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安排行程,这边家宅田产处置不宜拖延,亦勿求高值。此去当在帝都长居。”林如海沉声应答,“另择快马良信使,速将书信送往京城贾公子处,命其整备住处。”
林福拱手领命。
又叮嘱:“此间仆婢愿同行者可随行进京,不愿北上的便解了卖身契,各赠盘缠,由其自行安排生计便可。”
徐若渊出自簪缨世族,祖上历代官爵承袭,直至其父辈仍保持旧职,到他本人方改走科举之路入仕。足见家世显赫,单看几代主母陪嫁之丰厚,便可窥一斑。更不必提徐氏曾在盐务任上任职,虽为人端正,仅每年地方上的敬奉及额外进项即达数万两之多。这也为后文某人“若得二三百万两飞来横财”之语埋下伏笔,暗示所觊觎正是其岳家遗产。然这仅是庞大资产的一部分。
徐氏只一女,以古制而论,家产半数应交官,余下半数由其女继承,尚要经由长辈层层分配,仍足以修缮一座豪华园苑。由此可知资产之丰,远非荣府单独能比。
贾老太太或许真心疼爱这位外孙女,然身为一府长者,对待本家子嗣与外孙女终有分别。诗谶已有暗示:“玉带林中系,金簪雪中沉”,预示那位聪慧才女结局凄凉,自尽而亡。
第八十七章渡口
晨光熹微,京都码头。北平侯府,“侯爷,小人受家主之托特来禀报,还请将原李家旧居稍事修整,家主约莫半月之后还京,并且请呈上给少爷和 *** 的书函。”下人躬身递上书信。
“岳父将归朝,确实是大事,那位小姐得知想必十分高兴。”北平侯阅信后神态轻松,
随即将一名仆从唤来:“将此信亲手送至荣国府,请那府上主管一同前来。”
“明白,大人。”仆从应声而去。须臾,执事依召而来:“大人唤我有何安排?”
“稍后请带着手下与原李家人员一同前往府第,翻新之事须得讲究细节,用度上不须节省。”
“请侯爷安心,此事一定办得周全。”执事施礼应承。
“好,你且去吧。”侯爷略点头示意。
此时,荣国府中,***房间,“紫鹃妹妹,那边那小人儿太招人爱了,竟然舍不得放手。”侍女轻语笑道。
“是呀,能天天一起相处,也不枉了一段好日子。” *** 手指轻拢衣袖,浅浅一笑。
“姑娘别害羞,等你出嫁时,想怎么热闹都行。”侍女佩兰笑着打趣道。
“你这丫头,胡说什么!我看你是日子过得太清闲,尽想些没边儿的事。”林婵略带羞恼地说。
“小姐,青禾求见。”外头传来侍女雪枝的声音。
“她怎么又来了?前几天才回过一趟,莫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吧?”林婵疑惑地问。
“婵姑娘婵姑娘!”小童青禾蹦跳地冲进屋内,“我给您带了大喜讯!”
“瞎说什么,信口开河我仔细打你。”
“您瞧瞧这个!”他说着把一卷信高高地举起。
林婵见状精神一振:“是江南的来信?”她伸手拿过一翻,“父亲要回京城了!”言语间带着欢欣,眼角却不自觉湿润了。
“这是多大的好消息啊!婵姑娘不必激动,三老爷还有话说,让您不必担忧,说老爷精神不错,很快就团聚了。”
“谁说我哭了?我这不是太激动嘛,和你说不明白。”
“对了,婵姑娘可还有什么交代三老爷要捎话的?”
“哦!我差点忘记了,您老家的房子已经开始收拾,待老爷回来安置妥帖,就能住进去。”
消息一传出,不多久便在整个院里传遍。这喜讯自然也传到长者那里。
“啊,林大人的事?连京城宅院都着手准备了?”主事者眉头略皱,“怎么这般重要之事,也没知会一声,难道是另有什么想法不成?”
一旁的郑夫人默然不语,脸上没什么表情。
“太婆莫要误解,也许是传递消息的下人还在半道上。”在一旁的凤仪赶忙搭腔,“这或许是巧合而已,不必太过在意。”
正说话间,“婵姑娘那边有客人到。”另一名下人通报道。
“看吧,我没说错吧?人说曹操他就到。”凤仪笑着说。
“快请。”贾夫人立即露出笑意。
不一会儿,来人入内恭敬地行礼道:“老太太吉祥。我家老爷已调任京城,近日便将归来,特意命婢子提前拜候老太太安。”
“长途辛苦了,下去好好休息领赏吧。”
“碧桃,去请大爷和二爷来。”
不一会子,贾家兄长和弟弟便到了,贾慎的神色略显紧张。
“母亲有何示下?”
贾珩正在府中沉思,林如海即将返京的消息已经传来,十有八九会接手户部清查国库之事。这一差事颇为棘手,尤其牵涉荣国公府的债务,若不清不楚,恐难收场。他虽有些担忧,但既无明确消息,也只能暂且搁置。
小婵欢快地跑进房内,向贾珩报了个到,随即就嚷着要找其他丫鬟玩耍,他轻笑着点头,任她蹦跳着离开。林如海归来,那自己与林姑娘的事,也该正式提上日程。贾珩微微出神,想到老太太到时候那副神情,忍不住扬起了嘴角。
时光流转,贾府护卫已在京口码头布置妥当,所有闲杂人等不得靠近。贾珩骑在马上,遥望江面,船队缓缓靠近,一艘大船之上站着一男子,气度不凡,正是此次归京的林如海。
码头外,传来一阵叫嚷声,只听一人怒道:“我乃侯爷兄长,萧家大公子,你们竟敢拦我?误了时辰如何负责!”守卫却只是沉默伫立,丝毫不为所动。萧逸闻声,吩咐了一声:“放他进来。”立刻便有护卫照令行事。
那人进入之后气还未平,向萧逸抱怨:“三弟,你这些属下未免太过无情,我可是你亲哥。”
“二哥,这不能怪他们。上次出了伏击的事后,他们都格外谨慎。”萧逸语气平和地解释了一句。
第八十八章 赵承昌入荣国府
萧仲道:“三弟你还瞒我?今天赵尚书归来,家中老太太特派我前来接应。”
萧逸听了微微点头,没有言语。
不多时,江中船只缓缓靠岸,一位朝中大员从主船上率先下船,此人神采稳重,正是刚刚归京的赵承昌。
林修和林谦一同上前作揖:“侄儿林修(林谦)拜见赵大人为。”
赵大人摆手示意不必拘礼:“自家人,无须客套。”
林谦急忙开口道:“今晨听闻赵大人归来,家中老人特命我前来迎接。”心里明白,若接不到人,回去免不了一顿责罚。
赵大人语气平和:“我此番回京,是要先行入宫禀报国事,稍后才会去林家拜访。两位请回吧。”
林谦听闻后,心中松了口气:“如此,侄儿先行告退,静候大人光临。”说罢离开。
待林谦走远,林修正欲启齿,却也被赵大人拦住话头:“你也先回去,他日有闲再说。我现在必须马上进宫议事。”
宫中御书房内,赵大人朝上揖礼:“臣赵承昌拜见圣上。”
皇帝亲自起身下步阶扶住他:“赵爱卿,多年辛劳,实在对不住你。为此,你还失去了妻子和子嗣,朕心里甚是不安。”
回忆起逝去的亲人,赵承昌眼中有泪光:“为国效力,乃臣之本分。”
“张总管,还站着作甚,快为赵大人准备座具!”皇帝吩咐道。
边上一位宦官忙转身取椅,心想:赵大人与那位萧府的公子爷,绝不能再去招惹了。
“你暂且回避一下,朕有些私话要同周先生说。”皇帝一旁的太监领命退下。
“你所肩负之事,朕心里明白。只叹朕也有难处,你是知道的。朝廷如今举步维艰,若不是你鼎力支持,消息难通。”皇帝缓缓而言。
“圣上过奖了,臣尽职责理所应当。至于私事,无需劳圣上烦忧,请上安心以朝政为重。”说话间语气诚挚温和,也深知这几年国库枯竭之时,幸好有人从中支援。
皇帝挥手一叹:“不谈这些恼人之事吧。赵公果然眼力非凡,寻得一如此贤能的佳婿,倘若朕也有闺女,怕也要来争这一门好亲。”
“不过一个小辈罢了,皇上谬奖,略有所建树罢了。”周大人谦恭作答,脸上平静无波。
“杨大人太过谦虚了。那位林宇不仅才智出众,且颇具商业眼光,自从踏入仕途以来,多次助力朝政,对我朝贡献颇多。今日对杨大人透露几分真意,林宇倘若真心效命,封爵之位指日可待。而杨大人你既是林宇的岳父,自然应多加指导和扶持。”
未料昭文帝对林宇竟如此信任,杨大人为免误会,赶忙行礼承诺道:“陛下厚待如此,臣定当悉心引导,使其倾心竭力,不负圣上恩宠。”帝听后点头赞许。
“如今国库银两吃紧,不知杨大人可有良策?”
杨慎略微沉思后开口:“陛下,此事不宜急于求成。当前官员之中,极少有人未曾借贷国库,其中有不得已之举。”
停顿片刻后又道:“臣提议陛下颁诏天下,借整顿库银之名,令欠款官员限日归还。如若到时不还,必会向太上皇求助。陛下可静观其变,对那些权轻势微或情有可原之人可自行清还。如此筛选之后,剩下来的硬骨头反倒更易处置。”
“此策实在精妙。”昭文帝面露喜色,“这样一来,那些迟迟不还者自会现出原形,朕可明察忠奸、铲除腐蠹,再稳步推行,方为妥当。”
林福拱手领命。
又叮嘱:“此间仆婢愿同行者可随行进京,不愿北上的便解了卖身契,各赠盘缠,由其自行安排生计便可。”
徐若渊出自簪缨世族,祖上历代官爵承袭,直至其父辈仍保持旧职,到他本人方改走科举之路入仕。足见家世显赫,单看几代主母陪嫁之丰厚,便可窥一斑。更不必提徐氏曾在盐务任上任职,虽为人端正,仅每年地方上的敬奉及额外进项即达数万两之多。这也为后文某人“若得二三百万两飞来横财”之语埋下伏笔,暗示所觊觎正是其岳家遗产。然这仅是庞大资产的一部分。
徐氏只一女,以古制而论,家产半数应交官,余下半数由其女继承,尚要经由长辈层层分配,仍足以修缮一座豪华园苑。由此可知资产之丰,远非荣府单独能比。
贾老太太或许真心疼爱这位外孙女,然身为一府长者,对待本家子嗣与外孙女终有分别。诗谶已有暗示:“玉带林中系,金簪雪中沉”,预示那位聪慧才女结局凄凉,自尽而亡。
第八十七章渡口
晨光熹微,京都码头。北平侯府,“侯爷,小人受家主之托特来禀报,还请将原李家旧居稍事修整,家主约莫半月之后还京,并且请呈上给少爷和 *** 的书函。”下人躬身递上书信。
“岳父将归朝,确实是大事,那位小姐得知想必十分高兴。”北平侯阅信后神态轻松,
随即将一名仆从唤来:“将此信亲手送至荣国府,请那府上主管一同前来。”
“明白,大人。”仆从应声而去。须臾,执事依召而来:“大人唤我有何安排?”
“稍后请带着手下与原李家人员一同前往府第,翻新之事须得讲究细节,用度上不须节省。”
“请侯爷安心,此事一定办得周全。”执事施礼应承。
“好,你且去吧。”侯爷略点头示意。
此时,荣国府中,***房间,“紫鹃妹妹,那边那小人儿太招人爱了,竟然舍不得放手。”侍女轻语笑道。
“是呀,能天天一起相处,也不枉了一段好日子。” *** 手指轻拢衣袖,浅浅一笑。
“姑娘别害羞,等你出嫁时,想怎么热闹都行。”侍女佩兰笑着打趣道。
“你这丫头,胡说什么!我看你是日子过得太清闲,尽想些没边儿的事。”林婵略带羞恼地说。
“小姐,青禾求见。”外头传来侍女雪枝的声音。
“她怎么又来了?前几天才回过一趟,莫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吧?”林婵疑惑地问。
“婵姑娘婵姑娘!”小童青禾蹦跳地冲进屋内,“我给您带了大喜讯!”
“瞎说什么,信口开河我仔细打你。”
“您瞧瞧这个!”他说着把一卷信高高地举起。
林婵见状精神一振:“是江南的来信?”她伸手拿过一翻,“父亲要回京城了!”言语间带着欢欣,眼角却不自觉湿润了。
“这是多大的好消息啊!婵姑娘不必激动,三老爷还有话说,让您不必担忧,说老爷精神不错,很快就团聚了。”
“谁说我哭了?我这不是太激动嘛,和你说不明白。”
“对了,婵姑娘可还有什么交代三老爷要捎话的?”
“哦!我差点忘记了,您老家的房子已经开始收拾,待老爷回来安置妥帖,就能住进去。”
消息一传出,不多久便在整个院里传遍。这喜讯自然也传到长者那里。
“啊,林大人的事?连京城宅院都着手准备了?”主事者眉头略皱,“怎么这般重要之事,也没知会一声,难道是另有什么想法不成?”
一旁的郑夫人默然不语,脸上没什么表情。
“太婆莫要误解,也许是传递消息的下人还在半道上。”在一旁的凤仪赶忙搭腔,“这或许是巧合而已,不必太过在意。”
正说话间,“婵姑娘那边有客人到。”另一名下人通报道。
“看吧,我没说错吧?人说曹操他就到。”凤仪笑着说。
“快请。”贾夫人立即露出笑意。
不一会儿,来人入内恭敬地行礼道:“老太太吉祥。我家老爷已调任京城,近日便将归来,特意命婢子提前拜候老太太安。”
“长途辛苦了,下去好好休息领赏吧。”
“碧桃,去请大爷和二爷来。”
不一会子,贾家兄长和弟弟便到了,贾慎的神色略显紧张。
“母亲有何示下?”
贾珩正在府中沉思,林如海即将返京的消息已经传来,十有八九会接手户部清查国库之事。这一差事颇为棘手,尤其牵涉荣国公府的债务,若不清不楚,恐难收场。他虽有些担忧,但既无明确消息,也只能暂且搁置。
小婵欢快地跑进房内,向贾珩报了个到,随即就嚷着要找其他丫鬟玩耍,他轻笑着点头,任她蹦跳着离开。林如海归来,那自己与林姑娘的事,也该正式提上日程。贾珩微微出神,想到老太太到时候那副神情,忍不住扬起了嘴角。
时光流转,贾府护卫已在京口码头布置妥当,所有闲杂人等不得靠近。贾珩骑在马上,遥望江面,船队缓缓靠近,一艘大船之上站着一男子,气度不凡,正是此次归京的林如海。
码头外,传来一阵叫嚷声,只听一人怒道:“我乃侯爷兄长,萧家大公子,你们竟敢拦我?误了时辰如何负责!”守卫却只是沉默伫立,丝毫不为所动。萧逸闻声,吩咐了一声:“放他进来。”立刻便有护卫照令行事。
那人进入之后气还未平,向萧逸抱怨:“三弟,你这些属下未免太过无情,我可是你亲哥。”
“二哥,这不能怪他们。上次出了伏击的事后,他们都格外谨慎。”萧逸语气平和地解释了一句。
第八十八章 赵承昌入荣国府
萧仲道:“三弟你还瞒我?今天赵尚书归来,家中老太太特派我前来接应。”
萧逸听了微微点头,没有言语。
不多时,江中船只缓缓靠岸,一位朝中大员从主船上率先下船,此人神采稳重,正是刚刚归京的赵承昌。
林修和林谦一同上前作揖:“侄儿林修(林谦)拜见赵大人为。”
赵大人摆手示意不必拘礼:“自家人,无须客套。”
林谦急忙开口道:“今晨听闻赵大人归来,家中老人特命我前来迎接。”心里明白,若接不到人,回去免不了一顿责罚。
赵大人语气平和:“我此番回京,是要先行入宫禀报国事,稍后才会去林家拜访。两位请回吧。”
林谦听闻后,心中松了口气:“如此,侄儿先行告退,静候大人光临。”说罢离开。
待林谦走远,林修正欲启齿,却也被赵大人拦住话头:“你也先回去,他日有闲再说。我现在必须马上进宫议事。”
宫中御书房内,赵大人朝上揖礼:“臣赵承昌拜见圣上。”
皇帝亲自起身下步阶扶住他:“赵爱卿,多年辛劳,实在对不住你。为此,你还失去了妻子和子嗣,朕心里甚是不安。”
回忆起逝去的亲人,赵承昌眼中有泪光:“为国效力,乃臣之本分。”
“张总管,还站着作甚,快为赵大人准备座具!”皇帝吩咐道。
边上一位宦官忙转身取椅,心想:赵大人与那位萧府的公子爷,绝不能再去招惹了。
“你暂且回避一下,朕有些私话要同周先生说。”皇帝一旁的太监领命退下。
“你所肩负之事,朕心里明白。只叹朕也有难处,你是知道的。朝廷如今举步维艰,若不是你鼎力支持,消息难通。”皇帝缓缓而言。
“圣上过奖了,臣尽职责理所应当。至于私事,无需劳圣上烦忧,请上安心以朝政为重。”说话间语气诚挚温和,也深知这几年国库枯竭之时,幸好有人从中支援。
皇帝挥手一叹:“不谈这些恼人之事吧。赵公果然眼力非凡,寻得一如此贤能的佳婿,倘若朕也有闺女,怕也要来争这一门好亲。”
“不过一个小辈罢了,皇上谬奖,略有所建树罢了。”周大人谦恭作答,脸上平静无波。
“杨大人太过谦虚了。那位林宇不仅才智出众,且颇具商业眼光,自从踏入仕途以来,多次助力朝政,对我朝贡献颇多。今日对杨大人透露几分真意,林宇倘若真心效命,封爵之位指日可待。而杨大人你既是林宇的岳父,自然应多加指导和扶持。”
未料昭文帝对林宇竟如此信任,杨大人为免误会,赶忙行礼承诺道:“陛下厚待如此,臣定当悉心引导,使其倾心竭力,不负圣上恩宠。”帝听后点头赞许。
“如今国库银两吃紧,不知杨大人可有良策?”
杨慎略微沉思后开口:“陛下,此事不宜急于求成。当前官员之中,极少有人未曾借贷国库,其中有不得已之举。”
停顿片刻后又道:“臣提议陛下颁诏天下,借整顿库银之名,令欠款官员限日归还。如若到时不还,必会向太上皇求助。陛下可静观其变,对那些权轻势微或情有可原之人可自行清还。如此筛选之后,剩下来的硬骨头反倒更易处置。”
“此策实在精妙。”昭文帝面露喜色,“这样一来,那些迟迟不还者自会现出原形,朕可明察忠奸、铲除腐蠹,再稳步推行,方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