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没人写的报告-《灵案玄机录》

  市局档案库的灯光冷得像铁。

  那份报告静静躺在金属托盘上,像一具没有体温的尸体,却又散发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热度。

  吴悦戴上乳胶手套,指尖触到封皮的瞬间,心头猛地一跳——泛黄的纸面竟真的温热,仿佛刚从某人掌心取出,又仿佛还在呼吸。

  “第42单元终审结论。”

  六个字,行楷,笔锋沉稳,收笔微挑。

  是顾尘的字。

  她几乎能听见他写字时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那种克制而有力的节奏,三年前还常见于案情推演笔记,如今早已被电子录入取代。

  可顾尘确实三年未动笔,连签名都改用电子签章。

  她翻开了第一页。

  两行字,潦草却清晰:

  “实验体w.Y.成功觉醒。

  下一步,唤醒其他沉睡的钥匙。”

  吴悦的呼吸滞了一瞬。

  w.Y.——她的档案编号。

  觉醒?

  钥匙?

  这些词像钉子,一根根敲进她意识的缝隙。

  她猛地抬头,目光撞上顾尘的眼睛。

  “你没写过这个。”她说,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确认。

  顾尘已经走近,站在她身侧,没有立刻回应。

  他盯着那两行字,眼神如刀锋扫过每一道笔画。

  然后,他缓缓伸出手,指尖轻触纸面,从标题到落款,一寸寸滑过。

  忽然,他的动作停在右下角——那里有一道极细微的折痕,呈三角形,边缘不规则,像是在黑暗中凭触觉折叠而成,绝非随手为之。

  “这不是打印站流出的纸。”他低声道,声音像从喉底挤出,“纤维粗糙,吸墨不均,是老式速记本的材质。而且……送的人知道我会看。”

  吴悦心头一震。

  打印站的文件有水印、有批次码,而这份报告,从入库记录到监控轨迹,全部空白。

  它像幽灵一样,凭空出现在档案库最深处的金属托盘上,仿佛现实本身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又悄然缝合。

  “为什么是你?”她问。

  顾尘没答。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怀表残壳,那枚幽蓝水晶早已碎裂,只剩几片残片嵌在铜框中。

  他将其中最小的一片轻轻贴在报告纸面上。

  没有光,没有反应。

  反而,纸张像是吸走了周围微弱的光源,字迹边缘浮现出一层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暗纹——极细的划痕,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串数字:

  043-Δ

  顾尘瞳孔骤缩。

  “Δ……未激活单元。”他喃喃,“043,是下一个接口代号。”

  吴悦立刻调出档案库监控。

  时间锁定在前日深夜03:42分——钟楼钟声响起的时刻。

  画面中,所有摄像头同步黑屏,持续13秒,恰好是钟声完整震荡的周期。

  系统日志无异常,门禁无刷卡记录,可就在画面恢复的瞬间,b区走廊尽头,一道模糊身影一闪而过。

  深色风衣,身形修长,步伐稳定,手中抱着一个无标识文件夹。

  背影,与顾尘高度相似。

  “是他?”吴悦盯着屏幕,声音紧绷。

  顾尘摇头,眼神却越来越冷:“不,它不再模仿我了。它开始用‘我以为的我’来行动——穿我常穿的外套,走我惯走的路线,甚至知道我从不走正门。”他顿了顿,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它在扮演我记忆中的自己。”

  空气骤然凝固。

  顾尘忽然转身,从口袋里掏出随身记事本,翻到一页空白,迅速写下一行字:

  “如果我是要藏东西的人,我会把它放在‘已经被读过’的地方。”

  吴悦看着那句话,心头一震。她突然明白了什么。

  “你是说……它不是来传递信息的,是来埋设坐标的?”

  “这份报告不是结论。”顾尘合上本子,眼神锐利如刃,“它是召唤令。‘实验体w.Y.成功觉醒’不是宣告,是标记。‘唤醒其他钥匙’不是计划,是信号——给所有还在沉睡的人。”

  他抬头看向档案库深处,那一排排沉默的金属架,像墓碑般矗立在阴影中。

  编号从001到999,层层叠叠,埋葬着无数未解之案、被封存的异常、和那些被归为“误报”或“心理创伤”的灵异记录。

  “他们以为我们破了归墟的系统,”顾尘低声说,“可我们只是撕开了它的外壳。真正的渗透,是从内部开始的——用我们的记忆、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信任。”

  吴悦沉默片刻,忽然道:“那现在呢?我们报警?上报?还是……”

  “不能上报。”顾尘打断她,“一旦进入官方流程,它就会知道我们发现了。而它,已经在系统里。”

  他盯着那份报告,眼神如冰封的湖面,底下却暗流汹涌。

  “我们得自己查。从最不可能的地方开始。”

  他转身走向档案库最深处,脚步沉稳,没有回头。

  吴悦紧随其后,手心渗出冷汗。

  她知道顾尘要找什么——那些被归为“无关联”的旧案卷,那些从未被串联的碎片,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沉睡钥匙”。

  而在某一层金属架的角落,一本封面干净的卷宗静静躺着,编号清晰:

  043。

  市局档案库的冷光在深夜愈发显得苍白,像一层薄霜覆盖在金属架上。

  空气里弥漫着纸张陈年的霉味与静电的金属气息,仿佛每一口呼吸都搅动着沉睡的记忆。

  顾尘的脚步没有半分迟疑,直奔最深处那片标注为“已归档-无关联案件”的区域。

  这里的卷宗常年无人问津,编号杂乱,像是被遗忘的残骸。

  可正是这种“被放弃”的标签,成了最理想的藏匿之所——正如他刚才写下那句话:“如果我是要藏东西的人,我会把它放在‘已经被读过’的地方。”

  吴悦紧随其后,手指不自觉地抚过腰间的配枪。

  她知道,他们已不再是在查案,而是在现实的裂缝中行走,每一步都可能踩碎某种隐形的边界。

  顾尘停在编号043的格位前。

  一本交通事故卷宗静静躺在那里,封面干净得异常,仿佛刚上架不久。

  可他的目光却落在页边——一道极细微的油渍,边缘被擦拭过,但纤维仍残留着指纹滑动的痕迹。

  这不是新文件,而是被人反复翻阅后刻意伪装成未动的模样。

  他抽出卷宗,翻开第一页,动作缓慢而精准。

  纸张的触感粗糙,与那份神秘报告一致。

  他一页页翻过,直到夹层中一张对折的便签悄然滑落。

  吴悦伸手接住,指尖微颤。

  便签展开,一行字赫然浮现:

  “你来找我了,可我已不是我。”

  依旧是顾尘的字迹,行楷,结构如旧,可笔压忽重忽轻,收尾处颤抖如痉挛,像是书写者在剧烈的情绪震荡中勉强维持理智。

  更令人窒息的是,纸张材质与那份“没人写的报告”完全相同——老式速记本,吸墨不均,纤维粗糙,带着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质感。

  “有人在用你的身份,和你对话……”吴悦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像是自语,“而你还得回应,否则‘现实’会替你回答。”

  顾尘没说话。

  他盯着那行字,眼神深不见底。

  他知道,这不是挑衅,也不是警告,而是一场认知层面的入侵——对方不是模仿他,而是试图成为他,在意识的缝隙中植入一个“更真实的顾尘”,然后由那个“他”来改写现实的走向。

  他缓缓从口袋中取出那枚残破的怀表壳,将仅存的一片幽蓝水晶碎片轻轻压在便签纸上。

  闭眼。

  不再解码。

  而是反向注入。

  他回忆起归墟崩塌前的最后一刻:暴雨倾盆,空间扭曲如碎镜,吴悦的手冰冷却紧握不放。

  他听见自己说的那句话,清晰如初——

  “我们还没输。”

  记忆如潮水灌入指尖,顺着水晶渗入纸面。

  刹那间,空气仿佛凝滞,灯光微微闪烁,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存在察觉。

  便签纸面忽然微颤,墨迹开始晕染、蠕动,如同活物般重新排列。

  数秒后,新字浮现:

  “第43号未锁定,钥匙仍在体内。”

  顾尘睁眼,瞳孔深处掠过一丝寒光。

  “它以为我们在找‘下一个目标’。”他低声说,声音像从深渊浮出,“但我们才是被寻找的容器。所谓的‘沉睡钥匙’,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还没被唤醒的部分。”

  吴悦心头一震。

  她突然明白——那些被归墟标记为“实验体”的人,并非被植入了什么外来的力量,而是他们自身的意识深处,本就藏着未被激活的接口。

  而“觉醒”,不过是让现实开始承认那个本不该存在的“我”。

  她想开口,却见顾尘已将便签收起,动作冷静得近乎冷酷。

  他知道,这场对话才刚刚开始。

  当晚,警局值班室空无一人。

  吴悦回到个人储物柜前,例行整理物品。

  抽屉拉开时,底部传来一声极轻的金属碰撞声。

  她低头——

  一枚旧怀表静静躺在角落,铜壳斑驳,样式与顾尘三年前丢失的那枚一模一样。

  她呼吸一滞,缓缓拾起。

  表盖弹开。

  没有指针。

  只有内壳上,刻着一行极细的小字,像是用针尖一笔一划凿出:

  “你上次心跳停止,是在1998年8月17日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