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畅谈手工文化的未来-《王爷的团宠小娇妻》

  颁奖仪式结束后,陈梦瑶身着一袭素雅旗袍,缓缓登台。灯光落在她沉静的面容上,全场渐渐安静下来。

  她轻声道:“今天,我们不仅见证了一场技艺的较量,更看到了中华传统手工艺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每一位站在台上的匠人,都不是孤独的创作者,而是文化的守护者、文明的传递者。你们用双手雕刻时光,用心灵唤醒记忆。这份奖金,不只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一份鼓励——愿你们继续以手传心,以心传世。”

  她顿了顿,嘴角扬起一抹温暖的笑意,声音略带俏皮地说:“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的手工艺品的线上网店将大规模扩充产品线。以后还会开实体店,需要招募各类手工艺品制作人才!无论你今天是否获奖,无论你之前是否报名参赛,甚至你只是在台下或者在屏幕前默默看着、心里藏着一门绝活——只要你有技艺、有热情,欢迎来找李佳联系!”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低语,有人交头接耳,有人眼神发亮。

  “李佳会带大家去我的别墅。我们可以面对面谈合作模式,定制设计、长期供货、品牌联名,形式多样,待遇也非常优厚——不仅有稳定收入,还会为优秀匠人打造个人品牌专栏,甚至你们的作品还会拿去全国各地展出,让更多人认识你、记住你。另外今天所有参与决赛的人可以留下来跟我们一起去吃午饭。”

  掌声再次爆发,夹杂着惊叹与兴奋的议论声。

  “真的假的?去别墅谈合作?”

  “我剪纸做了二十年,从来没想过能进网店卖全国!”

  “我要去找李佳!这可是机会!”

  人群的情绪被彻底点燃。

  随着颁奖结束,受邀的观众们还有落选的参与者三三两两讨论着未来的可能。李佳站在舞台侧边,指挥工作人员收拾展台、归档作品、清点物资。她一边打电话安排后续物流,一边叮嘱自己的团队:“记得把每位获奖者以及参与者的作品拍照存档,包括之前的作品一起上传到我们的官网进行宣传售卖。”

  午后的阳光透过会场玻璃洒进来,映照在一件件手工艺品上,泛起温润的光泽。这场比赛,注定不只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它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正悄然扩散,终将改变这座城市的审美与风气。

  待东西收拾好,陈梦瑶轻轻拍了拍李佳的肩:“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叫今天的工作人员,嘉宾们以及所有今天参与比赛的人留下来吧。”

  李佳点头,拿起对讲机:“各位嘉宾、评委、媒体老师、工作人员还有参与比赛的人,请留步!陈总请大家一起去‘听雨轩’餐厅共进午餐,已经订好了包间,车就在门口等着。”

  一行人陆续登车,车内气氛轻松了许多。

  车上,一位年轻记者笑着问:“陈总,您这招‘赛后聚餐’是早就计划好的吧?”

  陈梦瑶莞尔:“当然。手艺人在台前低头创作,很少有机会抬头看看彼此。今天难得聚齐,怎能不让大家坐下来,好好说说话?何况你们过来帮我们拍摄和宣传,我怎么能不请你们吃饭呢?”

  很快,一行人便抵达了餐厅。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落在大理石地面上,映出斑驳而温暖的光影。李佳早已提前订好了自助餐午餐,并特意安排了两个宽敞明亮的包间,以方便大家交流与用餐。她轻声向众人说明,餐食采取自由选择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喜欢的食物,不必拘束。陈梦随即按照到场人数结清了费用,微笑着鼓励大家:“别客气,想吃什么就拿什么,今天就是放松的一天。”

  李佳将包间号写在一张卡片上递给领头的几位年长者,又贴心地提醒其他年轻人道:“房间在二楼东侧208和209,电梯上去右转就能看到。”话音未落,年轻人们已经轻车熟路地拿起餐盘,三三两两地走向琳琅满目的取餐区。海鲜区冒着晶莹水珠的冰镇生蚝,热菜区香气四溢的红烧狮子头,还有色彩缤纷的水果塔和甜品台,无不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然而,几位初次体验自助餐的老艺人站在取餐区前略显迟疑,手足无措地望着眼前丰富的食物,不知从何下手。这时,艺术品网店的员工小林立刻察觉到了他们的窘迫,主动走上前去,笑着递上一个干净的餐盘:“爷爷,您先拿这个,我带您看看有哪些推荐的菜品。”另一位同事小周则耐心地解释:“这边是热菜区,那边是凉菜和沙拉,甜点在最里面,您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

  在员工们的帮助下,老人们逐渐放下了拘谨,开始尝试夹取自己喜欢的食物。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艺术家夹起一块酱香浓郁的东坡肉,尝了一口后忍不住赞叹:“这味道,比家里做的还地道!原来自助餐还能这么讲究。”另一位老人端着盛满水果和酸奶的盘子,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自助就是随便吃,没想到也能吃得这么精致,关键是能按自己胃口来,真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大家带着食物,陆续走进两个包间时,圆桌早已被服务员摆上了热腾腾的茶点:龙井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几碟精致的桂花糕、绿豆酥和蜜枣点缀其间,暖意融融。众人落座,边品尝自己拿回来的美食,边畅谈这次比赛的感受。

  评委沈文渊教授轻轻吹了吹茶面,抿了一口,眼中泛起温和的笑意:“说实话,我评了几十年的工艺奖,从国家级到地方级,大大小小的比赛也参加过上百场,可像今天这样让我内心真正动容的,还真不多见。”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那些年轻人,你们知道吗?他们眼里有光。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热情,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执着。刚才我在表演现场看到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用竹丝编织一只鸟,每一根丝线都精准到毫米,手指都被磨出了茧子,可她一直低着头,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了那件作品。”

  陈梦微微一笑,轻声道:“其实,他们缺的从来不是才华,而是被看见的机会。”

  “正是如此。”沈教授点头,“而你,陈小姐,正是那个为他们搭桥的人。你不仅懂艺术,更懂艺术家。你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也给了传统工艺一条通往现代生活的路径。这样的活动,不只是展览,更像是一场文化的接力。"

  坐在一旁的艺术品网店的一名员工也忍不住插话:“我们网店最近上线了一批年轻匠人的作品,原本担心市场接受度,结果三天就售罄了。这说明,不是年轻人不爱传统,而是我们没给他们合适的表达方式。”

  “没错。”另一位评委林老师接过话头,“今天的比赛让我看到,传统工艺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呼吸、可以生长的生命。只要给予土壤,它就能开出新的花。”

  周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温和却坚定:“我一直有个想法,不如我们专门办一场少年手工艺品制作比赛?我可以让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让这些年轻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手艺这东西,不能只停留在课堂里,更不能只被当作兴趣爱好。如果他们的作品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未来毕业后,这或许就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谋生之路。”

  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素琴教授轻轻点头,眼中泛起一丝欣慰的光:“周教授说得对。但我们也不能忘了老一辈的手艺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传统技艺,那些针法、刻刀、釉彩,都是活的历史。所以,我建议同时举办一场传统手工艺展赛,专门面向中老年匠人。国家会大力支持——场地、协助人员、经费、材料,全部由我们来承担。”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深沉:“我不希望我们的传统手艺,最后只能安静地躺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被人远远地观赏。它们应该继续呼吸,继续生长,继续在人们的生活里发光发热。”

  这时,艺术品收藏家陈明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忽然笑道:“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心,那不如再往前走一步——干脆办一场全国性的艺术品大赛!分少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覆盖所有年龄段。这样,既能让年轻人崭露头角,也能让中坚力量被看见,更能让老一辈的匠人感受到尊重与传承的希望。”

  他放下茶杯,眼神明亮:“比赛结束后,把最优秀的作品集中展览,邀请媒体宣传,甚至可以做成纪录片。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优秀的手艺人收徒授艺。我们不仅要展示作品,更要搭建起传承的桥梁,让技艺真正一代代传下去。”

  “这个主意太棒了!”工艺美术大师周正阳忍不住拍案而起,“我这些年带过不少学生,但真正能沉下心来钻研传统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人看见手艺的价值,那我们的坚持就更有意义了。”

  网红手作博主“木心姑娘”苏怡欣也笑着点头,手机镜头还对着大家:“我在短视频平台有几百万粉丝,如果能参与这样的赛事宣传,一定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手作文化。手艺不该是‘老土’的代名词,它可以很潮,很有生命力。”

  陈梦瑶和李佳相视一笑,李佳轻叹一声:“说实话,这个想法真的特别好,我们完全支持。但现在手头几个项目正处在关键阶段,等这阵子忙完了,我们一定全力投入筹备工作。”

  陈梦瑶补充道:“不是推脱,是真的分身乏术。但你们放心,等我们腾出手来,一定第一时间启动。到时候宣传、组织、流程设计,我们都可以牵头。”

  “理解,理解。”周教授笑着摆手,“这种事急不得,得精心策划。你们先忙,我们这边也先做些前期准备,我们得帮你们拉些赞助过来。”

  林素琴教授温和地笑了笑:“等你们忙完,我们再聚一次。到时候,还可以邀请更多非遗专家、文化学者、策展人一起加入。不能只靠你们两个扛着,这是整个文化圈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明开掏出手机:“要不,我们现在就互加个联系方式?微信群先建起来,有想法随时沟通。等时间合适,再聚在一起,把细节慢慢敲定。”

  “好主意!”周正阳立刻掏出手机扫码,“我还认识几位民间工艺大师,到时候也可以请他们来当评委,增加权威性。”

  苏怡欣一边加群一边笑着说:“我也可以联系几位做手作类内容的博主,组成‘青年观察团’,从年轻人的视角给作品打分,增加互动感。”

  “这样一来,既有专业评审,又有大众视角,还能兼顾传统与创新。”陈梦瑶眼睛一亮,“等我们正式开始,宣传这块就交给我,一定让这场大赛成为年度文化盛事。”

  李佳也点头:“场地协调和后勤保障我来跟进,林教授说国家会支持,那我们就把标准定高一点,办就得办出气势,办出影响力。”

  大家相视而笑,气氛热烈而温暖。

  “那就这么说定了。”周教授站起身,举起茶杯,“为传统手艺的传承,干杯——虽然没酒,但心意到了。”

  众人纷纷举起茶杯,轻轻碰在一起。

  窗外阳光洒落,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也为这场即将启程的文化盛事,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希望。

  包间内,笑声与茶香交织,窗外阳光正好。这一刻,食物的温度与话语的真诚,共同编织出一场关于传承与希望的对话。

  “你们的想法真的是太棒了!如果可以收徒弟的话,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收下。我非常愿意将我如此精湛的技艺传授给这些年轻人啊。”木雕大师陈大山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接过话头说道。

  陈大山感慨地继续说道:“以前我总是忧心忡忡,觉得我们这一行恐怕要后继无人了。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太浮躁了,他们觉得做木雕既慢又苦,根本不愿意去学。可是今天看到这么多充满朝气的新面孔,还有人能想到用玻璃、贝壳等材料来进行创新,我心里真的是踏实多了。”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欣慰和对未来的希望,仿佛看到了木雕艺术在这些年轻人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陆子谦腼腆地笑了笑:“其实我当初也犹豫过要不要坚持苏绣。但刚才听到您说‘以心传世’,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值得了。”

  李佳在一旁笑意盈盈地望着今天参加决赛的手工艺人们:“你们可能想不到,早在决赛结开始之前,陈总就已经在规划怎么把你们‘挖’进我们公司了。”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俏皮,“她不仅准备了一个系统化的手工艺培训项目,专门培养像你们这样的匠人新力量,还设计了多元的发展路径——想当老师传道授业,可以;想直接把自己的作品上线电商,也没问题;甚至,我们打算筹备全国巡展,把你们的作品带到全国各地的美术馆、文创市集,让更多人看见。”

  她语气轻快却笃定:“这不是临时起意的合作,而是完整的生态布局。五险一金全配齐,工作室资源开放共享,连创作材料的供应链都打通了。你们要做的,只是安心创作。”

  “真的?”苏瑶猛地抬起头,指尖不自觉地抚上胸口,像是被什么击中了心弦,“我一直以为……最多就是接几个定制单,赚点外快而已。”

  “远远不止。”陈梦瑶接过话,声音沉稳而坚定。她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匠人,仿佛在许下一个郑重的承诺:“我们要建的,是一个可持续的手工艺共生系统。你们不是外包,不是代工,而是真正的‘共创伙伴’。每一件从我们平台售出的作品,都会标注创作者的名字,附上二维码——点开,能看到你制作时的场景、灵感来源,甚至是你家乡的一缕风、一片叶。消费者买的不再只是一个杯子、一盏陶灯,而是一段有温度的故事,一种被重新唤醒的生活美学。”

  她顿了顿,声音微微发颤:“我们想让世界知道,手工艺不该被遗忘在角落,它值得被尊重,被看见,被珍藏。”

  周明德缓缓放下筷子,指尖还沾着一点茶渍。他望着手中的青瓷小盏,那釉色如晨雾初散,温润含光。这位烧瓷三十载的老匠人眼眶微红,低声道:“我这一辈子,守着窑火,灰头土脸,别人总说‘这行没落了’。可今天……我第一次觉得,我的手艺,也能挺直腰杆活着。”

  一时间,包间里静得能听见杯中热茶升腾的轻雾声。随即,笑声如春水般漾开。有人举杯,有人轻碰,玻璃与瓷盏相触,清脆如风铃。

  窗外,高楼林立间流淌着快节奏的喧嚣。而在这方寸天地里,一群手握泥土与火焰的人,正用沉默的执着与炽热的理想,编织一场关于传统与未来的对话。

  那不只是生意,而是一场文化的重生——在时代的裂缝中,悄然生根,静待花开。

  喜欢王爷的团宠小娇妻