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的养子?”
朱威呢喃声弱不可闻,历史中张献忠的养子可都是鼎鼎大名的。
老大孙可望,主导大西军联明抗清初期,后因权力斗争败于李定国,降清后遭清廷猜忌而死。??
老二李定国,两蹶清廷名王,护永历帝至云南,晚年仍坚持抗清,被誉为民族英雄。??
老三刘文秀?,稳定军心并收编孙可望旧部,但因李定国猜忌被剥夺兵权,病逝于昆明。??
老四艾能奇?,早逝于1647年,未参与后期南明抗清斗争。??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就是孙可望和李定国了,说实话,朱威对这两人的兴趣,还要比那闯王李自成大。
“这是老几啊?”
朱威问道。
熊廷弼一挥手,一群人上前将那队人马拦住,这才回道:“老大孙可望,名字倒是好名字,只是这孩子啊,天天抓猫逗狗的,虽说都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太淘了也烦得慌。”
说话间熊廷弼并没有什么责怪的意思,反而有些慈爱。
朱威忍不住看了熊廷弼一眼,熊廷弼知道朱威的不解:“这些孩子都可怜,都是天启七年陕西的那些灾民留下来的孤儿,没爹没娘没人疼,张献忠收养了四个,各级官员家多多少少也都收养了,如今的官员俸禄高的很,多养几口人费不了多少钱多少粮食,做个善事也算是报朝廷的恩德了。”
话音刚落,那队人马就被逮到了众人面前,为首的少年不过十四五岁(孙可望的出生日期不可查,不过李定国是天启元年也就是1621年生人,孙可望比李定国大,加上张献忠的义子年岁相差不多,这里按照比李定国大两三岁设定。)
长得英眉剑目,身板看起来也是不弱,少年到了众人跟前一抱拳,声音洪亮:“熊爷爷安,小子有礼了。”
熊廷弼装作埋怨数落:“半月前你才打马冲撞了西域客商,今日这般大动干戈有事为何啊?”
“这可不能怪小子啊,那群西域客商一路上都在打听咱们的玻璃大棚,还想偷偷带一些红薯跑路,这不就是奸细吗?我打他一顿算是轻了,还有....您老不去怪那些吃干饭的锦衣卫暗卫,反而过来怪我?真是这样的话,小子是不服的。”
孙可望刚说完,朱威就开口道:“谁给你的胆子,敢去质疑锦衣卫?”
孙可望一愣,瞥了一眼站在熊廷弼身边的朱威,朱威今年三十七了,不过面向看起来只有三十左右,孙可望以为朱威是托了关系来熊廷弼跟前刷脸的,这种事儿他见得多了,熊廷弼给他使眼色他也没看见,冷哼一声:“你谁啊?我和熊大人说话,你都敢插话?好大的胆子。”
朱威是被气笑了:“那你呢,你又是什么身份,可有官职在身?”
“小爷我是宁夏前卫指挥使张大人义子,更是一个大明人,遇到不法或者遇到外人对大明不利,自然是要出手的。”孙可望不傻,说了这么多熊廷弼都没阻止,那就证明眼前之人可能不是向他想的那样过来刷脸的,可能真的是有实权的官员,所以话里话外点明身份的同时也想将自己摘出来,至少要得到一个大义。
这等话可能他人会信,但是看人无数的朱威是一点都不信的,包括秦成张之极还有那熊廷弼,都是不信的,少年毕竟是少年,再聪慧也是少年,城府不够,有些东西说出来表现出来,就太刻意了。
“熊大人,具体怎么回事?你来说一说。”
熊廷弼苦笑:“那西域商人,是朱镇派来的,隶属暗卫,这次过来就是为了拿一些红薯回去,让朱镇在奥斯曼的地位再进一步,不过你放心,那些拿过去的红薯都是用盐水泡过的,发芽几率小的可怜,就算发芽了,产量也是不行的。计划的很好,只是被这孙小子破坏了罢了,不过后续已经让他们拿着东西回去了,计划进行还算顺利。”
“这孙小子是冒失了一些,但是心眼不坏…”
熊廷弼还想着给孙可望找补,不过朱威并不给他机会:“你是得到了确切消息才出手的,还是并无证据?”
孙可望此时已经看出来了,这群人是以朱威为主的,哪怕是熊廷弼也要低一头,这大明天下有谁能够如此?
只有一人…
“我…我当然有证据!”
听到这话,熊廷弼就闭上了眼睛,心中知道孙可望完了。
果不其然,孙可望话音刚落朱威立马问道:“证据来源是谁?”
孙可望一愣,证据来源他有吗?当然没有了,就算是有他也不能说,因为熊廷弼刚刚说了,这是暗卫的事儿,在大明你可以得罪锦衣卫,但是万万不能得罪暗卫,因为锦衣卫在明,办事怎么着都要讲证据,暗卫是不用的。
他若是说了什么人出来,那就是将那人往死里坑了,因为暗卫肯定会就泄密这事儿,查个底朝天的。
“我…我自己偷听到的。”
孙可望此时说话,早都没了刚刚的放肆,越说越心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何时何地,可有人证?”
朱威步步紧逼,对于这个满口胡话的孙可望,朱威实在是喜欢不上来,这人在历史中也是如此,骄傲善权,接受不了一丁点的反对声音,投降清朝之后,这货也是不被看中的,因为聪明人都看的出来,这人是不可信的。
“我忘了。”
朱威轻笑:“忘了?好一个忘了!你既然忘了,我就帮你想一想!秦成!”
“在!”
“找宁夏锦衣卫千户过来!”
“是!”
秦成领命就要离去,熊廷弼连忙拦住:“怎么一言不合就闹成这样?秦将军慢些,老夫与公爷说说。”
而后拉住朱威的袖子拽了拽:“事情已经解决了,计划没有问题,张献忠还在前线,再说都是孩子,小惩大诫就成了。”
朱威冷眼看着熊廷弼:“你是老糊涂了吗?此人满嘴胡话你是听不出来还是故意放过他?张献忠在前线,与他这个养子在这里随意闹事有何关联?张献忠若是不想干了,大可回来辞职,我朱威批了!”
“你…”
熊廷弼最后也是没说出什么来,他知道朱威为何发这么大的火,除了孙可望满嘴胡话之外,还因为此事关系到朱镇,朱镇一人在那奥斯曼帝国,还是个残疾,本就不易,再来这么一出,万一有了差错又该如何?
“秦成,叫人过来!给我查到底,派人接替张献忠,让他也回来!”
“是!”
喜欢大明边军
朱威呢喃声弱不可闻,历史中张献忠的养子可都是鼎鼎大名的。
老大孙可望,主导大西军联明抗清初期,后因权力斗争败于李定国,降清后遭清廷猜忌而死。??
老二李定国,两蹶清廷名王,护永历帝至云南,晚年仍坚持抗清,被誉为民族英雄。??
老三刘文秀?,稳定军心并收编孙可望旧部,但因李定国猜忌被剥夺兵权,病逝于昆明。??
老四艾能奇?,早逝于1647年,未参与后期南明抗清斗争。??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就是孙可望和李定国了,说实话,朱威对这两人的兴趣,还要比那闯王李自成大。
“这是老几啊?”
朱威问道。
熊廷弼一挥手,一群人上前将那队人马拦住,这才回道:“老大孙可望,名字倒是好名字,只是这孩子啊,天天抓猫逗狗的,虽说都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太淘了也烦得慌。”
说话间熊廷弼并没有什么责怪的意思,反而有些慈爱。
朱威忍不住看了熊廷弼一眼,熊廷弼知道朱威的不解:“这些孩子都可怜,都是天启七年陕西的那些灾民留下来的孤儿,没爹没娘没人疼,张献忠收养了四个,各级官员家多多少少也都收养了,如今的官员俸禄高的很,多养几口人费不了多少钱多少粮食,做个善事也算是报朝廷的恩德了。”
话音刚落,那队人马就被逮到了众人面前,为首的少年不过十四五岁(孙可望的出生日期不可查,不过李定国是天启元年也就是1621年生人,孙可望比李定国大,加上张献忠的义子年岁相差不多,这里按照比李定国大两三岁设定。)
长得英眉剑目,身板看起来也是不弱,少年到了众人跟前一抱拳,声音洪亮:“熊爷爷安,小子有礼了。”
熊廷弼装作埋怨数落:“半月前你才打马冲撞了西域客商,今日这般大动干戈有事为何啊?”
“这可不能怪小子啊,那群西域客商一路上都在打听咱们的玻璃大棚,还想偷偷带一些红薯跑路,这不就是奸细吗?我打他一顿算是轻了,还有....您老不去怪那些吃干饭的锦衣卫暗卫,反而过来怪我?真是这样的话,小子是不服的。”
孙可望刚说完,朱威就开口道:“谁给你的胆子,敢去质疑锦衣卫?”
孙可望一愣,瞥了一眼站在熊廷弼身边的朱威,朱威今年三十七了,不过面向看起来只有三十左右,孙可望以为朱威是托了关系来熊廷弼跟前刷脸的,这种事儿他见得多了,熊廷弼给他使眼色他也没看见,冷哼一声:“你谁啊?我和熊大人说话,你都敢插话?好大的胆子。”
朱威是被气笑了:“那你呢,你又是什么身份,可有官职在身?”
“小爷我是宁夏前卫指挥使张大人义子,更是一个大明人,遇到不法或者遇到外人对大明不利,自然是要出手的。”孙可望不傻,说了这么多熊廷弼都没阻止,那就证明眼前之人可能不是向他想的那样过来刷脸的,可能真的是有实权的官员,所以话里话外点明身份的同时也想将自己摘出来,至少要得到一个大义。
这等话可能他人会信,但是看人无数的朱威是一点都不信的,包括秦成张之极还有那熊廷弼,都是不信的,少年毕竟是少年,再聪慧也是少年,城府不够,有些东西说出来表现出来,就太刻意了。
“熊大人,具体怎么回事?你来说一说。”
熊廷弼苦笑:“那西域商人,是朱镇派来的,隶属暗卫,这次过来就是为了拿一些红薯回去,让朱镇在奥斯曼的地位再进一步,不过你放心,那些拿过去的红薯都是用盐水泡过的,发芽几率小的可怜,就算发芽了,产量也是不行的。计划的很好,只是被这孙小子破坏了罢了,不过后续已经让他们拿着东西回去了,计划进行还算顺利。”
“这孙小子是冒失了一些,但是心眼不坏…”
熊廷弼还想着给孙可望找补,不过朱威并不给他机会:“你是得到了确切消息才出手的,还是并无证据?”
孙可望此时已经看出来了,这群人是以朱威为主的,哪怕是熊廷弼也要低一头,这大明天下有谁能够如此?
只有一人…
“我…我当然有证据!”
听到这话,熊廷弼就闭上了眼睛,心中知道孙可望完了。
果不其然,孙可望话音刚落朱威立马问道:“证据来源是谁?”
孙可望一愣,证据来源他有吗?当然没有了,就算是有他也不能说,因为熊廷弼刚刚说了,这是暗卫的事儿,在大明你可以得罪锦衣卫,但是万万不能得罪暗卫,因为锦衣卫在明,办事怎么着都要讲证据,暗卫是不用的。
他若是说了什么人出来,那就是将那人往死里坑了,因为暗卫肯定会就泄密这事儿,查个底朝天的。
“我…我自己偷听到的。”
孙可望此时说话,早都没了刚刚的放肆,越说越心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何时何地,可有人证?”
朱威步步紧逼,对于这个满口胡话的孙可望,朱威实在是喜欢不上来,这人在历史中也是如此,骄傲善权,接受不了一丁点的反对声音,投降清朝之后,这货也是不被看中的,因为聪明人都看的出来,这人是不可信的。
“我忘了。”
朱威轻笑:“忘了?好一个忘了!你既然忘了,我就帮你想一想!秦成!”
“在!”
“找宁夏锦衣卫千户过来!”
“是!”
秦成领命就要离去,熊廷弼连忙拦住:“怎么一言不合就闹成这样?秦将军慢些,老夫与公爷说说。”
而后拉住朱威的袖子拽了拽:“事情已经解决了,计划没有问题,张献忠还在前线,再说都是孩子,小惩大诫就成了。”
朱威冷眼看着熊廷弼:“你是老糊涂了吗?此人满嘴胡话你是听不出来还是故意放过他?张献忠在前线,与他这个养子在这里随意闹事有何关联?张献忠若是不想干了,大可回来辞职,我朱威批了!”
“你…”
熊廷弼最后也是没说出什么来,他知道朱威为何发这么大的火,除了孙可望满嘴胡话之外,还因为此事关系到朱镇,朱镇一人在那奥斯曼帝国,还是个残疾,本就不易,再来这么一出,万一有了差错又该如何?
“秦成,叫人过来!给我查到底,派人接替张献忠,让他也回来!”
“是!”
喜欢大明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