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代国问题-《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朱昭熙定期听取考察队的汇报,对重点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她特别强调要注重实效,每个项目都要给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她的指导下,考察队优先推进那些见效快、受益广的项目,如饮水工程、医疗站点建设等。

  这些惠民项目很快显示出积极效果。新的饮水点解决了干旱季节的缺水问题,移动医疗队为偏远地区的牧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服务。牧民们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切身感受到现代化带来的好处,对考察队的工作更加支持。

  随着关系的改善,考察队开始着手更长期的规划。他们与部落首领共同商讨南熙洲的发展蓝图,制定兼顾现代化与传统保护的发展策略。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本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既能理解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性,又深知传统文化的价值,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

  在这个过程中,朱昭熙始终保持密切关注。她要求考察队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每个决策都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确保发展步伐稳健可持续。这种务实的态度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南熙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考察队也注重经验总结,将成功的做法制度化。他们编写了工作指南,记录在南熙洲工作的注意事项和最佳实践。这些资料不仅对当前工作有指导意义,也为后续来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宝贵参考。

  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南熙洲开始显现出新的面貌。道路网络初步形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本地人才不断成长。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发生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找到了和谐共处的方式。这为南熙洲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南熙洲的事务刚刚有了积极进展,代国纺织厂的紧急电报又送到了朱昭熙的办公桌上。厂长在电报中汇报,当地的主要棉花供应商突然中断了原材料的供应。根据先前签订的协议,供应商每月应向工厂提供五十吨棉花,然而这个月只交付了二十吨,剩余的三十吨迟迟没有到位,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厂长亲自前往供应商处了解情况。供应商方面表示,由于近期棉花收购市场价格上涨,如果继续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供货,他们将面临亏损。

  因此,他们要求将棉花售价提高百分之三十,否则拒绝履行供应协议。这一突然的变故使得代国纺织厂的生产计划受到严重干扰。

  朱昭熙接到报告后,立即指示助理李怡联系代国农业部门,调查棉花收购价格上涨的具体原因。

  经过初步了解,农业部门反馈说,近期有几个大型棉花收购商联合行动,人为抬高了收购价格。这种市场垄断行为导致中小供应商成本上升,不得不提高售价以维持基本利润。

  面对这一情况,朱昭熙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应对策略。她首先让李怡以正式公文的形式致函代国政府,要求其介入调查并制止收购商的垄断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同时,她联系了虞国境内的棉花种植基地,紧急调配三十吨棉花,通过铁路运输尽快送达代国,以解纺织厂的燃眉之急。

  代国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约谈了主要收购商的负责人。在会谈中,政府代表明确要求收购商将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否则将采取取消其经营资格等措施。在政府的强硬态度下,收购商们最终同意调整收购价格,市场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原材料供应问题解决后,纺织厂的生产逐步回到正轨。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天,厂里再次传来紧急消息,这次的问题出在工人工资上。

  代国纺织厂在建厂之初就与工人达成了按产量计酬的协议,多劳多得是双方都认可的原则。然而由于前期的棉花短缺,本月的总产量比上个月减少了约百分之三十,按照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工人的收入也相应减少了三成。

  这一变化在工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工人们认为,产量减少是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造成的,并非他们的责任,因此不应该由他们来承担收入减少的后果。

  他们集体向厂方提出,要求设立保底工资制度,确保即使遇到生产不足的情况,工人也能获得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

  厂长对此感到为难。他向工人们解释,工厂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盈利能力有限,如果实行保底工资制度,将给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可能导致亏损。

  然而工人们并不接受这一解释,双方各执己见,谈判陷入僵局。最终,工人们决定采取罢工行动,工厂的生产再次陷入停滞。

  朱昭熙接到厂长的报告后,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劳资纠纷,更关系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她立即派遣劳动部门的专业调解人员前往代国,协助解决这一矛盾。

  调解人员抵达代国纺织厂后,首先分别与工人代表和厂方管理层进行了深入沟通。工人代表表达了他们的困境:"我们大多数工人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就指望这份工资维持家计。

  这个月因为原料问题导致产量下降,不是我们的过错,但如果收入大幅减少,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厂方则阐述了企业的难处:"工厂目前正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资金周转本来就紧张。如果实行固定的保底工资,在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工厂将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充分了解双方立场后,调解人员组织了一次正式的协商会议。会上,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设立一个合理的保底工资标准,这个标准略高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能够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保留原有的计件工资制度,当产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工人可以获得额外的绩效奖金。这一方案既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益,又不会给企业造成过重的负担。

  经过详细讨论,双方最终接受了这一方案。保底工资的标准根据当地生活成本和工厂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合理设定,绩效奖金的计算方式也得到了明确。协议达成后,工人们立即复工,工厂的生产秩序得以恢复。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