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庙堂一席惊风雨,雏凤清声动京华-《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四合院内,那场关于“梦”的清谈,终结于晚霞沉入西山。

  王司长亲自将何镜山与李敬同两位泰斗送至门外。

  临别无言,只是郑重握手。

  流转在眼底的默契,已胜过千言万语。

  车马远去。

  王司长没有立刻返回,他独自走回庭院,站定在那棵石榴树下。

  暮色,正一点点吞噬着这座古老的院落。

  空气中,残留着“青瑶飘雪”的清冽茶香。

  他伸出手,指尖摩挲着石桌上尚有余温的白瓷茶杯。

  杯壁温润。

  他的目光,却已越过高墙与栉比的屋檐,投向了数千里外,那片被秦岭环抱的土地。

  “梦回长安……”

  他喉咙深处,滚出四个字。

  不知过了多久,他飘忽的眼眸骤然锐利,亮得惊人。

  再无犹豫。

  王启山掏出那部黑色工作手机,拨通一个号码。

  电话秒接。

  “是我。”

  他的声音沉稳、简短,极具力量感。

  “通知所有委员,一小时后,三号会议室,召开‘青瑶山庄现象’特别评议会。”

  他没听电话那头的回应,直接挂断。

  将手机放回口袋,他再次抬头。

  夜幕已如深蓝色的天鹅绒,彻底笼罩天空。

  王启山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眼中有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更有一份,独属于决策者的沉重。

  国家级四A景区的评选,不是小事,青瑶山庄,真的能够承受这份重量吗?

  至少现在,一切都不得而知……

  一小时后。

  国家文旅司,三号会议室。

  厚重的地毯吸收掉了一切杂音,巨大的国徽在柔和的灯光下,闪烁着庄严的光。

  足以容纳二十人的黑色会议长桌两侧,早已坐满了人。

  他们,是整个华夏文旅产业的真正大脑。

  有人在平板电脑上飞速滑动,做着最后的资料查阅。

  有人与同僚交头接耳,压着嗓音,交换看法。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好奇、审慎,以及几分难以掩饰的质疑。

  一种风暴前夕的极致宁静,笼罩着整个空间。

  王司长是最后一个走进来的。

  他没有开场白,径直走到主位,将一份极简的报告,轻轻放在会议桌中央。

  报告封面上,没有标题,没有密级。

  只有用最大号宋体打印出的四个字。

  “青瑶山庄”。

  这四个字,像一块磁石。

  落上桌面的瞬间,所有议论、所有动作,戛然而止。

  十几道代表着行业最高权力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

  那份薄薄的报告,此刻仿佛有千钧之重。

  “诸位。”

  王司长环视全场,声音沉稳。

  “今天请大家来,只为一事。”

  “这份报告,想必大家都已看过,我不再赘述。现在,先请数据分析室的同志,再过一遍最新的舆情动态。”

  他话音刚落,前方的巨大投影幕布无声亮起。

  一个穿着白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的精干年轻人走上前来,用激光笔点向屏幕。

  “各位领导,下午好。”

  “自青瑶山庄于半月前开放‘盛唐古城’区域以来,我们对其进行了7x24小时不间断监控,其结果,史无前例。”

  他身后,一张信息量爆炸的图表骤然出现。

  “我们将其命名为‘青瑶月’现象。过去十五天内,所有主流社交平台热搜榜前五十,平均每日,至少有八个话题与青瑶山庄直接相关。话题总阅读量,已累计突破三百亿次。”

  会议室内,响起一片细微却清晰的抽气声,有人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笔。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用户粘性’。”

  年轻人切换了PPT。

  “盛唐古城每日仅对外发售五千张‘路引’,但这五千张‘路引’,平均线上抢购时间,不超过三秒。”

  “催生出的‘黄牛’市场,一张五十元的‘路引’,最高已被炒至三千元以上,溢价超六十倍。”

  “同时,根据长安市交通部门数据,自青瑶山庄开放以来,通往青瑶镇方向的‘青瑶大道’,其拥堵指数已数次突破历史峰值。长安市,已先后三次,为这一个单一景区,发布最高级别交通预警。”

  “这在我国所有5A级景区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一个个冰冷又滚烫的数字,冲击着在场每位委员的认知。

  他们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到难以置信,最终化为一片深沉的震撼。

  就在这时,投影幕布画面切换。

  那段早已在网上封神的“含元殿朝会”直播录屏,开始播放。

  当看到那位须发皆白的“张承志教授”,在那位气场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天可汗”面前,侃侃而谈,纵论国是。

  当听到那位仙风道骨的“李白”,在众目睽睽之下,即兴吟诵出那首“我有利剑可斩棘,亦有醇酒敬英雄”。

  会议室,彻底安静了。

  几位出身文化领域的专家委员,身体不自觉地前倾,看得如痴如醉。

  那眼神,是见到真正“同道中人”时,才会有的巨大欣赏与共鸣。

  视频播放完毕。

  会议室内,落针可闻。

  许久,一位分管文化传播的委员,缓缓摘下老花镜,用一种近乎梦呓的颤音,做出了总结。

  “它……已经不是在‘输出文化’了。”

  “它本身,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番评价,让所有人深以为然地点头。

  然而,就在这几乎一边倒的赞叹声中。

  一个冷静到近乎冰冷的声音,不合时宜地响起。

  “诸位。”

  众人循声望去。

  说话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神情最为严谨的老委员。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那份狂热中拉回。

  他缓缓起身,走到会议室侧面那幅巨大的华夏电子地图前。

  他拿起激光笔,那束细细的红色光线在地图上移动,最终,精准地定格在一个毫不起眼的点上。

  “长安,南郊,二十公里外,青瑶镇。”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它的线上影响力,毋庸置疑。”

  “它的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但,”他语气一转,变得无比锐利,“国家级景区的评选,看的从来不只是烟花。看的,是地基!”

  “我想问三个问题。”

  “第一,每日数万,乃至未来可能数十万的人流冲击,它一个镇级单位的安保、消防、交通疏散能力,凭什么承载?出了事,谁负责?”

  “第二,除了这座‘盛唐古城’,它的周边配套是什么?酒店?餐饮?购物?是一片空白!这是景区,还是孤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此惊才绝艳的策划,如此庞大的项目,背后的运营团队,我们一无所知。我们真的要把‘国家级’这块牌子,交给一个,我们完全不了解的‘草台班子’吗?”

  “诸位,它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它的文化价值亦是无可估量。”

  “但,国家级景区的评选,看的不仅是‘线上’的热闹,更是‘线下’的根基。”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

  “一个,远离市区的乡镇,其交通,住宿,餐饮的承载能力,是否足以匹配它如今这般恐怖的客流量?”

  “一旦发生极端天气,或是重大节假日。这,会不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众人皆是眉头紧锁,陷入了冷静的思索。

  是啊。

  捧得越高,摔得可能就越重。

  就在这气氛,再次变得凝重之时。

  一直沉默不语的王司长,却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走到地图前,没有用激光笔。

  而是伸出手,用他那宽大的手掌轻轻地覆盖住了那个,代表着青瑶山庄的光点。

  “同志们,或许我们的思路,该换一换了。”

  “不是,青瑶镇的配套决定了山庄的上限。”

  “而是,青瑶山庄的出现将决定,整个青瑶镇,乃至半个长安市的未来发展的上限!”

  “它,不是在,‘迎合’市场。”

  “它,是在,‘创造’市场!”

  他转过身看着众人,声音铿锵有力!

  “我提议,启动对青瑶山庄‘特事特办’的入围资格投票表决!”

  会议室,安静了片刻。

  随即,所有人的面前那小小的电子投票器,同时亮了起来。

  “同意”。

  “反对”。

  委员们脸上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的郑重。

  他们伸出手,按下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

  下一秒,中央那块巨大的屏幕之上,代表着“同意”的绿色的光柱,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压倒性的姿态,瞬间攀升至了顶峰!

  最终,票比定格。

  13 : 1。

  会议结束,委员们陆续离场。

  王司长却独自一人留在了这间空无一人的会议室里。

  他看着屏幕沉思片刻。

  随即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的内线电话。

  “帮我接长安市文旅局……对,我现在就要。”

  “我需要拿到,青瑶山庄那位刘园长的,直接联系方式。”

  喜欢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