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逼退荷兰-《水煮大明》

  1631年赛季前瞻,当前局势:红队(亚齐)刚被葡柔联队踢爆,正在更衣室骂娘;绿队(万丹)忙着和荷兰队谈转播权分成;蓝队(柔佛)抱着明国爸爸的大腿瑟瑟发抖

  场边广告牌上闪烁着:"明国集团友情赞助——本届马六甲杯唯一指定'爸爸'品牌!"

  李勇在艉楼上小声嘀咕:"希望这波商业互吹能撑到我们拿到香料贸易代理权..."

  崇祯四年三月十六日,李勇的联合舰队在马六甲晃荡了十天,炸死了不少海峡中的无辜的鱼类,终于来到了万丹港的外海,马哈拉贾代表柔佛和明国给阿布·穆法克尔国送上拜帖,第二日,三方在万丹的王宫正式见面。

  马哈拉贾站在柔佛国立场的主张是三方结盟,共同对抗亚齐和荷兰人,万丹国同意结盟对付亚齐国,但对荷兰人心存敬畏有些犹豫,李勇看这哥们一副怂哥模样,也不多想,中立就中立,但必须卖点大明军火,这个觉悟要有,这些也可以对亚齐强势一点。

  万丹王宫·觐见厅,檀香木的廊柱被午后阳光镀上一层金箔,阿布·穆法克尔苏丹的孔雀翎羽冠在穹顶下微微颤动。马哈拉贾的犀牛皮靴踏过镶嵌着香料图案的地砖时,故意踩出"咚咚"声响——这位柔佛权臣显然深谙"先声夺人"之道。

  马哈拉贾拱手行礼,眼角余光扫过荷兰商馆方向:"苏丹陛下,亚齐人的战船比去年又多了三十艘,上月刚烧了淡目港的粮仓。至于荷兰人...(冷笑)他们虽打着贸易旗号,可谁不知道巴达维亚的炮台每天都在校准万丹港的方位?"

  阿布·穆法克尔用金勺搅动槟榔汁,碗沿碰撞声清脆:"马哈拉贾阁下,您说的我都明白。"他突然转头看向李勇,瞳孔里映出对方腰间佩刀的鎏金纹路,"但明国大人,您说你们的火铳能打穿荷兰人的铁甲?去年荷兰大使送来的铁制铠甲,我们的神射手试了三天..."

  李勇突然拔出短铳拍在案几上,震得槟榔汁溅了地桌"试试这个!荷兰人的铁甲?我们火铳营的兄弟管那叫'移动的箭靶'!"

  阿布·穆法克尔抹了把脸上冷汗,孔雀翎羽冠歪成了抽象艺术:"嘶...明国的火器确实..."他忽然压低声音,"可荷兰人控制着巽他海峡的硝石贸易,我们去年买的硫磺还被扣在巴达维亚..."

  马哈拉贾冷笑插话:"所以更需要结盟!柔佛可以提供马六甲海峡的情报网,万丹掌握着苏门答腊的胡椒通道——"他突然转向李勇,"至于火铳...明国大人,听说你们有种'连珠铳',一扣扳机能打十颗铁砂?"

  李勇摸着下巴露出商人式微笑:"马哈拉贾阁下消息灵通啊。"突然压低声音,"不过这种宝贝只卖给真正的盟友——比如愿意把荷兰商馆位置画成地图的盟友。"说着从袖中抽出一卷桑皮纸,"比如这样的..."

  阿布·穆法克尔凑近看图,瞳孔骤缩,"这...这是巴达维亚港的防御布局?!"他猛地抬头,"你们怎么..."

  马哈拉贾得意挑眉:"我们柔佛的'海上蚂蚁'可不少。"突然正色,"苏丹陛下,现在亚齐人囤积粮草准备春季攻势,荷兰舰队也在招募爪哇雇佣兵——我们三方若再拖延..."

  李勇突然拍案而起:"三件事!"手指点在地图上,"第一,明国军火只认'反亚齐同盟'的账;第二,万丹港的关税对大明商船减半;第三..."刀尖划过巴达维亚位置,"三个月内若不见行动,我们就去和最近比较虚弱的亚齐谈谈......!"

  阿布·穆法克尔喉结滚动:"...明日午时,我让财政大臣带你们去军械库清点火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补充,"不过...能不能先付十万银币?就当...定金?"

  马哈拉贾与李勇交换眼神:"苏丹陛下圣明!"

  李勇抱拳大笑:"爽快!"突然用蹩脚的马来语补了句,"Kita saudara sekarang!(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了!)"

  阿布·穆法克尔憋红脸纠正:"是'saudara'不是'sauna'!"众人哄笑中,荷兰商馆方向恰巧传来钟声——像极了战鼓的节奏。

  突然卫士来报,李勇笑着说:“两位有没有兴趣随我上船一观?”

  突然响起的号角声

  卫兵撞开描金漆门的瞬间,夕阳正斜斜切过王宫的琉璃窗棂,“报!有荷兰人的舰队在靠近!”。李勇指尖还沾着槟榔汁,闻言笑着指向窗外:"两位要不要看看荷兰人的'海上马车夫'表演?"他故意拖长音调,"据说他们的船员连桅杆上都装了货物架——省得卸货耽误做生意呢。"

  崇祯四年三月十七日,万丹港外海,"江南三号"的艉楼甲板此刻成了移动的观景台。阿布·穆法克尔苏丹的孔雀翎羽冠被海风吹得左摇右晃,活像要起飞的火鸡;马哈拉贾则死死攥着栏杆,眼神在荷兰舰队与李勇腰间的绣春刀间来回游移。

  "那就是东印度公司的'铁甲蟑螂群'?"马哈拉贾突然啐了一口,"去年他们用三十艘武装商船堵了我们三个月海口!"

  李勇(轻笑):"今天他们得数蚂蚁了。"突然指向海平线,"请看——"

  海天之间2艘千吨级盖伦船如同劈开浪花的利刃,21艘同型500吨级战舰紧随其后,13艘飞剪船像箭鱼群紧随其后,19艘改装福船则保持着诡异的沉默——它们裸露的炮口上还留着昨日炮击的熏黑痕迹。55艘战舰拉出的战列线长达三里格,桅杆森林在海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巨兽抖动的鬃毛。

  旗舰"约翰·德·比特"号甲板上,"上帝啊..."扬·德·博特总督的银质单筒望远镜"当啷"掉在甲板上。他看见那些飞剪船船艏的龙纹浮雕正在阳光下闪烁,而最前方的千吨巨舰竟同时飘扬着大明龙旗与柔佛新月旗——这他娘的是海盗联军还是朝贡使团?

  他望着己方16艘盖伦船与30艘武装商船组成的"贸易船队",忽然觉得那些商船货舱里堆的不是香料,而是棺材板。总督扬·德·博特的东印度公司在亚洲一共有70多艘战舰,其中40艘为武装商船,30艘为排水量500吨的盖伦船,但这30艘中有14艘被部署在大员(台湾)南部以对抗狡猾的郑芝龙,经过十天的筹备,才拉出这支临时舰队。

  "阁下,我们的火炮..."海军上校的声音发颤。

  "数数对方有多少门红夷大炮。"总督摆摆手,突然扯开领口的丝绸衬衣散热,"见鬼!他们中国战船(福船)都装了多达22门新式火炮?!"

  海风送来的死亡倒计时,扬·德·博特总督!此时却想到了大员(台湾),今天这仗不能打,打了无论输赢,大员(台湾)肯定就守不住了。

  阿布·穆法克尔抓起望远镜的手在抖:"他们...他们真的会开炮?"

  马哈拉贾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去年他们在马六甲湾试过新式炮弹,把一艘五百吨的葡萄牙船轰成了飘在海上的木屑..."

  扬·德·博特突然摘下三角帽擦汗,这动作让他的秃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撤军!立刻转向巴达维亚!"他抓起鹅毛笔在命令书上狂草,"告诉台湾总督,明国人的火炮比葡萄牙人可怕十倍——哦对了,记得提醒他给郑芝龙送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