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之指尖划过地质图上的等高线,峡谷底部的曲线在台灯下蜿蜒如蛇,“悬观” 二字边缘泛着的银光突然跳动,像被风吹动的烛火。这是昨夜青铜残片投射的星图余韵,此刻正与窗外南山方向的云层遥相呼应 —— 那片灰云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旋转,如同巨大的旋涡吞噬着天光。
“林墨说峡谷的雾会追人。” 婉娘将茶盏放在图旁,银簪在发间轻颤,折射的光斑沿 “悬观” 二字游走,“向导家的太爷爷曾见雾里伸出无数手,把迷路的猎户拖进深渊。” 她忽然按住沈砚之的手腕,他手背上的八卦印记正隐隐发烫,与茶盏里晃动的茶汤共振出细碎的涟漪。
青铜残片在锦盒里发出嗡鸣,与铜钥拼成的莲花纹突然亮起,在墙上投出流动的星图。沈砚之发现星图的暗线恰好对应南山主峰的褶皱,而最密集的星点处,标注着一行极小的字:“雾起则观现,雾散则魂归”。
*** 车过青溪镇界碑时,挡风玻璃突然蒙上白霜。林墨指着副驾抽屉里的日军战地报告,照片上的峡谷入口被浓雾半掩,石碑顶端的螭首在雾中若隐若现,像潜伏的巨兽。“档案馆的老员工说,这份报告的牛皮封面沾着青铜锈,十年前有研究员深夜翻看,第二天就疯了,嘴里只念叨‘镜子在哭’。”
峡谷入口的雾气带着铁锈味。沈砚之拨开及腰的鬼针草,指尖触到石碑的瞬间,苔藓下的刻痕突然发烫 —— 北斗七星阵的斗柄正指向谷底,阵眼处的莲花纹与铜钥严丝合缝。崖壁渗下的水珠在碑面汇成细流,冲刷出 “观灭魂散” 四字的另一半,笔画间嵌着细碎的青铜镜碎片,反射着令人眩晕的光。
“油布裹着的东西在动。” 婉娘扯开暗格中的包裹,半块铜镜突然腾空,镜面展开的地图上,悬观的位置正渗出淡红色的液体,在纸面晕成血状。镜背的瘦金体 “唐贞观年” 四字突然凹陷,涌出一股白雾,在空气中凝成工匠凿石的虚影。
轰鸣从地底传来时,藤蔓覆盖的石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青苔。沈砚之数着两侧石壁的铜镜,每面镜子里都映出不同的人影:穿旗袍的婉娘在哭,着长衫的逸尘在笑,戴眼镜的自己正将铜钥插入某个机关。石阶尽头的雾气突然垂直下落,露出深不见底的谷口,风从谷底卷上来,带着青铜氧化的腥气。
谷底的雾是冷的,沾在皮肤上像细小的冰粒。沈砚之扶住被风吹得摇晃的婉娘,发现悬观的飞檐正从雾中缓缓升起 —— 半嵌在崖壁的殿宇覆盖着墨绿色的地衣,仅剩的西角殿顶,宝珠散发的蓝光在雾中撕开一道裂缝,照亮了殿前扭曲的古松,松枝上挂着锈蚀的日军军牌。
“匾额上的‘青云’二字是活的。” 林墨举着手电筒靠近门楣,漆皮剥落处露出新的木纹,像是刚被刻上去的。推开朱漆门时,朽木断裂的声响惊起一群蝙蝠,手电筒的光柱里,无数蝙蝠的影子在墙上拼成巨大的镜妖轮廓。
神台积灰的厚度显示至少三十年无人踏足,但地面的脚印却新鲜得像是刚留下的。沈砚之摸向镇镜神的青铜衣纹,指尖陷入一道凹槽 —— 那是枚子弹孔,孔壁残留着黑色的火药渣,与日军步枪的口径完全吻合。壁画中工匠们的面孔正在变化,渐渐变成沈砚之、婉娘和林墨的模样。
“玉屑在发光。” 婉娘从神像眼眶的空洞里捻起一点碎屑,玉屑在掌心化作微型的镜妖虚影。神台后的石壁突然旋转,露出的通道里飘出纸灰,落在地上拼出 “1943” 的字样。通道两侧的壁画会呼吸,吞噬村庄的黑雾每扩张一寸,寒潭的水位就上涨一分,逸尘推青铜匣的手臂上,赫然戴着与沈砚之相同的腕表。
密室的青铜镜比传闻中更大,镜面反射的日军小队正在破坏神像,领队军官胸前的勋章在镜中闪着红光,与悬观宝珠的蓝光相撞。沈砚之注意到镜中日军携带的铜镜边缘,刻着与自己青铜残片相同的云纹,而镜妖溢出的黑雾里,隐约能看见蓝布衫老人的拐杖。
“八十年了。” 逸尘的身影从镜中走出时,雾气在他脚下凝成寒潭的形状。他胸前玉佩的裂纹正与婉娘的银簪共振,“他们撬开镇眼玉时,我看见镜妖的核心是面唐镜,镜背刻着所有镇魂人的名字。”
暗格中的镇眼玉接触空气的瞬间,整个悬观开始震颤。沈砚之将玉石嵌入神像眼眶,绿光沿壁画纹路游走,唤醒了隐藏的镇魂阵 —— 原来每面铜镜都是阵眼,每个工匠的画像都是符文。镜妖的黑影撞在光罩上,发出玻璃碎裂的声响,黑雾中浮现出无数张脸,有日军,有猎户,还有历代守护悬观的道士。
金光散去时,逸尘化作的光点正与神像的青铜熔为一体。沈砚之发现镇镜神的眼睛里,映出自己和婉娘老去的模样,他们坐在寒潭边,手里拿着拼合完整的青铜镜。谷底的雾气彻底消散,露出崖壁上人工开凿的排水渠,渠水冲刷着铜镜碎片,在阳光下谱写出清脆的乐章。
离开时,林墨的地质锤不小心敲到石碑,碑体中空的回声显示内部藏着东西。蓝布衫老人的身影在暮色中渐渐透明,拐杖顶端的玉石飞向悬观宝珠,融为一体。沈砚之最后看了眼后视镜,镜中南山的轮廓正在变成巨大的铜镜,镜背刻着的 “尘归尘,镜归镜,缘归缘”,笔迹与逸尘日记如出一辙。
“林墨说峡谷的雾会追人。” 婉娘将茶盏放在图旁,银簪在发间轻颤,折射的光斑沿 “悬观” 二字游走,“向导家的太爷爷曾见雾里伸出无数手,把迷路的猎户拖进深渊。” 她忽然按住沈砚之的手腕,他手背上的八卦印记正隐隐发烫,与茶盏里晃动的茶汤共振出细碎的涟漪。
青铜残片在锦盒里发出嗡鸣,与铜钥拼成的莲花纹突然亮起,在墙上投出流动的星图。沈砚之发现星图的暗线恰好对应南山主峰的褶皱,而最密集的星点处,标注着一行极小的字:“雾起则观现,雾散则魂归”。
*** 车过青溪镇界碑时,挡风玻璃突然蒙上白霜。林墨指着副驾抽屉里的日军战地报告,照片上的峡谷入口被浓雾半掩,石碑顶端的螭首在雾中若隐若现,像潜伏的巨兽。“档案馆的老员工说,这份报告的牛皮封面沾着青铜锈,十年前有研究员深夜翻看,第二天就疯了,嘴里只念叨‘镜子在哭’。”
峡谷入口的雾气带着铁锈味。沈砚之拨开及腰的鬼针草,指尖触到石碑的瞬间,苔藓下的刻痕突然发烫 —— 北斗七星阵的斗柄正指向谷底,阵眼处的莲花纹与铜钥严丝合缝。崖壁渗下的水珠在碑面汇成细流,冲刷出 “观灭魂散” 四字的另一半,笔画间嵌着细碎的青铜镜碎片,反射着令人眩晕的光。
“油布裹着的东西在动。” 婉娘扯开暗格中的包裹,半块铜镜突然腾空,镜面展开的地图上,悬观的位置正渗出淡红色的液体,在纸面晕成血状。镜背的瘦金体 “唐贞观年” 四字突然凹陷,涌出一股白雾,在空气中凝成工匠凿石的虚影。
轰鸣从地底传来时,藤蔓覆盖的石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青苔。沈砚之数着两侧石壁的铜镜,每面镜子里都映出不同的人影:穿旗袍的婉娘在哭,着长衫的逸尘在笑,戴眼镜的自己正将铜钥插入某个机关。石阶尽头的雾气突然垂直下落,露出深不见底的谷口,风从谷底卷上来,带着青铜氧化的腥气。
谷底的雾是冷的,沾在皮肤上像细小的冰粒。沈砚之扶住被风吹得摇晃的婉娘,发现悬观的飞檐正从雾中缓缓升起 —— 半嵌在崖壁的殿宇覆盖着墨绿色的地衣,仅剩的西角殿顶,宝珠散发的蓝光在雾中撕开一道裂缝,照亮了殿前扭曲的古松,松枝上挂着锈蚀的日军军牌。
“匾额上的‘青云’二字是活的。” 林墨举着手电筒靠近门楣,漆皮剥落处露出新的木纹,像是刚被刻上去的。推开朱漆门时,朽木断裂的声响惊起一群蝙蝠,手电筒的光柱里,无数蝙蝠的影子在墙上拼成巨大的镜妖轮廓。
神台积灰的厚度显示至少三十年无人踏足,但地面的脚印却新鲜得像是刚留下的。沈砚之摸向镇镜神的青铜衣纹,指尖陷入一道凹槽 —— 那是枚子弹孔,孔壁残留着黑色的火药渣,与日军步枪的口径完全吻合。壁画中工匠们的面孔正在变化,渐渐变成沈砚之、婉娘和林墨的模样。
“玉屑在发光。” 婉娘从神像眼眶的空洞里捻起一点碎屑,玉屑在掌心化作微型的镜妖虚影。神台后的石壁突然旋转,露出的通道里飘出纸灰,落在地上拼出 “1943” 的字样。通道两侧的壁画会呼吸,吞噬村庄的黑雾每扩张一寸,寒潭的水位就上涨一分,逸尘推青铜匣的手臂上,赫然戴着与沈砚之相同的腕表。
密室的青铜镜比传闻中更大,镜面反射的日军小队正在破坏神像,领队军官胸前的勋章在镜中闪着红光,与悬观宝珠的蓝光相撞。沈砚之注意到镜中日军携带的铜镜边缘,刻着与自己青铜残片相同的云纹,而镜妖溢出的黑雾里,隐约能看见蓝布衫老人的拐杖。
“八十年了。” 逸尘的身影从镜中走出时,雾气在他脚下凝成寒潭的形状。他胸前玉佩的裂纹正与婉娘的银簪共振,“他们撬开镇眼玉时,我看见镜妖的核心是面唐镜,镜背刻着所有镇魂人的名字。”
暗格中的镇眼玉接触空气的瞬间,整个悬观开始震颤。沈砚之将玉石嵌入神像眼眶,绿光沿壁画纹路游走,唤醒了隐藏的镇魂阵 —— 原来每面铜镜都是阵眼,每个工匠的画像都是符文。镜妖的黑影撞在光罩上,发出玻璃碎裂的声响,黑雾中浮现出无数张脸,有日军,有猎户,还有历代守护悬观的道士。
金光散去时,逸尘化作的光点正与神像的青铜熔为一体。沈砚之发现镇镜神的眼睛里,映出自己和婉娘老去的模样,他们坐在寒潭边,手里拿着拼合完整的青铜镜。谷底的雾气彻底消散,露出崖壁上人工开凿的排水渠,渠水冲刷着铜镜碎片,在阳光下谱写出清脆的乐章。
离开时,林墨的地质锤不小心敲到石碑,碑体中空的回声显示内部藏着东西。蓝布衫老人的身影在暮色中渐渐透明,拐杖顶端的玉石飞向悬观宝珠,融为一体。沈砚之最后看了眼后视镜,镜中南山的轮廓正在变成巨大的铜镜,镜背刻着的 “尘归尘,镜归镜,缘归缘”,笔迹与逸尘日记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