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反正我不信-《超气人影帝不为人知的那些年》

  当期的直播结束,但是关于这个节目的探讨并没有停止。

  开播第一期,一堆高学历的俊男美女素人,本身就是很大的话题度。

  再加上观看嘉宾例如李洛、吴奇水和网红医生这样的阵容,噱头本身还是非常足的。

  当晚,关于这期节目的话题就上了好几个热搜。

  而关于六位实习生的背景,也被吃瓜群众深度“人肉”了出来。

  晚上李洛和陈思言在沙发上瘫在一块儿玩手机的时候就收到了黄宇发来的论坛吃瓜帖。

  ----【李涛】深扒六位实习生的背景和能力----

  1F 楼主:

  整理了一下几位实习生的背景:

  1. 冷曜

  ? 毕业院校:本科学于英国“牛腱大学”生物医学专业,现为Z市医科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联合博士培养生。

  ? 家庭背景:父亲为Z市癌症研究中心主任,疑似华国科技院yuan士,母亲为某三甲医院放疗科主任。

  ? 本人看法::本科期间发表了三篇SCI,但是据Z市医科大的同学说貌似是......[嘘.jpg]。总而言之,看第一期感觉是“资源 背景”堆砌,像是高考考不过别人转当留子,靠家里用钱和资源堆出来的背景。首轮实战表现好差,感觉是纸上谈兵,这种人如果当医生请别让我碰着。(当然也不排除是节目组的逆袭剧本

  2. 吴思远

  ? 学历:S医科大学本博连读八年制,现阶段为临床实习期末,已完成轮转。

  ? 家庭背景:暂无确切信息,传言出身普通家庭,父母为教师。

  ? 本人看法:稳重踏实,情绪控场能力强,网友评为“最像主治医生的实习生”。气质很“医”,不抢戏还牢牢稳住场子,对他很有好感。

  3. 刘珺

  ? 学历背景:本科帝都协和医学院,硕士为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ETH Zurich),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治疗。

  ? 家庭背景:妈妈是本地中学教师,父亲为工程类高校教授,无医学背景。

  ? 本人看法:高冷 实干型,强强强!可不可以专业表达清晰,临床基础扎实,网友称其为“最接近科研临床双修的天花板”。btw,姐姐能不能和我谈啊啊啊啊啊啊。

  4. 徐梦妍

  ? 学历:F大本科,现为H大医学院硕士生,曾在协和附属医院实习。

  ? 家庭背景:家境普通,传言她是独生女,靠奖学金一路读上来。

  ? 本人看法:温柔细致,讲话极具亲和力,感觉拿得是“小天使”剧本,具体能力第一期目前没看出来太多,看一下后期的表现吧。

  5. 方知行

  ? 学历:北医本科,硕士交换至东京大学医学院,主攻方向为分子靶向药物研发。

  ? 家庭背景:父母皆为医药行业从业者,父亲任职某药企临床研发部门。

  ? 本人看法:思维活跃,表达热情,感觉性格是“小狗系”。可能因为父母都是医药行业从业者?感觉在医院里的整个状态还蛮自如的。长得也不错,观众缘估计不错。适合长期综艺线发展,上节目就算没拿到offer没准也能转行当网红。

  6. 江时

  ? 学历背景:本科英国国王学院(KCL),曾在新加坡国大医院实习,现为Gap year阶段。

  ? 家庭背景:母亲为华侨,父亲曾任职国际组织,成长经历跨文化。

  ? 其他:这哥们应该是个富n代,貌似在海外油管也是个网红,账号:GaryJ,看里面的视频就能感受到他的有钱程度.....不过看上去实力还不错,性格也很好的样子。

  2F:

  楼主总结得好精辟hhhhh。

  我感觉节目组是故意放了冷曜的失误来制造“反转潜力股”剧情,这个剧情前几季就已经搞过了,百试不爽。

  3F:

  怪不得,我感觉江时特别熟悉镜头节奏?不管镜头在哪他都能对上表情。原来是油管网红啊。

  4F:

  吴思远是真·职业素养强,简直医院里活教材。

  5F:

  我觉得刘珺才是大boss级别的,气场和业务能力感觉都很一流。

  6F:

  梦妍是唯一一个让我想主动去医院体检的女医生,我真的很喜欢像小天使一样的医生。

  7F:

  我个人对于这季实习生实力排行榜感觉是:

  1.刘珺

  2.吴思远

  3.江时 / 方知行

  4.徐梦妍

  5.冷曜

  希望后期能够多给我点惊喜吧。

  8F:

  有人扒过冷曜这个联培机制吗?感觉水很深的样子。

  9F:

  Z市医科大的这个“4 4联培”其实是完全照搬的美式医学院那一套。

  在美国,想当医生是不能高考完直接读医的,得先读完四年本科(一般学点生物、化学啥的),然后考个MCAT,再去申请医学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Z医这个模式背后的逻辑其实挺理想主义的:“医生”这职业太硬核,太吃脑子也太吃精力了,不能一拍脑门就选。所以先让你大学学点别的,多点阅历和思考,再决定要不要走医生这条基本等于把命卖出去的路。

  而且这套体系还能帮学校挑出那种不光成绩好、还沟通能力强、科研思维在线、有点领导气质的“复合型人才”。说白了,就是不光得会考试,还得像个leader。

  4 4本意是好的,只是下面执行歪了,尤其当这个模式放到国内就有点变味了。

  国内目前的升学机制,其他专业一般是本科4年 硕士3年 博士3年,一共10年时间;

  医学专业,本科5年 硕士3年 博士3年,一共11年时间。

  这就有个bug,Z市医科大医学院的学生报了医学,8年只是硕士。

  而人家报非医学专业,8年就是医学博士。

  这就显得很不公平,同时也成了有钱有背景的人喜欢走的捷径了。

  当然这个捷径也是有点门槛的:

  1.本科去哪儿上,国外top100,首先得有钱读四年本科;

  2.有没有科研经历,得找到认识的大佬做项目;

  3.有没有人指导,有没有top级大佬帮忙推荐;

  4,最后你能不能在面试时“说得漂亮”。

  这个门槛的本质,是在筛选中产以上。

  贫民级别的除非分很高,直接学临床硕博连读8年,要不然就得老老实实读11年。

  10F:

  楼上好懂,讲得好清楚啊啊啊。

  所以冷曜这个学历水分很重啊。

  11F:

  但牛腱大学这个本科也没有这么容易吧。

  12F:

  我仔细去查了一下他的三篇论文。他这三篇SCI有一篇是在他高三的时候就发布的。所以其实他很有可能是靠着那篇论文进的牛腱大学。

  13F:

  wd高中生发SCI。谁信,反正我不信。

  喜欢超气人影帝不为人知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