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朱昭熙继续投入到虞元国考察队的准备工作之中。她伏案工作数小时,撰写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提纲。
这份提纲内容全面,涵盖人口分布、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产业结构、贸易往来、社会组织、文化习俗及治理模式等十个主要方面。
她要求考察队必须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特别强调要获取真实、可验证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化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完成这份提纲时,已近深夜。她放下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手腕,稍作休息。望向窗外,城区部分道路的路灯依然亮着,勾勒出城市的大致轮廓。更远处工业区的厂房中也隐约可见灯光,显示着那里仍有工人在忙碌。这景象让她心中微微一动。
她清楚地意识到,协助虞元国推进现代化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起步阶段尤为关键,它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和节奏。
这使她联想到虞国自身工业化的早期历程,也是从零开始,一步步摸索,逐步积累,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她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持之以恒,虞元国同样能够逐步改变面貌。
南熙洲最终也将迎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实现熙洲大陆南北区域的协同发展与共同繁荣。这个目标虽然遥远,但值得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次日清晨,朱昭熙与助理李怡准时抵达合作社的试验田。赵教授已在地头等候,一旁站着技术员小陈及几位农庄的农民。试验田里已经播下新引进的麦种,并覆盖了用于保温保墒的塑料薄膜。薄膜在晨光下微微反光,整齐地铺展在田地上。
赵教授介绍了试验田的基本情况:“覆盖地膜主要是为了在早春提升地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我们在相邻地块同步播种了当地传统品种作为对照,计划系统比较新品种在经过本地化驯化后的实际表现。重点观测指标包括产量、抗倒伏性及适应性等方面。”
朱昭熙仔细听取汇报后,询问了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方案。小陈汇报说:“底肥使用的是农庄自产的秸秆堆沤有机肥。按照赵教授的建议,现阶段控制化学肥料用量,以避免对土壤结构造成潜在负面影响。计划在麦苗生长到三叶期时再追施一次稀薄肥料。”
朱昭熙对此表示认可。她强调说:“农业生产必须注重科学方法的推广应用,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经验。你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向专家认真学习,切实掌握良种选育、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她稍作停顿,继续补充道:“
今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也可以逐步探索发展蔬菜、水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这有助于拓宽农庄的收入来源,改善社员生活水平。但要记住,任何新作物的引进都要先进行小规模试种,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离开试验田后,朱昭熙一行前往区医院扩建工程工地视察。施工现场已开始地基开挖作业,工程机械正在运转,发出阵阵轰鸣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自的工作。
院长迎上前来,向朱昭熙展示了施工图纸,并详细汇报了工程进展:“扩建主体为一座五层病房楼,建成后可新增床位两百张。我们规划设置了专门的老年病科,以应对辖区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医疗需求。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地基开挖工作已完成大半。”
朱昭熙仔细审阅了图纸,特别指出:“老年病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实际需要。要增设无障碍通道、安全扶手、康复区域等设施。
所有病房必须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这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这些细节问题一定要提前考虑到设计中去,避免建成后再进行改造。”
院长表示这些要求均已纳入设计规范,并补充道:“施工队伍是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的,具有相应资质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我们将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每周召开工程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按照目前进度,力争明年春季完成主体建设并投入使用。”
朱昭熙再次强调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她严肃地说:“医院是重要的民生设施,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健康。
工程建设中绝不能有任何马虎,绝不容忍任何偷工减料行为。建设中遇到任何困难,无论是资金、材料还是协调问题,都要及时上报解决。相关部门会全力配合,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一天的视察和工作结束后,朱昭熙回到办公室。虽然感到疲惫,但她还是立即处理起等待批阅的文件。
这时,她收到了考察队发来的讯息,确认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预计半个月后按计划启程前往南熙洲。
同时,代国纺织厂提出的五十台纺纱机的设备需求清单也已送达。她当即指示李怡与国内纺织机械生产企业联系,落实生产任务,确保按时保质交付。她特别叮嘱,要选择技术过硬、信誉良好的厂家,确保设备质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朱昭熙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她视察了新建设的托儿所,仔细查看了活动场所、休息区域和餐饮设施,询问了保育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情况。
她还检查了区内部分中小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情况,了解新配备的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此外,她出席了为新一批产业工人举办的技术培训开班仪式,勉励学员们认真学习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在每处视察点,她都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于反映的问题,她要求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并做好跟进反馈。她特别关注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表面文章。
考察队出发前夕,朱昭熙专程前往送行。考察队员们已经整装待发,各种设备和物资都已准备妥当。朱昭熙与队员们一一握手,最后再次叮嘱带队负责同志:“深入南熙洲地区后,首要的是尊重当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与部落首领、社区长老和普通牧民进行交流,真正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和长远关切。调研工作务必扎实,数据采集务必精准,确保最终形成的报告能够真实反映当地情况,为后续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队长代表全体考察队员郑重表示,将坚决完成任务,详尽收集信息,为虞元国的现代化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他们会时刻保持专业态度,尊重当地文化,与当地民众建立良好关系。
送别考察队,朱昭熙很快又回到了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她知道,还有大量事务需要处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漫长而艰巨,需要持久的耐心、科学的规划和扎实的行动。她审阅着各部门提交的报告,批阅着需要处理的文件,主持着必要的工作会议。每一项决策都需要慎重考虑,每一个方案都需要仔细推敲。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这份提纲内容全面,涵盖人口分布、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产业结构、贸易往来、社会组织、文化习俗及治理模式等十个主要方面。
她要求考察队必须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特别强调要获取真实、可验证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现代化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完成这份提纲时,已近深夜。她放下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手腕,稍作休息。望向窗外,城区部分道路的路灯依然亮着,勾勒出城市的大致轮廓。更远处工业区的厂房中也隐约可见灯光,显示着那里仍有工人在忙碌。这景象让她心中微微一动。
她清楚地意识到,协助虞元国推进现代化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起步阶段尤为关键,它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和节奏。
这使她联想到虞国自身工业化的早期历程,也是从零开始,一步步摸索,逐步积累,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她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持之以恒,虞元国同样能够逐步改变面貌。
南熙洲最终也将迎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实现熙洲大陆南北区域的协同发展与共同繁荣。这个目标虽然遥远,但值得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次日清晨,朱昭熙与助理李怡准时抵达合作社的试验田。赵教授已在地头等候,一旁站着技术员小陈及几位农庄的农民。试验田里已经播下新引进的麦种,并覆盖了用于保温保墒的塑料薄膜。薄膜在晨光下微微反光,整齐地铺展在田地上。
赵教授介绍了试验田的基本情况:“覆盖地膜主要是为了在早春提升地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我们在相邻地块同步播种了当地传统品种作为对照,计划系统比较新品种在经过本地化驯化后的实际表现。重点观测指标包括产量、抗倒伏性及适应性等方面。”
朱昭熙仔细听取汇报后,询问了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方案。小陈汇报说:“底肥使用的是农庄自产的秸秆堆沤有机肥。按照赵教授的建议,现阶段控制化学肥料用量,以避免对土壤结构造成潜在负面影响。计划在麦苗生长到三叶期时再追施一次稀薄肥料。”
朱昭熙对此表示认可。她强调说:“农业生产必须注重科学方法的推广应用,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经验。你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向专家认真学习,切实掌握良种选育、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她稍作停顿,继续补充道:“
今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也可以逐步探索发展蔬菜、水果等高价值经济作物。这有助于拓宽农庄的收入来源,改善社员生活水平。但要记住,任何新作物的引进都要先进行小规模试种,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离开试验田后,朱昭熙一行前往区医院扩建工程工地视察。施工现场已开始地基开挖作业,工程机械正在运转,发出阵阵轰鸣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自的工作。
院长迎上前来,向朱昭熙展示了施工图纸,并详细汇报了工程进展:“扩建主体为一座五层病房楼,建成后可新增床位两百张。我们规划设置了专门的老年病科,以应对辖区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医疗需求。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地基开挖工作已完成大半。”
朱昭熙仔细审阅了图纸,特别指出:“老年病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实际需要。要增设无障碍通道、安全扶手、康复区域等设施。
所有病房必须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这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这些细节问题一定要提前考虑到设计中去,避免建成后再进行改造。”
院长表示这些要求均已纳入设计规范,并补充道:“施工队伍是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的,具有相应资质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我们将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每周召开工程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按照目前进度,力争明年春季完成主体建设并投入使用。”
朱昭熙再次强调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她严肃地说:“医院是重要的民生设施,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健康。
工程建设中绝不能有任何马虎,绝不容忍任何偷工减料行为。建设中遇到任何困难,无论是资金、材料还是协调问题,都要及时上报解决。相关部门会全力配合,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一天的视察和工作结束后,朱昭熙回到办公室。虽然感到疲惫,但她还是立即处理起等待批阅的文件。
这时,她收到了考察队发来的讯息,确认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预计半个月后按计划启程前往南熙洲。
同时,代国纺织厂提出的五十台纺纱机的设备需求清单也已送达。她当即指示李怡与国内纺织机械生产企业联系,落实生产任务,确保按时保质交付。她特别叮嘱,要选择技术过硬、信誉良好的厂家,确保设备质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朱昭熙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她视察了新建设的托儿所,仔细查看了活动场所、休息区域和餐饮设施,询问了保育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情况。
她还检查了区内部分中小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情况,了解新配备的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此外,她出席了为新一批产业工人举办的技术培训开班仪式,勉励学员们认真学习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在每处视察点,她都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于反映的问题,她要求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并做好跟进反馈。她特别关注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表面文章。
考察队出发前夕,朱昭熙专程前往送行。考察队员们已经整装待发,各种设备和物资都已准备妥当。朱昭熙与队员们一一握手,最后再次叮嘱带队负责同志:“深入南熙洲地区后,首要的是尊重当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与部落首领、社区长老和普通牧民进行交流,真正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和长远关切。调研工作务必扎实,数据采集务必精准,确保最终形成的报告能够真实反映当地情况,为后续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队长代表全体考察队员郑重表示,将坚决完成任务,详尽收集信息,为虞元国的现代化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他们会时刻保持专业态度,尊重当地文化,与当地民众建立良好关系。
送别考察队,朱昭熙很快又回到了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她知道,还有大量事务需要处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漫长而艰巨,需要持久的耐心、科学的规划和扎实的行动。她审阅着各部门提交的报告,批阅着需要处理的文件,主持着必要的工作会议。每一项决策都需要慎重考虑,每一个方案都需要仔细推敲。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