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冷曜-《超气人影帝不为人知的那些年》

  整个综艺节目依旧是全程直播,李洛正和韦军大声讨论的时候,弹幕也在实时互动,简直可以用炸开了锅来形容。

  【沃德玛,本科生2篇SCI......】

  【我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

  【这个水平40岁能得诺贝尔奖了吧】

  【我写个期末论文都要憋两个礼拜,他发SCI像写周记一样?】

  【来了来了,我认识这个实习生,透露点消息,他爸是yuan士呵呵】

  【认识 1,呵呵,真实能力你们往下看就知道了。】

  【咱就是说,这个姓冷的实习生,他爸目前好像是Z市医科大癌症研究中心的主任。】

  【那他这实习不就跟回家睡觉差不多?】

  【他非要拿这个offer不可吗?这个offer能不能让给其他更有需要的人?】

  【9494,反正他要是需要萝卜坑,哪儿都能刨一个】

  *

  大屏幕亮起,实习短片还在继续播放。

  画面中,冷姓实习生穿着笔挺白大褂,站在病房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支昂贵的钢笔,看起来颇有几分“电视剧里主角医生登场”的架势。

  【哇塞这画面一出来我以为是医疗剧cut】

  【不愧是yuan士的儿子,这气场确实很有】

  【确实很帅啊啊啊啊,有钱有颜有权的“学二代”】

  【楼上的一群别太爱了......】

  镜头切换至会议室,六位身穿白大褂的实习生围坐一圈,桌上各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过了一会儿,一位女医生进来,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轻声提示大家:“大家都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吧,也好让观众认识你们。”

  发了两篇SCI的冷姓男生第一个发言。

  “冷曜,Z市医科大学,本科在牛腱大学念的,主修生物医学,今年开始回国做博士联合培养,目前跟着Z医大癌症研究中心做项目。”

  【哈佛起步的实习生,来人把我抬走】

  【这名字和背景都写满了主角光环】

  【我连‘癌症研究中心’几个字都不敢多看一眼】

  接下来是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声音温和。

  “大家好,我是吴思远,S医大八年制临床专业,今年刚结束本校附属医院的轮转,这次想试试肿瘤方向。”

  【老实人设一看就是前中期最佳队友】

  【S医大本校八年制,这也是神仙路线啊】

  【这年头轮转都能轮到这种项目组,含金量高啊】

  第三位是一位短发女生,语气干脆利落。

  “刘珺,本科帝都协合,硕士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研究方向是肿瘤免疫治疗。”

  【协合 ETH?这是什么跨国联合压我一头的配置】

  【我听到了什么,肿瘤 免疫 苏黎世联邦……】

  随后是一位腼腆的南方口音女生,有些紧张地开口。

  “我叫徐梦妍,我本科在F大,现在是H大医学院硕士生……之前在协合附属医院实习过一段时间。”

  【好温柔,梦妍听起来就很医护感】

  【协合附属医院实习,那是实打实的硬履历】

  【她一说话我瞬间冷静了,像天使一样的声音】

  第五位是个语速飞快的阳光男生。

  “方知行,本科北医,硕士交换在东京大学,今年刚从东京医科研修回来,方向是分子靶向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是什么东西,他怎么说得这么快我来不及查百度】

  【这人看着阳光但听起来学术含量爆表】

  最后一位是穿着最休闲、带着一副耳钉的帅气男生,靠在椅背上笑了笑。

  “我叫江时,本科是KCL,之前实习在新加坡国大医院,现在Gap year阶段来体验一下中国医院的节奏。”

  【国王学院!新加坡国大!gap year来玩的吗你!】

  【这哥一看就不是冲着工作来的,是来拍纪录片的】

  【帅哥你长得太像医生真人秀男一号了好吗】

  *

  短片经过前面的自我介绍环节后,大家就直接开始实习上班了。

  第一段展示的是查房环节。主治医生一边带着实习生查看病例,一边随口提问:

  “病人术后第三天,你认为他现在最需要关注的术后指标是什么?”

  冷姓实习生胸有成竹地答道:“应该是血压和……体温吧?还有,可能得看CT?”

  主治医生眉头微蹙:“术后第三天你看CT?做CT有辐射你知道吗?你以为是拍杂志封面?还有,病人这个术式最需要关注的是肠道功能恢复,查过腹胀没?”

  镜头切回冷姓实习生略显尴尬的脸。

  【这回答是百度复制的吗?】

  【“你以为是拍杂志封面”这句好嘲讽hhhhhh,我爱死这个主治了哈哈哈】

  【本医学生看了觉得好离谱,他说他是哪里毕业的来着?学位买的吧?】

  【他牛腱学位不会是买的吧?】

  【你每加5个留学生,就会有1个代写】

  【说真的,这水平我家门口卖盒饭的也能来试一试】

  短片继续,镜头一转,来到查房后的科室讨论室,六位实习生围坐讨论刚刚遇到的病例。

  冷曜面色僵硬地翻着病例夹,一时没说话。

  吴思远看了他一眼,轻声打圆场:“其实CT这个点也不是完全错啦,有时候术后并发症如果怀疑腹腔感染也会做影像学检查,不过……确实不是第三天的首选。”

  刘珺则干脆指出:“但血压和体温也太表面了,你得看术式具体情况。像这种胃肠道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才是关键。没肠鸣音你就别想着出院。”

  【懂了懂了,珺姐才是真实力派】

  【说得真专业……这才是医学生应有的气场】

  江时靠在椅子上,笑着补了一句:“其实我之前在国大医院跟着ICU团队查过类似病例,那边确实也特别看重肠蠕动和液体平衡管理。”

  方知行则点开电脑,调出一份他整理的病例监测表,“我其实昨晚预习了这类术后指标,可以给大家看一下我做的表,按天标出了观察重点。”他眼神亮晶晶地望着大家,像是分享玩具的小学生。

  徐梦妍轻声说:“方同学好厉害,我都还没做这种表格……”

  她低头翻着笔记本,“但我也查了一些文献,有说术后三天内监测血清CRP变化趋势,也挺有意义的。”

  【gap year还能这么能打的吗?】

  【江医生讲得太自然了,完全不像在背书】

  【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松弛感”里的专业性】

  【梦妍真的太认真了,我心都软了】

  【果然方知行和徐梦妍是学术互助小天使组】

  【有人在看病例,有人已经在做科研】

  【其实冷曜要是态度好点也还好,可惜气场架太高了,一崩塌就全是反噬】

  而冷曜始终没能完全插上话,只能低头假装在看病例。

  妈的,这群人装什么好学人设。

  假惺惺。

  冷曜咬着牙,脸上的笑容僵得快要裂开。

  他知道镜头还在拍,甚至能感受到那一整排灯光和弹幕像刀子一样落在他身上。

  他低头翻病例夹,装作认真,实则眼前的字都快重影了。

  他听见那些人——吴思远、刘珺、江时——一个个像背好了台词似的,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弹幕吹得他们像天神下凡一样,一个比一个光辉璀璨,而他,堂堂牛腱大学毕业生,发过两篇SCI,竟像个刚进实验室的小白,被当场打脸。

  “这帮人也不过就是在这演戏。”

  冷曜在心里冷笑。什么“认真做表格”“文献查阅”,也不过是提前知道了录制内容,早早准备了,演得像真的一样。

  他才不信他们真有那么高的觉悟,顶多就是背了几段临床指南,装什么“天使”“专业”“团队协作”,说到底,不就是想在镜头前捞好感、捞流量、捞未来的简历金边?

  “做表?谁不会做表?”

  他早上也想做一份,但昨晚打电话回家讨论项目进度的时候,聊得太晚,没来得及。况且他爸也说了,来这个项目,不是为了学什么临床技能,真正的科研和未来的晋升,早就安排好路径。

  这些人算什么?不过是前期节目的“陪衬”,自己才是该出光的那一个。

  喜欢超气人影帝不为人知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