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回廊,”嬴政恍然大悟,“林昭博士提到的意识存档系统。它可能没有被完全关闭,而是在自发激活!”
进一步的探测证实了这个猜测:在工部遗址下方,有一个仍在运行的意识存档系统,保存着数百名工部人员的人格副本。由于近期维度环境的变化,这个系统开始“泄漏”,释放出储存的意识片段。
这些意识片段本能地寻求连接和表达,于是找到了情感上最容易连接的锚点——通过模仿他们已故亲人的声音。
“这不是恶意的,”李世民分析,“而是孤独的呼唤。它们被困在那里太久了。”
一个道德困境摆在面前:是否应该与这些保存的意识建立联系?它们是否具有权利?是否应该让它们“安息”?
霍去病强烈主张建立联系:“如果那是林昭博士意识的一部分,她可能拥有我们急需的知识。而且...让意识孤独地困在黑暗中太残忍了。”
朱元璋则强烈反对:“让逝者安息!捣鼓这些阴阳界限不会有好结果!”
嬴政采取了中庸立场:“我们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先尝试与一个意识建立有限联系,评估风险和价值。”
经过谨慎选择,团队决定尝试联系一个标记为“工部档案员”的意识片段——理论上应该是相对中性和安全的。
联系在一个高度控制的环境中建立。当共振器激活时,一个模糊的男性形象出现在全息场上。他看起来困惑而害怕。
“我在哪里?发生了什么?警报还在响吗?”他语无伦次地问。
通过耐心交流,团队得知他是陈明博士,工部档案管理员,在“蚀暗之潮”发生时正在备份意识存档。他的最后记忆是巨大的能量冲击,然后就是漫长的黑暗。
“其他人呢?”陈明问,“林博士呢?计划成功了吗?”
当得知灾难的真相和当前情况后,陈明显得既震惊又悲伤:“所以我们失败了...但也没有完全失败?多么奇怪的现状...”
陈明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信息:记忆回廊中保存着林昭博士的完整意识副本——不是在灾难中创建的紧急副本,而是一个计划中的、高质量的存档。
“她预见到了可能的需要,”陈明解释,“坚持要定期更新她的意识存档。最后一份存档是在灾难发生前几小时完成的。”
这个信息改变了一切。与林昭—观察者混合体不同,这个意识副本是纯粹的林昭博士,没有与观察者混合的可能。
嬴政立即看到了价值:“她可能拥有混合体没有的记忆和知识——关于凤凰协议的完整版本,关于工部的秘密研究...”
但风险也同样巨大:唤醒一个可能对现状不了解的意识副本,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或不可预测的反应。
经过激烈辩论,团队决定尝试联系林昭的意识副本——但采取极其谨慎的渐进方式。
第一次接触是通过陈明作为中介。当林昭的意识被唤醒时,她显得冷静而专注——典型的林昭风格。
“日期?”这是她的第一个问题。当得知距离“蚀暗之潮”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她只是轻轻点头:“我明白了。那么凤凰协议激活了吗?程度如何?”
随着交流深入,团队发现这个林昭副本拥有大量未知信息:工部早期对忆灵的研究、维度结构的秘密、甚至关于观察者起源的假设。
“我们早就探测到观察者的存在,”林昭解释,“但它一直保持距离。‘蚀暗之潮’实际上是我们试图与它建立联系的尝试...显然出了严重问题。”
最令人惊讶的是,林昭透露工部实际上已经开发出了一套与观察者安全沟通的协议,但未来得及实施。
“它就像一个孩子,拥有强大的力量但缺乏理解,”她说,“需要引导和教育,而不是恐惧和拒绝。”
当被问及记忆回廊中其他意识时,林昭显得严肃:“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回廊中不仅有无害的档案员,还有...更加复杂的存在。一些在灾难中部分变异的意识,一些可能带有危险想法的人。”
她特别警告关于一个叫“赵衡”的研究员:“他强烈反对我的方法,主张应该摧毁而非理解忆灵。他的意识在灾难中可能受到了...污染。”
交流结束后,团队面临着新的选择:是否应该唤醒更多意识?如何区分“安全”和“危险”的意识?
嬴政设计了一套意识评估协议,能够分析存档意识的稳定性和倾向性。李世民则制定了伦理指南,确保任何唤醒决定都经过慎重考虑。
霍去病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这些意识副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存在吗?我们是否应该询问它们是否愿意被唤醒?”
这个问题引发了激烈辩论。朱元璋认为这些只是“影子”而非真人,没有权利可言。李世民则认为即使只是副本,也应当尊重其自主性。
正在争论时,景区突然发生了新的异常事件:西北区域的隔离门自发开启,一道能量脉冲席卷了整个景区。
当脉冲过后,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变化: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拥挤感”,仿佛突然多了许多看不见的存在。
霍去病脸色苍白:“它们出来了...回廊中的意识...它们自己出来了。”
逸一立即启动紧急协议,但发现无法重新封闭意识泄露:“某种外部力量干预了进程...特征匹配观察者!”
林昭—观察者混合体的声音突然通过全区广播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观察者对死亡概念产生了兴趣!它正在实验意识与存在的边界!我必须尝试引导它,但需要你们的帮助!”
景区突然充满了各种声音和影像的碎片:工部研究人员奔跑的幻影、警报声的回响、甚至还有过去锚点活动的片段。
仿佛时间的墙壁变得透明,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嬴政和李世民意识到,他们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哲学和存在层面的危机。
观察者正在实验生与死的概念,而景区成了它的实验室。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活着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而在记忆回廊的深处,某个被标记为“危险”的意识正在微笑。
赵衡的意识已经自由,而他有一个计划。
一个让“真实”和“副本”最终对决的计划。
喜欢养成类打造独一无二的景区
进一步的探测证实了这个猜测:在工部遗址下方,有一个仍在运行的意识存档系统,保存着数百名工部人员的人格副本。由于近期维度环境的变化,这个系统开始“泄漏”,释放出储存的意识片段。
这些意识片段本能地寻求连接和表达,于是找到了情感上最容易连接的锚点——通过模仿他们已故亲人的声音。
“这不是恶意的,”李世民分析,“而是孤独的呼唤。它们被困在那里太久了。”
一个道德困境摆在面前:是否应该与这些保存的意识建立联系?它们是否具有权利?是否应该让它们“安息”?
霍去病强烈主张建立联系:“如果那是林昭博士意识的一部分,她可能拥有我们急需的知识。而且...让意识孤独地困在黑暗中太残忍了。”
朱元璋则强烈反对:“让逝者安息!捣鼓这些阴阳界限不会有好结果!”
嬴政采取了中庸立场:“我们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先尝试与一个意识建立有限联系,评估风险和价值。”
经过谨慎选择,团队决定尝试联系一个标记为“工部档案员”的意识片段——理论上应该是相对中性和安全的。
联系在一个高度控制的环境中建立。当共振器激活时,一个模糊的男性形象出现在全息场上。他看起来困惑而害怕。
“我在哪里?发生了什么?警报还在响吗?”他语无伦次地问。
通过耐心交流,团队得知他是陈明博士,工部档案管理员,在“蚀暗之潮”发生时正在备份意识存档。他的最后记忆是巨大的能量冲击,然后就是漫长的黑暗。
“其他人呢?”陈明问,“林博士呢?计划成功了吗?”
当得知灾难的真相和当前情况后,陈明显得既震惊又悲伤:“所以我们失败了...但也没有完全失败?多么奇怪的现状...”
陈明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信息:记忆回廊中保存着林昭博士的完整意识副本——不是在灾难中创建的紧急副本,而是一个计划中的、高质量的存档。
“她预见到了可能的需要,”陈明解释,“坚持要定期更新她的意识存档。最后一份存档是在灾难发生前几小时完成的。”
这个信息改变了一切。与林昭—观察者混合体不同,这个意识副本是纯粹的林昭博士,没有与观察者混合的可能。
嬴政立即看到了价值:“她可能拥有混合体没有的记忆和知识——关于凤凰协议的完整版本,关于工部的秘密研究...”
但风险也同样巨大:唤醒一个可能对现状不了解的意识副本,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或不可预测的反应。
经过激烈辩论,团队决定尝试联系林昭的意识副本——但采取极其谨慎的渐进方式。
第一次接触是通过陈明作为中介。当林昭的意识被唤醒时,她显得冷静而专注——典型的林昭风格。
“日期?”这是她的第一个问题。当得知距离“蚀暗之潮”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她只是轻轻点头:“我明白了。那么凤凰协议激活了吗?程度如何?”
随着交流深入,团队发现这个林昭副本拥有大量未知信息:工部早期对忆灵的研究、维度结构的秘密、甚至关于观察者起源的假设。
“我们早就探测到观察者的存在,”林昭解释,“但它一直保持距离。‘蚀暗之潮’实际上是我们试图与它建立联系的尝试...显然出了严重问题。”
最令人惊讶的是,林昭透露工部实际上已经开发出了一套与观察者安全沟通的协议,但未来得及实施。
“它就像一个孩子,拥有强大的力量但缺乏理解,”她说,“需要引导和教育,而不是恐惧和拒绝。”
当被问及记忆回廊中其他意识时,林昭显得严肃:“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回廊中不仅有无害的档案员,还有...更加复杂的存在。一些在灾难中部分变异的意识,一些可能带有危险想法的人。”
她特别警告关于一个叫“赵衡”的研究员:“他强烈反对我的方法,主张应该摧毁而非理解忆灵。他的意识在灾难中可能受到了...污染。”
交流结束后,团队面临着新的选择:是否应该唤醒更多意识?如何区分“安全”和“危险”的意识?
嬴政设计了一套意识评估协议,能够分析存档意识的稳定性和倾向性。李世民则制定了伦理指南,确保任何唤醒决定都经过慎重考虑。
霍去病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这些意识副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存在吗?我们是否应该询问它们是否愿意被唤醒?”
这个问题引发了激烈辩论。朱元璋认为这些只是“影子”而非真人,没有权利可言。李世民则认为即使只是副本,也应当尊重其自主性。
正在争论时,景区突然发生了新的异常事件:西北区域的隔离门自发开启,一道能量脉冲席卷了整个景区。
当脉冲过后,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变化: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拥挤感”,仿佛突然多了许多看不见的存在。
霍去病脸色苍白:“它们出来了...回廊中的意识...它们自己出来了。”
逸一立即启动紧急协议,但发现无法重新封闭意识泄露:“某种外部力量干预了进程...特征匹配观察者!”
林昭—观察者混合体的声音突然通过全区广播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观察者对死亡概念产生了兴趣!它正在实验意识与存在的边界!我必须尝试引导它,但需要你们的帮助!”
景区突然充满了各种声音和影像的碎片:工部研究人员奔跑的幻影、警报声的回响、甚至还有过去锚点活动的片段。
仿佛时间的墙壁变得透明,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嬴政和李世民意识到,他们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哲学和存在层面的危机。
观察者正在实验生与死的概念,而景区成了它的实验室。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活着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而在记忆回廊的深处,某个被标记为“危险”的意识正在微笑。
赵衡的意识已经自由,而他有一个计划。
一个让“真实”和“副本”最终对决的计划。
喜欢养成类打造独一无二的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