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待斩时刻-《冰火义》

  皇帝怒发冲冠,戟指怒目地对着监察御史咆哮道:

  “不过是冻死区区几个百姓罢了!”

  “你竟敢如此信口胡诌,蛊惑人心,动摇我军士气!”

  监察御史心急如焚,连忙辩解道:

  “皇上啊!……微臣所言句句属实!……”

  “您应当深知,君如舟,民似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一个地方的百姓就有成千上万,多地百姓累加起来,更是数以万计!……”

  “他们若得不到救助,必将对皇上和朝廷大失所望,那……那时候……可就悔之晚矣啊!”

  监察御史说着,跪伏在地上。

  皇帝怒斥道:

  “寡人的三位皇子,正在前方奋勇杀敌,南诏覆灭,指日可待。”

  “我蜀国必将愈发强大,国民百姓,也会与日俱增。”

  “你为了那几个地方的刁民,竟敢如此胡言乱语。”

  “不仅扰乱了军心,还会令朝廷陷入恐慌。”

  “寡人今日若不施以严惩,又何以树立军威!”

  “来人!……将监察御史革职,推出宫门斩首示众!”

  监察御史瞠目结舌,如遭雷击般瘫坐在地,直到御林军前来将他架起,强行拖走……

  他这才如梦初醒,声嘶力竭地哭喊着:

  “昏君误国!……昏君误国啊!……”

  宫门外,狂风裹挟着暴雪,如怒涛般汹涌。

  凄厉的寒风,如恶鬼般呼啸不停。

  刽子手迅速架起了断头台,将那把寒光四射的大刀用烈酒淋过,擦拭得闪闪发光。

  监察御史被剥去官服,换上了单薄的囚衣,在御林军的押送下,走上了断头台。

  蓉城的百姓们,如潮水般涌来,无惧严寒,呆若木鸡地伫立在风雪之中。

  他们的面庞上,写满了困惑与不解。

  他们实在想不通,这位清正廉洁的好官,为何会被斩首!

  于是,他们纷纷跪地,痛哭流涕地喊道:

  “皇上!……御史大人是难得的好官啊!……”

  “他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为何却要遭此厄运?……”

  “不能杀啊!……”

  监斩官端坐在监斩台上,他一边用手紧了紧身上的冬衣,一边暗自思忖着,希望能尽快完成处决,好回去暖和身子。

  因此,屁股刚挨上座位,他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令箭,奋力抛出,同时扯开嗓子大喊:

  “罪犯验明正身,即刻行刑!”

  监察御史仰头望着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眼神中充满了绝望,缓缓地闭上了双眼。

  刽子手握紧大刀,手臂猛地向上一挥……

  然而,就在这一刹那,大刀突然被一道飞刀击中……

  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大刀应声断裂……

  掉落在地上,竟然没有发出丝毫声响。

  原来,地上的积雪已然深厚,这便是无声无息的缘由了。

  众人皆惊愕地环顾四周……

  只见几个身着黑衣、蒙着面的人,如飞鸟般迅速飞身向前,将监察御史严密地护在中间。

  监斩官见状,怒声呵斥道:

  “何人胆敢劫法场?……莫非是不想活命了吗?”

  宁王从人群后方稳步走上前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你好大的官威啊!”

  监斩官吓得浑身一颤,赶忙跪地叩拜道:

  “微臣拜见宁王殿下!”

  “宁王殿下!……这可是皇上的旨意!……”

  “微臣也是奉旨行事……还请王爷饶命啊!……”

  宁王的眼神如冷箭般缓缓射向监察御史,他的声音平静得如同一潭死水,却又带着无法忽视的威压:

  “御史大人,父皇执政多年,向来独断专行,从不顾及他人的想法,更罔顾子民的生死。”

  “时至今日,连我们这些皇子,都沦为了开疆扩土的工具!”

  他的话语仿佛在冰天雪地中回荡,带着无尽的寒意。

  “大战之前,丞相和兵部尚书皆谏言,寒冬将至,并非出兵的最佳时机。”

  “然而,父皇却执意让我们兄弟三人,分别领军前去。”

  “如今可好,大雪封山,康王和洛王,还有六万大军,皆陷入绝境!”

  “唯有本王,侥幸逃过一劫!”

  宁王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痛苦和决绝。

  “本王深知,逼宫乃是忤逆之举。”

  “但为了蜀国的百姓,不再受暴政之苦,本王愿承担这忤逆不孝的骂名!”

  “还请御史大人,助本王一臂之力!”

  “为了蜀国的基业,为了百姓,请受本王一拜!”

  说罢,宁王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重重地磕在雪地上。

  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凝固了。

  监察御史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出征之前,三个王爷与皇帝一样,都是情绪激昂,对南诏志在必得。

  可如今,宁王的所作所为,却如谜一般让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