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三个人的默契-《大唐:我是太子?那我也要造反!》

  “真缠人啊。”

  安抚好宝皇女,并约好下一次教导培训的时间以后,王玄策提留着裤子从宝皇女居住的寝室里面走了出来。

  “天天这样也不是办法啊,那个舒明这方面到底有多次啊,竟然将她憋成那个样子。”

  或许是舒明那方面的能力确实不行,或许是王玄策这个来自文脉聚集的中原之地的唐朝人实在是太有魅力。

  更可能是两者都有,再参杂着利益诉求,宝皇女恨不得将王玄策整个人榨成汁,连着骨头都吃下去。

  “使节,请用药。”

  王玄策刚踏出他的教室,守候在廊下,为他们放哨的侍卫立刻提着一个食盒趋步上前,他打开食盒,里面装着是一碗凉透了且色泽深褐的汤药。

  这是来自当世医圣补精固气的秘方,当时的王玄策,还不知道为什么陛下要让他们这些使节团带着这种方子出使。

  如今...逐渐感觉到身体被掏空的他,才明白圣人的高瞻远瞩。

  “你说陛下是怎么知道我们这些人,会需要这些东西的呢?”

  王玄策从盒子中端起木碗,啧啧称奇道:“这也是从史书中学到的经验吗?”

  他想想也是,毕竟汉武帝时期,就有汉朝使节勾搭别人国家君王母亲的先例了,而陛下学通古今,对这方面有些预防,也实属正常。

  “使节“侍卫低声道“营地方向有人持名刺求见,是今年方随朝廷使船抵达的秦桧秦御史的亲随。言道有秦御史亲笔书信一封,事关紧要,务必亲手呈交使节本人。”

  “哦?”王玄策眉头微挑,木碗里面的药汤传出的苦涩直冲鼻腔,他却仿若未觉,仰头便是一饮而尽,随后他将空碗放回盒中盖上盖子。

  “我记得长孙少监走之前,便将此人的消息告诉我了,和来的成济成将军一样,都是陛下的心腹,只是地位明显没有成济将军那么高。”

  当年东宫出来的那些文臣大将的名字,没有一个是朝廷官吏记不住的。

  因为这些人,随着当今陛下登基以后,便自动荣升为今朝的新贵,若是你在朝廷做官,却连新贵都记不住,那也基本告别官场了。

  所以王玄策察觉到这个秦桧的名字很陌生以后,便知道这个秦桧根本不是真正的新贵核心圈子里面的,不然也不会作为成济的副手来此。

  “信使所为何事?”

  “信使口风甚紧”侍卫垂首禀报,“只道秦御史严命,非亲见使节本人,不得交付书信。至于何事,说是使节展信自明。”

  “如此郑重?”

  王玄策眼中掠过一丝兴奋。

  郑重好啊,郑重说明这个秦桧想要做事。

  正好王玄策也属于那种胆子大到没边的那种,只要秦桧想要搅动倭奴的这摊浑水,他很乐意的助秦桧一臂之力。

  而且这倭奴的日子,太过无聊了,他除了调教那位宝皇女,便是宴饮游猎,周而复始,枯燥得令人筋骨生锈。

  他到底是留恋这温柔乡的浪荡子,还是渴望在边陲异域搏个功名的大唐使臣?这

  问题几乎要被日复一日的安逸磨平了棱角。

  “带路!我倒要看看,这位甫至的新贵秦御史,葫芦里卖的什么灵丹妙药!”

  侍卫躬身引路,穿过几重廊庑,来到一处较为僻静的厢房外。

  还未进门,便听得里面传来一个带着明显不耐的声音,正粗声催促着使节团的属员:

  “尔等休要耽搁!我奉秦御史之命,持他亲笔密函面呈王使节!此等机要,便是我这等秦御史从京师带来的心腹,亦不得窥视其中一字!其中干系之重大,尔等可知晓?速速引我面见王使节!”

  王玄策唇角勾笑容,推门而入,朗声道:

  “不必引了,王某在此。适才有琐事羁绊,劳尊驾久候,失礼了。”他目光清亮,坦然迎向那满面焦躁的信使,“秦御史的信函,烦请交予在下。”

  那信使闻言,猛地转过身,鹰隼般的目光在王玄策脸上逡巡片刻,似在仔细辨认。

  待确认无疑后,他也不再多言,极其小心地从怀中贴身处,掏出一个用厚实细麻布紧密包裹的物件。

  麻布层层揭开,露出一个打磨光滑、没有任何纹饰的素面小盒。

  信使双手捧盒,如同奉上易碎的珍宝,稳稳递到王玄策面前。

  “好!好啊!”

  王玄策接过盒子,打开信封大略读了一遍,面色狂喜:“这才是我大唐的臣子。”

  “如今这种温吞吞的进度,如何能够让人满意,如何能够让我与陛下交代?”

  这不就是鸿门宴吗?

  他可太清楚其中的流程了,等到舒明前去赴宴,他就带着使节团将倭奴的皇室,除了宝皇女的儿子以外,统统杀光。

  这样宝皇女的要求,他也达到了,他的诉求,也得到了解决。

  双赢!

  等到秦桧那边将舒明解决掉了,他这边拿捏孤儿寡女,岂不是随便拿捏?

  而且就以他和宝皇女的关系,完全可以用大兄皇子义父的名义执掌倭奴的权势。

  “你回去告诉秦御史,他的意思,我知道了。”

  王玄策平复心中的情绪和翻滚的思路:“这种事情确实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

  “还请阁下,在我这里休息一番,等到事成以后,再带着消息回去。”

  “诺。”

  信使拱手领命。

  不管是王玄策和秦桧,官位都远高于他,既然秦桧没有特别的嘱咐让他回去,那他服从王玄策的命令在此等候,或许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秦桧...为什么我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个那么有胆识的人呢?”

  王玄策心中泛起了疑问。

  他人生主旨便是,不敢惹事的是庸才,惹事但平复不了的是废物。

  只有能够惹事,敢于做事,更有足够的能力将自已惹出来的祸端平稳解决的,才是当世大才。

  而这个秦桧,已经跨越了庸才的界限,朝着大才的方向接近了。

  剩下的,便要看看,秦桧能不能把自已主导的这件事情,做完,做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