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子明献策,荆南四郡-《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从中军大帐出来,江风带着刺骨的寒意迎面扑来,吹散了帐内那令人窒息的凝重。

  周瑜意气风发地与几名将领低声交代着什么,显然已开始部署进攻南郡的军事行动。

  鲁肃则面带忧色,步履沉重地独自向自己的营帐走去。

  我没有立刻回自己的临时驻地,而是稍作沉吟,快步跟上了鲁肃。

  “子敬先生,请留步。”我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前面的人听到。

  鲁肃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原来是子明。有何见教?”

  我知道他此刻心情必然不佳,方才在帐内他力主顾全大局、善待刘备,却被周瑜强硬驳斥,更被孙权直接否决。

  这种挫败感,对于他这样一位以“合纵连横,共抗强曹”为毕生信念的战略家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见教不敢当,”

  我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行,放低了声音,

  “只是方才帐内之事,昭心中亦有几分感触,想与先生私下探讨一二。”

  鲁肃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苦笑:“子明亦觉得主公与公瑾此举,过于……急切了?”

  “急切与否,事关江东根本,主公与都督自有其考量,非昭所能妄议。”

  我先是摆正姿态,避免直接批评孙权和周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警惕,

  “昭所虑者,乃是如何在此局面下,更好地维系孙刘联盟,以应付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曹贼。”

  这话显然说到了鲁肃的心坎里。

  他长叹一声:

  “子明所言极是。

  然,主公与都督心意已决,南郡……唉,只怕玄德公与孔明那里,难以交代啊。

  若因此生隙,联盟破裂,我等皆成千古罪人!”

  “正因如此,昭才想向先生请教一策。”

  我停下脚步,郑重地看向鲁肃,

  “南郡乃江东将士浴血奋战所得,主公欲将其牢牢掌握在手中,此乃人之常情,亦是江东基业之所系,无可厚非。”

  我先是完全肯定了孙权和周瑜对南郡主权的合理性。

  鲁肃听了,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似乎没想到我会这样说。

  “然,”

  我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恳切,

  “曹贼主力虽退,元气尚存,北方四州之地,钱粮人口远胜江东。

  一旦其喘息过来,必将再次南下。

  孙刘联盟若不稳固,唇亡齿寒,江东亦难独善其身。

  这一点,先生比昭看得更清楚。”

  鲁肃默默点头,神色凝重。

  “玄德公兵力虽不如江东雄厚,但经此一役,实力亦有所保存,”

  我小心地措辞,避免提及是我之前的建议起了作用,只陈述事实,

  “其麾下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更有孔明运筹帷幄。

  这样一支力量,若无立足之地,军心必浮动,人心必思迁。

  长此以往,非但不能成为联盟抗曹的臂助,反而可能……成为不稳之源。”

  我没有明说刘备会反戈一击,但“不稳之源”四个字,已经足够让鲁肃这样的智者明白其中的深意。

  一支走投无路、心怀怨愤的武装力量,其破坏力是难以估量的。

  鲁肃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显然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与其让玄德公日夜觊觎南郡,与江东明争暗斗,不断内耗,虚耗国力,

  何不另辟蹊径,为其寻一处既能安身立命,又能为联盟大局贡献力量之所?”

  “子明的意思是……”鲁肃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荆南四郡!”

  我语气肯定地说道,目光灼灼地看着鲁肃,

  “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地处偏远,山川阻隔,民风彪悍,向来少为中原所重。

  江东目前主力皆在江北与曹军对峙,短期内亦无力南顾。

  何不顺水推舟,让玄德公南下收取此四郡?”

  鲁肃愣住了,显然没料到我会提出这样一个方案。

  他低头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

  我继续陈述理由,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其一,此举可解南郡之争。

  玄德公若得荆南四郡以为根基,有地盘、有钱粮、有兵源,自然不会再对南郡念念不忘,

  可极大缓解江东在南郡方向的压力,避免联盟内部因此决裂。”

  “其二,荆南四郡虽偏远,却也是荆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刘表旧部及荆襄士人多有流落其间者,玄德公以汉室宗亲、仁义之名往抚,必能迅速收拢人心,稳定地方。

  如此,则联盟南翼得以巩固,江东亦可免去南顾之忧,全力应对北方曹贼。”

  “其三,玄德公素有大志,非久居人下者。

  与其让其无所事事、心生怨望,不如让其去经营荆南。

  一来可以消耗其精力,二来也能使其为联盟分担压力,吸引曹军部分注意力。

  待其在荆南站稳脚跟,亦能为日后北伐曹贼,贡献一份力量。”

  我一口气将利弊得失分析清楚,核心思想就是:

  将刘备这股力量引导向对江东威胁最小、对联盟大局最有益的方向去。

  与其让他成为堵在门口的“麻烦”,不如让他成为守在南边的“屏障”。

  鲁肃的眼睛越来越亮,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恍然大悟和兴奋的神色。

  他猛地一拍手:“妙!子明此策,可谓一举三得!

  既全了江东对南郡之主张,又安抚了玄德公,更巩固了联盟抗曹之大局!

  妙极!妙极啊!”

  他激动地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

  “对!四郡之地,江东本就鞭长莫及,让刘备去取,正合时宜!

  他得了地盘,有了奔头,自然不会再盯着南郡不放。

  而且,荆南那些宗贼、蛮夷,也够他头疼一阵子的了……”

  看到鲁肃完全理解并接受了我的建议,我心中稍定。

  但我知道,关键还在于孙权和周瑜。

  “先生,”我适时提醒道,“此策虽好,但主公与都督那边……”

  鲁肃停下脚步,眼神变得坚定:

  “子明放心!此事关乎联盟存亡,肃必当尽力向主公与都督陈说利害!

  公瑾虽对刘备戒心甚重,但亦是识大体之人,只要将此策对江东之利讲透彻,他未必不会同意。

  主公英明,更会权衡利弊。”

  他顿了顿,感激地看了我一眼:

  “子明,你虽为‘江东参军’,却能不囿于私利,为孙刘两家之大局献此良策,实乃高义!肃,佩服!”

  我连忙拱手:

  “先生过誉了。昭亦是联盟一员,自当为大局考量。此事还需先生鼎力周旋,方能玉成。”

  “份内之事,责无旁贷!”鲁肃郑重地点头,“子明且安心,此事,肃必有交代!”

  看着鲁肃匆匆离去的背影,我知道,我已经成功地将“收取荆南”这个选项,

  以一种对江东“有利”的方式,摆上了谈判桌。

  虽然最终结果如何尚不可知,但这无疑是打破僵局、避免孙刘过早分裂的关键一步。

  至于刘备那边……

  孔明应该也能明白,在当前形势下,能够名正言顺地拿下荆南四郡,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总好过一无所有,或者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南郡而与孙权彻底翻脸。

  我抬头望向阴沉的天空,心中暗道:

  荆南四郡,将是玄德公真正的龙兴之地。

  而我陆昭,也将在接下来的荆州乱局中,为自己谋取那至关重要的一块基石。

  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