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计划于八月下旬发起的北国行动,因为需要等待第七军初步形成战斗力被拖到了九月初。
1913年9月3号,济南府依然有一丝燥热,但是秋风的到来,让傍晚有了一丝凉意。
第六军从济宁府北上,对济南府形成了半包围态势,年轻的战士们正在修筑营地。
而部队里的一些中层军官则是站在这片土地上感慨万千,他们很多都是林克勤第一批从山东招募的新军兵员。
匆匆一别,再次回到故乡已经是十二年后,沧海桑田,曾经的懵懂少年现在已经成为国防军的中高级军官。
第六军对于攻打济南的战略就是东西并进,主力对济南城外围的长青和茂岭山两个主阵地发起进攻。
清扫完济南城的两个外围主阵地后,再对济南城进行攻城战。
茂岭山方向由第十六师负责,师长方胜利正在观察着茂岭山上的阵地。
“明天战斗一开始,用重炮给我把茂岭山主阵地犁一遍,对面阵地最多三千人,这块肥肉咱们十六师必须吃下来。
打下来茂岭山,大明湖也就不远了,我还没有看过趵突泉呢。”
在经历了安静的一晚后,国防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激烈的枪炮声在济南城内都可以清晰地听到。
北洋在战斗中也在不断学习,茂岭山前沿阵地部署了大量地雷、铁丝网等障碍物,但是重炮还是为步兵冲锋打开了数条通道。
经过数个月剿匪训练的士兵们已经初步具备了锋芒,在大炮的掩护下向着茂岭山前沿阵地发起冲锋。
国防军强大的火力压制得战壕内的北洋军有些抬不起头,天空中国防军的飞机也在不断盘旋。
驻守在此的第十一镇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员是仅仅训练不到六个月的新兵,面对这么大阵仗根本反应不过来。
北洋军的一个个炮兵阵地也被国防军的飞机发现,随后便迎来一轮炮击。
空中的战斗机中队用飞机上的机枪扫射地面上的北洋军,碉堡外的北洋军遭到了立体式的打击。
战斗持续了八个小时,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二十分,茂岭山主阵地被占领,驻守在此的北洋军宣布投降。
长青那边的战斗持续到了第二天中午,第十七师攻克长青。随后,第十八师接替第十七师,一鼓作气攻下济南城西的商埠区。
商埠区的拿下意味着济南对外的主要枢纽济南火车站被拿下,第十一镇彻底失去了撤退的希望。
9月9日,第六军完成对济南城的合围,第十一镇被彻底锁死在济南。
随着济南城外的火车站和黄河大桥这个两个重要的枢纽被光复,在淮海市休整的第二军开始乘坐火车北上,挺进直隶地区。
9月10日,第六军正式发起对济南城的攻城战。
济南城的东城和西城遭受到了两个师的猛烈进攻,三十七毫米炮直接被放置在阵地前沿,压制城墙上的火力点。
空中的战机也在扫射城墙上的守军,为步兵提供掩护。
数个工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将大量炸药包输送到城墙下方,在重炮和炸药包的不断轰击之下,济南外城出现了数个较大的豁口。
第十六师师长方胜利果断抓住战机,集合全师的冲锋枪,组织了一支一百人的党员突击队,顶着城墙上的炮火进行强攻。
在全师炮火的掩护下,突击队沿着豁口登上城墙,沿着城墙快速突进,强大而连续的火力让城墙上的北洋军难以抵挡。
在突击队突上城墙后,第十六师果断投入预备队,在一个小时内,一整个步兵团被投送进入城内。
城东的失守让城西也出现了混乱,第十七师果断跟进,给守军施加强大的压力,城西也宣告失守。
至此,济南城外城防线彻底宣告失守,国防军一方面与北洋军展开巷战,一方面快速派遣部队攻击济南内城。
内城炮兵没有办法给予有效的支援,但是工兵的炸药包还是轰开了内城的城墙,数个突击队突入内城,北洋的城内指挥体系彻底宣告瓦解。
经过三天的战斗,济南城彻底被国防军收入囊中,此战消灭北洋军五千余人,俘虏六千余人。
随后,第十八师迅速乘坐火车东进,驻防青州府,第十六师和第十七师就地休整。
与此同时,第五军也正式发起了对于太原城的攻城战斗,作为北洋现在的西大门,驻守在这里的第七镇虽然说不是北洋老六镇,但是战斗力依旧是不容小觑。
第五军整整花了十五天才攻克太原城,靳云峥在太原城内外修筑了大大小小的数层堡垒带,只能依靠重炮和工兵部队一点点拔除。
北洋第七镇被彻底消灭,第五军俘虏四千余人,随后前出山西,派出一个师进入直隶地区牵制北洋的侧翼。
现在的北洋可以说是热锅上的蚂蚁,随着袁项城病情的不断加重,整个北洋也是人心惶惶。
袁项城现在每天只能会客不到一个小时,就连冯国康都不敢将前线糟糕的战报告诉袁项城,生怕他挺不过来。
现在只有北洋第三镇和一个草包禁卫镇,原本济南城失守后,冯国康想把第三镇驻守在保定的一个步兵协调回京城。
然后依靠洋人进行外交干涉,逼迫林克勤停止对京城一带的进攻,然后从东北再调一个镇来增强京城附近的防卫力量。
可是谁知道国防军动作那么快,就在第三镇第六步兵协收拾行装准备北上的时候,国防军突然杀过来了。
而且番号居然是第二军,按照情报,他不是应该在岭东吗?
随着第六协被咬住,回援的希望彻底断绝,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东北的王仕青和张玉林只认袁大帅的手令,不认北洋军总参谋长。
原因无他,王仕青是比冯国康还老的资历,虽然冯国康的军事才能在北洋数一数二,但是谁让人家比咱入伙还早呢。
1913年9月3号,济南府依然有一丝燥热,但是秋风的到来,让傍晚有了一丝凉意。
第六军从济宁府北上,对济南府形成了半包围态势,年轻的战士们正在修筑营地。
而部队里的一些中层军官则是站在这片土地上感慨万千,他们很多都是林克勤第一批从山东招募的新军兵员。
匆匆一别,再次回到故乡已经是十二年后,沧海桑田,曾经的懵懂少年现在已经成为国防军的中高级军官。
第六军对于攻打济南的战略就是东西并进,主力对济南城外围的长青和茂岭山两个主阵地发起进攻。
清扫完济南城的两个外围主阵地后,再对济南城进行攻城战。
茂岭山方向由第十六师负责,师长方胜利正在观察着茂岭山上的阵地。
“明天战斗一开始,用重炮给我把茂岭山主阵地犁一遍,对面阵地最多三千人,这块肥肉咱们十六师必须吃下来。
打下来茂岭山,大明湖也就不远了,我还没有看过趵突泉呢。”
在经历了安静的一晚后,国防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激烈的枪炮声在济南城内都可以清晰地听到。
北洋在战斗中也在不断学习,茂岭山前沿阵地部署了大量地雷、铁丝网等障碍物,但是重炮还是为步兵冲锋打开了数条通道。
经过数个月剿匪训练的士兵们已经初步具备了锋芒,在大炮的掩护下向着茂岭山前沿阵地发起冲锋。
国防军强大的火力压制得战壕内的北洋军有些抬不起头,天空中国防军的飞机也在不断盘旋。
驻守在此的第十一镇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员是仅仅训练不到六个月的新兵,面对这么大阵仗根本反应不过来。
北洋军的一个个炮兵阵地也被国防军的飞机发现,随后便迎来一轮炮击。
空中的战斗机中队用飞机上的机枪扫射地面上的北洋军,碉堡外的北洋军遭到了立体式的打击。
战斗持续了八个小时,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二十分,茂岭山主阵地被占领,驻守在此的北洋军宣布投降。
长青那边的战斗持续到了第二天中午,第十七师攻克长青。随后,第十八师接替第十七师,一鼓作气攻下济南城西的商埠区。
商埠区的拿下意味着济南对外的主要枢纽济南火车站被拿下,第十一镇彻底失去了撤退的希望。
9月9日,第六军完成对济南城的合围,第十一镇被彻底锁死在济南。
随着济南城外的火车站和黄河大桥这个两个重要的枢纽被光复,在淮海市休整的第二军开始乘坐火车北上,挺进直隶地区。
9月10日,第六军正式发起对济南城的攻城战。
济南城的东城和西城遭受到了两个师的猛烈进攻,三十七毫米炮直接被放置在阵地前沿,压制城墙上的火力点。
空中的战机也在扫射城墙上的守军,为步兵提供掩护。
数个工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将大量炸药包输送到城墙下方,在重炮和炸药包的不断轰击之下,济南外城出现了数个较大的豁口。
第十六师师长方胜利果断抓住战机,集合全师的冲锋枪,组织了一支一百人的党员突击队,顶着城墙上的炮火进行强攻。
在全师炮火的掩护下,突击队沿着豁口登上城墙,沿着城墙快速突进,强大而连续的火力让城墙上的北洋军难以抵挡。
在突击队突上城墙后,第十六师果断投入预备队,在一个小时内,一整个步兵团被投送进入城内。
城东的失守让城西也出现了混乱,第十七师果断跟进,给守军施加强大的压力,城西也宣告失守。
至此,济南城外城防线彻底宣告失守,国防军一方面与北洋军展开巷战,一方面快速派遣部队攻击济南内城。
内城炮兵没有办法给予有效的支援,但是工兵的炸药包还是轰开了内城的城墙,数个突击队突入内城,北洋的城内指挥体系彻底宣告瓦解。
经过三天的战斗,济南城彻底被国防军收入囊中,此战消灭北洋军五千余人,俘虏六千余人。
随后,第十八师迅速乘坐火车东进,驻防青州府,第十六师和第十七师就地休整。
与此同时,第五军也正式发起了对于太原城的攻城战斗,作为北洋现在的西大门,驻守在这里的第七镇虽然说不是北洋老六镇,但是战斗力依旧是不容小觑。
第五军整整花了十五天才攻克太原城,靳云峥在太原城内外修筑了大大小小的数层堡垒带,只能依靠重炮和工兵部队一点点拔除。
北洋第七镇被彻底消灭,第五军俘虏四千余人,随后前出山西,派出一个师进入直隶地区牵制北洋的侧翼。
现在的北洋可以说是热锅上的蚂蚁,随着袁项城病情的不断加重,整个北洋也是人心惶惶。
袁项城现在每天只能会客不到一个小时,就连冯国康都不敢将前线糟糕的战报告诉袁项城,生怕他挺不过来。
现在只有北洋第三镇和一个草包禁卫镇,原本济南城失守后,冯国康想把第三镇驻守在保定的一个步兵协调回京城。
然后依靠洋人进行外交干涉,逼迫林克勤停止对京城一带的进攻,然后从东北再调一个镇来增强京城附近的防卫力量。
可是谁知道国防军动作那么快,就在第三镇第六步兵协收拾行装准备北上的时候,国防军突然杀过来了。
而且番号居然是第二军,按照情报,他不是应该在岭东吗?
随着第六协被咬住,回援的希望彻底断绝,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东北的王仕青和张玉林只认袁大帅的手令,不认北洋军总参谋长。
原因无他,王仕青是比冯国康还老的资历,虽然冯国康的军事才能在北洋数一数二,但是谁让人家比咱入伙还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