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最想的结构是矩阵式-《穿越58:开局两分地》

  热火朝天的会议室顿时陷入安静,全都看到门口。

  来人是竺校长、刘副校长,他们后面带着省人事厅、一机厅的领导,再后面是学校人事处、宣传处、后勤处的领导。

  秦淦西站起来说:“要去广交会,我们在安排一些工作。”

  竺校长问道:“这里都有些什么人?”

  秦淦西回应道:“中层及以上的所有干部,还有挖掘机、压路机司机。”

  竺校长笑了笑,“这也太凑巧了。”

  摆摆手说:“你们停一下。接下来请省人事厅的朱处长宣读一份文件。”

  朱处长从提着的包里拿出一份红头文件,在众人的掌声中伸手一压,让掌声停止,然后宣读红头文件。

  湖湘大学机械厂升级了,变成正处级单位。

  秦淦西从行政16级一跃而成13级,从副处级的最低档一跃而成正处级的最低档,工资从110.5元/月跃升到155.5元/月,终于比技术系列7级的133.5元/月高了。

  廖祚祥和钱森发也提到副处级的倒数第二档——15级,涨了至少两级;周春波三人全部涨一级,达到副处级的最低档16级,所有车间主任、副主任按工作年限进行调整,有的16级,有的17级。

  车间主任、副主任,绝大多数都是以工代干的,这次职级至少提升两级。

  朱处长宣读完毕后,会议室爆发出激烈掌声。

  除了几个司机,其他人全都涨了工资,激动啊。

  几个司机知道要去给外国人表演,演示挖掘机和压路机,本来就很高兴,遇到领导们升官发财,便也热烈鼓掌起来。

  竺校长拍拍手,大声说:“上级领导决定把我们机械厂升级,是为了激励我们所有人做出更大的成绩,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贡献不仅包括生产出更多的新技术产品,还要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外汇。希望这次的提级,只是我们前进路上的起点……”

  讲几分钟后,他说道:“你们的会议先到这里吧,秦淦西同志、廖祚祥同志、钱森发同志留下,其他人散会。”

  众人闻言纷纷离去,不过周春波和傅伊红又很快带人进来,给各位领导冲了一杯茶才离开。

  等门关上,竺校长问道:“秦淦西同志,你想去参加广交会?”

  秦淦西点点头,“我自认为驾驶技术不错,还想在这几天整点花活,吸引更多客户的注意。”

  朱处长饶有兴致地问:“你还想整花活,什么样的?”

  秦淦西笑着说:“我们的挖掘机比较轻盈,我想琢磨琢磨,看能不能让这轻盈能直观地表现出来。”

  竺校长摆摆手,“算了吧,这个就不要想了。因为人身安全问题,省领导决定,不让你去广交会。当然,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想法,可以教给那些驾驶员同志,由他们去实施。”

  秦淦西感觉蛋痛。

  好不容易想玩一把,结果被人家一声喝止了。

  不是吹,如果不是自己操作,那几个驾驶员在这十几天里是学不会的。

  他可不敢让他们不熟悉就去跳舞,稍不留神就会出问题的。

  如果有自己在,发现问题很简单,可别人,他就不敢保证了。

  “只能让人慢慢练,明年春季广交会再表演。”

  心中默叹一声后,他面色无异地开口:“我服从组织安排。”

  这次担心人身安全,今后还会是,想要参加不知道要在多少年以后。

  其实,如果自己能过去,说不定还能找出一些间谍来,不过自己的能力别人不知道,也不能说出来,只能错失这样的机会了。

  竺校长点点头,“这就好。现在有另外一个问题,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现在的管理模式应该不适合了,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廖祚祥首先出声,钱森发紧随其后,“工厂发展太快,还来不及想这些。”

  秦淦西说道:“我个人有过想法,想等年底再拿出来讨论,并上报各级领导。”

  竺校长的眼光悄然扫过刘副校长和省人事厅、一机厅的领导,“哦,说说你的想法。”

  秦淦西把身体挺直,很严肃地说:“随着机械厂规模的扩大,产品种类、人员数量日趋增加,目前的管理方式虽然高效,但并不利于规范化管理,为了工厂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管理模式必须改变。我认为要这么进行……所以,改名为机械总厂,下设办公室、生产技术科、质量管理科、安全保卫科、采购科、销售科、财务科、后勤科、人事劳资科,生产单位有铸造厂、生产最早六个产品的一厂,生产机床的二厂,生产轴承的三厂,生产液压设备的四厂,生产工程机械的五厂,生产其它设备的六厂,今后有新产品依此类推。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专业化,以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沉默一会后,一机厅的季处长问道:“铸造单独设厂,怎么和其它厂联系?”

  秦淦西应道:“其实,这样的管理也是要有计划的。比如二厂、三厂等厂需要多少铸造零部件,每天需要多少,都要做出详尽的计划,方便铸造厂安排生产。”

  卢作新问道:“你很重视质量的,那质量怎么管理?”

  秦淦西答道:“质量管理会分三级,顶层是总厂的质量管理科,第二层是各厂的质量管理科,底层是班组质量自检。”

  刘副校长说:“这么说,需要增加不少人啊。”

  秦淦西同意这个看法,“我们现在的管理模式,只是工厂初创时期的合适模式,但工厂发展到一定规模,这种模式就不再适合,稍不留神会出现大事故。我们一直在推动制度建设,这么分开之初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但这种混乱不会持续很久。”

  竺校长说:“你这个想法很有建设性,尽早形成文字给我们看看。”

  秦淦西立马答应。

  这是好事啊,一个好的工厂管理架构,对工厂的稳定发展有莫大的保障作用。

  不过,他现在还没完全捋顺,最想的结构是矩阵式,需要找段时间好好捋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