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男女孩童分席而坐-《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如今用的都是皇室晚辈的钱,总不能直接开口吧?这可是赈灾善款,你能否替我想想办法?”

  朱元璋直言不讳,低声向朱松求助。

  “简单,儿臣去去就回!”

  朱松笑着应允,随即与朱让杜离去,不久便返回。

  “干什么去了?”

  朱元璋好奇询问。

  他见朱松与朱让杜归来时并未携带任何物品。

  “自然是给父皇筹钱去了!”

  “现在父皇账上已有一个亿的资金,您可以自行竞价了!”

  朱松笑答。

  “钱从何来?莫非是让朱让杜出了血?”

  朱元璋闻言一脸惊讶。

  “父皇误会了。

  您都不愿让晚辈破费,儿臣又怎会如此?”

  “儿臣刚才为拍卖方画了三张护身符,稍后也会参与拍卖!钱自然就来了!”

  “那一亿资金权当暂借,等三张护身符拍出,自然就能填补上!”

  朱松笑着解释。

  对他而言,随手画符轻而易举。

  虽通天箓所绘之符不宜赠予外人,但以纸张朱砂所绘之符,虽不及通天箓那般神奇,却也有非凡之效!

  朱松随手绘制的符箓,能在极短时间内确保持有者的绝对安全,即便是也无法伤害分毫。

  不过,这效力仅限于极短的时间。

  “三张符箓就值一亿?”朱元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父皇,您这是开玩笑吧?我所绘制的符箓,其价值岂止一亿?即便是再富有之人,想要高价购买,也未必能得。”朱松一脸自豪地回应。

  “这样的保命符箓,自然有人愿意倾尽巨资购买,一张便足以拍出天价,更不用说是三张了!”

  朱元璋听后,嘴角微微抽搐。

  这小子是在抢钱吗?然而,他的话却也有几分道理,让人无从反驳。

  “可是,你卖的符箓再贵,不都是用来赈灾的吗?”朱元璋迅速反应过来。

  “正是,这三张符箓我留一亿,其余拍卖所得,全部捐给灾区。”朱松点头说道。

  他并非以此谋生,若非为了赈灾,他绝不会轻易为人绘制符箓。

  “老九真是大气!”朱标由衷地赞叹,向朱松竖起了大拇指。

  “对了,自家子弟就别让他们参与竞拍了,若你们想要,我以后可以再为你们绘制。”朱松对朱让杜叮嘱道。

  他担心自家的几个小辈也要参与竞拍,最后都让自家人给拍走了。

  “老九,你这符箓若是能发给我大明的将士们就好了。”朱元璋突然开口。

  “父皇,这符箓可不是随便画画的。

  您这是要把我法力都耗空啊?”朱松有些无奈。

  绘制这符箓所需的法力可不小,画个几十张还行,多了他也承受不住。

  而且,用符箓来组建防御大军,朱元璋这想法也真是大胆。

  朱元璋闻言,脸色微红,意识到自己或许是想得过于简单了。

  拍卖会迅速拉开序幕。

  朱元璋对其他拍品兴趣缺缺,唯独以三千六百万购得自己的玉如意。

  来临,朱松的三张符箓压轴亮相!

  闻悉此乃天道皇帝亲笔护身符,众人亢奋不已。

  若非朱家皇室,此等言论定难取信于人。

  朱家的信誉,毋庸置疑!

  朱松的首张符箓,即以五亿八千万天价成交;第二张,六亿三千万;最后一张,更是惊人的十亿六千万!三张符箓,总额逾二十亿!

  朱元璋与朱标等人瞠目结舌,未曾料到朱松所绘符箓价值连城。

  对这些富商权贵而言,金钱不过是数字游戏。

  他们不惜重金购符,实则是在花钱买命。

  天道皇帝的护身符,无价之宝,足以延续他们的生命。

  百亿、千亿富翁比比皆是,他们慷慨解囊,只为一张符箓,认为物超所值。

  然而,所得之财与朱松无关,他慷慨决定,除赠予朱元璋的一亿外,余款悉数捐赠。

  拍得玉如意的朱元璋一行,心满意足返回套房。

  “天道老祖,陛下来电,感激老祖今晚的符箓之赠。”朱让杜向朱松笑道。

  “自家人,无需客气。

  能为受灾百姓尽绵薄之力,荣幸之至。”朱松淡然回应。

  “对了,我忽有一问。”朱元璋转向朱让杜,“定军山上有十九帝魂之说,大明虽亡,皇室犹存,为何后世皇帝未葬于此?”

  “回洪武老祖,末代实权皇帝宣告大明终结后,老祖宗朱匣烨下令,自文宣皇帝起,朱家皇帝不再入葬定军山。”

  “因此,定军山内仅有十九帝魂,不会再添新魂。”

  朱让杜急忙解释。

  原来朱匣烨已更改了规矩!

  大明统治结束后,后世皇帝无需再葬入定军山。

  朱元璋顿时明了,意味着日后朱廷烨逝世,亦不能入定军山安息。

  “这样也好。”

  朱元璋缓缓点头。

  他认为,明国有他们十九位老祖宗庇护已足够。

  太多了,也未必是好事。

  201:朱家皇室家宴,子孙齐聚。

  时光飞逝,朱松随朱元璋等人穿越至后世已二十日。

  再过十日,他们将通过时空之门返回大明。

  离别之日临近,朱元璋与朱标心中皆生不舍。

  后世生活实在精彩,与大明相比,后世堪称天堂。

  重返大明后,后世一切将不复存在,如此落差让朱元璋与朱标心生纠结。

  “父皇,这时空之门能否随时开启?”

  朱标显然留恋后世生活,希望能常来探访。

  “时空之门开启有限制,约需半年左右。”

  朱元璋估算着积攒国运值的时间,给朱标一个大致期限。

  一年三百余日,需三万多国运值。

  朱元璋不可能将所有国运值用于穿越。

  一年两次穿越,亦需两万国运值。

  其余的他不敢向朱标承诺。

  “半年一次吗?”

  “那也挺好。”

  朱标闻言眼前一亮。

  他最为忧虑的是,此次之后,或许再无穿越之机。

  只要日后尚能再赴后世,即便半年一次,又有何妨?

  “但下次穿越,周遭或许已变,是否仍是此地,尚难预料!”朱元璋补充道。

  换言之,下次能否重临此地,连他自己亦无把握。

  “原来如此。”朱标缓缓颔首,对其中原理仍是一知半解。

  他将一切归咎于神仙之力,此乃古人常态。

  面对不解之事,常以神鬼之说释疑。

  朱松在一旁静听朱元璋与朱标对话,于他而言,能否穿越至同一时空并不重要,偶尔一穿,亦是乐事。

  无论哪个时空,皆是他们与朱元璋共创的后世。

  恰此时,门铃骤响。

  朱让杜旋即步入套房。

  “三位老祖,朱家皇室散布全球的成员大多已归,此刻皆在宫中,陛下欲请三位老祖赴宴,与朱家晚辈相见,也让后世子孙一睹三位老祖风采!”

  朱让杜进门便直言来意。

  已知朱元璋一行仅停留一月,这几日一直是朱让杜等藩王相伴,其他皇室成员闻讯,自是心生艳羡。

  能亲近老祖宗的机会,谁愿错失?

  哪怕共进一餐,言谈数语,亦足以令后世子孙心满意足。

  “也罢,今日咱便瞧瞧咱老朱家的子孙!”

  朱元璋欣然应允。

  后世子孙仅愿与老祖宗共餐,他又岂会拒绝?

  随后,众人离开酒店,前往皇宫。

  此时,皇宫内已备好数十桌宴席。

  能够参与此次盛宴的,皆是朱元璋的后裔,人数颇为壮观。

  粗略估算,至少千人上下。

  这还仅是每支血脉派遣一家为代表,若老朱家全员到齐,恐怕皇宫都难以容纳如此宏大的宴会。

  老朱家历经六百余年传承,子孙早已超过十万之众。

  能莅临此宴者,至少身负郡王或郡主之爵位。

  当朱元璋父子三人步入皇宫,众多子孙在朱廷烨引领下匆匆前来迎接。

  现场子孙,不仅限于某一支脉,更有其他藩王之后,字辈各异,昌字辈、荣字辈、发字辈皆有,同辈异辈交错。

  家族庞大,年岁小辈分高之事时有发生,不足为奇。

  成年者需尊年幼却辈分长者为叔,年迈者亦需唤年轻后生为祖,此类情景,习以为常。

  朱元璋、朱松、朱标含笑与后辈子孙一一招呼。

  朱廷烨见时机成熟,宣布午宴开启。

  三位先祖自然与朱廷烨皇帝及几位主要藩王共坐主桌,朱元璋更居主位。

  皇家宴会,礼数周全,男女孩童分席而坐。

  除非孩童尚不能自理,否则不会让其上桌。

  望着满堂子孙欢声笑语,朱元璋满面春风,未曾想能见证老朱家如此繁荣之日。

  眼前皆是朱家地位显赫之辈,已逾千人。

  “吾家子孙众多,爵位亦不少,俸禄该如何分配?”

  朱元璋好奇地向朱廷烨询问。

  “回禀洪武老祖,自皇室归政民众,爵位仅为荣誉标志,无封地亦无俸禄矣。”

  “诚然,俸禄虽无,然皇室成员皆可得体面差事。”朱廷烨急忙说明。

  “原来如此!”

  “试想老朱家郡王、郡主众多,若皆赐封地俸禄,皇室亦难以承受!”朱元璋闻此,方露释然之色。

  家族昌盛三代,人口便可逾千,况老朱家已繁荣数十代,总人口数万已算稀少。

  眼前千人之中,郡王、郡主爵位约有二百,若置于大明洪武时,朱元璋亦恐难以供养如此众多族人!

  “父皇,儿臣方才问朱师熥,吾脉现今已近万人。”朱标亦对朱元璋言道。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