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日子,我不可能刚到北疆,就又立马转回上京来的。”
“镇北侯府立足于云离百年,最是注重声誉了,若是我此时出现在上京,助娇娇平叛的话,必会给那些好事,企图要把娇娇从监国的位置上拉下来的人以口实。”
“让他们借着这个机会借题发挥,说皇后别有用心,重用外戚,企图要颠覆云离的政权。”
“那么我这一世英明,就会在这些人的嘴里变了味,一文都不值了。”
“三人成虎,这种谣言说多了,自然会混淆视听,让所有的人都相信了。”
“到时候,我便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
原本镇北侯是不在乎什么名誉不名誉的,他只知道不能让人欺负自己的女儿。
但是现在不同了,沈天娇不但是监国的皇后,未来还有可能成为云离的第一位女皇。
李宪临终前交代的那些话,镇北侯都放在心上了。
这也使他现在考虑任何问题,都不得不站在大局观上,以大局出发了。
他的女儿将来登基为帝,做云离第一位女皇的时候,所要面临的阻力,已经够大了。
现在能为女儿少找些麻烦,就少找些麻烦,免得日后这些都成为别人攻击女儿的理由。
镇北侯的话,点醒了还在执着于不能参与而生气的沈庭之。
镇北侯府百余年来,最注重的就是声誉了。
自己的父亲镇北侯,作为统管云离天下兵马的大元帅,声誉与威信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若是被人借机诋毁,失去了声誉和威信,那么日后镇北侯要靠来什么执掌云离的兵马呢?
就如镇北侯刚才所说的,三人成虎,谎言说的多了,听的人多了,也就自然会相信,到时候做出什么补救的都为之晚矣。
与其一时冲动,参与到这件事情里来,那真的倒不如远离这场是非,不给那些恶人留下把柄和口实,让他们来毁坏攻击的好呢。
想到这里,沈庭之就释怀了,他妹妹如今做了监国的皇后,远见与筹谋到底与以前不一样了。
“而你不能参与的理由也很简单,除了外戚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仕途。”
“你已经决定好了,日后要辅佐沐儿了,那么作为皇帝的舅舅,更应该是在此事上避嫌,免得这日后成为别人攻击你的证据成为你抹不去的诟病。”
“你要做的是辅佐皇帝的贤臣,而不是别人嘴里的外戚权臣,你明白吗?”
“明白,是儿子错了,儿子日后必定谨遵父亲的教诲,谨记自己的身份,绝不越雷池一步。”
沈庭之明白从今日起他的身份已经变了,不仅是沈天娇的哥哥,他还是皇后的哥哥,云离未来皇帝的舅舅。
更是云离的臣子,身负着辅佐皇帝,协助皇帝治理云离的重任,再也不能任意而为,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还有你,也不要心怀不平,在哪儿生气了,现在还没轮到你出马的时候,以后多的是让你出马的时候,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
镇北侯看着王宗元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你在上京憋屈,想要回北疆去。”
“原本我也想过,在娇儿面前替你求一个恩典,让你回北疆去的,但是现在情况有变,你大概是回不了北疆,要陪着我待在上京了。”
王宗元原本心里是很委屈的,但是他听了镇北侯刚才的话,心里的气已经没有了。
现在又听镇北侯说,情况有变,他需要留在上京的时候,更是半点脾气都没有了。
“侯爷,有什么情况要发生了?”
平复了心情的王宗元,又变成了那个好奇心极强的人,凡事都想问出个缘由来。
镇北侯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道:“该让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让你知道的,不该让你知道的时候,你也别问那么多。”
“哦。”王宗元在镇北侯面前,乖巧的就像是个孩子,镇北侯不让问的,他就不问。
“好了,庭之,你现在要去预备西戎的事情了,去西戎的人选,娇娇已经选好了,即日便可以出发了。”
“在此之前,你必须要跟那几个再确定一下行程,和各项事务。”
“一定要确保这件事,万无一失才行。”
“这可是关系到我云离的未来啊,千万马虎大意不得的。”
镇北侯现在心里最担心的,就是去西戎这件事了,不管现在那三个叔侄说的有多好听,但是到了西戎,可就是到了人家的地盘上了。
很多事若做不好完全的防备,到时候恐怕就要受制于人不好办了。
“儿子,知道。”
沈庭之点了点头,他心里又何尝不担心呢?
此次能不能一举拿下西戎,为云离解决这个大患,就看此事会如何发展下去了。
成败在此一举,如若此次不能够成功的话,云离再想要除了西戎,只怕就要大费周章,劳民伤财动及根本了。
“儿子,这次会让玉笙跟着一起去的,他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也得到了不少的历练,很多事情他都能应付的了。”
让玉笙跟着一起去西戎,这也是沈庭之的无奈之举,毕竟去西戎这件事太重要了,自己现在又脱不了身,不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去,沈庭之实在是放心不下的。
“玉笙去了,你身边没人照顾怎么办?上京以后的形势只会比西戎更严峻,你身边没有个信得过,办事能力出众的人,出了什么事情,谁来保护你。”
镇北侯心里很明白,现在不管自己的女儿会不会登基为帝,成为云离的第一位女皇,这云离的天都要变了。
清除完云离这些叛逆的乱臣贼子,云离必定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这又将会迎来一场动荡。
“阿爹,你不用担心,我人在上京,身边有的是暗卫保护,也不差玉笙一个。”
“还是西戎的事情更要紧,若不让他去盯着,我放心不下的。”
沈庭之又岂会不知道,李朝晖的这件事情平息之后,上京肯定会引发一场惊变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李朝晖残余的势力,要被清除掉,还因为云离的朝堂将会有一场大变革要来到。
能跟李朝晖扯上关系,站在统一战线上的人,都是实力雄厚的门阀世家,这些人都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了的。
门阀世家自古以来,关系都是错综复杂,动一处而系全身,处理不好,立马就会迎来改朝换代的大暴动。
到时候的云离,势必会陷入一场水深火热之中,那时别说是稳定发展了,就是连维持现状都很难了。
还有就是解决完李朝晖的事情,身为监国皇后的沈天娇,必然会对云离进行一场改革。
她不会让云离继续这么暮气沉沉,循规蹈矩下去了。
云离要想兴盛起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的一些东西,而需要改变的这些东西里面,第一个就是对门阀世家的利益有损,而对天下百姓有利的事情,那就是土地改革。
现在云离所有的耕地良田,几乎全都握在了门阀世家和皇亲贵胄们的手里。
普通百姓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可百姓手里若是没有土地可以耕种,那么就很难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他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云离还谈何发展呢?
但是若是想将田地分给百姓,那势必会引起这些现在土地拥有者们的反对,到时候还不知道要引起怎样的风暴呢。
可是就算是前路坎坷,充满了暴风雨,但是依然是要走下去的。
一个帝国的崛起,都要伴随着无数的争议,反对,甚至是流血事件的发生的。
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停滞不前,若是害怕就停滞不前的话,那么云离很快就会衰败灭亡的。
在一旁听了半天,虽然还是不太懂,镇北侯和沈庭之说的是什么,但是至少有一件事,他是听明白了。
那就是沈庭之需要一个很可靠的人,跟着护国寺里的那三个一起到西戎去,监视督促他们完成,祸乱西戎的造反大业。
别的事王宗元可以不管不问,不积极参与,但是唯独在对付西戎人这件事情上,他是必须要付出百倍的热情,非要进来掺和一脚的。
“庭之,侯爷说的对,你身边不能没有玉笙,你身边的暗卫虽然多,但是他们哪个都没有玉笙强。”
“去西戎的事情,也不是非要玉笙不可的,别人也能做的了的。”
“还是让玉笙留在你身边保护照顾你吧,上京如今形势复杂严峻,你身边有一个时刻跟随保护你的人,也是很有必要的。”
镇北侯抬眼看了王宗元一眼,王宗元这一张口说话,镇北侯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行了,说吧,你想举荐谁去?”
镇北侯一开口,让王宗元酝酿了半天的情绪瞬间就消失了,这熟人之间真的是半点儿都装不来的。
被镇北侯戳穿了心思的王宗元,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这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就是当年随我一起回来的那个宋浩南。”
“宋浩南?”镇北侯眯起眼睛,想了一会儿,说道:“你说的不会是那个,当街打死庆州刺史薛江儿子的那个宋浩南吧?”
王宗元咽了口唾沫,心虚的低头说道:“侯爷你的记性还真好啊,这么多年了,竟然还记得那件事,对,没错,就是那个宋浩南。”
“王宗元,你真是越老心里就越没谱了啊,你怎么想的,让他去西戎啊?”
“你让他去西戎做什么,是一个不服就去提刀杀人,还是去给我把事情搅和黄的?”
“要不是你当年臭不要脸的,死乞白赖的求着我,让我想办法救他的命,他现在早就已经投胎去了。”
难得见镇北侯如此生气,竟然连名带姓的直呼王宗元的名字。
其实也不怪镇北侯生气,实在是王宗元这个提议太过于离谱了。
让一个杀人犯去西戎也就算了,还让一个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动不动就以暴制暴的杀人犯去西戎,镇北侯都想把王宗元的脑子扒开,看看他到底长脑子了没有。
“侯爷,别生气,别生气。”见镇北侯动怒了,王宗元赶紧赔上了笑脸。
“侯爷,当年的事虽然是宋浩南冲动,但是说到底也是那薛明松有错在先。”
“这婚嫁之事本就讲究你情我愿,人家李家小姐不愿意,他却非要强娶,还将人家的父母都给抓了起来,逼迫人家就范。”
“你说那个侠肝义胆的人,看了他那做派不想出手相助的。”
“当年宋浩南年轻气盛,但那也只是误杀,他也并不是真的要杀那薛明松的,也何该薛明松倒霉,一头转到了刀尖上,自己给自己的脑袋开了瓢。”
“你给老子闭嘴吧,你当你说的这些老子不知道吗?”
“老子要是不知道这些,当年能冒那么大险,费那么大的劲儿,把他给救出来?”
“王宗元,你给我听好了,你现在是朝廷的命官,一品大将军,不是当年那个落草为寇的土匪头子了。”
“你以后要掂量清楚自己的身份,别动不动的就把你在土匪窝里的那一套拿出来,再敢有下次,老子可是要收拾你的。”
镇北侯这会儿看王宗元,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见镇北侯的气性起来了,王宗元也怂了,他低头笑着说道:“侯爷,人都有改变的时候,您可不是个固执己见的人。”
“这宋浩南,哦,不对,他现在已经改名叫宋宁了。”
“宋宁这些年,一直跟在我身边,他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的,当年那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现在已经是个遇事沉稳冷静的人了。”
“人嘛,这辈子谁不犯错,犯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不是您当年跟我说的嘛。”
“这小子是个人才,跟在我身边埋没他了,侯爷要是肯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去历练一番,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镇北侯府立足于云离百年,最是注重声誉了,若是我此时出现在上京,助娇娇平叛的话,必会给那些好事,企图要把娇娇从监国的位置上拉下来的人以口实。”
“让他们借着这个机会借题发挥,说皇后别有用心,重用外戚,企图要颠覆云离的政权。”
“那么我这一世英明,就会在这些人的嘴里变了味,一文都不值了。”
“三人成虎,这种谣言说多了,自然会混淆视听,让所有的人都相信了。”
“到时候,我便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
原本镇北侯是不在乎什么名誉不名誉的,他只知道不能让人欺负自己的女儿。
但是现在不同了,沈天娇不但是监国的皇后,未来还有可能成为云离的第一位女皇。
李宪临终前交代的那些话,镇北侯都放在心上了。
这也使他现在考虑任何问题,都不得不站在大局观上,以大局出发了。
他的女儿将来登基为帝,做云离第一位女皇的时候,所要面临的阻力,已经够大了。
现在能为女儿少找些麻烦,就少找些麻烦,免得日后这些都成为别人攻击女儿的理由。
镇北侯的话,点醒了还在执着于不能参与而生气的沈庭之。
镇北侯府百余年来,最注重的就是声誉了。
自己的父亲镇北侯,作为统管云离天下兵马的大元帅,声誉与威信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若是被人借机诋毁,失去了声誉和威信,那么日后镇北侯要靠来什么执掌云离的兵马呢?
就如镇北侯刚才所说的,三人成虎,谎言说的多了,听的人多了,也就自然会相信,到时候做出什么补救的都为之晚矣。
与其一时冲动,参与到这件事情里来,那真的倒不如远离这场是非,不给那些恶人留下把柄和口实,让他们来毁坏攻击的好呢。
想到这里,沈庭之就释怀了,他妹妹如今做了监国的皇后,远见与筹谋到底与以前不一样了。
“而你不能参与的理由也很简单,除了外戚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仕途。”
“你已经决定好了,日后要辅佐沐儿了,那么作为皇帝的舅舅,更应该是在此事上避嫌,免得这日后成为别人攻击你的证据成为你抹不去的诟病。”
“你要做的是辅佐皇帝的贤臣,而不是别人嘴里的外戚权臣,你明白吗?”
“明白,是儿子错了,儿子日后必定谨遵父亲的教诲,谨记自己的身份,绝不越雷池一步。”
沈庭之明白从今日起他的身份已经变了,不仅是沈天娇的哥哥,他还是皇后的哥哥,云离未来皇帝的舅舅。
更是云离的臣子,身负着辅佐皇帝,协助皇帝治理云离的重任,再也不能任意而为,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还有你,也不要心怀不平,在哪儿生气了,现在还没轮到你出马的时候,以后多的是让你出马的时候,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
镇北侯看着王宗元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你在上京憋屈,想要回北疆去。”
“原本我也想过,在娇儿面前替你求一个恩典,让你回北疆去的,但是现在情况有变,你大概是回不了北疆,要陪着我待在上京了。”
王宗元原本心里是很委屈的,但是他听了镇北侯刚才的话,心里的气已经没有了。
现在又听镇北侯说,情况有变,他需要留在上京的时候,更是半点脾气都没有了。
“侯爷,有什么情况要发生了?”
平复了心情的王宗元,又变成了那个好奇心极强的人,凡事都想问出个缘由来。
镇北侯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道:“该让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让你知道的,不该让你知道的时候,你也别问那么多。”
“哦。”王宗元在镇北侯面前,乖巧的就像是个孩子,镇北侯不让问的,他就不问。
“好了,庭之,你现在要去预备西戎的事情了,去西戎的人选,娇娇已经选好了,即日便可以出发了。”
“在此之前,你必须要跟那几个再确定一下行程,和各项事务。”
“一定要确保这件事,万无一失才行。”
“这可是关系到我云离的未来啊,千万马虎大意不得的。”
镇北侯现在心里最担心的,就是去西戎这件事了,不管现在那三个叔侄说的有多好听,但是到了西戎,可就是到了人家的地盘上了。
很多事若做不好完全的防备,到时候恐怕就要受制于人不好办了。
“儿子,知道。”
沈庭之点了点头,他心里又何尝不担心呢?
此次能不能一举拿下西戎,为云离解决这个大患,就看此事会如何发展下去了。
成败在此一举,如若此次不能够成功的话,云离再想要除了西戎,只怕就要大费周章,劳民伤财动及根本了。
“儿子,这次会让玉笙跟着一起去的,他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也得到了不少的历练,很多事情他都能应付的了。”
让玉笙跟着一起去西戎,这也是沈庭之的无奈之举,毕竟去西戎这件事太重要了,自己现在又脱不了身,不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去,沈庭之实在是放心不下的。
“玉笙去了,你身边没人照顾怎么办?上京以后的形势只会比西戎更严峻,你身边没有个信得过,办事能力出众的人,出了什么事情,谁来保护你。”
镇北侯心里很明白,现在不管自己的女儿会不会登基为帝,成为云离的第一位女皇,这云离的天都要变了。
清除完云离这些叛逆的乱臣贼子,云离必定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这又将会迎来一场动荡。
“阿爹,你不用担心,我人在上京,身边有的是暗卫保护,也不差玉笙一个。”
“还是西戎的事情更要紧,若不让他去盯着,我放心不下的。”
沈庭之又岂会不知道,李朝晖的这件事情平息之后,上京肯定会引发一场惊变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李朝晖残余的势力,要被清除掉,还因为云离的朝堂将会有一场大变革要来到。
能跟李朝晖扯上关系,站在统一战线上的人,都是实力雄厚的门阀世家,这些人都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了的。
门阀世家自古以来,关系都是错综复杂,动一处而系全身,处理不好,立马就会迎来改朝换代的大暴动。
到时候的云离,势必会陷入一场水深火热之中,那时别说是稳定发展了,就是连维持现状都很难了。
还有就是解决完李朝晖的事情,身为监国皇后的沈天娇,必然会对云离进行一场改革。
她不会让云离继续这么暮气沉沉,循规蹈矩下去了。
云离要想兴盛起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的一些东西,而需要改变的这些东西里面,第一个就是对门阀世家的利益有损,而对天下百姓有利的事情,那就是土地改革。
现在云离所有的耕地良田,几乎全都握在了门阀世家和皇亲贵胄们的手里。
普通百姓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可百姓手里若是没有土地可以耕种,那么就很难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他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云离还谈何发展呢?
但是若是想将田地分给百姓,那势必会引起这些现在土地拥有者们的反对,到时候还不知道要引起怎样的风暴呢。
可是就算是前路坎坷,充满了暴风雨,但是依然是要走下去的。
一个帝国的崛起,都要伴随着无数的争议,反对,甚至是流血事件的发生的。
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停滞不前,若是害怕就停滞不前的话,那么云离很快就会衰败灭亡的。
在一旁听了半天,虽然还是不太懂,镇北侯和沈庭之说的是什么,但是至少有一件事,他是听明白了。
那就是沈庭之需要一个很可靠的人,跟着护国寺里的那三个一起到西戎去,监视督促他们完成,祸乱西戎的造反大业。
别的事王宗元可以不管不问,不积极参与,但是唯独在对付西戎人这件事情上,他是必须要付出百倍的热情,非要进来掺和一脚的。
“庭之,侯爷说的对,你身边不能没有玉笙,你身边的暗卫虽然多,但是他们哪个都没有玉笙强。”
“去西戎的事情,也不是非要玉笙不可的,别人也能做的了的。”
“还是让玉笙留在你身边保护照顾你吧,上京如今形势复杂严峻,你身边有一个时刻跟随保护你的人,也是很有必要的。”
镇北侯抬眼看了王宗元一眼,王宗元这一张口说话,镇北侯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行了,说吧,你想举荐谁去?”
镇北侯一开口,让王宗元酝酿了半天的情绪瞬间就消失了,这熟人之间真的是半点儿都装不来的。
被镇北侯戳穿了心思的王宗元,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这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就是当年随我一起回来的那个宋浩南。”
“宋浩南?”镇北侯眯起眼睛,想了一会儿,说道:“你说的不会是那个,当街打死庆州刺史薛江儿子的那个宋浩南吧?”
王宗元咽了口唾沫,心虚的低头说道:“侯爷你的记性还真好啊,这么多年了,竟然还记得那件事,对,没错,就是那个宋浩南。”
“王宗元,你真是越老心里就越没谱了啊,你怎么想的,让他去西戎啊?”
“你让他去西戎做什么,是一个不服就去提刀杀人,还是去给我把事情搅和黄的?”
“要不是你当年臭不要脸的,死乞白赖的求着我,让我想办法救他的命,他现在早就已经投胎去了。”
难得见镇北侯如此生气,竟然连名带姓的直呼王宗元的名字。
其实也不怪镇北侯生气,实在是王宗元这个提议太过于离谱了。
让一个杀人犯去西戎也就算了,还让一个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动不动就以暴制暴的杀人犯去西戎,镇北侯都想把王宗元的脑子扒开,看看他到底长脑子了没有。
“侯爷,别生气,别生气。”见镇北侯动怒了,王宗元赶紧赔上了笑脸。
“侯爷,当年的事虽然是宋浩南冲动,但是说到底也是那薛明松有错在先。”
“这婚嫁之事本就讲究你情我愿,人家李家小姐不愿意,他却非要强娶,还将人家的父母都给抓了起来,逼迫人家就范。”
“你说那个侠肝义胆的人,看了他那做派不想出手相助的。”
“当年宋浩南年轻气盛,但那也只是误杀,他也并不是真的要杀那薛明松的,也何该薛明松倒霉,一头转到了刀尖上,自己给自己的脑袋开了瓢。”
“你给老子闭嘴吧,你当你说的这些老子不知道吗?”
“老子要是不知道这些,当年能冒那么大险,费那么大的劲儿,把他给救出来?”
“王宗元,你给我听好了,你现在是朝廷的命官,一品大将军,不是当年那个落草为寇的土匪头子了。”
“你以后要掂量清楚自己的身份,别动不动的就把你在土匪窝里的那一套拿出来,再敢有下次,老子可是要收拾你的。”
镇北侯这会儿看王宗元,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见镇北侯的气性起来了,王宗元也怂了,他低头笑着说道:“侯爷,人都有改变的时候,您可不是个固执己见的人。”
“这宋浩南,哦,不对,他现在已经改名叫宋宁了。”
“宋宁这些年,一直跟在我身边,他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的,当年那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现在已经是个遇事沉稳冷静的人了。”
“人嘛,这辈子谁不犯错,犯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不是您当年跟我说的嘛。”
“这小子是个人才,跟在我身边埋没他了,侯爷要是肯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去历练一番,也算是人尽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