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雁口中得知他们与眼前这位壮汉达成了一笔价值一条野猪腿的交易,江发老爷子顿时觉得人,确实不能貌相。
他赶紧将采摘好的菜蔬塞进洪老八手中,又热情招呼道:“这么晚了走山路危险,要不在村子里歇一夜明早再回?”
“这就不必了,路上会有人接应。”洪老八毫不犹豫的拒绝。
但前面的路程提了两只篮子剩下那袋菜干就不方便带上,他又找江雁借了个大竹篓重新放好芜菁和莱菔。
离开前,洪老八想起方才江雁说他们村因为担心撞见野猪而不敢上山,迟疑了一下还是安抚道:
“今天那头野猪是附近山里的最后一头,它一家子已经被我们逮光了。后面这座山我们也转过,没有什么凶猛的猎物,你们可以放心进山捡柴。”
“哦哦,好的。”
有些愣怔的将人送上山道,江雁和江发回到小院里相视无言。
附近山里的野猪被逮光了,竟然逮了一家子?
江雁不知道自己该庆幸此前进山一直没和野猪面对面,还是该庆幸能逮完一窝野猪的人对他们村没有恶意。
人都把后山摸了一遍,而包括自己在内的全村人还毫无所觉。
至于洪老八夸大说辞的可能……对他们应该没这必要。
许久,江发才找回声音:“走,我们先去找你江旺爷爷商量一下明早磨浆的事。”
……
天还没亮,东山村的磨盘就开始隆隆的转了起来。
江雁打着哈欠,将送来的最后一桶生豆浆倒入锅中慢慢熬煮。
等到李好奶奶拿着一盆豆渣过来询问今日想不想吃豆渣饭的时候,江雁摇头道:“烙几个豆渣饼吃吧,刚好还能带进城里吃。”
今日的行程昨晚就商量好了,她要和江虎叔进城给郝府送崖果油,然后买点村里必不可少的食盐。路过何周村的时候要将兔皮托给王麻子硝制,再帮江顺老爷子捎点东西给江鹿姑姑。
江雁想到家中陈放的那一大坛崖果油,以及即将落入袋中沉甸甸的铜板,人也不犯困了,整个人精神奕奕。
等今日份的豆浆被来人取走,外面的天才刚刚大亮。
天气逐渐冷下来,这个点江雁通常还要在炕上挣扎一会儿再起,所以吃早食的时间就会延后,基本不会与隔壁早起的两位老人家对上。
不过今日是例外。
江雁先往碗里蒯了半勺豆酱,想了想又从橱柜的罐子里夹出一筷子肉渣,然后浇上一瓢滚烫的豆浆,搅匀。
最后从竹盘里捡了一块豆渣饼,一口饼一口浆的吃着。
李好和江发看得眼睛发直,李好更是道:“雁子,你这吃法确实新鲜,酱和肉不夹饼子却拿来泡浆。”
江雁嘿嘿笑道:“我之前试过一次,当时只有酱没有肉,不过喝着蛮喜欢的,你们真不要尝一尝吗?”
坐下来用餐前李好和江发已经拒绝过江雁的推荐了,但真看到这么花哨的吃法,还是忍不住好奇。
经过一番吃与不吃的内心拉扯,最终两人都倒戈道:“行,我俩也尝个新鲜。”
吃饱喝足后,也差不多到了约定好进城的时间。
江虎来到江雁家中将装满崖果油的泥坛抱住,掂量了一下怀里的分量:“也没我想的那么少。”
当时他跟着村里人来江雁家看怎么处理的时候,只看到半桶崖果仁碎末倒下去,半天撇不出一瓢油液。
也得是江雁想法多、耐心好,费时费力还舍得柴火才搞出这换钱的新鲜东西。
“也没那么多。除了留给自家用的,其它的全在这里了。”江雁因为有过经验,已经不会有不合理的期待。
而且当她发现今年出产比例比之前略有提高时,只觉得特别满意。
感谢江顺和江齐两位老爷子帮忙改良脚踏式石臼,感谢东山村其他老少闲暇时对崖果仁的二次精磨。
虽然尚未获得如何提高含油作物出油率的灵感,但以她粗浅的学识关联,精磨与出油增加绝对脱不开因果关系。
郝三管事显然无法理解榨油技艺提升的困难。
他不可置信道:“你不是说今年捡了三百多斤货,结果成品就只有这么点?”
“不少啦,不算坛子净重都有三十斤,正常用足够点上一年。”
江雁真的在地上列式粗略算过,按照大大大户人家的用法,也就是伏女郎还在刺史府时的点灯习惯,每天点上三个时辰,她搬来的这坛崖果油可供三个人点满一年。
郝府只是大户人家,每天点上两个时辰差不多了,这就至少够四个人点满一年。
郝三管事无语:“数是你这么算的?我们府的人情往来呢?”
“省着点用?”江雁摸了摸鼻尖,“你们府里每人每日至多点一个时辰的灯,其它时候就用别的灯油替代,这样多出来的分量就可以匀给伏家。”
“嗯……两个人,夜里再燃灯处理两个多时辰的公务,也足够了。”
“谁说送给伏府了?”郝三管事反驳,但见江雁满脸“我不相信”的神情,否定的语气还是弱了下来。
片刻后还换了风格老脸一垮卖惨道:“你也知道伏府肯定少不了的,但不久前宋小将军接管了我们府北部那几个郡县,这能漏吗?不能啊。”
江雁报以最诚挚的同情……那是不可能的。
她以童叟无欺的价格将高品质灯油交易给郝府,之后郝府能不能用灯油换取到希望的利益,关她什么事?
但话不能这么说,江雁也说不来漂亮话,只能跟着无奈道:
“那真的没办法了。我们全村人都进山去找,把地都掘开了也只找到那三百来斤。这东西天生地养的,想变也变不出来啊。
我想郝老爷和那些大人们见过的宝贝不在少数,肯定能理解这一点的。”
郝三管事:“……”他还能强求出什么呢?
县里灯油的价格又涨了两枚铜板,上等灯油已经到了一两三十二枚铜板的高价。
郝三管事让人拿来杆秤确认斤两无误,就将崖果油钱和泥坛钱一并结算给了江雁。
总金额超过十五两银。
江雁笑得牙不见眼,跟江虎两人将小银豆还有一大袋铜板分开藏进怀中,然后马不停蹄出城回村。
喜欢安安稳稳只种田,真的好难啊
他赶紧将采摘好的菜蔬塞进洪老八手中,又热情招呼道:“这么晚了走山路危险,要不在村子里歇一夜明早再回?”
“这就不必了,路上会有人接应。”洪老八毫不犹豫的拒绝。
但前面的路程提了两只篮子剩下那袋菜干就不方便带上,他又找江雁借了个大竹篓重新放好芜菁和莱菔。
离开前,洪老八想起方才江雁说他们村因为担心撞见野猪而不敢上山,迟疑了一下还是安抚道:
“今天那头野猪是附近山里的最后一头,它一家子已经被我们逮光了。后面这座山我们也转过,没有什么凶猛的猎物,你们可以放心进山捡柴。”
“哦哦,好的。”
有些愣怔的将人送上山道,江雁和江发回到小院里相视无言。
附近山里的野猪被逮光了,竟然逮了一家子?
江雁不知道自己该庆幸此前进山一直没和野猪面对面,还是该庆幸能逮完一窝野猪的人对他们村没有恶意。
人都把后山摸了一遍,而包括自己在内的全村人还毫无所觉。
至于洪老八夸大说辞的可能……对他们应该没这必要。
许久,江发才找回声音:“走,我们先去找你江旺爷爷商量一下明早磨浆的事。”
……
天还没亮,东山村的磨盘就开始隆隆的转了起来。
江雁打着哈欠,将送来的最后一桶生豆浆倒入锅中慢慢熬煮。
等到李好奶奶拿着一盆豆渣过来询问今日想不想吃豆渣饭的时候,江雁摇头道:“烙几个豆渣饼吃吧,刚好还能带进城里吃。”
今日的行程昨晚就商量好了,她要和江虎叔进城给郝府送崖果油,然后买点村里必不可少的食盐。路过何周村的时候要将兔皮托给王麻子硝制,再帮江顺老爷子捎点东西给江鹿姑姑。
江雁想到家中陈放的那一大坛崖果油,以及即将落入袋中沉甸甸的铜板,人也不犯困了,整个人精神奕奕。
等今日份的豆浆被来人取走,外面的天才刚刚大亮。
天气逐渐冷下来,这个点江雁通常还要在炕上挣扎一会儿再起,所以吃早食的时间就会延后,基本不会与隔壁早起的两位老人家对上。
不过今日是例外。
江雁先往碗里蒯了半勺豆酱,想了想又从橱柜的罐子里夹出一筷子肉渣,然后浇上一瓢滚烫的豆浆,搅匀。
最后从竹盘里捡了一块豆渣饼,一口饼一口浆的吃着。
李好和江发看得眼睛发直,李好更是道:“雁子,你这吃法确实新鲜,酱和肉不夹饼子却拿来泡浆。”
江雁嘿嘿笑道:“我之前试过一次,当时只有酱没有肉,不过喝着蛮喜欢的,你们真不要尝一尝吗?”
坐下来用餐前李好和江发已经拒绝过江雁的推荐了,但真看到这么花哨的吃法,还是忍不住好奇。
经过一番吃与不吃的内心拉扯,最终两人都倒戈道:“行,我俩也尝个新鲜。”
吃饱喝足后,也差不多到了约定好进城的时间。
江虎来到江雁家中将装满崖果油的泥坛抱住,掂量了一下怀里的分量:“也没我想的那么少。”
当时他跟着村里人来江雁家看怎么处理的时候,只看到半桶崖果仁碎末倒下去,半天撇不出一瓢油液。
也得是江雁想法多、耐心好,费时费力还舍得柴火才搞出这换钱的新鲜东西。
“也没那么多。除了留给自家用的,其它的全在这里了。”江雁因为有过经验,已经不会有不合理的期待。
而且当她发现今年出产比例比之前略有提高时,只觉得特别满意。
感谢江顺和江齐两位老爷子帮忙改良脚踏式石臼,感谢东山村其他老少闲暇时对崖果仁的二次精磨。
虽然尚未获得如何提高含油作物出油率的灵感,但以她粗浅的学识关联,精磨与出油增加绝对脱不开因果关系。
郝三管事显然无法理解榨油技艺提升的困难。
他不可置信道:“你不是说今年捡了三百多斤货,结果成品就只有这么点?”
“不少啦,不算坛子净重都有三十斤,正常用足够点上一年。”
江雁真的在地上列式粗略算过,按照大大大户人家的用法,也就是伏女郎还在刺史府时的点灯习惯,每天点上三个时辰,她搬来的这坛崖果油可供三个人点满一年。
郝府只是大户人家,每天点上两个时辰差不多了,这就至少够四个人点满一年。
郝三管事无语:“数是你这么算的?我们府的人情往来呢?”
“省着点用?”江雁摸了摸鼻尖,“你们府里每人每日至多点一个时辰的灯,其它时候就用别的灯油替代,这样多出来的分量就可以匀给伏家。”
“嗯……两个人,夜里再燃灯处理两个多时辰的公务,也足够了。”
“谁说送给伏府了?”郝三管事反驳,但见江雁满脸“我不相信”的神情,否定的语气还是弱了下来。
片刻后还换了风格老脸一垮卖惨道:“你也知道伏府肯定少不了的,但不久前宋小将军接管了我们府北部那几个郡县,这能漏吗?不能啊。”
江雁报以最诚挚的同情……那是不可能的。
她以童叟无欺的价格将高品质灯油交易给郝府,之后郝府能不能用灯油换取到希望的利益,关她什么事?
但话不能这么说,江雁也说不来漂亮话,只能跟着无奈道:
“那真的没办法了。我们全村人都进山去找,把地都掘开了也只找到那三百来斤。这东西天生地养的,想变也变不出来啊。
我想郝老爷和那些大人们见过的宝贝不在少数,肯定能理解这一点的。”
郝三管事:“……”他还能强求出什么呢?
县里灯油的价格又涨了两枚铜板,上等灯油已经到了一两三十二枚铜板的高价。
郝三管事让人拿来杆秤确认斤两无误,就将崖果油钱和泥坛钱一并结算给了江雁。
总金额超过十五两银。
江雁笑得牙不见眼,跟江虎两人将小银豆还有一大袋铜板分开藏进怀中,然后马不停蹄出城回村。
喜欢安安稳稳只种田,真的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