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铁路村-《渣男的假面人生》

  只要是进入到了四中的“火箭班”,就等于是提前拿到了,免费进入一中的门票。

  凡事皆有例外。

  四中是匹骏马,我很有幸地,成为了它偶然失去的“前蹄”。

  记忆中,在去“火箭班”报到的前一天,我又逃出去包宿了。

  因此,起来晚了的我,便成为了这么多年里,第一个在“火箭班”的报到日中,来迟了的选手。

  那天的我,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不像是一颗,能够进入到“火箭班”,享受到重点培育的“种子”。

  当然,这是那些未来的“清北”、“985”学子们眼中的我。

  从我迈入“不良序列”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与在座的好学生们,永远地分道扬镳了。

  除了原属于七班的人外,其余的“好学生”们,竟然都不认识我这个,已经是在四中,“赫赫有名”之人。

  我的名字,他们其实是知道的。

  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个曾被无数老师挂在嘴边的“天才”,竟会是如此模样!

  在这个语文、数学、化学的单科成绩,始终学年第一;随便写手“打油诗”,便可风靡全校的“才子”身上,哪里还看得见半点,学生该有的样子?

  当时的我,留着“樱木花道”式的,“圆寸”头型。阳光下,还映衬着一抹腥红。

  这抹红色,其实是我从五块钱一瓶的劣质染发膏中,精心挑选出的“绚丽紫”色。

  布满花纹的白色衬衫上,隐约还泛着不知道是谁的血迹。

  因为经常打架,难免与人拉扯。

  衬衫上的七颗纽扣,被人扯丢了六颗。

  仅剩的一颗完好的,又是常年不用的第一颗。

  因此,第一次面对四中“精英”们的我,约等于是“赤膊”着上身的。

  那也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个优秀的“阶层”里了。

  我的座位,被“新”班主任,安排到了中间两组的第四行列。

  我的前排三人,正对着我的那个小子,三年后,考入了北京大学。

  他左边的那个女生,因为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以清华的成绩,被哈工大录取了。

  他右边的女生,考入了浙江大学。

  我左边的男生,考入了清华。

  我右边的男生,上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和我在一个考场。

  考数学的时候,被最后一道大题,给难哭了。

  当他哭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在演算纸上,无聊地默写起了歌词。

  我清楚的记得,那首歌的名字,叫《星晴》。

  这位哭泣的男同学,三年后,被香港大学免了全部的学费,特招录取了。

  我后排正对着我的女生,考入了复旦医学院,后来又去了协和医学院,读了研究生。

  其余的一男一女,我记不住顺序了。

  只确定的是,一个考入了清华,一个考入了北大。

  因为,故事是真实的。

  所以,我不想提及他们的名字。

  这还仅是我所在的那个“九宫格”中诸位,最后的去向。

  若是放眼全班,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我去了哪里,还是稍后解密吧。

  虽然世间所有的生物,最后都有一个统一的归宿。

  但不同的路,总会看见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对白。

  你属于哪里,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如果走错了路,遇见了那些,本不该与你同路的人。

  你的人生,将注定是孤独的。

  因为,无人可以理解你的想法。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但在“欲说还休”之前,我却沉迷于红尘之中,活成了一个,话多的哑巴。

  我的嘴,总在“滔滔不绝”。

  我的心,却是“大门紧锁”。

  谁都进不来。

  我,也出不去……

  我没有自命清高。

  我这条烂命,何高之有?

  我也没有妄自菲薄,从碧落到黄泉,尚有人间。

  不是说只有考入好的大学,才能证明人生的成功。

  因为,人生很长,路很宽。

  罗马很远,脚下即是吾乡。

  明代诗人曹学佺先生,曾有一幅,着名的对联遗世:

  “蝇营狗苟贪妄欲,人猿如何再作揖。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一命、二运、三风水”,这决定人生走向的三要素里,我已被前两条,牵着走出了很远。

  好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我努力地把握住了,可以改变人生的第四把钥匙。

  “积阴德”。

  翻译过来,就是“做好事”。

  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做过的,那许多坏事吧。

  除了在“火箭班”报到后的当天,我便再没有去到过,那个班级中上课了。

  无论是黑板上,老师的粉笔,不停划在上面的“支呀”声;

  还是我的前后左右,同学们的钢笔,“奔跑”在课本上的“沙沙”声,

  都仿佛在时刻提醒着我说:“迹天涯,你走吧,走的越远越好。因为,你已经不再属于这里了。”

  那一天,终于熬到了放学的我,回到了自己曾经的班级。想要翻找一下,我遗落在原先座位上的东西。

  重新分班以后,全学年的学生们,均被打散在了各个班级之中。

  我的七班,除了班牌与班主任未换外。其它的,均已物是人非。

  坐在我的“老”座位上的那个“新”的同学,叫王震。是临毕业前,才转入四中的。

  他还有一个同胞哥哥,叫王骁。

  是“铁路村”里,有名的混子。

  “铁路村”,虽冠以“村”名。

  事实上,却是一片区域蛮大的镇级单位。

  更是我们城市中,下岗工人最多的一个镇。

  素来以民风彪悍,闻名于“市”。

  严打之前,无数在市区中叫的上号的“社会大哥”,都曾经有过,在铁路村里“折戟沉沙”的经历。

  因为那一片,实在是太穷了。

  与铁路村“为敌”,除了可以获得些许“虚名”外,实在是没有任何利益可取。

  因此,那一片,渐渐的,便成为了“无主之地”。

  无论是谁,只要说是“铁路村”出来的,基本上就已经是无人敢惹了。

  毕竟,哪个“穿鞋”的,都不会在不损失利益的前提下,愿意去与一个“光脚”的死磕。

  单是一个无名之辈,从“铁路村”里走出来,就有如此威慑力。

  更何况,王震的哥哥王骁,还是铁路村中,一个“有名”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