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终于在漫长的厮杀与混乱之后,彻底亮了起来。
第一缕熹微的晨光刺破东方的云层,洒落在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夜惊魂的南郑城上,
却未能驱散空气中弥漫的血腥、硝烟以及那股沉甸甸的、名为“易主”的压抑气息。
我并没有亲临一线冲杀,此刻,我正站在刚刚被彻底肃清和控制的师君府最高处的阁楼上。
这里视野开阔,足以俯瞰大半个南郑城。
身边,徐庶、石秀侍立两侧,而老吴则带着几名最精锐的亲卫,警惕地守卫在各个要冲。
孙尚香则带着她的锦帆卫主力,正在城中弹压各处零星抵抗,并接管重要的城防设施。
一夜未眠,但我精神却异常亢奋,冷静地处理着石秀不断递上来的最新情报。
府邸内的战斗早已结束,残余的抵抗者或死或降,阎圃等少数核心祭酒被生擒,
但张鲁本人,却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遍寻不获。
我知道,像他这样经营汉中多年、又深谙鬼神之道的领袖,府邸内必定有密道或者藏身之处。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指挥体系已经被彻底摧毁,他的军队已经溃散,他的统治,事实上已经终结。
“主公,南城门已完全控制,守将投降。”
“东城门肃清完毕,锦帆卫接管防务。”
“西城门和北城门附近仍有小股乱兵,但已不成气候,正在清剿中。”
“城内各主要街道已设立关卡,开始实施宵禁,安抚百姓。”
石秀的声音沉稳而迅速,将一条条信息清晰地汇报给我。
我微微点头,目光扫过城中各处仍在冒着袅袅青烟的区域。
“元直,”我看向徐庶,“你觉得,张鲁会往哪里逃?”
徐庶微微沉吟,灰白色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张鲁失了南郑,但五斗米教在巴中一带仍有深厚根基,其弟张卫据说也在巴中经营。
若他能成功逃脱,十有八九会先逃往巴中,企图卷土重来。
或者,更糟的情况下,他可能会选择遁入深山,利用其宗教影响力继续作乱,成为心腹之患。”
“嗯,”
我表示赞同,
“巴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确实是他最可能的去处。
至于遁入深山……”我嘴角勾起一丝冷笑,“那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就在这时,一名玄镜台的密探匆匆上楼,单膝跪地:
“启禀主公!
西城门外发现踪迹!
一小队人马趁乱冲出城门,虽然衣着杂乱,
但其中一人的身形、步态,与我们掌握的张鲁画像高度相似!
守门校尉试图拦截,但对方武力不弱,且有死士断后,已经向西面山区逃窜!”
“西面山区?”
我眉头微蹙,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巴中在东南方向,往西逃,似乎并非最佳选择。
徐庶却似有所悟:
“西面……莫非是想绕道,或者暂时躲避风头?
看来这张鲁并非全无智计,知道我们定会重点封锁前往巴中的道路。”
“跑了就跑了吧。”
我摆了摆手,语气平静得让石秀和那名密探都有些意外,
“一个失去了根基、军队和大部分核心部属的宗教领袖,暂时还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传令下去,象征性地派一队人马追击,不必深追。
眼下,彻底掌控南郑,稳定人心,才是重中之重。”
“主公,这……”石秀有些迟疑,“放虎归山,恐有后患。”
“我知道。”
我淡淡一笑,
“但现在不是斩草除根的最佳时机。
强行追杀一个在本地经营多年的宗教领袖,
反而可能激起那些普通道众的同仇敌忾之心,不利于我们接管汉中。
留着他,反而能在某种程度上,替我们吸引一部分最顽固、最狂热的反对者的注意力。
待我们彻底稳固了汉中,再来收拾他,易如反掌。”
徐庶抚须点头:
“主公所言极是。
张鲁遁逃,反而卸下了我们一个包袱。
毕竟,如何处置他,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我不再多言,将目光投向了南郑城最高、最显眼的城楼——南门城楼。
那里,原本悬挂着的代表五斗米教的旗帜,此刻正被几名锦帆卫士兵费力地扯下。
“石秀,”我命令道,“让尚香把我们的旗帜,升上去!”
“是!”石秀领命,迅速通过玄镜台的渠道传达命令。
没过多久,在那高高的城楼之上,一面崭新的旗帜,在清晨的阳光下,迎着微风,缓缓升起。
那并非我陆昭的私人旗帜
——此刻还不是时候
——而是代表着孙尚香带来的那支精锐力量的锦帆卫战旗!
深蓝色的底面上,金线绣成的浪涛与飞鱼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了力量与威严。
虽然不是我的旗帜,但这面旗帜的升起,同样具有无可辩驳的象征意义。
它清晰地告诉城内外的所有人:
旧的统治者已经败亡,新的力量已经入主这座城池!
城头变幻大王旗!
这一刻,城内残存的抵抗声似乎都瞬间沉寂了下去。
那些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甚至企图反抗的零星力量,
在看到这面代表着强大武力的旗帜升起时,最后的心理防线也彻底崩溃了。
一些原本还在负隅顽抗的乱兵,纷纷扔掉了武器,跪地请降。
而那些躲在家中瑟瑟发抖的普通百姓和士族,则更加确定了——南郑的天,真的变了。
张鲁狼狈遁逃的身影,与城头冉冉升起的新旗帜,形成了无比鲜明而讽刺的对比。
一个时代的仓皇落幕,另一个时代的强势开启,就在这短短的一夜之间,在这座汉家边陲重镇,骤然完成。
我站在阁楼上,凭栏远眺。
晨光为南郑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掩盖了昨夜的血腥与创伤,呈现出一种虚假的平静。
但我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士族的观望、百姓的疑惧、五斗米教残留势力的潜在威胁,以及……
远在许都和益州的目光,都将很快聚焦到这里。
夺取南郑,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如何守住它,治理它,将它真正变成我陆昭图谋天下的根基,才是接下来更艰巨、更漫长的挑战。
我的目光,最终落在那面迎风招展的锦帆卫旗帜上。
心中,豪情与冷静交织。
汉中,我来了。
接下来,就让你看看,我这条“龙”,将如何在这片“浅滩”之上,搅动风云,最终——龙翔九天!
第一缕熹微的晨光刺破东方的云层,洒落在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夜惊魂的南郑城上,
却未能驱散空气中弥漫的血腥、硝烟以及那股沉甸甸的、名为“易主”的压抑气息。
我并没有亲临一线冲杀,此刻,我正站在刚刚被彻底肃清和控制的师君府最高处的阁楼上。
这里视野开阔,足以俯瞰大半个南郑城。
身边,徐庶、石秀侍立两侧,而老吴则带着几名最精锐的亲卫,警惕地守卫在各个要冲。
孙尚香则带着她的锦帆卫主力,正在城中弹压各处零星抵抗,并接管重要的城防设施。
一夜未眠,但我精神却异常亢奋,冷静地处理着石秀不断递上来的最新情报。
府邸内的战斗早已结束,残余的抵抗者或死或降,阎圃等少数核心祭酒被生擒,
但张鲁本人,却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遍寻不获。
我知道,像他这样经营汉中多年、又深谙鬼神之道的领袖,府邸内必定有密道或者藏身之处。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指挥体系已经被彻底摧毁,他的军队已经溃散,他的统治,事实上已经终结。
“主公,南城门已完全控制,守将投降。”
“东城门肃清完毕,锦帆卫接管防务。”
“西城门和北城门附近仍有小股乱兵,但已不成气候,正在清剿中。”
“城内各主要街道已设立关卡,开始实施宵禁,安抚百姓。”
石秀的声音沉稳而迅速,将一条条信息清晰地汇报给我。
我微微点头,目光扫过城中各处仍在冒着袅袅青烟的区域。
“元直,”我看向徐庶,“你觉得,张鲁会往哪里逃?”
徐庶微微沉吟,灰白色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张鲁失了南郑,但五斗米教在巴中一带仍有深厚根基,其弟张卫据说也在巴中经营。
若他能成功逃脱,十有八九会先逃往巴中,企图卷土重来。
或者,更糟的情况下,他可能会选择遁入深山,利用其宗教影响力继续作乱,成为心腹之患。”
“嗯,”
我表示赞同,
“巴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确实是他最可能的去处。
至于遁入深山……”我嘴角勾起一丝冷笑,“那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就在这时,一名玄镜台的密探匆匆上楼,单膝跪地:
“启禀主公!
西城门外发现踪迹!
一小队人马趁乱冲出城门,虽然衣着杂乱,
但其中一人的身形、步态,与我们掌握的张鲁画像高度相似!
守门校尉试图拦截,但对方武力不弱,且有死士断后,已经向西面山区逃窜!”
“西面山区?”
我眉头微蹙,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巴中在东南方向,往西逃,似乎并非最佳选择。
徐庶却似有所悟:
“西面……莫非是想绕道,或者暂时躲避风头?
看来这张鲁并非全无智计,知道我们定会重点封锁前往巴中的道路。”
“跑了就跑了吧。”
我摆了摆手,语气平静得让石秀和那名密探都有些意外,
“一个失去了根基、军队和大部分核心部属的宗教领袖,暂时还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传令下去,象征性地派一队人马追击,不必深追。
眼下,彻底掌控南郑,稳定人心,才是重中之重。”
“主公,这……”石秀有些迟疑,“放虎归山,恐有后患。”
“我知道。”
我淡淡一笑,
“但现在不是斩草除根的最佳时机。
强行追杀一个在本地经营多年的宗教领袖,
反而可能激起那些普通道众的同仇敌忾之心,不利于我们接管汉中。
留着他,反而能在某种程度上,替我们吸引一部分最顽固、最狂热的反对者的注意力。
待我们彻底稳固了汉中,再来收拾他,易如反掌。”
徐庶抚须点头:
“主公所言极是。
张鲁遁逃,反而卸下了我们一个包袱。
毕竟,如何处置他,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我不再多言,将目光投向了南郑城最高、最显眼的城楼——南门城楼。
那里,原本悬挂着的代表五斗米教的旗帜,此刻正被几名锦帆卫士兵费力地扯下。
“石秀,”我命令道,“让尚香把我们的旗帜,升上去!”
“是!”石秀领命,迅速通过玄镜台的渠道传达命令。
没过多久,在那高高的城楼之上,一面崭新的旗帜,在清晨的阳光下,迎着微风,缓缓升起。
那并非我陆昭的私人旗帜
——此刻还不是时候
——而是代表着孙尚香带来的那支精锐力量的锦帆卫战旗!
深蓝色的底面上,金线绣成的浪涛与飞鱼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了力量与威严。
虽然不是我的旗帜,但这面旗帜的升起,同样具有无可辩驳的象征意义。
它清晰地告诉城内外的所有人:
旧的统治者已经败亡,新的力量已经入主这座城池!
城头变幻大王旗!
这一刻,城内残存的抵抗声似乎都瞬间沉寂了下去。
那些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甚至企图反抗的零星力量,
在看到这面代表着强大武力的旗帜升起时,最后的心理防线也彻底崩溃了。
一些原本还在负隅顽抗的乱兵,纷纷扔掉了武器,跪地请降。
而那些躲在家中瑟瑟发抖的普通百姓和士族,则更加确定了——南郑的天,真的变了。
张鲁狼狈遁逃的身影,与城头冉冉升起的新旗帜,形成了无比鲜明而讽刺的对比。
一个时代的仓皇落幕,另一个时代的强势开启,就在这短短的一夜之间,在这座汉家边陲重镇,骤然完成。
我站在阁楼上,凭栏远眺。
晨光为南郑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掩盖了昨夜的血腥与创伤,呈现出一种虚假的平静。
但我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士族的观望、百姓的疑惧、五斗米教残留势力的潜在威胁,以及……
远在许都和益州的目光,都将很快聚焦到这里。
夺取南郑,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如何守住它,治理它,将它真正变成我陆昭图谋天下的根基,才是接下来更艰巨、更漫长的挑战。
我的目光,最终落在那面迎风招展的锦帆卫旗帜上。
心中,豪情与冷静交织。
汉中,我来了。
接下来,就让你看看,我这条“龙”,将如何在这片“浅滩”之上,搅动风云,最终——龙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