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刘备哭鼻子抹泪,下跪恳求自己出山的样子,司马徽也是一阵无语。
他万万没想到刘备竟然还有这一手,而且旁边还有人眼睁睁地看着呢。
随即从石凳上起身,伸出双手前去搀扶刘备,面无表情慢条斯理地说道:
“玄德快快请起,我虽年老,身体不堪长途征伐,但门下有一十八九岁的得意门生,他是元直的师弟,如今已学至大成。”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军法韬略无所不晓。”
“既然你如此诚恳,我就让他出山,辅佐你匡扶汉室吧!”
刘备闻言大喜,连忙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眼中透露出惊喜:
“水镜先生,你说的是真的吗,此人现在何处,能否引荐一番?”
看到自己的目的达成了,刘备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在前往襄阳的途中,他早就向小童打听清楚了对方门下的情况。
知晓司马徽说的这人很有可能就是诸葛亮,在小童的讲述中,诸葛亮可谓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大才,虽然年纪尚轻,但对于时局见识却相当老辣。
这趟前来就是为了招揽诸葛亮。
“此人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如今隐居在卧龙岗,号卧龙。”
“要想让他出山辅佐你,还得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说完之后,司马徽便端起面前的茶碗放在刘备刚刚静坐的位置面前,示意对方达成目的可以离去了。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刘备自然不便多待,更何况对方都请茶送客了,随即从地上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朝司马徽再次鞠躬行礼告辞,带着张飞离开了。
两人一前一后快速纵马离开庭院目视范围之外后,速度这才渐渐降了下来。
张飞这才将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
“大哥,你也没问清楚这卧龙岗在何处就这么匆忙离开了,我们难不成满世界的去找吗?”
在他看来这司马徽说话神神秘秘的,只告诉他们一个大概地点,也不说具体,这天下叫卧龙岗的地方多了去了,说不定襄阳就有好几处呢。
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刘表会给他们这么充足的时间寻找吗?
“三弟,不可多嘴,这就是水镜先生对我们的考验,人才哪儿有这么容易寻找啊!”
刘备仰天叹息道,他何尝不想询问清楚呢,可奈何对方没给他继续开口的机会啊,就将他打发走了。
“那我们怎么办,襄阳又不能久待,南阳还等着大哥坐镇呢?”
张飞再次开口询问解决方法。
“派人在襄阳周边四处打探卧龙岗所在地,然后飞马通报,到时候我自备厚礼前去拜访!”
刘备缓缓说出了解决办法,隐士高人根本不可能使用强硬手段,或者说他刘备目前还没这个实力,只能自己登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那好,回城之后我这就让人留下四处寻找,待有线索之后飞马禀告!”
·················
就在刘备两兄弟离开之后,司马徽的庭院中,小童正在请教司马徽:
“师父,难道您真要让诸葛师兄辅佐这个刘备吗?”
“是啊!”司马徽从石桌旁缓缓起身望着远处天际那抹快要落下的夕阳,神情淡然的解释道:
“天下大势早已命中注定,这是你们的命运。”
“只可惜如今出现了异数,是福是祸已无从寻觅,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路走去!”
就在司马徽感慨之时,院中忽然一阵微风袭来,紧跟着阵阵白雾凭空出现,笼罩着整个小院,司马徽和小童二人见状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仿佛对这种场景见惯不怪。
在二人笑意相迎中,一身道袍打扮的左慈忽然从白雾中现身,仿佛仙人降临。
“参见师叔!”
小童毕恭毕敬地对着来者行了一个道家礼仪。
“德操兄,那刘备刚走?”
左慈颔首点头,随即猛然一挥手中的拂尘,院落中的白雾竟然在这瞬间全都消散不见,撇了一眼面前石桌上摆着的茶碗试探性地问道。
能来司马徽这儿拜访的,除了他和于吉还有一些门徒外根本无人会来到这里,如果说还有其他人的话,他只能想到刘备身上了。
“没错,他来请我出山助他匡扶汉室,我将孔明引荐给他。”
司马徽一边招呼对方落座,一边打手势示意小童替换茶碗重新上茶。
“原来如此!”
“怎么,你的伤势好了吗?”
司马徽落座之后,打量着左慈,发现他气血充盈,面色红润,根本不像当初推测徐庶死亡之后遭反噬重伤那样虚弱。
“基本痊愈了,我此次前来是受于吉道友之托。”
左慈回答道。
“哦,于吉道友又有什么事?”
一听左慈说出于吉二字,司马徽随即端正坐姿,挑着白眉问道,很显然于吉在他眼中分量十足。
左慈当即脱口而出道:
“袁曹两军正围绕河东郡爆发战争冲突,这次双方牵扯进了许多诸侯势力,此战很有可能影响天下大势走向。”
“于吉道友的意思是想让我和他一起动用道家的力量,在暗中操纵这场战争的走向。”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司马徽还是没有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十分纳闷地问道。
“诸葛孔明是天下千年难遇的人才,不仅上通天文地理,而且精通道家天象术,我和于吉道友教给了他大量道家神通。”
“他想让孔明直接参与其中,从而影响大势走向啊!”
司马徽这下明白了,当即陷入了沉思,好像在考虑此事的可行性。
这时候小童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从屋内走了出来,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在石桌上,看见自己师父陷入沉思,便蹑手蹑脚地走到一旁侍候左右,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左慈顺手端起这杯茶水,轻轻一吹,小口抿了抿,又放了下去,静静等待司马徽的答复。
诸葛亮毕竟是他的徒弟,于吉和他商量的事情,司马徽不同意是不行的,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便会遭受天谴,修道之人最怕的就是天谴。
否则左慈怎么会是说受人之托呢。
“是不是因为秦煊插手了,急需孔明出山?”
过了好一会儿司马徽目光怔怔地盯着左慈,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毕竟需要诸葛亮出山,说明情况危急,但现在还不到孔明正常出山的时间点,否则在刘备跪下来恳求他的时候,早就将卧龙岗的具体位置告诉了对方。
卧龙岗这天下可有好些地方呢,这都是他们为诸葛亮选定的隐居之所,光是襄阳附近就有好几个。
左慈没说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吧,我知道了,既然这样你就让孔明出山吧!”
司马徽面无表情地说道,他也不知道提前出山对诸葛亮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在他收的这些弟子当中,诸葛亮是他们司马氏一族荣登九五宏大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否则也不会三人一块儿教授对方。
他万万没想到刘备竟然还有这一手,而且旁边还有人眼睁睁地看着呢。
随即从石凳上起身,伸出双手前去搀扶刘备,面无表情慢条斯理地说道:
“玄德快快请起,我虽年老,身体不堪长途征伐,但门下有一十八九岁的得意门生,他是元直的师弟,如今已学至大成。”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军法韬略无所不晓。”
“既然你如此诚恳,我就让他出山,辅佐你匡扶汉室吧!”
刘备闻言大喜,连忙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眼中透露出惊喜:
“水镜先生,你说的是真的吗,此人现在何处,能否引荐一番?”
看到自己的目的达成了,刘备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在前往襄阳的途中,他早就向小童打听清楚了对方门下的情况。
知晓司马徽说的这人很有可能就是诸葛亮,在小童的讲述中,诸葛亮可谓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大才,虽然年纪尚轻,但对于时局见识却相当老辣。
这趟前来就是为了招揽诸葛亮。
“此人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如今隐居在卧龙岗,号卧龙。”
“要想让他出山辅佐你,还得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说完之后,司马徽便端起面前的茶碗放在刘备刚刚静坐的位置面前,示意对方达成目的可以离去了。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刘备自然不便多待,更何况对方都请茶送客了,随即从地上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朝司马徽再次鞠躬行礼告辞,带着张飞离开了。
两人一前一后快速纵马离开庭院目视范围之外后,速度这才渐渐降了下来。
张飞这才将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
“大哥,你也没问清楚这卧龙岗在何处就这么匆忙离开了,我们难不成满世界的去找吗?”
在他看来这司马徽说话神神秘秘的,只告诉他们一个大概地点,也不说具体,这天下叫卧龙岗的地方多了去了,说不定襄阳就有好几处呢。
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刘表会给他们这么充足的时间寻找吗?
“三弟,不可多嘴,这就是水镜先生对我们的考验,人才哪儿有这么容易寻找啊!”
刘备仰天叹息道,他何尝不想询问清楚呢,可奈何对方没给他继续开口的机会啊,就将他打发走了。
“那我们怎么办,襄阳又不能久待,南阳还等着大哥坐镇呢?”
张飞再次开口询问解决方法。
“派人在襄阳周边四处打探卧龙岗所在地,然后飞马通报,到时候我自备厚礼前去拜访!”
刘备缓缓说出了解决办法,隐士高人根本不可能使用强硬手段,或者说他刘备目前还没这个实力,只能自己登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那好,回城之后我这就让人留下四处寻找,待有线索之后飞马禀告!”
·················
就在刘备两兄弟离开之后,司马徽的庭院中,小童正在请教司马徽:
“师父,难道您真要让诸葛师兄辅佐这个刘备吗?”
“是啊!”司马徽从石桌旁缓缓起身望着远处天际那抹快要落下的夕阳,神情淡然的解释道:
“天下大势早已命中注定,这是你们的命运。”
“只可惜如今出现了异数,是福是祸已无从寻觅,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路走去!”
就在司马徽感慨之时,院中忽然一阵微风袭来,紧跟着阵阵白雾凭空出现,笼罩着整个小院,司马徽和小童二人见状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仿佛对这种场景见惯不怪。
在二人笑意相迎中,一身道袍打扮的左慈忽然从白雾中现身,仿佛仙人降临。
“参见师叔!”
小童毕恭毕敬地对着来者行了一个道家礼仪。
“德操兄,那刘备刚走?”
左慈颔首点头,随即猛然一挥手中的拂尘,院落中的白雾竟然在这瞬间全都消散不见,撇了一眼面前石桌上摆着的茶碗试探性地问道。
能来司马徽这儿拜访的,除了他和于吉还有一些门徒外根本无人会来到这里,如果说还有其他人的话,他只能想到刘备身上了。
“没错,他来请我出山助他匡扶汉室,我将孔明引荐给他。”
司马徽一边招呼对方落座,一边打手势示意小童替换茶碗重新上茶。
“原来如此!”
“怎么,你的伤势好了吗?”
司马徽落座之后,打量着左慈,发现他气血充盈,面色红润,根本不像当初推测徐庶死亡之后遭反噬重伤那样虚弱。
“基本痊愈了,我此次前来是受于吉道友之托。”
左慈回答道。
“哦,于吉道友又有什么事?”
一听左慈说出于吉二字,司马徽随即端正坐姿,挑着白眉问道,很显然于吉在他眼中分量十足。
左慈当即脱口而出道:
“袁曹两军正围绕河东郡爆发战争冲突,这次双方牵扯进了许多诸侯势力,此战很有可能影响天下大势走向。”
“于吉道友的意思是想让我和他一起动用道家的力量,在暗中操纵这场战争的走向。”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司马徽还是没有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十分纳闷地问道。
“诸葛孔明是天下千年难遇的人才,不仅上通天文地理,而且精通道家天象术,我和于吉道友教给了他大量道家神通。”
“他想让孔明直接参与其中,从而影响大势走向啊!”
司马徽这下明白了,当即陷入了沉思,好像在考虑此事的可行性。
这时候小童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从屋内走了出来,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在石桌上,看见自己师父陷入沉思,便蹑手蹑脚地走到一旁侍候左右,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左慈顺手端起这杯茶水,轻轻一吹,小口抿了抿,又放了下去,静静等待司马徽的答复。
诸葛亮毕竟是他的徒弟,于吉和他商量的事情,司马徽不同意是不行的,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便会遭受天谴,修道之人最怕的就是天谴。
否则左慈怎么会是说受人之托呢。
“是不是因为秦煊插手了,急需孔明出山?”
过了好一会儿司马徽目光怔怔地盯着左慈,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毕竟需要诸葛亮出山,说明情况危急,但现在还不到孔明正常出山的时间点,否则在刘备跪下来恳求他的时候,早就将卧龙岗的具体位置告诉了对方。
卧龙岗这天下可有好些地方呢,这都是他们为诸葛亮选定的隐居之所,光是襄阳附近就有好几个。
左慈没说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吧,我知道了,既然这样你就让孔明出山吧!”
司马徽面无表情地说道,他也不知道提前出山对诸葛亮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在他收的这些弟子当中,诸葛亮是他们司马氏一族荣登九五宏大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否则也不会三人一块儿教授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