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忠臣良将-《战国帝业》

  宋忠下令擂鼓聚将。

  十通鼓后,众将来齐。

  待众将来齐后发现宋忠坐在宋颛的位置上都很诧异。

  一个将军开口质问:“宋将军,宋颛将军呢?”

  宋忠把身子往椅子后靠靠,说:“陛下诏令,宋颛谋逆已经被我杀了。”

  众将闻之一片哗然。

  宋颛带兵有方,又对皇帝忠心耿耿怎么可能会谋逆?

  宋忠早料到众人的反应,他拿出了刚刚得到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一出来,整个营帐都鸦雀无声。

  宋忠笑道:“可还有人质疑本将的话?”

  这下没人敢质疑了。

  传国玉玺,要不是皇帝拿不出来,宋忠怎么可能有?

  可宋颛竟然会谋反,这还是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

  宋忠说:“我也不愿意相信宋颛将军谋反但事实就是如此。”

  “好了!”宋忠坐直了身子,看着营帐中的诸将说:“我收到消息,郭贵妃谋逆挟持了陛下逃出未央宫,现在他们就在军营附近,请各位把他们找出来,营救皇帝!”

  这话一出,一个小将顿时察觉到了什么却并不做声。

  “末将等遵命!”

  众将领齐声应是。

  所有人退出去了以后。

  傅仁夸赞宋忠:“将军可真是智谋无双,三言两语就让禁军众将为我等所用。”

  宋忠道:“各位也带人出去搜捕,务必找到皇帝!”

  “唯!”

  禁军大营外。

  王奉左等右等,都没看到那两个传诏的侍卫回来,他顿时就知道大事不好。

  匆匆离开了禁军大营,王奉连滚带爬的回到皇帝身边,拱手道:“陛…陛下,禁军,,,禁军反了!!!”

  田秀听到这个消息倍感诧异,他不可置信的问:

  “禁军……禁军也反了?”

  宋颛是他一手提拔的,居然也会造他的反。

  田秀体会到了一种众叛亲离的滋味。

  李斯急道:“陛下,禁军反了,想必他们很快就会出兵配合太子,咱们得尽快离开这儿,否则被禁军发现就危险了。”

  田秀好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一样,躺在担架上望着的残阳,一言不发。

  李斯也不管皇帝同意不同意吩咐众人抬起皇帝逃跑。

  天很快就黑了。

  众人怕碰见蛇虫虎豹不敢再跑,只能找到片林子钻了进去。

  怕被人发现,他们连火都不敢点。

  黑暗里。

  郭瑗之问李斯:“廷尉,咱们明天去哪?”

  李斯苦笑道:“我们还能去哪?当然是去巩邑投奔章邯将军了,羽林卫就驻扎在巩邑,咱们逃到那就算安全了。”

  郭瑗之说:“咱们何不往西去襄阳?”

  襄阳是田彻的封地,郭瑗之还是更像儿子。

  李斯摇头:“不行!襄阳离洛阳太远,咱们走的太急,根本没带多少干粮,要是往襄阳去,我等皆会饿死在路上。”

  田秀他们出来的时候就只带了一点点食物和水,这点东西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去襄阳。

  简单的吃了点干粮,众人靠在树上沉沉的睡去。

  睡到后半夜的时候,郭瑗之被人摇醒了。

  李斯做了一个嘘的手势,把她拉到一旁。

  隔着树丛,郭瑗之看到外面有人举着火把在到处搜查。

  “搜仔细点!”

  “一定要把它们找出来!”

  “是!”

  不用说,这些人肯定就是禁军。

  禁军真的反了!

  所有人都坐在树丛后面,连大气都不敢出。

  一直到那些搜查的禁军走远了,郭瑗之才敢轻声问:“廷尉,咱们怎么办?”

  李斯也没了主意,他想问问皇帝的意思。

  可皇帝依旧是那样躺着一言不发。

  看来是受到的刺激太大。

  李斯唉了一声,对郭瑗之道:“这里不安全了,我们还是赶紧走吧!”

  众人抬起皇帝继续跑。

  约莫跑出去了二里地,那些侍卫倒还好,他们平时也是训练的跑几步倒还没问题。

  李斯、郭瑗之这两个养尊处优惯了的,实在是跑不动了。

  郭瑗之上气不接下气的摆手说:“不行,我…实在跑不动了。”

  李斯也说:“臣也跑不动了,咱们歇会儿吧。”

  侍卫们把皇帝放在路旁,坐在地上休息。

  皇帝忽然从担架上坐了起来。

  大晚上的一个人直挺挺的坐起来,把大伙都吓得不轻。

  郭瑗之轻声问:“陛下您……”

  田秀做了一个打断的手势:“嘘,有人来了。”

  多年战场上摸爬滚打,使得皇帝对危险的感知要比他们灵敏的多。

  田秀的声音才刚落,远处就传来马蹄声。

  这清脆的马蹄声,在夜晚格外响亮。

  李斯暗道了一声不好,吩咐众人抬着皇帝赶紧跑。

  可惜他们还没跑出几步,就被后方的骑兵追上。

  这些骑兵把皇帝他们团团包围。

  紧接着大批步兵又从后面跟上来。

  侍卫们把刀都抽了出来准备殊死一搏,和看着面前的场景,这些握着刀的侍卫手都在抖。

  原因无他,敌人实在太多了!

  粗略估计,少说也得有四五百人!

  李斯、郭瑗之都是面如土色。

  完了!死定了!

  包围他们的禁军让出了一条路,一个将军骑着马从后面过来。

  这人就是那个察觉到不对劲的年轻小将。

  借着火光,年轻小将看清楚了这些被他们包围的人。

  他的目光停留在地上躺着的那个老者。

  那人想必就是皇帝。

  年轻小将询问道:“皇帝何在?”

  郭瑗之紧紧的把皇帝护在身后,生怕他有危险。

  事到如今田秀已经不准备在避了,他来到郭瑗之身前,负着手道:

  “朕就是大唐皇帝田秀。”

  皇帝头上的发髻有些散乱,身上的衣服也有些脏,让他看起来有些狼狈,可即便如此,皇帝身上那股威严的皇者气度,依旧让那位年轻小将觉得透不过气。

  他忙从马上下来,单膝跪地拱手道:“末将韩信,拜见陛下。”

  韩信?听到这名字田秀微微感到诧异。

  郭瑗之先是满脸惊喜,随即又变得失望。

  韩信,他们居然误打误撞的遇见了韩信!

  这位汉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兵仙。

  可惜,兵仙是来抓他们的。

  田秀问:“韩信将军,你这么年轻,就要跟着太子他们谋反嘛?”

  李斯也知道他们能不能脱困就看这个叫韩信的将军,赶紧过去跟着劝说:“韩将军,你听我一言,你帮助太子造反是没前途的,现在及早岂暗投明,皇帝会宽恕你的。”

  韩信呵呵一笑,道:“陛下,您应该是误会了,末将并未参与谋逆。”

  这话一出,田秀几人都是倍感惊讶。

  韩信把禁军大营里发生的事情说了一下。

  田秀听到宋颛居然已经被害,不禁大怒。

  一位朝廷的侯爵,国家的功臣,居然说杀就被杀了。

  这些天杀的逆贼!

  韩信说道:“宋忠要我们到附近搜捕皇帝,说是解救您,但是末将就察觉到了不对。”

  “哦?”

  韩信道:“宋忠说郭夫人挟持了您,要真是这样,她怎么敢挟持您到禁军大营外,这岂非自寻死路?”

  田秀听了这话以后,也不禁夸赞韩信睿智。

  韩信说道:“末将察觉到不对,就把所部兵马都带了出来,希望能帮上您。”

  田秀拍了拍韩信的胳膊,激动的说道:“韩信将军,你做的好,做的好哇!”

  韩信被夸的有些脸红,赶紧说:“陛下,此处距离禁军大营还不远,末将护送您到安全的地方。”

  “好。”

  韩信让人牵了匹马给皇帝几人,众人骑着马往安全地带走。

  皇帝的身体本来不好,但经过了今晚的变故以后,却奇迹般的有了好转,竟然还能骑马。

  大概逃出去了十里。

  田秀勒住马,对众人说:“咱们往东去巩邑,章邯的大军就在那,到了那里我们就安全了。”

  李斯听了这话以后说:“陛下,恐怕咱们现在往东会很危险。”

  “我们这么多人往东目标太大,根本瞒不过叛军的眼睛,若是被他们追上,就麻烦了。”

  田秀也觉得这话有理问:“那卿的意思呢?”

  李斯说道:“洛阳往北有座山叫邙山,那地方的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我们可以上山坚守,然后派人传话给章邯,让他领大军来救驾,只要咱们能撑两三天必能脱困。”

  田秀询问韩信:“将军觉得这计划如何?”

  韩信道:“末将以为可行。”

  田秀说了声好,又询问左右:“你们谁愿意去请章邯将军来?”

  几个侍卫自告奋勇要去。

  李斯说道:“陛下,我朝的法律,调兵是要有诏书和虎符的。章邯看不到虎符,恐怕不会出兵。”

  刚才田秀让人到禁军传诏,用的是玉玺,现在玉玺没了,还能调得动章邯吗?

  田秀叹了口气:“这的确很麻烦。”

  韩信闻言,急道:“陛下,您出来没有带虎符吗?”

  田秀摇头:“朕匆匆逃命,哪顾得上带虎符。”

  韩信脸都白了:“陛下,太子要是找到您的虎符,可就麻烦了。”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脸色都很不好。

  太子手里已经有了玉玺,要是再有了虎符,田唐的军队他可都能随意调遣了。

  田秀十分自信:“放心,虎符朕藏在了一个他们谁也找不到的地方。”

  “现在,我们还是想想怎么让章邯来救驾。”

  韩信道:“臣斗胆,请陛下前往巩邑,如今只有您亲自见到章将军,才能请来援兵。”

  “朕亲自去?”田秀眉头一皱。

  郭瑗之道:“不行,陛下身体不好怎么能受得了长途颠簸?”

  田秀却说:“朕能撑住。”

  韩信点了五十骑护送皇帝去巩邑。

  田秀出发之前对韩信他们说:“各位爱卿,朕走后你们要立刻去邙山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不管你们想什么办法一定要拖住敌人两天,两天之后,朕必率大军来救。”

  田秀带着人走了,韩信则是领着李斯他们往邙山去。

  宫中。

  太子让人刮地三尺寻找调兵用的虎符,可怎么也找不到。

  无奈之下太子只能去了长乐宫找赵媛。

  “母后,父皇调兵的虎符在不在您这里?”

  赵媛摇头:“那么重要的东西,你父皇怎么会给我?”

  太子说道:“这可麻烦了,万一父皇用虎符调来周围郡县的大军,孩儿必败。”

  赵媛安慰太子:“我儿不必如此忧虑,只要咱们能在今天晚上抓住你父皇,就还能反败为胜。”

  “希望如此吧!”

  母子二人说话的时候,傅仁来了。

  他带回了玉玺。

  太子看的传国玉玺并没多少激动,只是稍微看了看就随手扔给了齐杰。

  齐杰兴奋道:“太子,这可是玉玺啊!有了玉玺,您就能号令天下。”

  太子冷笑:“什么玉玺?一块破石头罢了,抓不住父皇,这块破石头有什么用?”

  傅仁说道:“太子,您不必忧虑,宋将军已经让部下四处搜寻,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抓住皇帝。”

  这时,赵媛上来说:“太子,你赶快派人去堵住往巩邑去的路。”

  太子怔怔的看着赵媛,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

  萧桓却反应过来了:“陛下一旦脱困,肯定会去巩邑跟章邯汇合。”

  太子恍然大悟,刚要布置人手,一个斥候就进来了。

  “报, 太子殿下,宋忠将军来报,找到陛下了!”

  太子大喜:“抓到父皇了?”

  斥候道:“这倒没有。”

  太子:(^_^)

  斥候忙道:“我们的斥候侦察到了皇帝的踪迹,皇帝他们去了邙山。”

  太子立刻让人取来地图。

  齐杰看了地图以后大喜:“好啊,皇帝他们居然敢去邙山,这一下皇帝要成为瓮中之鳖了。”

  萧桓却觉得不对:“皇帝逃出城后,应该往东去巩邑,或者是向西到襄阳,再不济也应该向南去楚,他怎么会往北走去邙山?”

  这个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第二天清晨,太阳才刚刚从东方升起。

  太子就已经带着大军将邙山团团包围。

  “父皇他们在山上?”

  太子询问宋忠。

  宋忠道:“不错,韩信那个奸贼带着几百人把陛下挟持上山了。”

  太子一听,立即说:“宋将军,立刻攻山,把父皇救回来!”

  “唯。”

  邙山顶上。

  韩信正指挥士兵做好防御工作。

  郭瑗之有些心慌:“能守住吗?”

  太子打的旗号就是清君策,其中就有郭瑗之。

  要是太子攻上来,别人不一定死,她肯定必死。

  韩信很镇定:“放心,臣在,他们攻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