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六)-《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第135章:玉琮玄机

  陈轩的指尖刚触到展柜玻璃,橱窗里的战国玉琮突然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嗡鸣。

  这声音太轻了,轻得像春蚕啃食桑叶,若不是他昨夜刚用天眼修复了左耳的旧伤,恐怕只会当是空调外机的共振。他不动声色地收回手,眼角余光瞥见玉琮表面的云雷纹正在射灯下微微泛白——那不是光线折射,而是玉石内部的肌理在发热。

  “陈老师,这玉琮可是咱们馆的镇馆之宝。”身旁的博物馆副馆长老周递过白手套,“去年从楚墓群里挖出来的,一整块和田青白玉雕的,你看这节数,正好九节,在战国时期得是诸侯级别的陪葬品。”

  陈轩戴上手套,指尖搭上玉琮棱角的瞬间,掌心突然传来一阵刺痛。就像有根烧红的铜针顺着血管往里钻,他猛地缩回手,低头看见虎口处浮出一道淡青色的印记,形状竟与玉琮的横截面如出一辙。

  “怎么了?”老周凑过来,“是不是太凉了?这玉埋在地下两千多年,寒气重得很。”

  陈轩摇摇头,用袖口擦掉额角的冷汗。天眼在眼眶里突突直跳,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寒气。刚才触碰的刹那,他分明看见无数细小的光点从玉琮里钻出来,像受惊的萤火虫般钻进自己的皮肤。

  “周馆长,这玉琮出土时,周围有没有特别的东西?”他盯着展柜里的文物,九节玉琮的每一面都刻着对称的神人兽面纹,此刻那些纹路仿佛活了过来,在灯光下缓慢蠕动。

  老周挠挠头:“好像……有个青铜盒子?不过打开的时候是空的,就扔仓库了。怎么了?”

  陈轩的心跳骤然加速。他想起师父临终前攥在手里的半块竹牌,上面用朱砂画着个奇怪的符号——正是这玉琮兽面纹的简化版。当时师父气若游丝,只含糊说了句“九器归位,方能见天”,他一直以为是老人的胡话。

  “能带我去看看那个青铜盒子吗?”他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常。

  仓库在博物馆地下室,潮湿的空气里混着霉味和铁锈味。老周从角落拖出个蒙着布的架子,掀开布,一个巴掌大的青铜方盒露了出来。盒子表面布满绿锈,但边角的云纹依然清晰,和玉琮上的纹饰完全一致。

  陈轩蹲下身,用手指敲了敲盒盖。沉闷的响声里,似乎夹杂着细微的回声。他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催动天眼,眼前的青铜盒突然变得透明——盒盖内侧贴着张薄薄的金箔,上面用鸟虫书刻着几行字。

  “这盒子……能借我研究几天吗?”他的声音有些发紧。金箔上的文字他只认出了两个:“玄”和“鉴”。

  老周犹豫了一下:“按规定是不行的……不过陈老师你帮我们鉴定过那么多文物,通融几天也不是不行。但得登记在册。”

  回到古玩店时,小林正趴在柜台上写作业。看见陈轩手里的青铜盒,小姑娘眼睛一亮:“师父,这是新收的宝贝?”

  “别碰。”陈轩把盒子放在工作台上,从抽屉里翻出放大镜,“去把我那本《商周金文汇编》拿来。”

  小林吐吐舌头,转身去书架找书。陈轩用软布擦掉盒盖上的锈迹,发现四个角各有个米粒大的小孔。他试着用牙签捅了捅,孔里弹出根细如发丝的铜针,针尖泛着暗金色的光。

  就在这时,工作台突然轻微震动了一下。他抬头,看见橱窗里陈列的几件瓷器都在摇晃,而震源似乎来自那个青铜盒。更诡异的是,盒身的云纹开始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像血一样顺着纹路流淌,在桌面上积成个小小的水洼。

  “师父,书来了!”小林抱着厚厚的线装书跑过来,看到桌上的“血迹”吓得尖叫一声,“这……这是什么?”

  陈轩没说话。他盯着那摊液体,天眼在眼眶里剧烈跳动,眼前的景象突然扭曲——青铜盒变成了个黑洞,无数模糊的人影在里面穿梭,有人举着青铜器朝拜,有人用刀在玉琮上雕刻,最后画面定格在一片火光里,一个穿着古装的老者抱着玉琮跳进深坑……

  “师父!你流血了!”小林的喊声把他拉回现实。

  陈轩摸了摸鼻子,指尖沾着温热的血。他这才发现自己的鼻血已经流到了下巴上,滴在青铜盒上,那些暗红色的液体突然沸腾起来,顺着纹路钻进盒盖的缝隙。

  “咔哒”一声轻响,青铜盒自己打开了。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张折叠的丝绢。陈轩小心翼翼地展开,丝绢上用朱砂画着张地图,九个不同形状的标记分布在地图各处,其中一个标记旁边写着“琮”字,位置正好在这座城市的西郊——也就是发现玉琮的楚墓群。

  “这是……藏宝图?”小林凑过来看,“师父,你看这个标记,像不像你上次从邙山带回来的玄鉴镜?”

  陈轩的目光落在地图中央的标记上,那是个圆形的图案,周围刻着放射状的线条,确实和玄鉴镜的形状一模一样。他突然想起玄鉴镜镜缘的八个字:“辨伪存真,镜鉴古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林,关店。”他把丝绢折好放进怀里,“我们去楚墓群。”

  小姑娘愣住了:“现在?天都快黑了。”

  “必须现在去。”陈轩盯着青铜盒里残留的暗红色液体,那些液体正在迅速蒸发,“这玉琮和盒子是配套的,它们在互相感应。如果我没猜错,地图上的九个标记,对应着九件像玉琮这样的东西。”

  他想起玄山氏笔记里的一句话:“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器有九窍,合则通神。”当时以为是故弄玄虚,现在看来,这位清末奇人很可能早就发现了这些古物的秘密。

  锁店门的时候,陈轩回头看了眼橱窗。月光透过玻璃照在那枚战国玉琮的仿品上——他早上特意把真品换下来送回博物馆,此刻这尊仿品的表面,正浮现出和真品一样的淡白色纹路。

  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透过这些古物,悄悄苏醒。

  第136章:断崖洞天

  玄鉴镜上的红光还未褪去,洞口深处的编钟声突然变得急促,像是有人在里面拨动钟锤。陈轩回头望了眼身后的竹林,月光透过叶隙洒在地上,那串可疑的脚印早已被风吹散的落叶覆盖——看来对方并未走远,只是躲在暗处窥探。

  “师父?”小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明显的怯意。陈轩回头,看见小姑娘举着个手电筒,光柱在黑暗里晃出细碎的光尘,“我看你半天没回来,就……就跟过来了。”

  他刚想责备两句,洞口突然传来“咔啦”一声轻响,像是岩石摩擦的动静。陈轩立刻捂住小林的嘴,将她拉到岩壁的阴影里——手电光扫过洞口时,赫然照出两个戴着头套的人影,正猫着腰往洞里钻,后腰处隐约露出半截撬棍。

  “伪古堂的人?”小林从他指缝里挤出声音,眼睛瞪得溜圆。

  陈轩摇摇头,指尖在她手心写了个“等”字。那两人的动作太过生涩,不像是常年跟古董打交道的老手,倒像是临时被雇来的莽夫。他注意到其中一人的裤脚沾着新鲜的红泥,这断崖附近都是青石,只有镇东头的河滩才有这种红泥——看来他们是从河滩绕过来的,故意避开了镇上的路。

  等那两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洞里,陈轩才松开手,压低声音道:“你顺着原路回旅馆,找老板娘借个电话报警,就说发现有人盗掘古墓。记住,千万别惊动其他人。”

  小林攥着衣角点头,手电筒的光在她脸上晃出紧张的神色:“那你怎么办?”

  “我进去看看。”陈轩摸出玄鉴镜,镜面的红光已经转成柔和的青光,“这镜子能指路,不会有事的。”他把青铜盒塞给小林,“这个你收好,要是我半个时辰没出来,就把它交给警察。”

  小姑娘咬着嘴唇接过盒子,转身时被石头绊了一下,手电光在地上扫过,照出块巴掌大的青铜碎片——正是刚才那人影掉落的东西。陈轩捡起来细看,碎片边缘刻着半朵云纹,和玄鉴镜的镜缘纹饰能严丝合缝地对上。

  “快走。”他把碎片揣进兜里,推了小林一把。

  等脚步声彻底远去,陈轩才深吸一口气,弯腰钻进洞口。刚进入通道,编钟声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滴落在石笋上的“嘀嗒”声,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土腥味,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

  通道比想象中宽敞,足能容两人并排行走。岩壁上布满凿痕,边缘还残留着未清理干净的木屑,看来是近代才被重新打通的——这和玄山氏“依山为库”的风格完全不同,倒像是有人循着线索找到了这里,又故意掩盖了痕迹。

  走了约莫三十步,前方突然出现岔路。左边的通道黑黢黢的,隐约能看见尽头有微光;右边则飘来一股腐朽的气息,手电光扫过去,发现地上散落着几片霉变的麻布。陈轩掏出玄鉴镜,镜面的青光突然往左边倾斜,边缘的“辨伪存真”四字变得清晰起来。

  刚往左拐,就听见前方传来粗重的喘息声。他放轻脚步靠近,看见那两个戴头套的人正蹲在地上,其中一人举着撬棍,对着面前的石墙猛砸——墙面上刻着和玉璋相同的龙纹,只是龙首的方向被人用凿子凿得模糊不清。

  “他娘的,这破墙怎么砸不开?”举撬棍的人骂骂咧咧地抹汗,头套滑到了脖子上,露出张长满络腮胡的脸。

  另一个人正用手电筒照着石墙:“老板说按龙纹的走向推,你瞎砸有什么用?”他的声音尖细,像是刻意捏着嗓子说话,“再说这墙后面要是真有宝贝,早被人挖走了,哪轮得到咱们……”

  话没说完,石墙突然“轰隆”一声震动起来。陈轩立刻躲到石柱后,看见那面石墙正缓缓向内凹陷,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石门,门后透出幽蓝色的光。那两人对视一眼,突然狂喜地欢呼起来,举着工具就往里冲。

  陈轩紧随其后,刚踏进石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屏住了呼吸——这是个圆形的石室,穹顶镶嵌着数百颗夜明珠,光线透过珠体折射下来,在地上映出细碎的光斑,像落了一地的星星。石室中央立着个青铜鼎,鼎耳上挂着两串玉佩,在珠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

  “发财了!”络腮胡冲过去就要抓玉佩,却被尖嗓子拉住。

  “等等,”尖嗓子举着手电筒四处照,“老板说这里有机关,别乱动。”他的目光落在青铜鼎的鼎身上,那里刻着密密麻麻的铭文,“你看这字,是不是和老板给的拓片一样?”

  络腮胡凑近看了看,不耐烦地挥手:“管他娘的什么字,先把玉佩拿了再说!”他伸手去摘玉佩,指尖刚碰到玉佩的流苏,整座石室突然剧烈震动起来,穹顶的夜明珠纷纷熄灭,只剩下手电筒的光柱在黑暗里乱晃。

  “怎么回事?!”络腮胡吓得缩回手,手电筒照向地面时,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地面裂开了数道缝隙,缝隙里冒出幽绿色的火焰,将整个石室映照得如同鬼域。

  陈轩迅速后退,靠在石门内侧的石壁上。天眼在眼眶里剧烈跳动,他看见那些幽绿色的火焰并非真正的火,而是某种能量的凝聚,正顺着地面的缝隙缓缓流动,最终汇入青铜鼎的底部。而鼎身上的铭文正在发光,组成一个个旋转的字符,像是某种古老的咒语。

  “快走!”尖嗓子拉着络腮胡就往石门跑,却发现石门不知何时已经关上了。他用撬棍猛撬石门边缘,撬棍刚碰到石头就被弹开,棍头瞬间覆盖上一层白霜,“这门……这门冻住了!”

  陈轩没有理会他们的慌乱。他的注意力全在青铜鼎上——鼎口正缓缓升起一缕白烟,白烟在空中凝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影,穿着宽袍大袖,手里拿着一柄玉璋,正是他在玄鉴镜里见过的形象。

  “擅闯玄山禁地者,”人影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当受镜鉴之罚。”

  话音刚落,陈轩兜里的玄鉴镜突然飞出,悬停在石室中央。镜面射出一道金光,照在络腮胡身上,他怀里立刻掉出个东西,在地上滚了几圈停下——是个仿制的战国玉璧,此刻正冒着黑烟,表面的纹路迅速褪色,变成一块普通的石头。

  “我的玉璧!”络腮胡惊叫着去捡,却被金光再次照中,整个人突然僵在原地,像是被定住了一般。

  尖嗓子吓得瘫坐在地上,手电筒掉在一旁,光柱正好照在他的脸上——陈轩这才发现,他根本没戴头套,那张脸苍白得像纸,左眉骨上赫然有道月牙形的疤,和之前在竹林里看见的人影一模一样。

  “玄……玄山氏的诅咒……”尖嗓子浑身发抖,从怀里掏出个东西往地上一扔,“我不是主谋!是赵老板让我来的!他说只要拿到鼎里的玉册,就能解开玄鉴镜的秘密……”

  地上的东西滚到陈轩脚边,是个用油纸包着的小册子。他捡起来打开,里面是几页泛黄的信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开头赫然写着“玄山氏窖藏分布图”,落款处画着个潦草的“赵”字。

  就在这时,青铜鼎突然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鼎口的白烟瞬间散去,人影也随之消失。石门“嘎吱”一声缓缓打开,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师父!你在里面吗?”

  是小林。陈轩回头,看见小姑娘举着个火把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几个穿着警服的人。那两个盗墓贼像是突然被解除了定身咒,瘫在地上大口喘气,被警察迅速上前按住。

  “你怎么带警察来了?”陈轩迎上去,注意到小林手里的火把是用旅馆的被单扎的,火苗在她脸上跳得正欢。

  “我怕你出事嘛。”小姑娘把火把递给他,偷偷指了指警察身后,“老板娘说那赵老板下午就退房了,警车在镇口堵住他的时候,他后备箱里装了满满一车盗墓工具呢。”

  陈轩抬头望向石室中央的青铜鼎,鼎口已经恢复平静,但鼎身上的铭文依然在微微发光。他走过去,发现鼎底放着个玉制的小册子,封面刻着个“玄”字,正是尖嗓子提到的玉册。

  翻开玉册,第一页写着“九器者,琮、璋、圭、璧、璜、琥、瑁、珽、环也”,后面还附着各器的图样,其中玉琮和玉璋的位置已经用朱砂打上了勾。他突然想起师父说的“九器归位,方能见天”,原来不是胡话,而是玄山氏留下的传承密码。

  “师父,警察说要把这里封锁起来。”小林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我们是不是该走了?”

  陈轩合上玉册,放进怀里。玄鉴镜不知何时已经回到他的兜里,镜身传来温润的触感。他回头望了眼这座被夜明珠照亮的石室,突然明白玄山氏为何要将这些古物藏在如此隐秘的地方——这里不仅是窖藏,更是守护某种秘密的屏障。

  走出洞口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断崖上的玉璋依旧嵌在岩壁里,龙纹上的莹白光芒比昨夜更盛,像是在呼应他怀里的玉册。陈轩摸了摸兜里的玄鉴镜,镜面的青光透过布料映在掌心,温暖得像是有生命一般。

  “走吧。”他拉着小林的手往镇上走,晨光穿过竹林洒在两人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下一站,该去找玉圭了。”

  小姑娘抬头看着他,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师父,玉圭藏在哪里呀?”

  陈轩望向东方的天际,朝阳正从山坳里升起,金色的光线洒满山谷。他掏出玉册,只见第二页的玉圭图样旁,用朱砂写着三个字:“会稽山”。

  喜欢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