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漳泉大战6-《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x军情紧急,马得功兵败长泰县的消息在短短两天内就传到了在泉州府的福建总督李率泰的手中。这个消息简直让李率泰难以置信,前几天还接到一路胜利的消息,转瞬间就兵败如山倒,而且是近乎全军覆灭。那可是久经沙场的三千精锐啊,可不是临时拉来充数的兵丁,就这么败了。

  李率泰可以想象的到,这个消息对于同安和泉州的清军来讲是多么巨大的打击,原本就在去年元气大伤的绿营,今年尚未恢复元气,这三千精锐是去年大战保存下来的精锐,就这样短短一夜之间覆灭了,那同安和泉州的副将、参将会如何看待呢?他们会不会以为郑家军的实力暴涨,而他们率兵前往就是一条不归路呢。

  福建绿营此时能够拿的出手的兵力,也不过是一万八千余人,现在折损了三千,基本上都将剩余一万五千人的士气全打没了。至于耿继茂所说的两万精锐,恐怕也会大打折扣。毕竟占便宜和折损自己的兵力,这是两码事。

  要是没有耿继茂的两万大军,仅凭福建绿营一万五千兵力,那真的有些危险了啊。

  李率泰对此头疼不已,看来想要单独依靠福建绿营的兵力来收复漳州府是有些麻烦了啊。还是需要借助一些外力了。但又不能让朝廷知道此事,只能尽快的对漳州府发动进攻,争取在一个半月内解决此事,再久真的瞒不住朝廷了。

  李率泰叹了口气,看来需要进一步对耿继茂妥协了,只有耿继茂继续增加他的兵力,看到好处的他,才有可能加快出兵。

  想到自己无往不利的谍战,李率泰忍不住暗骂一声,都有沿途的士绅帮助,马得功还败的如此之惨,真是废物点心。

  李率泰不得以亲自赶回福州府靖南王府,与耿继茂进行谈判,被迫舍弃更多的权益,才获得让耿继茂继续出兵,并且出兵兵力增加到了三万余人,还出动了耿继茂的心头肉,一支精锐的炮兵部队。

  想必是李率泰想要依靠这支炮兵部队与郑家军的炮兵一较高下。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马得功兵败长泰城下的消息传播的速度要比李率泰想象的还要快,郑家军暗队的刺探、传播谣言的速度不必李率泰手下的暗探慢,甚至于可以算作郑家军大本营的漳泉二府,郑家军在其中的潜在势力非常庞大,毕竟郑家军过半都是漳泉二府人士。

  当马得功在近百亲卫的护卫下狼狈的逃进同安城外大营时,战败的消息紧随其后传入到同安城中。

  一时之间,同安城为之大哗,谁也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谣言更是一日三变,传的稀奇古怪的谣言,让人无法辨清真假。

  当谣言传入清军大营之中后,隐藏在清军之中的探子,也趁机搅动风雨,散播谣言,夸大郑家军的实力,搞的仅有九千五百人的清军大营人心惶惶,躁动不安。

  是啊,连马提督率领的三千精锐都一夜之间战败了,全军覆没,他们这些刚刚放下锄头,拿起长刀盾牌的人怎么抵抗呢?更何况,听说郑家军现在都是大炮发威,完全近不了身,这仗还怎么打?马提督的三千精锐就是在一千多门大炮的炮击下覆灭的,若是郑家军打到同安城,他们怎么抵抗的了呢?

  此时小小的同安城汇聚了三个副将、四个总兵,这七个人就是七个头,谁也没有权限指挥谁,谁也不敢指挥谁,军权永远都是最敏感的东西,能够当上副将和总兵的没有一个是傻子,朝廷之所以这样设置,就是为了分权和制约。

  马得功原本就没有权限指挥这些副将、总兵,李率泰也没有授予指挥权限与他,他现在的基本盘又损失殆尽,这些副将、总兵更是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马得功也知道自己的事情,只能哀求同安总兵施琅授予他在同安地区征兵的权限,想要尽快恢复自己一点兵力,不然朝廷问责下来,他连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同安总兵施琅其人,也是在福建名声大振的人物,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传奇人物,他曾一度随父降清,但因得不到重用,而有复叛归明,投入郑成功的麾下,在郑成功麾下屡立大功。在第三次厦门之战中,率领六十名亲兵主动抵抗清军,杀死马得功的弟弟,差点活捉马得功。从这点来讲,马得功与施琅是有杀弟之仇的。

  施琅个人恃才傲物,盛气凌人,政治上反复无常,军事才能颇高,在郑家军中堪称郑成功之下第一人,郑成功也授予他左先锋之职,对他信任有加。后因军事理念不合,郑成功为了磨砺其人,也为了缓解施琅在郑家军中的不好的人气,免去了左先锋之职。施琅对此大为不满,口出妄言,认为郑成功是在故意打压他,压制他,不想让他立下更大的军功,以影响郑成功对郑家军的掌控。哪个领导会喜欢这样的刺头呢?政治上的极度不成熟,也是施琅的大忌。

  1652年,施琅因曾德事件与郑成功公然决裂。曾德是郑家军的老臣,曾是郑彩的部下,后因一些原因,暂归施琅节制。施琅在郑家军失势后,曾德想要重归郑成功麾下,郑成功同意了。施琅却因此而大怒,擒而杀之。这个导火索引爆了施琅和郑成功的矛盾,郑成功当即命令擒住施琅,岂知被施琅逃脱北上降清,仅抓住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郑成功得知施琅降清,二话没说就杀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施琅为之大怒,对郑家军恨之入骨,誓死与反郑。

  同安之中,马得功最恨的就是施琅,但最为放心的也是施琅,因为谁都可以投降郑家军,唯独施琅不会。被逼无奈的马得功只得舍弃仇恨,放

  施琅面对马的功的请求,也是欣然答应了。毕竟他与马得功的过节,也是让他一直惴惴不安的,马得功作为福建提督,拥有的权利是他这个同安总兵所不能相提并论的,无论出于哪个方面的考量,马得功的请求,施琅都无从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