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开赴湖北-《抗战之铁血少英雄》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营地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石云天站在操场上,望着正在集结的部队,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们所在的国军部队接到命令,即将开赴湖北前线。

  “云天哥,听说湖北那边打得挺凶的?”王小虎一边整理行装,一边问道。

  石云天点点头,神色凝重:“湖北地处中原,战略位置重要,日军必然全力争夺,此去恐怕比我们之前经历的任何战斗都要艰难。”

  部队开拔的号角响起,石云天带领着他的小队融入行军的洪流。

  队伍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沿途所见尽是战争带来的创伤,焚毁的村庄、逃难的百姓、还有不时从前方抬下来的伤员。

  “这些都是从湖北前线撤下来的。”一个满脸硝烟的老兵告诉他们,“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咱们伤亡很大。”

  行军途中,石云天不时展开陈大山赠予的那张蜀道地图研究。

  他注意到,部队行进路线与地图上标注的某些古道惊人地吻合。

  这些千年古道在抗战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天后,部队进入湖北境内。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沉默了,焦土千里,废墟遍地,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

  “这就是战争…”李妞轻声说道,眼眶有些发红。

  石云天拍拍她的肩膀:“所以我们更要在这里挡住日军,不能再让战火继续蔓延。”

  部队在一处临时营地休整时,石云天遇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之前在四川结识的陈大山。

  “陈大叔!您怎么在这里?”石云天又惊又喜。

  陈大山哈哈大笑:“格老子的,听说你们要来湖北,我就跟着运输队先过来了!这回给你们当向导,保准让小鬼子吃尽苦头!”

  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这里,宜昌附近的地形我最熟悉,1938年武汉沦陷后,湖北省会就迁到了恩施,凭借天然屏障和靠近重庆的优势,坚持了7年之久,现在宜昌一带成了防御重点。”

  在陈大山的建议下,部队选择了一处险要地形驻扎。

  这里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是阻击日军的理想地点。

  然而,战争的残酷很快显现。

  次日凌晨,日军发动了猛烈进攻。

  炮火覆盖了整个阵地,硝烟弥漫,弹片横飞。

  “注意隐蔽!”国军军官大声呼喊,“等敌人靠近再打!”

  战士们依托地形顽强抵抗。

  石云天运用机关扇的独特设计,时而展开防御弹片,时而激射毒针杀敌。

  王小虎的机关短刀在近战中发挥奇效,李妞在战壕间火力掩护。

  战斗持续了整个上午,日军暂时退去。

  阵地上暂时恢复了平静,只有伤员呻吟声和远处零星的枪声。

  “这样硬拼不是办法。”石云天在临时指挥所里说道,“我们需要改变战术。”

  他指着地图:“陈大叔说过,这一带地形复杂,我们可以利用山地开展游击战,袭扰日军补给线。”

  于是,石云天让一些与他们关系还算好的国军挑选了一批精锐战士组成突击队,趁夜色深入敌后。

  他们袭击日军运输队,破坏通信线路,给日军造成很大困扰。

  行动中,他们意外解救了一群被日军俘虏的百姓。

  其中一位老人拉着石云天的手老泪纵横:“谢谢你们!鬼子要把我们带到宜昌去做苦力,好多人都死在了路上…”

  石云天心中沉重,更坚定了抗战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与日军周旋于湖北的山地丘陵之间,时而集结阻击,时而分散游击。

  又过了几日后,部队接到命令,要求他们驰援宜昌前线。

  石云天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宜昌是长江咽喉,绝不能落入日军之手。”战前动员会上,国军军官坚定地说,“我们要让日军知道,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精神!”

  部队连夜开拔,向宜昌方向进军。

  沿途所见,尽是战火摧残的惨状,但也看到了中国军人坚守的身影。

  黎明时分,他们终于抵达宜昌外围阵地。

  眼前的情景让所有人震惊,阵地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但中国军队的旗帜仍然在阵地上空飘扬。

  “俺们来晚了…”王小虎喃喃道。

  石云天摇摇头:“不,我们来得正好,只要还有一个人在,阵地就还在我们手中。”

  国军军官转身面向疲惫但目光坚定的战士们:“准备战斗!让日军见识一下中国军人的骨气!”

  战士们迅速进入阵地,与守军会合。

  石云天注意到,这里的守军虽然伤亡惨重,但士气未减。

  一个满脸硝烟的团长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打退了日军三次进攻,弹药不多了,但人在阵地在!”

  日军很快发动了新一轮进攻。

  炮火更加猛烈,阵地上一片火海。

  石云天和军官指挥战士们顽强抵抗,运用各种机关武器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

  战斗中,王小虎不幸负伤,但坚持不下火线:“云天哥,俺还能打!让俺多杀几个鬼子!”

  李妞的机关棍在近距离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一次次打退日军的冲锋。

  宋春琳的机关箭匣精准射杀日军军官,马小健的多变长枪在阵地上左冲右突。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主阵地。日军投入坦克部队,企图突破防线。

  石云天临危不乱,指挥战士们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对付坦克。

  “炸履带!”他大声指挥,“不要正面硬拼!”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队民兵赶来支援。

  他们熟悉地形,从侧翼袭击日军,分散了敌人火力。

  在军民共同努力下,日军攻势终于被击退。

  阵地前留下了大量日军尸体和损毁的坦克。

  战斗间隙,石云天巡视阵地,慰问伤员。

  他看到许多动人的场景,卫生员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炊事员冒着生命危险送饭到前线,甚至连当地的百姓也自发组织起来运送弹药、食物,虽然只是一小部分国军有良知的人。

  “这就是中国不亡的精神。”石云天对身边的战友说,“只要军民团结一心,日军就永远无法征服我们。”

  夜幕降临,日军暂时停止进攻。

  阵地上点起篝火,战士们轮流休息。

  石云天却无法入眠,他站在阵地前,望着远处日军的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