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支持农业-《水煮大明》

  崇祯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晨,李勇在宋应星、宋应昇兄弟的陪同下,来到了这个令大明农业焕发新生的神奇之地——既是农科院又是农资公司的综合体。

  徐孚远院长(总经理)早已等候多时。这位徐达后裔、徐阶家族第四代传人,在崇祯三年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主动投效,转眼已近一年。只见他拱手笑道:"李大人,这一年咱们可没闲着!"

  在徐院长的带领下,李勇见识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农业创新,搞出农药四杰,杀虫剂:生石灰与硫磺的完美混合;草木灰:最古老的天然杀虫剂;鱼藤精:来自南洋的神奇植物提取物;烟草浸液:含尼古丁的天然杀虫剂。

  进行了一场肥料革命,最令人称奇的是磷肥的发现与生产。徐院长神秘一笑:"去年四月十六日,我们在矿石中发现了磷肥!"更绝的是他们的商业操作——贷款30万两,以"收地皮如收白菜"的惊人低价,将郧阳府保康县的马桥镇和马良镇几乎整个盘下。当地人至今还在传颂金山人的生意经:"赚钱嘛,使点手段不寒碜!"

  最夸张的是琉球鸟粪湖的收购。通过独创的堆肥发酵四步法,他们将这种天然肥料变成了高效有机肥,让大明农民第一次见识到了"科技种田"的威力。

  李勇听得连连点头:"好个'点石成金'!"他忽然想到:"这要是让山西的票号知道了,怕是要抢着给咱们贷款了......"

  金山农资公司的崛起,堪称大明商业史上最耀眼的案例之一。这家与大冶制铁厂并驾齐驱的重资产企业,不仅开创性地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更让徐孚远院长——这位徐达后裔、徐阶家族第四代传人——即将迎来财富自由的巅峰时刻。

  众人站在公司新落成的五层写字楼前,不禁惊叹。短短一年,这里已从最初的三层小楼蜕变为建筑面积超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

  一层:农具展示区,琳琅满目的农具整齐排列

  二层:种子库,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良品种在此培育

  三层:培训教室,农业技术推广的中心

  四层:实验室,在宋应星兄弟的支持下,这里配备了数十台显微镜和堆积如山的玻璃器皿,堪称大明最先进的农业科研基地,实验室角落里,几个学徒正在偷偷试验辣椒水杀虫法和偷偷用显微镜观察辣椒切片——看来大明的农业创新远不止于此!农业科研远比想象中更疯狂!

  五层:办公区,站在落地窗前,视野开阔--最令人震撼的是向下俯瞰的景象——整片试验田如同巨大的俄罗斯方块拼图:这里在测试新品种的发芽率;那里在对比不同肥料的肥效;

  还有区域专门研究病虫害防治

  "没有我们做不到,只有我们想不到!"徐孚远自豪地说。李勇心中暗赞:"不愧是祖上阔过的人,这气魄,这手笔!"他甚至觉得,应该再给徐院长补个"六百六十六两"的红包——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五楼的会议室里,徐孚远院长正侃侃而谈。这位看似儒雅的世家子弟,谈起生意经来却锋芒毕露,听得李勇直瞪眼——"好你个徐孚远,藏得够深啊!别人不仅是专业人才,还他娘的是个“经商天才”"

  "我们打造了"寄生式"销售网络,金山商会的商船开到哪里,我们的农资推广就跟进到哪里。"徐院长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却是令人拍案的商业布局。他们发明的"试用包陷阱"更是绝妙:先让地主们免费试用,再用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进行"数字轰炸",最后地主们个个乖乖掏钱——这哪是卖农资,分明是玩心理战!

  "按这个增长速度,年底突破百万两销售额不是问题。"徐院长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一片吸气声,这又是一个“销售神话”。

  坐在一旁的沈佩玉却愁眉不展。三天后农资公司就要上市,这可把她难住了:重资产模式本该估值谨慎,可偏偏又是爆发式增长,到底该定什么价格?

  她咬着嘴唇暗想:"这徐孚远分明是个商业鬼才,把老娘都绕进去了!"

  窗外,金山商会的货船正扬帆起航,载着新一批农资驶向远方——这场商业与农业的完美联姻,正在改写大明的经济版图。

  李勇带着不知是惊喜还是惊吓的心情离开了农科院。

  崇祯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晨。金山港码头,寒风猎猎。李勇携妻子汤青雨、沈佩玉立于栈桥之上,目送四艘战船缓缓驶离。旗舰"江南二号"巍峨如山,每艘战船船舷两侧,600名新军将士列队而立,盔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寒光。

  汤克严——如今大家都叫他"汤胖子"——挺着圆滚滚的肚子站在甲板上,正朝岸上挥手。张拓疆持剑而立,目光坚毅如刀。

  "此去万里,务必珍重。"李勇高声嘱咐,声音却被呼啸的海风吹散。

  汤青雨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包东西:"这是唐先生配的防疫药散,记得每日服用。"

  汤克严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乖女儿放心,俺们这把老骨头,结实着呢!"

  战船渐渐消失在海天相接处。李勇望着空荡荡的海面,喃喃道:"这一步迈出去,便是新天地了。"远处,一群海鸥盘旋而起,鸣叫声划破黎明的宁静。

  李勇用袖子在眼角胡乱抹了两下,突然意识到自己最近竟变得如此多愁善感。他迅速收回情绪,翻身上马车,扬尘而去——下午一点,上海股票交易所的敲钟仪式正等着他。

  "必须让所有人看见!"他在心里呐喊,"李勇不仅是军事强人,更是民生大业的掌舵者!"

  交易所门前早已人声鼎沸。李勇与宋氏兄弟、徐孚远、唐国治、徐茂生以及沈佩玉一同登上高台。随着铜锣一声脆响,金山农资的股票瞬间被推上云端——扬州盐商的资本、山西票号的财力,再加上李勇的名人效应,这只股票简直像坐了火箭。

  看着疯涨的数字,李勇嘴角忍不住抽搐,最终化作一声猥琐的"嘿嘿"笑。他转头对身旁的沈佩玉低语:"金山是个来了就别想走的地方——无论是人,还是钱。"

  交易所角落里,几个山西票号的掌柜正偷偷交换眼神:"这李勇...比我们还会玩啊...",还有几个盐商在喝茶:“我去,这是在抢钱还是在赌钱...”,楼下几个老股民在嘀咕:“那个娘们怎么又出现了,她得多有钱.....”

  李勇瘫在书房里,眼前一片模糊,嘴角还挂着可疑的白色泡沫——他累得连"过劳死"的觉悟都有了。可一看桌上的日历,整个人瞬间从床上弹起来:"年终大会!PPT还没写一个字!"这哪是什么996?简直是7×11全天候无休!

  窗外,金山卫城的灯火依旧璀璨,而他的PPT进度条...还停留在可怕的0%。"算了,先写个标题页吧..."李勇咬着牙,手指握笔在颤抖,"'李勇的崇祯XX:从金山到世界..."

  脑袋中突然弹出一条消息:"老板:PPT明早九点前必须交!"李勇:"¥?!*"当场想原地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