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阻碍-《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已经到动用客兵的地步了?”

  万俟卨听到李承乾的话语也是有些动容。

  这些客兵是最百无禁忌的,因为在这里做什么事情也影响不到他们日后的生活。

  杀完人,拍拍屁股回陇右道了,就以陇右道到长安的距离....再加上古代的出行速度。

  可以说一辈子也不会再有交集了。

  “若是有人降了呢?”

  “不受。”

  李承乾微笑道:“我给过他们机会了。”

  “我是放马的,但是我这次决定不放他们一马,而是要用他们的人头来铺垫新政的推行。”

  血祭神皇,颅献金座。

  “为了新政,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我不能将问题都留给后人的智慧。”

  “要做,就要清的仔细一些。”

  那些被李承乾的新政断了财路,剥了特权的人,又有几个不恨他?

  只是因为形势所迫,不敢作声罢了。

  “臣领兵实属困难,不知道是哪位将军和我一同前往?”

  万俟卨对此很有自知之明。

  “让高宠随你去,你们已经相处过一段时间了,想来再次搭配也不会有什么隔阂。”

  “高将军吗。”

  万俟卨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说实话,作为杀死高宠上司岳飞的间接杀手,他每一次看到高宠心中都会有些不自然。

  尤其是一想到未来可能见到死而复生的岳飞的时候,万俟卨的心中就更觉得难受了。

  那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啊。

  “以高将军的武艺,这次出行倒是很稳妥。”

  枪挑滑车的猛人,京兆这些“文弱”的书生见过这样的猛士吗?

  区区一些被世家募揽的游侠,平时自认为有些勇武,但也只是山中无老虎罢了。

  等到他们作色,然后被高宠碾过去就老实了。

  你是一个武勇闻名乡间的浪荡子,后来被世家招揽,每日吃饱后便是打熬力气精进武艺,后来终于有一天。

  世家到用你的时候,你发现在自已等人在酒足饭饱以后被发了武器据说是去拦一位朝廷的统兵大将。

  后来你拼尽全力的杀到这位统兵大将的身前,拼尽全力的朝着对方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却被对方随手荡开,然后长枪一砸你便飞了起来。

  当你躺在地上半死不活的时候,却发现对方看都没有看你一眼。

  想到此处,万俟卨突然心中升起一些怜悯。

  跟谁作对不好,偏偏要跟这位作对?

  是嫌弃命太长了吗?

  ................

  京兆下辖的长安县和万年县离长安本就不远,仅仅只有几日的路程。

  当陇右道的客兵到了以后,万俟卨和高宠便动身了。

  三千轻骑,皆是弓马娴熟的边郡子弟,且按照李承乾的要求,都是汉家子弟,并无外族混在其中。

  万俟卨知道李承乾的想法是什么。

  夷族只需在外借助大唐的威势耀武扬威就行了,内部的事情便不要让这些人参与了。

  虽然万俟卨的姓氏出自鲜卑部落,但是万俟卨始终认为自已是一个汉人,所以对于李承乾的想法,万俟卨是很赞同的。

  要知道番将和番将之间也是有等级划分的。

  汉人一划分-番将之中再按出身再一划分。

  就像是夫蒙灵察骂高仙芝是吃狗肠的高丽奴一样。

  你什么档次!?

  没有经历过正儿八经的数代汉化,你凭什么跟他们这些汉化了数代的一个待遇?

  这虽然是一种很不好的习俗,但这也是一种极其有利于稳定的制度。

  属于是唐朝版本的种族歧视和种姓制度了。

  只不过大家都是一个肤色的罢了。

  而那些味大的胡人,所处的地位就更低下了。

  因为他们的肤色都不一样,就跟进化未完全似的。

  等到万俟卨等人到达长安县的地域以后,正好可以看到已经接近尾声的夏小麦收割工作,还有正在进行的下一步播种工作。

  “家无三年之积不成其家,国无九年之积不成其国。”

  万俟卨看着眼前的场景有些感慨,他不知道就唐朝的收入,是如何维持下去自已的日常开销的。

  反正他前世的朝代,虽然岁入远超于唐朝,但是用于每年的开支还是有些勉强。

  “前朝真的能够留下这么多的底蕴吗?”

  万俟卨看欧阳修等人修的《新唐书》的时候,对此也有些怀疑。

  毕竟用兵的支出是很大的,隋朝也就存在了短短那么两代。

  仅仅是开皇年间的积蓄就有这么多吗?

  万俟卨收回思绪走向一旁暂时休息的黝黑汉子,并对其掏出了官牌。

  他并不在意这个汉子到底认不认识他是什么官,只要知道他是官就够了。

  “草民拜见明府。”

  这汉子果然不知道万俟卨是什么官,只是按照平时听闻拜见县令的礼节对着万俟卨行着蹩脚的礼节。

  “这片田地是何人的?”

  “是黄老爷...是草民的。”

  “你的?”

  万俟卨眯着眼睛看着这个汉子身上的穿着:“你以前是这个黄老爷的佃户吧?”

  “明府高见,多亏了朝廷的新政,不然我们这些佃户又怎么能够有属于自已的田地呢?”

  说到这里,汉子脸上都有些动容。

  他家世代给黄老爷家里做佃户,如今不知道几世修来的福分,居然可以耕种自已的田亩。

  “真好啊。”

  万俟卨的语气不知道是为了这些百姓高兴,还是欣赏那些人的果断。

  本来只是单纯的打土豪分田地。

  如今都不用朝廷出手了,土豪自已就将田地都分了出去。

  可县里面的土地册子上面记载的田地数量和实际上的是一回事吗?

  但朝廷要想丈量这里的土地,被触动利益的就不仅仅是那些“土财主”了。

  而是这些第一次拥有土地的佃户们。

  因为他们的土地肯定要比记载上的稍大一些。

  虽然按照新政,丈田以后他们可以分到更多的土地。

  可惜百姓是盲从的,而且他们不会这么简单的就将刚刚到手的土地就这么被朝廷丈走。

  更不会简单的相信朝廷丈走以后会给他们分更多的土地。

  因为这次他们手中真的有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