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天上又飘下纷纷扬扬的雪花,庭院里的地面铺上薄薄一层,不远处的殿宇屋脊银白堆砌,入目一片雪白。
李承乾叹了口气,似是对李君羡说,但更像是自言自语:“这就是天家啊,无论怎样血脉亲情都难抵这种种猜忌,极致的权力意味着极致的利益,但天下间的利益有所定数,有人多了便会有人少了,而人活一世,说到底都是在利益之中不断抗争。”
无论他有没有杀晋王之心,所有人都认为他有。
既然认为他有,那么不管他到底有没有,晋王的生死安全都将遭受严峻考验。
毕竟所有人都认为他有杀晋王之心,那么只要晋王一死,必然是他这个皇帝为了剪除后患而戮害手足。
连李佑都这般认为,遑论旁人?
身后,李君羡低着头,心中充满浓浓的厌倦。
越是接近天家,就越是明白那种极致权力之下因为利益争斗而产生的肮脏、龌蹉。父子相疑、手足相忌乃是寻常,甚至就连后宫之内的争斗都伴随着刀光剑影、生死搏杀,相比于朝堂丝毫不逊色。
动辄将所有人都卷入深不见底的黑渊之中,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大丈夫纵然是死,也应当马革裹尸、所有伤痕都在胸前倒在冲锋的道路上,若是殒殁于这见不得人的黑暗之处,又算是怎么回事呢?
但此刻,李君羡一句话都不敢说。
李承乾转过身,没理会心事重重的李君羡,径直来到御案前将卷宗丢进墙角的炭盆之中:“回去将有关此事的所有痕迹清除干净,勿使有只字片语流传出去。”
“喏。”
李君羡明白陛下的心意,但犹豫一下,低声道:“但昨夜诸位亲王殿下聚会,席间皆听闻齐王此言……”
诸般卷宗、记录可以销毁,所有涉事之“百骑司”人员可以封口,但与会的诸位亲王若将此事传扬出去,那又该怎么算?
他可不想不明不白的最终背上一口大黑锅。
李承乾道:“我会派人警告他们一下,尤其是李佑!”
旁人怎么认为他控制不了,可自己的弟弟怎能有这种想法呢?
这个混账!
“喏!”
李君羡再不多言,见陛下再无吩咐,告退而去。
出了御书房,走在落雪纷纷的禁宫庭院之中,身边红墙之上的黛瓦被覆满白雪,李君羡轻轻吐出一口气。
他知道现在陛下不可能放任他离去,“百骑司”作为帝王之耳目、爪牙,除他之外任何人前来统领都不能让陛下彻底放心。
君王之信任好似一柄双刃剑,给予他极大权力、地位的同时,却也将他禁锢于这方寸之内。
看来,必须尽快培养一个接班人了。
*****
众所周知,丝路分南北。
北道穿行中亚,由姑墨越天山,过阗池,绕葱岭北到康居的郅支城,或从疏勒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奄蔡,奄蔡,抵达黑海北部城市潘提卡丕昂,此地乃东西方货物的转运集散地。
南道则更为遥远、曲折一些,由莎车南下经塔什库尔出明铁盖山口,入瓦罕经兰氏城至木鹿城,再由木鹿城南下大夏西行到“百门城”,然后继续西行到鹤秣城,复西南行,经哈巴丹,到太西丰和底格里斯河岸的塞琉西亚。
此道自此再分两条,或西北抵安都城,或西南方向到大马士革。
木鹿城位于帕米尔高原以西,犹如镶嵌于沙漠之中的一颗明珠,隔着沙漠与波斯高原遥遥相望,乃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补给点,由此逐渐发展为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战略位置极高。
多日以来连降暴雪,整片马雷绿洲都被覆盖于白雪之下,与远处的沙漠连成一片、无分彼此。
城主府中,胡子拉擦、眼窝深陷的叶齐德灌下一口烈酒,猩红的眼珠瞪着面前的“东道使”谢赫,语气极为严厉:“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城中全部粮食、兵器收缴上来以供军队使用,否则我将你军法处置!”
木鹿城是大呼罗珊的首府,军事、经济重镇,如今更是阿拉伯帝国进攻河中地区甚至更遥远大唐的桥头堡,由帝国“东道使”镇守,便是这位五短身材、肥硕油腻的谢赫。
闻听叶齐德之言,谢赫一张肥脸几乎挤在一起露出一个为难的表情,棉服将肥硕身体勒得好似蚕蛹一般,苦苦劝谏:“王子殿下,万万不可啊!近日连续大雪、道路冰封,聚集于城中的商贾未能及时散去,又遇到唐军抵达城外,城内一片惶恐。若是这个时候强行征缴粮秣、兵器,必然使得城内乱成一团,您要知道,当下各族混居于木鹿城,帝国子民或许听从您的号令,但其余各族却未必!一旦城中乱起,岂非给予城外的唐军可乘之机?”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节点、东西方交汇之中心,木鹿城内常年定居之人口达到十余万,再加上数万流动人口,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城。
也因此导致城内各族混居,形成一个又一个因族群而聚集在一处的势力,即便以阿拉伯人之强硬也不能一一予以慑服。
一旦强行征缴粮秣兵器,势必导致城内未战先乱,岂非败亡之道?
叶齐德面色阴沉,虽知谢赫之言有理,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我由可散城一路败退而来,唐军有如跗骨之蛆一般紧追不舍、阴魂不散,数次接战无一胜绩,军队减员严重,无数粮秣辎重丢弃损毁,若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如何固守木鹿、击退强敌?”
且不说如此一路败退回到大马士革将会遭遇怎样的惩罚,单只是这大雪滔天道路冰封,离开木鹿城被唐军轻骑追逐于大漠之中的结局只能是全军覆灭。
到了这一步,他已然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
谢赫急的一头汗水,松了松领口让呼吸顺畅一些,提议道:“城中尚存有一些粮秣军械,下官马上取出分发至军队,然后让郎中对伤兵进行诊治,再发动城内商贾捐赠一些物资……如此稳定军心,或可一战。”
面对谢赫坚持立场,叶齐德也很是无奈,总不能将这人杀了吧?
对方身为“东道使”已经是帝国高官、封疆大吏,其身后家族在大马士革实力雄厚,一旦杀之马上就会引发整个木鹿城的混乱,守城部队搞不好顷刻之间就会哗变……
只能忍着气,催促道:“那就快一点!唐军极其疯狂,即便是这等大雪怕是也拖不住他们攻击的脚步,说不定明日一早便会向木鹿城发动进攻!”
自可散城大败,他的胆魄早已被大唐给打得稀碎,心中充满畏惧。
谁能想到大食帝国军队即便败退仍有十余万之际,兵力处于劣势的唐军居然还敢兵分两路、分而追击?
他并不在意奥夫、马斯拉玛等人的生死,但故意分兵却未能吸引唐军主力前去追杀,战略彻底失败,这才导致他被薛仁贵一路追逐、狼狈不堪。
无论战略还是战力,他都完败。
谢赫对于叶齐德的担忧却不屑一顾,只以为是这一路追杀吓破了胆:“王子放心,木鹿城城高墙厚、兵力充足,若在外野战胜负不得而知,但在这冬日里固守城池,却是十拿九稳,任凭唐人再是嚣张剽悍,也只能止步于木鹿城下!”
叶齐德提醒道:“唐军火药威力无伦,坚固的城墙根本挡不住他们!”
只需想起可散城的城墙在火炮爆破之下犹如残渣碎瓦,以及几十上百门火炮轰鸣的场景,他便瑟瑟发抖。
谢赫却不以为然:“前方战报下官也早有得知,却并不认为火药当真能够无坚不摧,之所以可散城被攻破,原因只在于城墙不够厚。只要城墙够高、够厚,唐军火药也如隔靴挠痒,不值一提。”
天底下哪里会有真正无坚不摧之存在?
任何武器都有一个临界值,譬如钢刀、长矛,固然洞穿皮甲如无物,但是在精钢甲胄面前却无能为力。
他认为木鹿城便是那一副精钢甲胄。
叶齐德缓过神,想了想,也觉得谢赫之言有些道理:“况且唐军轻骑追杀、长驱直入,其后勤补给肯定跟不上,别的还好说,这火药却一定是来不及补充的。”
火药不足、火炮跟不上,单以兵卒战力而论,未必一败再败吧?
*****
此刻木鹿城背,无数军营驻扎于一处山坡的向阳一面,旌旗在寒风暴雪之中猎猎飞舞,身着棉衣的兵卒策骑在营地之外往来巡弋,时不时侧头眺望一下南边隐于风雪之中的大城轮廓。
军帐之内,薛仁贵脱去甲胄穿着一件棉衣坐在火炉之前,低头看着铺展于肩头的舆图。
其实并不需要仔细查看,木鹿城之所以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仅只是因其地理位置足够优越,其地势则完全无险可守。
但是根据情报显示,木鹿城城高墙厚,却是极难顺利攻陷。
“报!启禀大帅,王晓杰部前来汇合!”
李承乾叹了口气,似是对李君羡说,但更像是自言自语:“这就是天家啊,无论怎样血脉亲情都难抵这种种猜忌,极致的权力意味着极致的利益,但天下间的利益有所定数,有人多了便会有人少了,而人活一世,说到底都是在利益之中不断抗争。”
无论他有没有杀晋王之心,所有人都认为他有。
既然认为他有,那么不管他到底有没有,晋王的生死安全都将遭受严峻考验。
毕竟所有人都认为他有杀晋王之心,那么只要晋王一死,必然是他这个皇帝为了剪除后患而戮害手足。
连李佑都这般认为,遑论旁人?
身后,李君羡低着头,心中充满浓浓的厌倦。
越是接近天家,就越是明白那种极致权力之下因为利益争斗而产生的肮脏、龌蹉。父子相疑、手足相忌乃是寻常,甚至就连后宫之内的争斗都伴随着刀光剑影、生死搏杀,相比于朝堂丝毫不逊色。
动辄将所有人都卷入深不见底的黑渊之中,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大丈夫纵然是死,也应当马革裹尸、所有伤痕都在胸前倒在冲锋的道路上,若是殒殁于这见不得人的黑暗之处,又算是怎么回事呢?
但此刻,李君羡一句话都不敢说。
李承乾转过身,没理会心事重重的李君羡,径直来到御案前将卷宗丢进墙角的炭盆之中:“回去将有关此事的所有痕迹清除干净,勿使有只字片语流传出去。”
“喏。”
李君羡明白陛下的心意,但犹豫一下,低声道:“但昨夜诸位亲王殿下聚会,席间皆听闻齐王此言……”
诸般卷宗、记录可以销毁,所有涉事之“百骑司”人员可以封口,但与会的诸位亲王若将此事传扬出去,那又该怎么算?
他可不想不明不白的最终背上一口大黑锅。
李承乾道:“我会派人警告他们一下,尤其是李佑!”
旁人怎么认为他控制不了,可自己的弟弟怎能有这种想法呢?
这个混账!
“喏!”
李君羡再不多言,见陛下再无吩咐,告退而去。
出了御书房,走在落雪纷纷的禁宫庭院之中,身边红墙之上的黛瓦被覆满白雪,李君羡轻轻吐出一口气。
他知道现在陛下不可能放任他离去,“百骑司”作为帝王之耳目、爪牙,除他之外任何人前来统领都不能让陛下彻底放心。
君王之信任好似一柄双刃剑,给予他极大权力、地位的同时,却也将他禁锢于这方寸之内。
看来,必须尽快培养一个接班人了。
*****
众所周知,丝路分南北。
北道穿行中亚,由姑墨越天山,过阗池,绕葱岭北到康居的郅支城,或从疏勒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奄蔡,奄蔡,抵达黑海北部城市潘提卡丕昂,此地乃东西方货物的转运集散地。
南道则更为遥远、曲折一些,由莎车南下经塔什库尔出明铁盖山口,入瓦罕经兰氏城至木鹿城,再由木鹿城南下大夏西行到“百门城”,然后继续西行到鹤秣城,复西南行,经哈巴丹,到太西丰和底格里斯河岸的塞琉西亚。
此道自此再分两条,或西北抵安都城,或西南方向到大马士革。
木鹿城位于帕米尔高原以西,犹如镶嵌于沙漠之中的一颗明珠,隔着沙漠与波斯高原遥遥相望,乃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补给点,由此逐渐发展为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战略位置极高。
多日以来连降暴雪,整片马雷绿洲都被覆盖于白雪之下,与远处的沙漠连成一片、无分彼此。
城主府中,胡子拉擦、眼窝深陷的叶齐德灌下一口烈酒,猩红的眼珠瞪着面前的“东道使”谢赫,语气极为严厉:“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城中全部粮食、兵器收缴上来以供军队使用,否则我将你军法处置!”
木鹿城是大呼罗珊的首府,军事、经济重镇,如今更是阿拉伯帝国进攻河中地区甚至更遥远大唐的桥头堡,由帝国“东道使”镇守,便是这位五短身材、肥硕油腻的谢赫。
闻听叶齐德之言,谢赫一张肥脸几乎挤在一起露出一个为难的表情,棉服将肥硕身体勒得好似蚕蛹一般,苦苦劝谏:“王子殿下,万万不可啊!近日连续大雪、道路冰封,聚集于城中的商贾未能及时散去,又遇到唐军抵达城外,城内一片惶恐。若是这个时候强行征缴粮秣、兵器,必然使得城内乱成一团,您要知道,当下各族混居于木鹿城,帝国子民或许听从您的号令,但其余各族却未必!一旦城中乱起,岂非给予城外的唐军可乘之机?”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节点、东西方交汇之中心,木鹿城内常年定居之人口达到十余万,再加上数万流动人口,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城。
也因此导致城内各族混居,形成一个又一个因族群而聚集在一处的势力,即便以阿拉伯人之强硬也不能一一予以慑服。
一旦强行征缴粮秣兵器,势必导致城内未战先乱,岂非败亡之道?
叶齐德面色阴沉,虽知谢赫之言有理,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我由可散城一路败退而来,唐军有如跗骨之蛆一般紧追不舍、阴魂不散,数次接战无一胜绩,军队减员严重,无数粮秣辎重丢弃损毁,若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如何固守木鹿、击退强敌?”
且不说如此一路败退回到大马士革将会遭遇怎样的惩罚,单只是这大雪滔天道路冰封,离开木鹿城被唐军轻骑追逐于大漠之中的结局只能是全军覆灭。
到了这一步,他已然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
谢赫急的一头汗水,松了松领口让呼吸顺畅一些,提议道:“城中尚存有一些粮秣军械,下官马上取出分发至军队,然后让郎中对伤兵进行诊治,再发动城内商贾捐赠一些物资……如此稳定军心,或可一战。”
面对谢赫坚持立场,叶齐德也很是无奈,总不能将这人杀了吧?
对方身为“东道使”已经是帝国高官、封疆大吏,其身后家族在大马士革实力雄厚,一旦杀之马上就会引发整个木鹿城的混乱,守城部队搞不好顷刻之间就会哗变……
只能忍着气,催促道:“那就快一点!唐军极其疯狂,即便是这等大雪怕是也拖不住他们攻击的脚步,说不定明日一早便会向木鹿城发动进攻!”
自可散城大败,他的胆魄早已被大唐给打得稀碎,心中充满畏惧。
谁能想到大食帝国军队即便败退仍有十余万之际,兵力处于劣势的唐军居然还敢兵分两路、分而追击?
他并不在意奥夫、马斯拉玛等人的生死,但故意分兵却未能吸引唐军主力前去追杀,战略彻底失败,这才导致他被薛仁贵一路追逐、狼狈不堪。
无论战略还是战力,他都完败。
谢赫对于叶齐德的担忧却不屑一顾,只以为是这一路追杀吓破了胆:“王子放心,木鹿城城高墙厚、兵力充足,若在外野战胜负不得而知,但在这冬日里固守城池,却是十拿九稳,任凭唐人再是嚣张剽悍,也只能止步于木鹿城下!”
叶齐德提醒道:“唐军火药威力无伦,坚固的城墙根本挡不住他们!”
只需想起可散城的城墙在火炮爆破之下犹如残渣碎瓦,以及几十上百门火炮轰鸣的场景,他便瑟瑟发抖。
谢赫却不以为然:“前方战报下官也早有得知,却并不认为火药当真能够无坚不摧,之所以可散城被攻破,原因只在于城墙不够厚。只要城墙够高、够厚,唐军火药也如隔靴挠痒,不值一提。”
天底下哪里会有真正无坚不摧之存在?
任何武器都有一个临界值,譬如钢刀、长矛,固然洞穿皮甲如无物,但是在精钢甲胄面前却无能为力。
他认为木鹿城便是那一副精钢甲胄。
叶齐德缓过神,想了想,也觉得谢赫之言有些道理:“况且唐军轻骑追杀、长驱直入,其后勤补给肯定跟不上,别的还好说,这火药却一定是来不及补充的。”
火药不足、火炮跟不上,单以兵卒战力而论,未必一败再败吧?
*****
此刻木鹿城背,无数军营驻扎于一处山坡的向阳一面,旌旗在寒风暴雪之中猎猎飞舞,身着棉衣的兵卒策骑在营地之外往来巡弋,时不时侧头眺望一下南边隐于风雪之中的大城轮廓。
军帐之内,薛仁贵脱去甲胄穿着一件棉衣坐在火炉之前,低头看着铺展于肩头的舆图。
其实并不需要仔细查看,木鹿城之所以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仅只是因其地理位置足够优越,其地势则完全无险可守。
但是根据情报显示,木鹿城城高墙厚,却是极难顺利攻陷。
“报!启禀大帅,王晓杰部前来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