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雪地伏击-《东北谢文东》

  第三百五十四章:雪地伏击

  1945年冬初,一个寒冷的清晨,天地间一片苍茫,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急促。雪花像鹅毛一样大,纷纷扬扬地砸向根据地山道旁的松柏。这些松柏虽然高大挺拔,但在如此猛烈的雪势面前,也显得有些不堪重负。

  “簌簌”的声音不断传来,那是雪片砸在松柏上的声音。雪花堆积在光秃秃的枝桠上,使得这些枝桠不堪重负,纷纷弯下了腰,仿佛随时都会断裂成两截。

  谢文东蹲在一棵三人合抱的松树后面,他的棉帽帽檐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雪,但他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雪地上那串新鲜的脚印上。

  这串脚印非常明显,鞋尖朝前,印子深且规整,一看就知道是日军军靴特有的纹路。而且,这串脚印足有十几双之多,还伴随着马蹄踩过的凹痕,显然是一支日军小队刚刚从这里经过。

  “营长,看这脚印,鬼子离咱们不到两里地了。”战士小李猫着腰凑过来,手里的步枪上裹着白布,防止反光暴露位置。他的睫毛上结着白霜,说话时哈出的白气瞬间就散在风雪里,“刚才侦查的同志说,鬼子队伍里有粮车,看来真是冲着咱们的粮仓来的。”

  谢文东没说话,从怀里掏出块冻得硬邦邦的窝头,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粗粮的涩味混着雪水在舌尖散开,他却嚼得格外用力。视线越过山道,对面密林里藏着李团长带的另一队人,树影晃动间,能看见战士们握着枪的手,指节都冻得发紫。昨天夜里,他们冒着大雪在山道两侧挖了陷阱,上面铺了松枝和薄雪,又在山顶堆了半人高的滚石,就等鬼子往里钻。

  “东子!”张彩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外面套了件战士的旧棉马甲,手里提着个藤编药箱,身后跟着医疗队的三个女同志——小兰、春桃和秀儿。她快步走过来时,棉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声响,走到谢文东身边,才压低声音说:“医疗队都在山坳里待命了,药品和绷带都备齐了,就是……”她顿了顿,眼神往山道尽头瞟了瞟,“雪太大,担架不好走,要是有伤员,转移起来怕是费劲。”

  谢文东转头看她,发现她的脸颊冻得通红,鼻尖上还沾着雪粒,连忙伸手替她拂掉:“你们在后面待着,别往前凑,鬼子的枪法准,不安全。”他的手刚碰到她的脸,就被她轻轻推开——不是躲,是怕自己的手太凉冻着她。张彩霞却笑了,从药箱侧袋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块烤红薯,还冒着热气:“刚才在火堆上烤的,你先垫垫肚子,等打完仗,我再给你煮土豆汤。”

  红薯的甜香混着雪的寒气飘进鼻腔,谢文东心里一暖。他想起去年秋天,也是这样的雪天,他带着战士们在山里追逃兵,饿了两天两夜,是张彩霞提着篮子,在雪地里走了十几里路,给他送来了热乎的玉米饼。那时候她还说,等胜利了,要在自家院子里种上红薯,冬天烤着吃,暖烘烘的。

  “拿着啊。”张彩霞把红薯往他手里塞,“小兰她们还在后面等着,我得过去看着。你自己小心点,别总把火力往自己这边引,我……”她话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哒哒”的,混着车轮碾过雪地的“咕噜”声,越来越近。

  谢文东立刻把红薯揣进怀里,握紧了腰间的猎枪,冲张彩霞摆了摆手:“快回去!”张彩霞也不啰嗦,转身就往山坳跑,跑了两步又回头,冲他喊了句:“我等你吃红薯!”

  风雪里,她的声音飘得有些远,却像颗小石子,落在谢文东心里,漾开一圈暖。他深吸一口气,从怀里掏出哨子——这是信号,只要他一吹,山顶的滚石就往下砸,两侧的战士就开火。

  很快,山道尽头出现了鬼子的身影。为首的是个矮胖的日军军官,穿着黑色皮靴,戴着貂皮帽,手里拿着军刀,时不时停下来呵斥身后的士兵。他身后跟着十几个鬼子兵,有的牵着马,有的推着粮车,粮车上盖着油布,不用想也知道,里面装的是他们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粮食。

  “狗娘养的,还敢来抢咱们的粮仓。”小李咬着牙,手指扣在扳机上,“营长,等会儿我第一个开枪,崩了那个当官的!”

  谢文东按住他的手,摇了摇头:“再等等,等他们全进伏击圈。”

  鬼子队伍慢慢往前挪,雪地里的脚印越来越密。那个日军军官似乎有些不耐烦,踢了一脚旁边的士兵:“快点!天黑之前必须赶到共军的粮仓,要是让他们跑了,你们都得死!”

  士兵连忙点头哈腰,推着粮车加快了脚步。很快,整个队伍都走进了山道中间——这里正是他们设伏的核心区域,前后都有陷阱,两侧是密林,山顶有滚石。

  谢文东眼睛一眯,猛地吹响了哨子!

  “嘀——嘀嘀——”

  哨声刚落,山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堆积的滚石裹着雪块,顺着山坡往下滚,像一条白色的巨龙,瞬间就砸在了鬼子队伍中间。走在前面的几个鬼子来不及躲闪,被滚石砸中,惨叫着倒在雪地里,鲜血瞬间就把白雪染成了红色。

  “开火!”谢文东大喊一声,率先举起猎枪,对准那个日军军官扣动了扳机。子弹“咻”地一声飞出去,擦着军官的胳膊而过,打在了旁边的粮车上,油布被打出个洞,里面的玉米洒了出来,混在雪地里。

  两侧的战士们也纷纷开枪,枪声在山谷里回荡,惊得树上的雪块“簌簌”往下落。鬼子们被打懵了,有的趴在雪地里不敢动,有的想往回跑,却刚转身就踩进了陷阱——陷阱里插着削尖的木头,鬼子掉进去,瞬间就被刺穿了身体,鲜血从陷阱里渗出来,在雪地上积成一滩。

  “八嘎!”日军军官又惊又怒,捂着流血的胳膊,挥着军刀大喊,“撤退!快撤退!”

  可哪里还撤得掉?后面的陷阱已经被触发,雪地上裂开一道道口子,跑在后面的鬼子要么掉进陷阱,要么被两侧的子弹打中。更要命的是,马蹄受惊,扬起前蹄,把牵着马的鬼子踢倒在地,粮车翻了,粮食撒了一地,整个队伍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时,山坳方向突然传来一声尖叫!谢文东心里一紧,转头看去,只见一个鬼子兵居然绕到了山坳附近,正举着枪对准医疗队的方向!而张彩霞正蹲在地上,给一个受伤的村民包扎伤口,根本没注意到身后的危险!

  “彩霞!小心!”谢文东大喊一声,想都没想就从密林里冲了出去,举起猎枪对准那个鬼子兵,扣动了扳机。子弹正中鬼子的胸口,他哼都没哼一声就倒在了雪地里。

  可这一冲,也把谢文东暴露在了其他鬼子的视线里。几个躲在粮车后面的鬼子立刻举起枪,对准他开火!“咻咻”的子弹擦着他的耳边飞过,打在旁边的树上,留下一个个小洞。

  “营长!快回来!”小李大喊着,对着那几个鬼子开枪,想把火力引开。

  谢文东却没退,他知道,只要自己在这里吸引火力,医疗队那边就安全。他一边躲着子弹,一边举枪反击,每开一枪,就有一个鬼子倒下。雪地里的血越来越多,染红了他的棉鞋,也溅到了他的棉袄上,可他根本顾不上擦。

  突然,一颗炮弹“咻”地一声从远处飞来,落在了离他不远的地方!“轰隆”一声巨响,雪块和泥土溅了他一身,他被气浪掀倒在地,胸口一阵剧痛,像是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

  “东子!”张彩霞的声音带着哭腔,她从山坳里冲出来,手里还提着药箱,想跑过来扶他。

  “别过来!”谢文东挣扎着爬起来,对着她大喊,“这里危险!快回去!”

  可张彩霞哪里听得进去?她刚跑了两步,就看见一个战士被炮弹炸伤了腿,倒在雪地里,鲜血顺着裤腿往下流,疼得直喊。她立刻停下脚步,蹲在那个战士身边,从药箱里拿出绷带和消毒水,开始给他包扎。

  子弹还在“咻咻”地飞,雪块时不时落在她的头上,可她却像没看见一样,专注地给战士包扎。她的手在抖,不是怕,是急——战士的腿伤得太重,必须尽快止血,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谢文东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又疼又急。他咬着牙,举起猎枪,对准那些想朝张彩霞开枪的鬼子,连续扣动扳机。“砰!砰!砰!”三个鬼子应声倒地,剩下的鬼子见他这么勇猛,吓得不敢再开枪,纷纷往后退。

  “小李!带人冲上去!”谢文东大喊一声。

  小李立刻领着几个战士,从密林里冲出来,对着鬼子发起了冲锋。鬼子们本来就已经吓破了胆,见战士们冲过来,更是慌了神,有的扔下枪就跑,有的则被战士们活捉。那个日军军官想趁乱逃跑,却被小李追上,一刺刀捅进了他的肚子里。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雪还在下,覆盖着地上的血迹,可空气中的血腥味却怎么也散不去。战士们有的在清理战场,有的在救助受伤的同志,张彩霞则带着小兰、春桃和秀儿,忙着给伤员包扎。

  谢文东捂着胸口,慢慢走到张彩霞身边。他的棉袄上沾着雪和血,脸上也有几道划痕,看起来有些狼狈。张彩霞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是他,连忙放下手里的绷带,站起来扶住他:“东子!你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她的手碰到他的胸口时,谢文东疼得皱了皱眉。张彩霞立刻掀开他的棉袄,只见他的胸口有一块淤青,还渗着血——刚才炮弹的气浪把他掀倒时,他撞到了石头上。

  “都流血了,还说没事!”张彩霞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从药箱里拿出消毒水和绷带,小心翼翼地给他清理伤口,“你怎么总这么傻?刚才那么危险,你为什么要冲出去?要是你出事了,我……”

  “我没事。”谢文东打断她,伸手替她擦掉眼泪,“我要是不冲出去,你和医疗队的同志就危险了。再说,我答应过你,要带你去看东北的雪原,教你滑雪,怎么能说话不算数?”

  张彩霞的眼泪掉得更凶了,却还是加快了包扎的速度。旁边的小兰和春桃看着他们,悄悄凑在一起小声说话。

  “你看营长和彩霞姐,多好啊。”小兰手里拿着块干净的绷带,声音压得很低,“上次营长发烧,彩霞姐守了他一夜,喂水喂药,眼睛都没合一下。”

  春桃点点头,手里还在给伤员系绷带:“是啊,咱们根据地谁不知道,营长心里只有彩霞姐,彩霞姐心里也只有营长。上次我跟秀儿去河边洗衣服,还看见他们一起散步呢,营长还给彩霞姐摘了野果子。”

  秀儿正好走过来,听到她们的话,笑着说:“可不是嘛!上次鬼子来扫荡,营长为了救彩霞姐,差点被鬼子的子弹打中。那时候我就想,要是以后能找个像营长这样的男人,这辈子就值了。”

  张彩霞听到她们的话,脸颊微微泛红,却没说话,只是更用心地给谢文东包扎伤口。谢文东则笑了笑,从怀里掏出那块烤红薯——刚才战斗那么激烈,他居然一直把红薯揣在怀里,虽然有些凉了,但还能闻到甜香。

  “你看,还没凉透。”他把红薯递给张彩霞,“你也饿了吧,吃点垫垫肚子。”

  张彩霞接过红薯,掰了一半递给谢文东:“一起吃。”

  两人坐在雪地里,就着风雪,吃着有些凉的烤红薯。红薯的甜香在舌尖散开,驱散了身上的寒意,也驱散了战斗后的疲惫。

  就在这时,李团长走了过来。他的棉帽上积了层雪,脸上带着笑容,却又有些凝重:“东子,这次伏击打得好!消灭了十几个鬼子,还缴获了三车粮食,算是给鬼子一个教训。”

  谢文东点点头,刚想说话,就听见李团长叹了口气:“只是……咱们不能掉以轻心。这次来的只是鬼子的一小队,要是他们知道小队被消灭了,说不定会派更大的部队来扫荡。不知道这次伏击,能不能让鬼子暂时放弃冬季扫荡。”

  谢文东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看向那些受伤的战士,有的腿被砸伤,有的被子弹打中,根本走不了路。山坳里的雪越来越厚,担架在雪地里根本没法走,要是想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难如登天。

  “团长,伤员的转移是个大问题。”张彩霞也皱起了眉头,“雪太大,担架走不了,而且有的伤员伤得太重,经不起颠簸。要是再下雪,山路会更滑,到时候想转移就更难了。”

  李团长点点头,看向远处的雪山,眼神里满是担忧:“是啊,这雪要是一直下,别说转移伤员,咱们的粮食也撑不了多久。刚才缴获的三车粮食,虽然能缓解燃眉之急,但要是鬼子再来扫荡,咱们怕是……”

  他的话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狗叫。战士小李立刻警惕起来,举起枪对准声音传来的方向:“谁?!”

  雪地里的空气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谢文东也握紧了猎枪,盯着远处的密林——那里的雪片飞得更急,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动。

  是鬼子的增援部队吗?还是山里的野兽?要是鬼子来了,伤员们根本没法反抗,医疗队的同志也会有危险。要是野兽,这么多伤员,也难以抵挡。

  张彩霞把药箱抱在怀里,紧张地看着谢文东。小兰、春桃和秀儿也凑到一起,手里紧紧握着剪刀——这是她们唯一能用来防身的东西。

  雪还在下,风裹着雪片砸在脸上,生疼。远处的狗叫声越来越近,密林里的晃动也越来越明显。谢文东深吸一口气,对着战士们大喊:“准备战斗!”

  战士们立刻举起枪,对准密林的方向。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警惕,心里却在犯嘀咕:这次来的到底是谁?要是鬼子,他们能守住吗?雪地里的伤员,又该怎么安全转移?

  而在那密林的最深处,一个身影正缓缓地浮现出来。他身上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棉袄,仿佛经历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颜色和形状。那棉袄的袖口和下摆都磨损得厉害,露出了里面的棉花,随着他的走动,棉花还会时不时地飘出来。

  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像是在雪地里艰难地跋涉。他的手中紧紧牵着一条狗,那狗看起来也同样疲惫不堪,它的毛发被雪水浸湿,贴在身上,显得有些狼狈。

  当他逐渐走近时,可以看到他的脸上也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让人难以看清他的真实面容。他的眉毛、睫毛都被雪染成了白色,与他那被寒风吹得通红的脸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另一只手紧紧握着一个布包,那布包看起来有些破旧,上面还沾着一些污渍。他似乎对这个布包十分珍视,不时地用手摸一摸,仿佛里面装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他就这样慢慢地走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他的目光不时地扫过四周,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他究竟是谁呢?是敌人,还是朋友?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他的出现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冬天,似乎还有更多的危险在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