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上海三期-《水煮大明》

  "陈叔!"李勇快步迎上,与陈元化紧紧握手,力道十足,"恭贺贤侄,一儿一女双喜临门!"这句看似平常的寒暄,实则暗藏玄机——李勇刚得一子一女双喜临门,陈元化这一提,既显亲切,又送上了恰到好处的祝福。

  李勇笑得眼角皱纹都出来了:"托陈叔的福!"陈知府拍了拍李勇的肩膀,力道同样不轻,"这上海三期,可是我松江府的脸面!"言语间,既有对李勇的感激,又有作为地方官的自豪。

  李勇环顾四周,只见工地上数千名工匠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远处,一期、二期的商铺林立,行人如织,一片繁荣景象。他转头对身旁的众人介绍道:"诸位,这就是我们金山速度!从规划到动工,不过半年光景!"

  汤克严眯着眼睛,像只精明的老狐狸:"陈兄,这地价可是翻了三番不止啊!"他指着远处刚刚平整好的地块,"下个月我们殖民公司打算再拿一百亩!"

  沈学海则与陈元化攀谈起来:"小杜啊,这周边配套可还跟得上?学堂、医馆都规划好了?"

  杜麐征连连点头:"放心!蒙学校院已经动工,同仁堂的分号下月就到!"

  陈知府压低声音,"就是这税...贤侄可得给叔我打个商量..."

  李勇哈哈大笑,拍了拍陈元化的肩膀:"陈叔,咱们什么关系?该交的绝不含糊!"他转向杜麐征,"杜先生,咱可不能偷税漏税哦!"

  杜麐征心领神会,快步离去。陈元化看着杜麐征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随即又恢复如常,向李勇问到:"贤侄,一年都看不到你人影,最近可有什么新的想法?"

  李勇心中却已在盘算下一步棋——这上海三期不过是一隅之地,他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陈大人,有没有兴趣,明年去负责湖广?”

  陈元化一时以为自己听错了,有点懵:“贤侄,你这是开玩笑吧!”

  李勇从怀中抽出一张乾坤万国舆图,指着长江以南一直到南洋,再到美洲,悄悄说道:“陈大人,这些地方都已落入我手,有没有兴趣一起干件大事,三日后帮我请杭州知府陈大人(陈潜夫)和苏州知府史大人(史应选)来我府中,我们四人一起详聊,如何?哈哈!”

  陈元化心不在焉,在晕头晕脑中与李勇完成了三期开盘的剪彩仪式。

  李勇挽着陈子龙的胳膊,漫步在黄浦江畔的堤岸上。下午的骄阳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碎金闪烁。陈子龙恍惚间有种错觉,仿佛置身梦境——三年前他离开时,这里还只是一片普通的江南水乡,而如今展现在眼前的,分明是一座闪耀着奇异光芒的未来之城。

  "子龙兄,"李勇指着对岸林立的船坞和铁厂,声音里带着几分得意,"认不出来了吧?"

  陈子龙瞪大了眼睛,嘴唇微微颤抖。他曾在内部参考中读到过上海的巨变,但那些文字描述与眼前所见相比,简直如同儿戏。曾经宽阔的河道旁,如今矗立着巍峨的码头,巨大的龙门吊如同钢铁巨人般耸立,一艘艘挂着各种旗帜的商船进进出出,装卸货物的劳工们穿梭如织。

  "这...这哪里还是上海县..."陈子龙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李勇带着他穿过新修的石拱桥,桥面宽阔得足以让四辆马车并行。马路上四轮马车川流不息,很多车夫们穿着统一的制服,头戴圆顶礼帽,手持长鞭,驾驭着装饰华丽的马车。街道两旁,高大的商埠大楼拔地而起,玻璃橱窗反射着夕阳的光芒,钱庄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酒楼的旗幡迎风招展。

  "安全问题?"李勇笑着指向街道上巡逻的"保安",他们身着统一的藏青色制服,腰佩短棍,步伐整齐。"全是按军人标准,训练有素。"

  当一行人拐过街角,陈子龙的呼吸几乎停滞——一座宏伟的建筑矗立在眼前,楼顶"股票交易市场"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仿佛全天下的人都聚集于此。

  "我的天!"陈子龙倒吸一口凉气,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这哪里是交易市场,分明是全世界最大的赌场!"

  李勇哈哈大笑:"子龙兄过谦了,这里可是未来大明的金融中心!"

  市场内人声鼎沸,股民们(或者说赌徒们)挥舞着手中的票据,大声叫嚷着交易。陈子龙瞪大眼睛,看着那些出手阔绰的商人——扬州盐商、宁波海商、山西票号、安徽徽商,个个面色潮红,眼中闪烁着贪婪与狂热的光芒。

  "至少三百家公司挂牌,"李勇指着交易板上密密麻麻的股票代码,"日交易额...嘿嘿,是个天文数字。"

  就在这时,一阵更强烈的骚动从市场内传来。陈子龙竖起耳朵,捕捉到了关键词:"南洋归附"、"海贸重开"...他恍然大悟,海贸相关股票价格正如同火箭般飙升。

  "走,看看更精彩的。"李勇拉着目瞪口呆的陈子龙,穿过一条新开辟的街道,来到旁边一座同样热闹的建筑前。

  "海外土地交易市场"的牌匾高高悬挂,里面人头攒动,比股票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汤克严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人群中央,正与几位衣着华丽的商人交谈甚欢。

  "每亩三钱!"陈子龙听到这个数字,差点又惊掉下巴,"美洲土地从一钱涨到三钱?!"

  市场内除了土地交易,还有奴隶买卖和海运业务。各种肤色、服饰的人进进出出,有人举着契约,有人数着银两,有人指着地图讨价还价。最令人震惊的是,所有人交易时使用的都是军票——那种原本只是金山内部流通的纸币。

  沈学海拿起一张军票,在阳光下仔细端详,眼角是藏不住的笑。他侧头看向李勇,两人目光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和一丝狡黠的笑意。

  "不知不觉,已经与银元等价了,我看股市中也在流通..."沈学海压低声音,声音中既有高兴又有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