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夫人心疼地抚了抚孙子手臂的伤口,“出了这样的事,怎么不跟家里说呢?”
姜祈生默默低下头。
元卿适时帮他解围:“回老夫人,姜大人之前一直在忙,已经许久没回家了,后来遇到了些事,紧接着又是冬狩……”
她使眼色给姜祈生。
快告状啊,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浪费。
姜老夫人见他们二人之间挤眉弄眼,用帕子拭了拭眼角,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谢绾和方月嵋走出木屋,伺候的人也全部退下。
姜老夫人已经不希望孙子能张口了,便将目光投向另一人。
元卿绷着嘴角,眼神不住地往姜祈生那边瞟。
姜祈生开口道:“祖母就不要问了,这事原是孙儿的不是,怨不得旁人。”
然后便像受了极大委屈一般,将脸偏向床内侧。
元卿简直想给他鼓掌了。
茶言茶语,姜大人无师自通啊。
姜老夫人从嫁进姜家那时起,就看出了姜家是个外表光鲜的虎狼窝。
她改变不了什么,又脱身不得,便索性撒手不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要说姜家中有谁是她割舍不下的,那便是由她一手带大的姜祈生了。
姜祈生乖巧伶俐,儿媳将他抱到跟前时,姜老夫人冷硬的心罕见生出了一丝柔软。
之后儿媳难产而亡,一尸两命,孤苦无依的姜祈生若是在那种环境下长大,会变成什么样,她不敢想。
于是她重回府中,将小孙子接到身边,悉心教养。
费尽多年心血,才将他养成这样一个品貌俱佳的好儿郎,她绝不允许有人将脏手伸到他身上!
姜老夫人拍了拍他的手,“别怕,出了什么事,还有祖母在呢。”
姜祈生虽然没说话,但眼里满满的都是寻到港湾的安心。
元卿悄然出了木屋。
有姜老夫人出面,姜家那边她就不用太担心了。
方月嵋拉着谢绾走过来,“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
姜绾眸色浅浅,俯身行礼,“小女子见过宫大人。”
“你知道他?”方月嵋问道。
谢绾笑了笑,“母亲同我提过,说大理寺有个黑脸小官,为人风趣,从不以身份门第轻视他人,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连丞相都称赞不已。”
元卿:“……”
她摸了摸自己的脸。
按理说她已经逐步减少用量了,虽然不白,但也不至于那么黑吧?
她那么多特点,和雍郡主就只记住了脸黑这一条?
方月嵋抿唇笑出声来,谢绾脸颊红了红,嗔怪地看了她一眼。
……
姜老夫人带着姜祈生,从归元寺一路下山。
姜祈生在北阳猎场受伤的事,在京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元卿一连几日都住在姜府,等事情安定下来,抽空去了云奉山一趟,交代拂柳一些事,要她做好被传讯的准备。
与毒箭有关的人已经拘押起来。
经他招供,此事是陈骏一手策划。
陈骏拒不承认,说自己与姜祈生没有恩怨纠葛,没有害他的理由。
陈兴卫亲自绑了侄子,到御史台配合调查。
姜祈生的箭伤已经好了许多,只是还有些残留的毒素,需要静养。
“还好不是什么要命的毒。”元卿看着他手臂上厚厚的纱布,一阵心虚,“你说我当时怎么就答应你了呢?”“我那里有一些。”方月嵋道,“你跟我一道去取吧。”
“好吧,多谢。”元卿回头吩咐拂柳,“屋里那位,就先拜托你照顾了。”
拂柳点头,“大人放心。”
方月嵋住在离归元寺不远的地方,是一处废旧的道观。
虽然已无人居住,但观内时常有人来打扫,倒也不显得冷清。
方朔与观主是旧交,他将女儿托给她,要她帮忙照顾。
道观门前,便是直往归元寺的大路。
在等待的过程中,一辆马车缓缓而行,路过道观时,马车帘子被掀起,露出商哲那张极其欠揍的脸。
他只朝外瞧了一眼,便又将帘子放下了。
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元卿也看出今日的商哲与往常不一样。
他在入京后都是深色布衣,能多低调就有多低调,不提身份,恐怕没人能猜到他是知府公子。
可现在,合体的浅蓝色衣袍,头戴玉冠,后坠同色发带,衬得他整个人更加俊朗不凡、翩翩如玉。
这般孔雀开屏似的来归元寺,难道是为了招桃花?
元卿向前望了望,只见寺庙之间高墙林立,与寺内其他房屋风格有所不同,倒是更显神秘。
方月嵋将一大筐药都取出来了,“我不知道你那位朋友受了何种伤,便挑了些常用的给你拿出来,要是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元卿拿起其中一瓶看了看,基本都是些治疗外伤的药膏。
治伤是管用,可姜祈生身上还有毒呢,光靠这些还不行。
“不瞒你说,我们是从猎场里跑出来的,姜大人受的不是普通的伤,恐怕一般的伤药起不了多大作用。”
方月嵋讶然,“需要我帮你到山下请大夫吗?”
“这事我自己来吧。”元卿指了下前边高墙之处,“那里是什么地方?”
方月嵋跟着望过去,“那是姜老夫人的住处,谢三小姐便是跟她在一起吃斋念佛,也有好些年了。”
正要离开时,却发现寺外又来了一人,出行仆从众多,显然身份不俗。
方月嵋解释道:“那应当是乐瑶公主。”
温瑶?
她来这里干什么?
元卿匆匆别了方月嵋,跟着温瑶的车马,往归元寺去探情况。
温瑶没有进寺,在外等了许久,瞧见商哲从里面出来,才欢欢喜喜地拎着裙子下车。
商哲眉目间有一瞬的不耐烦,但还是上前行礼道:“见过公主。”
温瑶立马回礼,“商公子好巧啊,又见面了。”
温瑶对他存的是什么心思,商哲大约也能猜得出来。
可他现在心有大志,若是做了驸马,日后便再也不能掌握实权,如此他所付出的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商哲按耐住心里的烦躁,与温瑶拉开距离,“公主殿下既是来拜佛的,那便快些进去吧,在下就不多叨扰了,告辞。”
温瑶抿紧了嘴唇,手死死攥着衣裙,不让自己的情绪显露出来。
她极力忍住,稍稍仰起脖子,哏声道:“我们进去。”
身边侍女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忙躬身搀着公主。
等商哲离开,元卿才从墙角走出来,望着温瑶消失的背影若有所思。
回到木屋时,姜祈生已经转醒。
他自己挑了些药膏抹上,并问道:“你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
“半路看了场意外的戏。”元卿将剩余的药瓶放好,“等你好些了,我再同你一起去谢过方小姐。”
满满一篮子的药,方月嵋大概是把自己屋里的全给她拿来了。
不论如何,日后也该回礼表示一下。
姜祈生听拂柳说了今早发生的事,便也点头说:“是该去谢谢人家。”
他想着睡意朦胧中听到的那个声音,忽地问道:“那女子,你认识?”
元卿疑惑,“哪个?”
“就今天来的那个。”
“哦,你说方月嵋啊。”元卿恍然,“她是江州知府方朔的小女儿,人不错,就是命运有些离奇。”
姜祈生心里一动,继续追问:“此话何意?”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听说她还有个双生姐姐,失踪多年,回来后不到几年就没了。自方大小姐死后,她也跟着身体消瘦,看了许多大夫,都无济于事。或许是方大人觉得京里名医众多,也许能治得了女儿的病,便将她送来了京城。”
喜欢先帝驾崩后,太妃娘娘她飘了
姜祈生默默低下头。
元卿适时帮他解围:“回老夫人,姜大人之前一直在忙,已经许久没回家了,后来遇到了些事,紧接着又是冬狩……”
她使眼色给姜祈生。
快告状啊,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浪费。
姜老夫人见他们二人之间挤眉弄眼,用帕子拭了拭眼角,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谢绾和方月嵋走出木屋,伺候的人也全部退下。
姜老夫人已经不希望孙子能张口了,便将目光投向另一人。
元卿绷着嘴角,眼神不住地往姜祈生那边瞟。
姜祈生开口道:“祖母就不要问了,这事原是孙儿的不是,怨不得旁人。”
然后便像受了极大委屈一般,将脸偏向床内侧。
元卿简直想给他鼓掌了。
茶言茶语,姜大人无师自通啊。
姜老夫人从嫁进姜家那时起,就看出了姜家是个外表光鲜的虎狼窝。
她改变不了什么,又脱身不得,便索性撒手不管,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要说姜家中有谁是她割舍不下的,那便是由她一手带大的姜祈生了。
姜祈生乖巧伶俐,儿媳将他抱到跟前时,姜老夫人冷硬的心罕见生出了一丝柔软。
之后儿媳难产而亡,一尸两命,孤苦无依的姜祈生若是在那种环境下长大,会变成什么样,她不敢想。
于是她重回府中,将小孙子接到身边,悉心教养。
费尽多年心血,才将他养成这样一个品貌俱佳的好儿郎,她绝不允许有人将脏手伸到他身上!
姜老夫人拍了拍他的手,“别怕,出了什么事,还有祖母在呢。”
姜祈生虽然没说话,但眼里满满的都是寻到港湾的安心。
元卿悄然出了木屋。
有姜老夫人出面,姜家那边她就不用太担心了。
方月嵋拉着谢绾走过来,“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
姜绾眸色浅浅,俯身行礼,“小女子见过宫大人。”
“你知道他?”方月嵋问道。
谢绾笑了笑,“母亲同我提过,说大理寺有个黑脸小官,为人风趣,从不以身份门第轻视他人,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连丞相都称赞不已。”
元卿:“……”
她摸了摸自己的脸。
按理说她已经逐步减少用量了,虽然不白,但也不至于那么黑吧?
她那么多特点,和雍郡主就只记住了脸黑这一条?
方月嵋抿唇笑出声来,谢绾脸颊红了红,嗔怪地看了她一眼。
……
姜老夫人带着姜祈生,从归元寺一路下山。
姜祈生在北阳猎场受伤的事,在京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元卿一连几日都住在姜府,等事情安定下来,抽空去了云奉山一趟,交代拂柳一些事,要她做好被传讯的准备。
与毒箭有关的人已经拘押起来。
经他招供,此事是陈骏一手策划。
陈骏拒不承认,说自己与姜祈生没有恩怨纠葛,没有害他的理由。
陈兴卫亲自绑了侄子,到御史台配合调查。
姜祈生的箭伤已经好了许多,只是还有些残留的毒素,需要静养。
“还好不是什么要命的毒。”元卿看着他手臂上厚厚的纱布,一阵心虚,“你说我当时怎么就答应你了呢?”“我那里有一些。”方月嵋道,“你跟我一道去取吧。”
“好吧,多谢。”元卿回头吩咐拂柳,“屋里那位,就先拜托你照顾了。”
拂柳点头,“大人放心。”
方月嵋住在离归元寺不远的地方,是一处废旧的道观。
虽然已无人居住,但观内时常有人来打扫,倒也不显得冷清。
方朔与观主是旧交,他将女儿托给她,要她帮忙照顾。
道观门前,便是直往归元寺的大路。
在等待的过程中,一辆马车缓缓而行,路过道观时,马车帘子被掀起,露出商哲那张极其欠揍的脸。
他只朝外瞧了一眼,便又将帘子放下了。
虽然只有短短几秒钟,元卿也看出今日的商哲与往常不一样。
他在入京后都是深色布衣,能多低调就有多低调,不提身份,恐怕没人能猜到他是知府公子。
可现在,合体的浅蓝色衣袍,头戴玉冠,后坠同色发带,衬得他整个人更加俊朗不凡、翩翩如玉。
这般孔雀开屏似的来归元寺,难道是为了招桃花?
元卿向前望了望,只见寺庙之间高墙林立,与寺内其他房屋风格有所不同,倒是更显神秘。
方月嵋将一大筐药都取出来了,“我不知道你那位朋友受了何种伤,便挑了些常用的给你拿出来,要是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元卿拿起其中一瓶看了看,基本都是些治疗外伤的药膏。
治伤是管用,可姜祈生身上还有毒呢,光靠这些还不行。
“不瞒你说,我们是从猎场里跑出来的,姜大人受的不是普通的伤,恐怕一般的伤药起不了多大作用。”
方月嵋讶然,“需要我帮你到山下请大夫吗?”
“这事我自己来吧。”元卿指了下前边高墙之处,“那里是什么地方?”
方月嵋跟着望过去,“那是姜老夫人的住处,谢三小姐便是跟她在一起吃斋念佛,也有好些年了。”
正要离开时,却发现寺外又来了一人,出行仆从众多,显然身份不俗。
方月嵋解释道:“那应当是乐瑶公主。”
温瑶?
她来这里干什么?
元卿匆匆别了方月嵋,跟着温瑶的车马,往归元寺去探情况。
温瑶没有进寺,在外等了许久,瞧见商哲从里面出来,才欢欢喜喜地拎着裙子下车。
商哲眉目间有一瞬的不耐烦,但还是上前行礼道:“见过公主。”
温瑶立马回礼,“商公子好巧啊,又见面了。”
温瑶对他存的是什么心思,商哲大约也能猜得出来。
可他现在心有大志,若是做了驸马,日后便再也不能掌握实权,如此他所付出的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商哲按耐住心里的烦躁,与温瑶拉开距离,“公主殿下既是来拜佛的,那便快些进去吧,在下就不多叨扰了,告辞。”
温瑶抿紧了嘴唇,手死死攥着衣裙,不让自己的情绪显露出来。
她极力忍住,稍稍仰起脖子,哏声道:“我们进去。”
身边侍女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忙躬身搀着公主。
等商哲离开,元卿才从墙角走出来,望着温瑶消失的背影若有所思。
回到木屋时,姜祈生已经转醒。
他自己挑了些药膏抹上,并问道:“你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
“半路看了场意外的戏。”元卿将剩余的药瓶放好,“等你好些了,我再同你一起去谢过方小姐。”
满满一篮子的药,方月嵋大概是把自己屋里的全给她拿来了。
不论如何,日后也该回礼表示一下。
姜祈生听拂柳说了今早发生的事,便也点头说:“是该去谢谢人家。”
他想着睡意朦胧中听到的那个声音,忽地问道:“那女子,你认识?”
元卿疑惑,“哪个?”
“就今天来的那个。”
“哦,你说方月嵋啊。”元卿恍然,“她是江州知府方朔的小女儿,人不错,就是命运有些离奇。”
姜祈生心里一动,继续追问:“此话何意?”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听说她还有个双生姐姐,失踪多年,回来后不到几年就没了。自方大小姐死后,她也跟着身体消瘦,看了许多大夫,都无济于事。或许是方大人觉得京里名医众多,也许能治得了女儿的病,便将她送来了京城。”
喜欢先帝驾崩后,太妃娘娘她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