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飞行员们!(上)-《民国的先生》

  叶飞扬与高航坐在一群大学者和专家中间,心里不由得泛起阵阵拘束。

  二人从昆明巫家坝航校毕业后,经林冰介绍,加入了这家私营航空公司。

  刚入职,

  公司便派他们去晋城修建机场。

  待机场正式落成,公司随即落实了购机计划,从法国购入五架高德隆CIII型飞机。

  盼此已久的两人终于得偿所愿,驾机翱翔于蓝天,同时也肩负起为公司培养飞行员的重任。

  可没过多久,

  公司提出了自行研制飞机的计划。

  叶飞扬与高航随即转任调查员,核心任务便是寻访昔日航校同学,摸清他们心中最理想的飞机该是什么模样。

  叶飞扬和高航带着纸笔,踏上了寻访散落在滇中各地老同学的路。

  推开同窗张汝汉租住的小木屋时,对方刚检修完一架老旧的教练机,满手油污地搓着掌心:

  “理想的飞机?首先得皮实!你看这巫家坝的风,开春就没停过,跑道边全是碎石子,起落架脆一点都得散架。”

  “还有云南机场的云雾说来就来,木质机身的蒙布可不能再用经不住潮气的料子,不然用不了三月就得糟烂。”

  到曲靖见到负责运输的李怀民时,他正对着一堆待运的药品发愁。

  “咱跑航线的,最盼着载重量能大点。现在这架包格汉飞机,装俩飞行员后装一吨不到就满了,遇到急着运的大洋、货币等活儿,只能一趟趟倒腾,太耽误事!”

  他指着窗外的山峦补充,

  “而且航程得够,从昆明出去,好些航程想找个备降的地方都难,要是油箱能再大些,也不用总悬着心算油量。”

  在航校当教官的朝鲜人权基玉与李英茂,则更看重操控性:

  “现在教学生用的老飞机,舵面沉得很,新手根本掰不动。要是新飞机能把操纵杆调得轻快点,视野再开阔些——你看那高德隆的座舱,挡风玻璃小得像猫眼睛,起飞时都得伸脖子瞅跑道——能少出多少危险。”

  两人把这些话密密麻麻记在本子上,从滇东的平坝到滇西的峡谷,听了几十位同学的念叨。

  最后汇总时才发现,大家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花哨的机型。

  而是一架能扛住云南的风、爬得过云南的山、装得下急需的货,还能让飞行员飞得踏实、修得省心的“实在家伙”。

  主持会议的郭义,

  在听完叶飞扬与高航的汇报后,缓缓站起身,脸上带着沉稳的笑意。

  “感谢两位飞行员同志,把一线同仁们对飞机的真实需求讲得这么透彻。”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

  “飞行员们想要一架‘实在家伙’,那咱们工业人,就给他们一个响亮的回答!”

  “阳宗海的电解铝厂,年产可达五千吨。等配套火电站的第二台机组投产,我们就能稳定产出合格的电解铝——这可是当初和德国人订立合同时,明确的强制要求。”

  郭义话锋一顿,又抛出一个关键消息,

  “另外,戴姆勒.奔驰公司的F—2航空发动机生产技术转让也已敲定,眼下就等着那台万吨水压机到位,咱们就能启动生产。”

  最后,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笃定:“所以,在一九三零年前后,为航空部门造出一型全金属、大航程的战斗机,完全有可能实现!”

  郭义的话音刚落,会场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但他随即抬手,

  轻轻示意众人安静。

  “大家先别急着鼓掌,”

  郭义的声音透过掌声的余韵传来,

  “我们今天能有这样清晰的规划、能有底气许下这样的承诺,绝非凭空而来。这背后,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发展,一直有一位卓越的大师在掌舵领航——是他为我们规避了无数工业建设中的暗礁与陷阱,才让我们少走了太多弯路。”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会场一角,语气满是敬意:“现在,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苏俊先生上台讲话!”

  话音落,

  郭义迈步走向苏俊身边,做出了邀请的手势。

  走上讲台的苏俊,

  抬手示意,会场的掌声渐渐平息。

  他脸上带着一贯亲和的笑容,开口说道:“首先,谢谢大家的这份热情。但今天,更该被感谢的不是我,而是在场内外、在我们身后支撑着这一切的人。”

  “就像黄老爷子,”

  苏俊的语气里充满了敬意,

  “他放弃了印尼的基业,千里迢迢来咱们这扎根。是他,为我们带来了橡胶、带来了石油——说得实在些,咱们脚上穿的胶鞋,日常用的各类石油制品,源头都在这儿。”

  苏俊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愈发恳切:

  “咱们能走到今天,从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背后千千万万默默付出的人,也是在座每一位踏实干事的同仁,共同托起来的。现在,让我们一起鼓掌,谢谢所有人的努力!”

  苏俊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语气中带着几分启发性的追问:

  “空中的守护,咱们有了明确的方向。但现在我在想,是不是也该给陆上的部队‘装上翅膀’?”

  他顿了顿,抛出了具体的设想:

  “我构想了一型飞机——载重能有五百公斤,二三十米的短跑道就能起飞,航程可达五百公里,能在两千多米的高度飞行。”

  说到这里,

  他刻意放慢了语速,看向台下众人:

  “诸位不妨想一想,要是真有这样一型飞机,咱们的敌人,该如何应对?”

  苏俊的话音刚落,台下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此起彼伏。

  “真能造出这样的飞机?”

  “二三十米跑道就能起飞?这哪儿是飞机,倒像只大号的鸟!”

  “五百公斤载重,还要飞五百公里,这技术能实现吗?”

  看着众人满脸惊疑、热议不休的模样,苏俊笑着对身旁的郭义招了招手,轻声吩咐:

  “郭教授,把我座位上的文件夹拿过来。”

  郭义很快拿过文件夹,苏俊从中抽出一张手绘的效果图,朝着众人展开。

  看清图纸上的模样,台下的议论声瞬间消歇,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惊呼声:

  “这……这是什么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