张扬,却也不至如此大胆。怕是个陷阱,想让我们注意力偏移。走,去他们府上。”

  很快,他们便到了越国公府,林府的主人亲自相迎。

  见贾轩带来不少人,主人语气中略带嘲讽:“不知贾大人带这么多手下前来,有何贵干?”

  贾只淡淡道:“奉旨查案,牵涉你家中下人。特来核实一些事情。”

  对方神色微变,皱眉追问:“可有什么证据?莫要空口白牙来我家胡言。”

  贾回得沉稳:“已有证词在手,若非如此,也不会来叨扰。”

  不多久有仆人来报,称那关键证人已然自尽。

  贾听罢,只冷冷地开口:“查他这几天,曾和谁接触过。”又转向林府的主人才缓声补充:“稍候真相查清,再上禀宫里。”话未说完转身告辞。

  归途中,随行官员低声询问证人之事如何处置。

  府中室内有人长叹一声:“贾某擅自施压……必将参其滥用权责。”

  一旁声音冰冷:“不想家人出意外,就将知道的都说清楚。”

  外间尚有一名中层官僚满腔不满,他盯着贾的背影咬牙道:“陛下明察,我最多是办事有疏忽,并没有大罪。”

  “带下去。”沈某明白,这个人已经问不出什么。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没指望从他嘴里得到有用的信息。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弩弓伏击自己,说明对方谋划已久。沈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底是谁这么迫不及待要自己的命。最有可能的是那位藩王,但他真的会这么鲁莽吗?另一位姓陆的官员也难以完全撇清,只不过缺乏明确动机。甄府也不能排除嫌疑。

  “沈大人,您没事吧?听说您回京途中遭遇了突袭。”正思索时,何某带着亲随急匆匆赶来。

  “这些鼠辈只敢背后动手,等我揪出幕后主使,非要他吃不了兜着走。”何某咬牙切齿地说道。

  “承蒙各位挂念,我安然无恙。”沈某心中略感欣慰。

  “查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了吗?”另一人问道。

  “眼下关键证人死亡,线索中断,目前没有突破。”沈某语气平静地回应。

  “有人说是陆大人下的黑手?我就说那厮不靠谱,就喜欢玩阴的。”何某仍满脸怒气。

  “这件事恐怕和陆某无关。若真是他干的,早就在之前动手了,不会等到今天。依我看是另有其人借机作乱。”另一位分析道。

  “我也支持这个观点,虽然陆大人做事浮夸些,但在天子脚下明目张胆暗杀大臣,他还真没这个胆量。”第三人随即表示赞同。

  “多谢各位不因我和陆大人有过往交集而产生误解,实则我心中也有顾虑。”

  第八十三章王夫人的趁势而为

  “这话就见外了,若是再说这种话,便是对弟兄不够信任。”第三人立即回应。

  “既然沈大人平安无事,我们就先告辞了,不耽误大人处理正事。”何某抱拳施礼。

  “眼下确实事态紧急,需要立刻入宫复命。就不远送了。”沈某微笑着抱拳回应。

  御书房中,天子在确认京畿卫戍并无异常后,心头的压力才稍稍减轻了些。“那沈大人这边可查到什么确凿线索?”

  “至今还没有发现直接证据,但从蛛丝马迹判断,此事很可能牵涉到楚国公的公子陈启。”陈忠谨慎地禀报。

  “以臣下之见,陈旭并无如此能耐。此人既无胆识,亦无手段,调动不了训练精良的大批部属。”

  “这等事情多半是庆郡王幕后指使。他见朕得了一名骁将,便迫不及待地想要铲除,想让朕再度落入无人可派的绝境。如此心机何其险恶!”隆兴帝震怒,狠狠一掌拍在案几之上。

  “启禀陛下,韩国公霍靖求见!”一个太监匆忙走入殿中通传。“召他进来。”

  “微臣霍靖叩请圣安。”

  “爱卿免礼。此事缘由朕已知晓,并不信你会存有异心。”对于这位历经两朝的老将,帝王语气中依旧存有信赖。

  “虽非微臣直接过问之事,然则教属下不严,微臣愿请罪责。”

  “若是朕真的处罚爱卿,反要遂了那幕后之人的愿。”隆兴帝微微一笑,神情莫测。

  “陛下,镇西伯沈奕请求谒见。”侍从再度前来奏报。“传他入内。”

  “臣沈奕见过陛下。”

  “听闻你身子并无大碍。”

  “多谢圣恩,些许微伤不碍事。”

  “无妨便好。可查明什么头绪了吗?”

  “回陛下,禁军未曾牵涉其间。但那批强弓皆出自兵械司,而看守器械司的库使早已自尽,线索至此全断。只有一点痕迹牵涉到韩国公之子陈旭。”

  “这些贼人手段果真厉害,竟滴水不漏。然而这案子未必与陈旭有太多瓜葛,或许乃遭人嫁祸罢了,无需再多追查。”隆兴帝低声说道,语调低沉。

  “谨遵陛下之命。”陈昂应答,一旁的霍靖眉宇间却掠过些许阴霾。

  “李恩,即刻传召太医署最好的医官来为沈奕诊治,再取些上等药材供奉着。”

  “老奴遵旨,将军随我来。”那太监恭敬一笑,引着沈奕退出殿外。

  而在韩国公府中,厅前诸人神色各异。

  “什么?世子在城外遭人袭击?”家主老夫人面露惊疑。王贵夫人心头一喜,暗想那位出身庶出的少爷到底吃了苦头。

  “不过三公子平安无事,如今已领军围住皇城。”旁边侍女紧接着又说了一句,厅上气氛一时复杂非常。

  “这般悖逆之行,可是要诛九族的!”老太太震怒,语气微颤。

  孙夫人面容一紧,继而展颜一笑,但愿这一回的风波别牵连过广。幸亏那一位早就独自开府,又有贵妃在宫中照拂。

  林姑娘听闻此语面色煞白,身形都难稳,直到确认无事后才略为安定,惟对领兵围城之事仍觉忐忑。

  “我就说那孩子太狂妄,终归要捅出篓子。”徐夫人冷冷开口。

  “我觉得他也并非那般糊涂。凭他平日的心思周密,事态未必如传言所言,老祖宗倒也无须太过烦忧。”开口的是徐巧凤,神情轻松仿佛并不在意。

  老太夫人此时心绪也稍平复,觉得此话有理,佯怒道:“你是被他收买了吧?”

  “这话说的,老祖宗这么不信任我?您的亲孙子我难道不清楚么?我看就是您爱看咱们惊慌失措的模样。”徐巧凤笑意盈盈。

  一旁的客人笑说:“您家风调教得好啊,这几个子弟都是聪明伶俐,真是叫人艳羡。”

  “瞧你说的,哥儿年岁还轻,以后懂事儿了自然更好。”老太太应了一声,视线扫过边上端坐的小姑娘说道,“我看你们家小姐也一点不输旁人。”

  “若是雪莹是个男子,我也就省这份心了,奈何她是闺阁女儿。”女子微微叹息。

  “那个孩子这次真是闯下了滔天大祸,我们荣府当如何应对?母亲,还是早早谋筹才好。”此时贾元启踏步而入,怒气未平,径直步入内室,其兄长紧跟其后。

  “胡说什么?圣意未下,你自己先慌了阵脚,成何体统?要谋筹什么?你莫不是想着将那孩子逐出宗门才罢休?”大哥沉声喝止。

  “哥,你这话也不能讲不通。若等到宫中有旨,怕是悔之晚矣。”孙氏低声接话。

  “噤声!男子议事,你在旁边插话做什么?”这番责难使孙夫人怒意难忍。

  “你们二房说得对!”老夫人闻言,脸色陡变。

  “是,儿子知道了。”无奈之下只能退步,这家里谁不清楚祖母向来偏袒二房这边。

  “政弟,事情没那么快解决,还有老夫人在宫中为我们撑着。”老太太看了眼这个向来听话的小儿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