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我错了。
在这两个跨越了近二十年的,关于“值得”的故事里,爷爷却有了“不值得”的感受。
在我忍不住说出了,“助听器”的真实价格之后。他并没能像当年怀抱“蜡笔”时的我那般自洽,觉得自己“值得”拥有“听清”世界的权力。
也怪我的孝心,并不纯粹。
尚有些“做样子”的成份,包含其中。
当爷爷在随后的家庭宴会上,一次又一次地感慨着“高科技”的伟大时,不禁又一次对我问起了“花销”的问题:“大孙子,这玩意到底多少钱?”
说过无数谎话的我,却在最该说谎的时候,又一次选择了诚实:“三千七!”
坦白来讲,当时我只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牛逼”与“大方”。
同时,我也早就猜到了,节俭了一生的爷爷,一定会被这个“价吗”,吓到“心疼”。
否则的话,我便不会在一开始面对他的疑问时,总是以“没多少钱”来搪塞了!
但我没料到的是,爷爷会的反应会如此之大。
只见他先是一愣,张着大嘴,瞪着一双不可思议地眼睛,看了我好半晌。
待到那眼神,从惊愕,逐渐演变成愤怒后,他迅速地从耳朵里掏出了那两个,小小的、黑黑的,让他可以重新“听清”世界的“塑料”,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拍,以一个不容置疑的口吻,对我“命令”道:“拿去退咯!这么小个玩意,凭啥这么贵?我不要了!”
原本和睦融洽的氛围,竟瞬间有了“剑拔弩张”的意味。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间,老叔温言调和道:“你看你爸,天涯也是一片好心,你咋还生气了呢。”
或许也是觉察出自己的言辞有些不妥,爷爷亦缓和了许多,重新换了一副“商量”的口吻,对我说道:“听话天涯,吃完饭退了去,咱不要了!几百块钱还行,三千七,不值当!再说了,我也用不了两天了!”
我很自责。
同时,我又非常委屈。
正涨红个脸,不知该如何表达时,老叔又在一旁柔声道:“你看,你就没经验了吧大侄子。这事要是老叔办的话,打死了也就说是三百七,不就没这些事了。”
话音刚落,我瞬间有种想掀桌子的冲动!
心想你怎么老是马后炮呢?
你这么聪明你倒是早去给我爷买啊?
为啥偏要等我回来才能落实?
可我已不再是那个青春期的孩子,这点自控能力还是有的。
但我突然又想到了,前几天时,老叔关于奶奶葬礼事宜的报账,光是那八十多辆根本就不可能坐满人的车,就要花去至少一万六千块钱!
凭啥对这种只是为了做做样子,不亚于是在“烧钱”的行为, 爷爷却会报以微笑,甚至“连连点头”呢?
而且我严重怀疑,老叔应该就是提前知道了“助听器”的实际价格后,才故意一直拖着不买的!
童年时期的种种记忆,早让我对于这个家庭的信任,逐渐崩塌。
若不是为了爷爷奶奶,我压根就不会生出半点回来的欲望。
其实我非常理解爷爷的心情。
他可以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倾囊相授。
但为了自己,他已习惯了吝啬。
“奢侈”二字,更是他一生的死敌。
我理解不了的,是他们那一辈人奇葩的消费观念。
难道一万六千块的“排场”,竟真的比三千七百块钱的“清晰”,更为值得吗?
可无论如何,这也不是一个适合发火的场合。
于是,我只得强行压下一腔怒火,借着爷爷话里的“瑕疵”,羞恼道:“你说啥呢爷?啥叫用不了两天了?你要真是心疼钱,就该用它十年二十年的,用够本了,不就得了!”
在那关键时刻,我又“拾起”了说谎的本领,斩钉截铁地补充道:“再说了,这玩意属于‘医疗器械’,一经售出,哪还有退的道理?”
话音刚落,众人纷纷附和。
眼见场中的气氛,就要重新“回暖”之时,生性固执的爷爷,却只是讪笑一下,依旧不甘心地问道:“这个真不能退吗?”
此时不待我开口,大家早七嘴八舌地替我回答道:“天涯都说了,那是医疗器械,不能退了!您就消停地好好戴着吧!”,“对对对,戴他十年二十年的,就够本了!”……
民意难违,爷爷亦不好再多说什么。
又在众人的好一番劝说下,才不情不愿地重新将那两块“塑料”,塞进了自己的耳朵里。
虽然再未提过“退款”的事情,席间却再未主动发过一言。
明明变得“清晰”的世界,就这样再度“沉默”了下去。
原来“耳背”只是爷爷的“武器”,并不是他的“处境”。
饭后不久,大帝便主动告辞。
我的家宴,他未免有些拘谨。
所以我也没有留他。
连日的“劳累”,我亦觉得有些困乏。便在奶奶经常躺的“贵妃榻”上,眯了一觉。
等到我被包子叫醒时,已是下午。
随后,心情缓和了不少的爷爷,又带我俩回“老房子”的“遗址”处,转了一圈。
我说开车,他偏要走。
我没有执拗,毕竟我也好久都没随爷爷一起散步了。
事实上,我俩也很少散步。
因为大多数的记忆里,我都是端坐在他的那台“二八大杠”前,被他载着满世界游荡。
其实我一直都很好奇,那辆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自行车,到底去了哪里?
可惜我老是忘了去问,所以“它”的最终去向,便成了永远的迷。
彼时,“老房子”那一片,早已拆迁数年。
但不知是何原因,却一直没有按原计划开发成小区。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的鹤岗,经济便有了下滑的趋势。
哪怕是“躺着赚钱”的房地产开发事业,也开始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当然,我也没有兴趣去想这些。
只是看着那处已成“断壁残垣”遗址,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失落。
其实满打满算,我也不过才在那里生活了十年而已。
其中有记忆的部分,更仅是寥寥数年。
而我的爷爷,却为了已成“破败”的“眼前”,耗尽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
他就那么站在那里,表情严肃,一言不发。
良久,对此一无所觉的包子,忽然感慨了一句:“这儿可真冷啊!”
我瞪了她一眼,正欲阻止她继续说些“有煞风景”的话,却见爷爷缓缓转过身,笑了笑,挥手道:“走吧。”
说罢便率先移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里。
看着他依旧笔直的背影,我忽然无比地坚信,我的爷爷,一定还会活很久,很久的吧……
为了让“坚信”的成真,我便开始在心中盘算起,要带他检查一下身体的计划来。
在这两个跨越了近二十年的,关于“值得”的故事里,爷爷却有了“不值得”的感受。
在我忍不住说出了,“助听器”的真实价格之后。他并没能像当年怀抱“蜡笔”时的我那般自洽,觉得自己“值得”拥有“听清”世界的权力。
也怪我的孝心,并不纯粹。
尚有些“做样子”的成份,包含其中。
当爷爷在随后的家庭宴会上,一次又一次地感慨着“高科技”的伟大时,不禁又一次对我问起了“花销”的问题:“大孙子,这玩意到底多少钱?”
说过无数谎话的我,却在最该说谎的时候,又一次选择了诚实:“三千七!”
坦白来讲,当时我只是想彰显一下自己的“牛逼”与“大方”。
同时,我也早就猜到了,节俭了一生的爷爷,一定会被这个“价吗”,吓到“心疼”。
否则的话,我便不会在一开始面对他的疑问时,总是以“没多少钱”来搪塞了!
但我没料到的是,爷爷会的反应会如此之大。
只见他先是一愣,张着大嘴,瞪着一双不可思议地眼睛,看了我好半晌。
待到那眼神,从惊愕,逐渐演变成愤怒后,他迅速地从耳朵里掏出了那两个,小小的、黑黑的,让他可以重新“听清”世界的“塑料”,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拍,以一个不容置疑的口吻,对我“命令”道:“拿去退咯!这么小个玩意,凭啥这么贵?我不要了!”
原本和睦融洽的氛围,竟瞬间有了“剑拔弩张”的意味。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间,老叔温言调和道:“你看你爸,天涯也是一片好心,你咋还生气了呢。”
或许也是觉察出自己的言辞有些不妥,爷爷亦缓和了许多,重新换了一副“商量”的口吻,对我说道:“听话天涯,吃完饭退了去,咱不要了!几百块钱还行,三千七,不值当!再说了,我也用不了两天了!”
我很自责。
同时,我又非常委屈。
正涨红个脸,不知该如何表达时,老叔又在一旁柔声道:“你看,你就没经验了吧大侄子。这事要是老叔办的话,打死了也就说是三百七,不就没这些事了。”
话音刚落,我瞬间有种想掀桌子的冲动!
心想你怎么老是马后炮呢?
你这么聪明你倒是早去给我爷买啊?
为啥偏要等我回来才能落实?
可我已不再是那个青春期的孩子,这点自控能力还是有的。
但我突然又想到了,前几天时,老叔关于奶奶葬礼事宜的报账,光是那八十多辆根本就不可能坐满人的车,就要花去至少一万六千块钱!
凭啥对这种只是为了做做样子,不亚于是在“烧钱”的行为, 爷爷却会报以微笑,甚至“连连点头”呢?
而且我严重怀疑,老叔应该就是提前知道了“助听器”的实际价格后,才故意一直拖着不买的!
童年时期的种种记忆,早让我对于这个家庭的信任,逐渐崩塌。
若不是为了爷爷奶奶,我压根就不会生出半点回来的欲望。
其实我非常理解爷爷的心情。
他可以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倾囊相授。
但为了自己,他已习惯了吝啬。
“奢侈”二字,更是他一生的死敌。
我理解不了的,是他们那一辈人奇葩的消费观念。
难道一万六千块的“排场”,竟真的比三千七百块钱的“清晰”,更为值得吗?
可无论如何,这也不是一个适合发火的场合。
于是,我只得强行压下一腔怒火,借着爷爷话里的“瑕疵”,羞恼道:“你说啥呢爷?啥叫用不了两天了?你要真是心疼钱,就该用它十年二十年的,用够本了,不就得了!”
在那关键时刻,我又“拾起”了说谎的本领,斩钉截铁地补充道:“再说了,这玩意属于‘医疗器械’,一经售出,哪还有退的道理?”
话音刚落,众人纷纷附和。
眼见场中的气氛,就要重新“回暖”之时,生性固执的爷爷,却只是讪笑一下,依旧不甘心地问道:“这个真不能退吗?”
此时不待我开口,大家早七嘴八舌地替我回答道:“天涯都说了,那是医疗器械,不能退了!您就消停地好好戴着吧!”,“对对对,戴他十年二十年的,就够本了!”……
民意难违,爷爷亦不好再多说什么。
又在众人的好一番劝说下,才不情不愿地重新将那两块“塑料”,塞进了自己的耳朵里。
虽然再未提过“退款”的事情,席间却再未主动发过一言。
明明变得“清晰”的世界,就这样再度“沉默”了下去。
原来“耳背”只是爷爷的“武器”,并不是他的“处境”。
饭后不久,大帝便主动告辞。
我的家宴,他未免有些拘谨。
所以我也没有留他。
连日的“劳累”,我亦觉得有些困乏。便在奶奶经常躺的“贵妃榻”上,眯了一觉。
等到我被包子叫醒时,已是下午。
随后,心情缓和了不少的爷爷,又带我俩回“老房子”的“遗址”处,转了一圈。
我说开车,他偏要走。
我没有执拗,毕竟我也好久都没随爷爷一起散步了。
事实上,我俩也很少散步。
因为大多数的记忆里,我都是端坐在他的那台“二八大杠”前,被他载着满世界游荡。
其实我一直都很好奇,那辆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自行车,到底去了哪里?
可惜我老是忘了去问,所以“它”的最终去向,便成了永远的迷。
彼时,“老房子”那一片,早已拆迁数年。
但不知是何原因,却一直没有按原计划开发成小区。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的鹤岗,经济便有了下滑的趋势。
哪怕是“躺着赚钱”的房地产开发事业,也开始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当然,我也没有兴趣去想这些。
只是看着那处已成“断壁残垣”遗址,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失落。
其实满打满算,我也不过才在那里生活了十年而已。
其中有记忆的部分,更仅是寥寥数年。
而我的爷爷,却为了已成“破败”的“眼前”,耗尽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
他就那么站在那里,表情严肃,一言不发。
良久,对此一无所觉的包子,忽然感慨了一句:“这儿可真冷啊!”
我瞪了她一眼,正欲阻止她继续说些“有煞风景”的话,却见爷爷缓缓转过身,笑了笑,挥手道:“走吧。”
说罢便率先移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里。
看着他依旧笔直的背影,我忽然无比地坚信,我的爷爷,一定还会活很久,很久的吧……
为了让“坚信”的成真,我便开始在心中盘算起,要带他检查一下身体的计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